-
1%丁卡因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支撑喉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丁卡因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至12月北京同仁医院全身麻醉支撑喉镜手术患者92例,男46例,女46例,年龄[ M( Q1, Q3)]为51(42,5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丁卡因组( n=46):麻醉诱导后在舌根、会厌喉面、声门区喷入1%丁卡因1.5 ml,每点0.5 ml,共两次;对照组( n=46):用生理盐水代替丁卡因。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安静后(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支撑喉镜后1 min(上镜1 min)、支撑喉镜后3 min(上镜3 min)、支撑喉镜后5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恢复指标(包括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丁卡因组患者在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上镜1 min、上镜3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MAP分别为(99.4±12.9)、(78.5±8.8)、(79.2±10.2)、(100.6±17.0)、(101.9±14.7)、(100.8±13.9)、(97.4±12.1)、(107.3±16.8)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99.5±11.6)、(80.9±12.8)、(90.5±16.0)、(109.5±20.4)、(108.0±18.9)、(103.7±15.5)、(100.1±13.3)、(114.2±17.3)mmHg;对照组在插管后及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的MAP高于丁卡因组(均 P<0.05)。丁卡因组患者在基线、诱导后、插管后、支撑喉镜悬吊固定即刻、上镜1 min、上镜3 min、上镜5 min、拔管后的心率分别为(71.3±10.6)、(66.0±10.1)、(69.5±11.4)、(61.3±14.2)、(69.8±9.8)、(71.0±10.6)、(70.6±11.0)、(78.8±11.6)次/min,对照组分别为(73.1±10.9)、(67.8±9.9)、(79.5±12.9)、(57.1±18.1)、(69.2±12.8)、(71.4±11.7)、(70.7±11.5)、(85.3±13.0)次/min;对照组在插管后及拔管后的心率高于丁卡因组(均 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1.8±3.5)、(11.3±4.6)min,睁眼时间分别为(12.0±3.3)、(11.5±5.0)min,拔管时间分别为(13.2±3.7)、(12.6±4.9)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苏醒期未出现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无喉痉挛发生,无呛咳发生。 结论:1%丁卡因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且不影响苏醒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住院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住院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7年2月至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TEE检查的260例住院患者,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C组)54例,咪达唑仑组(M组)27例和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组(MS组)179例.三组患者均给予丁卡因胶浆行口咽部表面麻醉,C组不作其他处理,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MS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M组和MS组术中根据患者反应决定是否追加药物.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后(T0)、探头置入成功时(T1)、探头置入成功后5 min(T2)的无创血压收缩压(NS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探头置入难易程度、TEE检查时间、术中不良事件、检查者满意度.检查结束后用改良Aldrete量表评分判断患者恢复程度.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探头置入难易程度、检查者满意度评分和患者术后对麻醉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同时间点比较,M组和MS组T1和T2时间点NSBP和SpO2降低,MS组T1和T2时间点H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同时间点比较,MS组T2时间点Sp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相比,C组T1和T2时间点HR升高,MS组的HR在T2时间点降低,M组和MS组T1和T2时间点NSBP降低,MS组T1和T2时间点Sp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C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显著高于M组和MS组,术后咽部不适发生率显著高于MS组(P<0.05).术中不良事件和术后不良反应经及时处理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 在表面麻醉的基础上,小剂量咪达唑仑、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住院患者TEE检查中,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的效果更佳,但需注意可能发生的低氧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男性全身麻醉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男性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探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预防CRBD的适宜浓度.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全身麻醉的1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R1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n=43)、R2组(给予0.500%罗哌卡因骶管阻滞,n=43)和对照组C组(放置尿管前给予丁卡因胶浆尿道表面麻醉,n=43).比较患者在麻醉复苏后0.5、2、4、6、12 h时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RB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R2组低于R1组和C组,R1组低于C组;患者复苏后0.5、2、4、6、12 h时,Bromage评分R1组低于R2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0.375%、0.500%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均可以降低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和麻醉苏醒后30 min时的CRBD发生率、严重程度,并减少术后CRBD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0.37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Bromage评分、VAS评分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MVD治疗的50例原发性GP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神经3D-TOF-MRA检查及丁卡因试验诊断GPN,术中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进行减压,未行神经根切断术.结果 根据术前MRI及术中所见,除1例(2%)外,其余49例可见舌咽神经和(或)迷走神经的根部与血管有接触或压迫,其中椎动脉参与压迫14例(28%),小脑后下动脉和(或)其分支压迫28例(56%),小脑前下动脉6例(12%),静脉1例(2%).术后即刻治愈47例(94%),明显改善1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7~105个月,平均(46.7±28.8)个月,中位数48.5个月;1例明显改善,随访55个月无明显改变;1例即刻无效,术后1周延迟治愈;1例即刻治愈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疼痛,但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咽部异物感,随访28个月未改善;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随访6个月症状消失.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及丁卡因试验对原发性GPN的诊断非常重要.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MVD是治疗原发性GPN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不建议行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根切断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双向接头型伸缩管连接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究双向接头型伸缩管连接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西电集团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向接头型伸缩管连接喉罩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口腔气道表面喷洒丁卡因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进镜前(T1)、支气管镜通过声门部(T2)、检查中(T3)和检查结束(T4)这5个时间点的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氧分压(PO2)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镜检时间和检查期间有无体动、中断操作、呛咳等情况以及术后咽喉部疼痛、不能发声、声嘶等不良反应;术后问卷调查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以及对内镜医师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T1时BP较T0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pO2、HR、BP、MAP术中术后各时间点(T2、T3、T4)分别与其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pO2在T2明显低于T0、T1、T3、T4,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HR、BP、MAP在T2明显高于T0、T1、T3、T4,且各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体动、术中呛咳、中断操作、术后咽喉部疼痛、声嘶、不能发声情况发生率分别为7.50%、7.50%、5.00%、5.00%、2.5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57.50%、25.00%、25.00%、15.00%、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镜检时间为(9.53±2.3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65±3.51)min,患者对操作和医师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6.52±2.34)分、(95.48±2.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60±1.38)分、(60.64±1.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向接头型伸缩管连接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能有效解决检查过程中的通气问题,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呼吸抑制,减少患者痛苦记忆,提升患者对操作和医师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丁卡因胶浆复合依托咪酯在拔除双J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丁卡因胶浆复合依托咪酯在拔除双J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膀胱镜下双J管拔除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丁卡因胶浆组(A组)、丁卡因胶浆复合依托咪酯组(B组)、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组(C组),每组60例.比较三组患者摆好截石位(T0)、给药后2 min(T1)、进入膀胱后(T2)、拔出双J管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尿道疼痛刺激[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患者、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三方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在T2、T3的MAP、RR、HR均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在T1的MAP、RR、SpO2均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术中体动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肌阵挛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均P<0.05);C组术中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在术后10 min、1 h的VAS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在术后2 h的VAS评分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患者、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三方满意度均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丁卡因胶浆复合依托咪酯在拔除双J管术中的效果较好,可在超短时间内镇痛、镇静,且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麻醉药膏"PROAEGIS"涂抹致死案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近年来,非正规医美机构使用"PROAEGIS""TKTX""超强眼部舒缓乳"等假劣麻醉药膏用于文眉、文身,其中利多卡因、丁卡因或其他局麻药单一或混合为主要成分,本文总结了此类假劣麻醉药膏特征和利多卡因、丁卡因的中毒及死后毒物学特点,为法医毒物分析工作者提供借鉴.方法 介绍本实验室一例涂抹"PROAEGIS"假劣麻醉药膏致死案例,同时检索了已报道利多卡因、丁卡因相关死亡案例、中毒研究文献24 篇,回顾性分析了利多卡因、丁卡因的中毒特征、体内代谢、分布、死后毒物学数据等.结果 利多卡因起效快、持续作用时间短,丁卡因起效慢、持续作用时间长,血药峰值浓度分别在 5 μg/mL、2 μg/mL以下安全,但丁卡因安全范围窄,剂量和配比使用不当易发生中毒或过敏性猝死,喉头水肿是其典型特征;利多卡因、丁卡因在体内均易代谢,利多卡因主要代谢物为单乙基甘氨酸二甲苯胺(MEGX),丁卡因主要代谢物为对丁氨基苯甲酸(BABA);本案死者心血中检出利多卡因、对丁氨基苯甲酸,含量分别为 1.8 μg/mL、9.32 μg/mL,未检出丁卡因,单乙基甘氨酸二甲苯胺未检验.结论 利多卡因常与丁卡因或其他局麻药物联合使用,且利多卡因和丁卡因在体内均易代谢,尤其是丁卡因代谢快、原体含量低,代谢物的检测在中毒死因判定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利多卡因与丁卡因中毒案件,法医毒物检验应对原体和代谢物均进行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复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在电子喉镜下急诊咽喉部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复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在电子喉镜下急诊咽喉部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诊行电子喉镜下咽喉部异物取出术患者90例,依据术前所使用表面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达克罗宁(A组),丁卡因组(B组)和达克罗宁复合丁卡因组(C组),每组各30例,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患者术后的不适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C组麻醉显效率为83.3%,明显优于A组53.3%(P<0.05)和B组66.7% (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的术后不适度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复合丁卡因表面麻醉用于电子喉镜下急诊咽喉部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患者接受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在高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12月解放军307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高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与B组(n=40).两组患者入室后鼻咽部均行1%丁卡因溶液表面麻醉.B组依次采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地佐辛镇静镇痛,行丁卡因气管内麻醉,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A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右美托咪定静注,其余方法与B组相同.记录静注右美托咪定时(T0)、静注咪达唑仑时(T1)、环甲膜穿刺时(T2)、声门进镜即刻(T3)、术中(T4)、苏醒(T5)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O2);T2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术中麻醉效果、术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T5时间点,B组的HR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B组Ramsay镇静评分、术中麻醉效果、术者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芬太尼+丁卡因胶浆联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采用芬太尼复合丁卡因胶浆联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手术 ,并同单纯硬膜外麻醉进行了对比研究 ,观察了芬太尼+丁卡因胶浆联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