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桃体软斑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女性扁桃体的软斑病。患者女,43岁,因“右侧咽部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体:右侧扁桃体Ⅱ度肿大,下极见一苍白乳头状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蒂部无法窥及。术前诊断扁桃体肿物,在全身麻醉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右侧扁桃体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侧扁桃体乳头状新生物,大小3.5 cm×2.1 cm×0.9 cm,下至扁桃体下极,部分累及舌根。术后病理诊断为软斑病。术后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好转出院。1个月后:患者右侧咽部见一苍白乳头状肿物、颈部levelⅡ区可触及一肿物,大小3.5 cm×3 cm×2 cm。颈部CT平扫+增强:右颈部多发囊实性占位,考虑炎性改变可能。临床诊断:右侧咽部软斑病,右颈部肿物软斑病可能性大。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右颈部肿痛好转,办理出院。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诉颈部肿痛复发,就诊外院(具体不详),之后患者失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管食管瘘患者体外膜式氧合支持下行气管支架置换术麻醉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患者在硬质支气管镜下进行手术,由于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用气道,术中通气与氧合的管理是主要挑战。此例TEF患者经超声雾化吸入表面麻醉、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在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全身麻醉下,同时在静脉-静脉体外膜式氧合技术辅助下,经硬质支气管镜行气管支架置换术。患者术中氧合良好,平稳完成手术,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面颈部感觉神经阻滞麻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面颈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相较于局部麻醉及表面麻醉,在面部微创美容治疗中显现出特有的优点,包括精准麻醉、局部形态影响小、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等,可视情况单独或与局部麻醉及表面麻醉联合应用。然而,面颈部感觉神经走向复杂多样,如何精准定位并进行有效阻滞是技术难点。基于近年解剖学及神经阻滞相关文献,概述12条面颈部感觉神经的阻滞方法,并对常用的9条感觉神经的体表定位、阻滞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填充胶原蛋白植入剂改善泪槽畸形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植入剂填充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收治25例(男2例,女23例,年龄20~40岁,平均30岁)泪槽畸形患者,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局部表面麻醉下,用胶原蛋白植入剂进行泪槽注射,评估注射后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注射胶原蛋白植入剂后泪槽凹陷明显改善,下睑到颧颊区域呈现自然流畅、年轻化的轮廓曲线,泪槽凹陷形成的阴影及下眼睑色素沉着明显改善。25例患者注射即刻均有轻度肿胀、2例局部瘀斑,1例患者注射后局部出现条形小凸起。有效22例,占88.00%,满意23例,占92.00%。术后随访3个月,1个月内效果维持满意。结论:胶原蛋白植入剂注射填充可改变泪槽畸形,可达到面部年轻化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范围大容量脂肪抽吸形体雕塑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范围和大容量脂肪抽吸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的单次抽吸范围超过15%总体表面积和(或)抽吸量达5 L及以上的脂肪抽吸塑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联合0.025 2%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液分次注射,手术方式为系列脂肪抽吸形体雕塑术。对肿胀液注射量、抽吸总量、抽吸脂肪量、抽吸液体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313例患者,男5例,女308例,年龄(30.6±8.2)岁,体质量指数(23.9±3.5) kg/m 2。其中271例行1次手术,37例行2次手术,5例行3次手术,共进行了360例次手术。术中肿胀液注射量为(8 741.6±1 559.8) ml;利多卡因最大注射量为3 200 mg;抽吸总量为(6 582.4± 1 515.0) ml,其中抽吸脂肪量为(3 662.1±1 230.8) ml,抽吸液体量为(2 936.0±765.4) ml;注射量/抽吸总量比率为1.37±0.23。抽吸总量≥10.00 L者共13例次(3.61%),7.50~9.99 L者73例次(20.28%),5.00~7.49 L者259例次(71.94%),<5.00 L者15例次(4.17%)。1例患者(0.28%)因术后贫血需输入红细胞悬液纠正,其余患者均无大量失血导致的贫血,亦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10例(2.78%),主要包括术区凹凸不平(5例)、局部血清肿(2例)、切口愈合不良或瘢痕增生(2例)、射频紧肤术中烫伤导致轻度色素沉着(1例)。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7.2%(350/360)。 结论:大容量和(或)大范围脂肪抽吸术安全而有效,患者满意度高;使用0.025 2%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液分次注入皮下脂肪行肿胀麻醉可以有效减少利多卡因中毒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压伤口疗法联合局部皮瓣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移植人工血管后窦道愈合不良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8年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例67岁男性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入院后血管外科给予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右腋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切除+支架取出术,同时积极抗感染。人工血管旁路术后7 d,患者人工血管表面皮肤红肿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诊断为人工血管窦道愈合不良。笔者科室医师联合血管外科医师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人工血管窦道切开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待局部感染控制、创面血运改善后,Ⅱ期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血管窦道切除+人工血管部分改道+局部皮瓣推进术。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皮瓣外形良好,创面愈合可。本病例提示确诊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窦道愈合不良后,积极开放感染窦道,采用VSD技术处理肉芽创面,随后对植入的人工血管进行改道,制备新鲜的局部皮瓣覆盖人工血管,创面覆盖新型银离子敷料,可取得较佳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麻醉药的安全性及其新剂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局部麻醉(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品,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黏膜麻醉、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脊髓神经麻醉和治疗慢性疼痛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局麻药的新剂型包括经皮给药剂型和缓控释剂型。经皮给药剂型的优点是实现表面局麻,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注射麻醉对患者局部的损伤和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缓控释剂型可维持较长效的麻醉效果,避免因局麻药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从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睑结膜巨大恶性黑色素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81岁左眼肿物女性患者,半年内左眼米粒大小黑色肿物体积迅速增大,延伸至眼外并伴表面糜烂出血,经活体组织检查和全身麻醉下眼眶内容物摘除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左眼睑结膜巨大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病理类型为梭形细胞。术后未接受局部放射治疗和全身化学治疗,半年后去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麻醉结合神经阻滞麻醉对黄金微针改善面部老化的镇痛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结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黄金微针改善面部老化的镇痛疗效。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将黄金微针治疗面部老化女性患者60例(年龄30~58岁,平均45.2岁)分为A组(表面麻醉)30例,B组(局部麻醉结合神经阻滞麻醉)30例。比较A组、B组在术中、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中疼痛评分,A组(6.90±0.96)分、B组(3.63±0.72)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3, P<0.05)。术后30 min疼痛评分,A组(2.03±0.62)分、B组(0.77±0.73)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8, P<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93, P<0.05)。术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局部麻醉结合神经阻滞麻醉对黄金微针改善面部老化镇痛效果较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侵犯气管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呼吸通道建立方法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对于甲状腺恶性肿瘤晚期侵犯气管的病例,术前如何安全快速建立呼吸通道及其方法依据的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4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气管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24~79岁。Shin分级:Ⅱ级5例,Ⅲ级6例,Ⅳ级3例。根据肿瘤对气管压迫、侵犯程度及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分为3类诊疗方案:对于气管最狭窄直径>5 mm(伴有Ⅰ-Ⅱ度呼吸困难8例,Shin分级为Ⅱ-Ⅲ级),经镇静、镇痛后,局部表面麻醉清醒气管插管;对于气管最狭窄直径为4~5 mm(伴有Ⅱ度呼吸困难3例,Shin分级为Ⅳ级),经面罩给氧局部麻醉行气管切开术;对于肿瘤侵犯压迫至气管最狭窄直径<4 mm(伴有Ⅲ度呼吸困难3例,Shin分级为Ⅲ级),则于体外循环支持下气管切开。结果:14例患者均安全建立呼吸通道进行全身麻醉,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甲状腺组织活检病理分别为未分化癌和大B细胞淋巴瘤,行气管切开术后,肿瘤科及血液科进一步治疗。所有患者随访2~22个月,手术患者均无瘤生存;1例淋巴瘤患者血液科行化疗,随访期间无瘤生存;1例未分化癌患者生存期3个月。结论:通过对患者气道狭窄程度分类评估,采取不同方法快速安全建立呼吸通道。对于手术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无手术指征的患者,为后续姑息维持治疗提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