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味白术散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伴脂代谢异常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七味白术散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T2DM伴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3月-2021年3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96例T2DM伴脂代谢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2 hPG,HPLC法检测HbA1c,胆固醇过氧化酶法、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直接法-抑制法、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检测TC、TG、HDL-C、LDL-C含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45/48)、对照组为79.2%(38/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6, P=0.037)。治疗后,观察组口干、乏力、纳呆、头昏、舌象、脉象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58、3.17、3.24、3.59、3.58、2.76、8.44, P值均<0.05);FPG、2 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37、2.05、3.73, P值均<0.05);TC[(4.30±0.85)mmol/L比(4.78±0.94)mmol/L, t=2.62]、TG[(3.00±0.37)mmol/L比(3.19±0.54)mmol/L, t=2.01]、LDL-C[(2.60±0.71)mmol/L比(2.95±0.44)mmol/L, t=2.90]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HDL-C[(2.07±0.63)mmol/L比(1.82±0.55)mmol/L, t=2.0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T2DM伴脂代谢异常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七味白术散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虚湿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2例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七味白术散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44例IBS-D的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予七味白术散口服,中药敷贴神阙、天枢穴,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4.7%,对照组总有效率69.4%,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腹痛、腹胀、泄泻、肠鸣、纳差、嗳气、身重倦怠、畏寒肢冷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腹痛、腹胀、泄泻、纳差、神疲懒言、畏寒肢冷、总体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嗳气、肠鸣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各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味白术散联合穴位敷贴对IBS-D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DR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筛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1日期间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DR的中药复方专利,将药物组成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软件的数据挖掘板块对药物的应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学软件对中药复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76首,涉及中药175味,使用频次排名依次为黄芪、丹参、枸杞子、生地黄、三七、山药、葛根、菊花等.涉及药物药性以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主要有4类,分别为益气活血类、滋补肝肾类、活血化瘀类和益气养阴类.聚类分析得到治疗DR的类方有"枸杞子、菟丝子、菊花、车前子、川芎、密蒙花、女贞子""当归、牡丹皮""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白术"等.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DR强调标本兼治,注重肝脾肾同调,气血水并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佐以利水渗湿、凉血止血治法,常用当归补血汤、增液汤、二至丸、驻景丸、杞菊地黄丸、四物五子丸、五苓散、生蒲黄汤等方剂加减,可为DR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力辨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辨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黄力教授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有效病例的处方资料.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功效和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共得到中药处方344首,涉及中药209味,累计用药频次为5 874次.以出现频次居前30位的中药为高频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依次为黄芪、川芎、葛根、红景天、三七、茯苓、降香、白术、莪术、三棱、山药、陈皮、法半夏、党参、甘草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归类以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最多.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和寒性为主,药味偏甘、辛、苦,归经以归脾经、肺经、肝经为主.挖掘得到关联规则30条,聚类组合5类,公因子11组.[结论]黄力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常以气、血、水理论为指导,尤重气机升降;认为气虚血瘀为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立法,五脏同调、寒温并用,辅以益气健脾、化痰利水、安神宁心、行气散结、破血逐瘀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风药开玄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血管性痴呆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在虚、痰、瘀、风、火五大病理因素作用下,脑玄府郁闭,神机失用.风药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味薄质轻,性升浮发散,能够助行药势,可疏散脑玄府郁结,开玄解郁.具体治法有治风开玄、补虚开玄、祛瘀开玄、化痰开玄,风动于内者,治风开玄,方可选七味追风散、小续命汤;需补益与开通配合者,补虚开玄,方可选益气聪明汤;气血瘀滞者,祛瘀开玄,方可选通窍活血汤;痰证明显者,化痰开玄,方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石菖蒲、葛根、川芎等.临床应用时仍需注意血管性痴呆的分型,因人而异,据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评价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T2DM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基础治疗)和联合组(常规基础治疗+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各40例.检测两组的血糖、血脂指标,计算IR指数(HOMA-IR),并通过超声测定IMTc.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血糖(FPG和HbA1c)、血脂(TC、TG、LDL-C和HDL-C)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联合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HOMA-IR明显下降、HOMA-β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组下降/升高幅度更大,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IMTc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联合组IMTc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92.50%vs.72.5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低(2.50%vs.15.00%,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提升T2DM的治疗效果,改善糖脂代谢及β细胞功能,减少IR及IMTc值,且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肠道糖苷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小鼠肠道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从肠道糖苷水解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AAD的机制.方法 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AAD小鼠模型,予七味白术散汤剂干预,分别于造模和治疗后采集小鼠小肠内容物(SC)、小肠黏膜(SM)、结肠内容物(CC)、结肠黏膜(CM)标本检测糖苷水解酶活性,采集血液与肝脏标本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氧化应激功能相关指标丙二醛(MDA),以及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脂多糖(LPS).结果 AAD小鼠SC、SM及CC中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均P<0.05),CM中两种糖苷水解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均P<0.05).七味白术散治疗后,小鼠各肠段的糖苷水解酶活性均较正常组和自愈组高,血中MDA、LDH、IL-17和LPS含量较自愈组降低,SDH较自愈组升高.结论 抗生素导致小鼠SC、SM和CC中糖苷水解酶活性下降,CM中糖苷水解酶活性升高,七味白术散能较好地调节AAD小鼠肠道糖苷水解酶活性及小鼠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恢复小鼠的代谢能力,改善小鼠肠道环境,从而治疗腹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痞满从湿论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痞满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湿是导致痞满发生的常见病理因素.湿邪所致痞满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临床常见脾胃湿热、肝郁湿热、脾虚湿热、阴虚湿热、寒湿困脾及阳虚寒湿6种证型,治疗可分别采用清热祛湿、和胃消痞,疏肝行气、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滋阴以清热祛湿,健脾燥湿、散寒除痞及温补脾肾、散寒祛湿之法.临证处方时,脾胃湿热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连朴饮等加减治疗;肝郁湿热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脾虚湿热常用六君子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阴虚湿热可用七味白术散、益胃汤等加减治疗;寒湿困脾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正气散、厚朴温中汤等加减治疗;阳虚寒湿常用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治疗.同时需注重日常起居、饮食及情志调摄,日常调护尤需顾护脾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超微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对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临床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8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传统七味白术散组和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组,每组12只.采用抗生素建立小鼠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给予抗生素造模菌群失调腹泻小鼠,分别灌胃25%超微七味白术散[0.04 g/(kg·d)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0.25 ×1010个酵母/(kg·d)]、传统七味白术散[0.16 g/(kg·d)传统七味白术散]、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采集回肠肠道内容物,提取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引物经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进行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结果 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条带数、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均为5,shannon指数2.3219、brillouin指数1.3814,均低于正常组和传统七味白术散组,与模型组相同,但细菌组成与模型组有异;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相似性指数为0.3030,主成分密切度高于传统七味白术散组和模型组,聚类分析中,与正常组归为一类.结论 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的肠道菌群与正常组更接近,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达到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优于传统七味白术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舒兰教授治疗小儿腹泻证方用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通过阐明中西医对小儿腹泻的相关理论及治疗,分析舒兰教授分别运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葛根芩连汤加减、七味白术散加减及附子理中汤加减辨证论治治疗小儿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的3个代表性验案,总结舒兰教授治疗小儿腹泻的理法方药特点,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提供经验借鉴.小儿腹泻的发病病因及病机有其特点,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独特优势,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病机寒热虚实变化加减用药不仅能提高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还能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