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V基因分型及p16/ki-67双染色对宫颈转化区3型女性CIN Ⅱ+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和p16/ki-67双染对宫颈转化区(TZ)3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治疗的TZ 3型女性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LLETZ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宫颈管搔刮术(ECC)检查及p16/ki-67双染对CIN Ⅱ+的诊断价值.分别计算不同诊断方式预测组织学诊断CIN Ⅱ+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结果 纳入接受LLETZ治疗的患者共101例,其中CINⅡ+51 例(50.5%).37 例 HSIL 患者中 28 例 CIN Ⅱ+(75.7%);64 例 LSIL 患者中 23 例 CIN Ⅱ+(35.9%).感染HPV 16型女性中82.1%组织病理学为CIN Ⅱ+,但CIN Ⅱ+患者中感染HPV 16型女性仅为45.1%.高危型HPV预测诊断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仅为60.7%,阴性预测值为100%.p16/ki-67双染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79.7%.LSIL女性中p16/ki-67双染预测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危型HPV更高(76.1%vs.35.9%),而在HSIL女性中ECC双染可改善高危型HPV阳性预测值(96.5%vs.75.7%).结论 p16/ki-67双染可提高TZ 3型女性常规筛查对CIN Ⅱ+预测效能,有助于更好监测TZ3型女性宫颈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选择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年龄≥65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镜病理提示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CIN Ⅲ]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病例共108例做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包括宫颈锥切和全子宫切除.结果 108例病例中合并HPV 16/18感染者共56例(51.85%),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提示HSIL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病例共47例,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43.52%.宫颈管搔刮(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提示HSIL44例.约50% 的病例因宫颈萎缩明显,初次治疗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HPV 16/18感染和非HPV 16/18感染病例阴道镜活检提示HSIL的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情况切缘情况研究显示,合并HPV 16/18感染和非HPV16/18的其它高危型HPV感染病例切缘阳性可能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PV 16/18感染仅与ECC提示为HSIL相关.手术方式初次选择锥切的病例65例,其中切缘阳性需进一步子宫切除的病例为36例,占56.25%.33例继续进行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HSIL病灶者为16例(48.48%).结论 绝经后老年女性高危型HPV 16/18感染仍然是造成宫颈HSIL的重要因素之一;ECC对于宫颈萎缩的老年女性的宫颈HSIL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对于老年女性HSIL治疗的选择仍然建议首选宫颈锥切,宫颈萎缩明显的患者应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施行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PV E6E7 mRNA检测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在不同宫颈组织病理学病变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在不同宫颈组织病理学病变的应用.方法 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或DNA倍体定量分析阳性的500例患者行宫颈活检,以病理学作为金标准,比较HPV E6E7 mRNA检测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炎、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中的结果,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HSIL和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LSIL的阳性率高于宫颈炎,在宫颈HSIL和宫颈癌的阳性率高于宫颈LSIL(P<0.05).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LSIL、宫颈HSIL、宫颈癌的阳性率均高于宫颈炎,在宫颈HSIL和宫颈癌的阳性率高于宫颈LSIL(P<0.05).单独HPV E6E7 mRNA检测或DNA倍体定量分析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宫颈HSIL和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3.18%或70.45%及95.45%,特异度为13.60%或92.32%及12.94%,准确度为20.60%或90.40%及20.20%.结论 HPV E6E7 mRNA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在不同宫颈组织病理学病变中的阳性率存在差异,单独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HSIL和宫颈癌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信使核糖核酸检测 脱氧核糖核酸倍体定量分析 宫颈癌 Human papilloma virus E6E7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detectio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16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联合检测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一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的单一型别HPV阳性者3 450例,其中3 364例符合标准入选本研究,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HPV基因型病毒载量,并同时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按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宫颈癌组。结果:(1)HPV16、18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 P<0.05)。(2)HPV31、33、51、52、53、58型感染时,慢性宫颈炎/CINⅠ与CINⅡ/CINⅢ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 P<0.05)。(3)其他型别HPV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具有型别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控标准化细胞块制备技术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筛查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环游离DNA末端基序检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并建立基于循环游离DNA(cfDNA)末端基序检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预测模型,并评估其用于ESCC早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例ESCC、46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46例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176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的血浆样本进行cfDNA提取、文库构建与测序。将ESCC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84例)和验证集(122例)。对训练集中ESCC及对照组cfDNA末端基序矩阵标准化处理及差异特征筛选,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十折交叉验证及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后训练并建立随机森林分类模型Motif-1(M1),在验证集和癌前病变组中验证其性能。将癌前病变组患者纳入数据集后随机分为训练集(243例)、验证集(105例)、测试集(150例),采用与M1相同的方法使用训练集训练并构建随机森林模型Motif-2(M2),在验证集中检验并确定最佳阈值,在测试集中进行性能检测。结果:构建了2个基于cfDNA 末端基序检测的ESCC及其癌前病变的预测模型,M1模型在验证集中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77.4%,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M1模型预测LGIN、HGIN及T1aN0期食管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6.1%、80.4%和91.2%,联合预测HGIN及T1aN0期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5.0%,且预测分值和灵敏度随着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上升而增加( P<0.001)。M2模型在测试集中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7.4%,AUC为0.857;M2模型预测食管癌前病变及ESCC的灵敏度分别为80.0%和89.7%,联合预测HGIN及T1aN0期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9.4%。 结论:构建的2种基于 cfDNA 末端基序的血浆检测模型在ESCC及其癌前病变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用于早期ESCC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核酸分型定量法HPV检测(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多中心研究(CHIMUST)项目5个筛查点的8 856例妇女中,选取其中医生取样或自取样标本中任一检测方法HPV阳性或HPV阴性但细胞学结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共1 495例行BMRT-HPV检测,同时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和参加筛查时间相匹配的HPV与细胞学结果均为阴性的2 990例为对照。CHIMUST项目中对任一HPV阳性妇女回叫行阴道镜下子宫颈病灶四象限定点活检+随机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方案子宫颈活检,以医生取样标本的基于实时PCR技术的Cobas 4800 HPV检测(Cobas-HPV)、基于第2代基因测序技术的HPV分型检测(SEQ-HPV)为对照,以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MRT-HPV检测的高危型HPV(HR-HPV)亚型与Cobas-HPV、SEQ-HPV检测的一致性,并比较3种HPV检测方法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Ⅱ +)、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BMRT-HPV检测方法分别与Cobas-HPV、SEQ-HPV检测方法比较,检测HR-HPV亚型整体的一致性分别为94.8%、94.4%,Kappa值分别为0.827、0.814。(2)BMRT-HPV、Cobas-HPV、SEQ-HPV 3种方法对CINⅡ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2.62%、94.26%、93.44%,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分别为84.67%、83.25%、82.76%,BMRT-HPV检测对CINⅡ +筛查的特异度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 P<0.01)。3种HPV检测方法对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均达到100.00%,BMRT-HPV检测对CIN Ⅲ +筛查的特异度也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分别为83.40%、81.95%、81.50%, P<0.01)。检出1例CINⅡ +或CIN Ⅲ +所需要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数,BMRT-HPV检测显著少于Cobas-HPV和SEQ-HPV检测( P<0.01)。Cobas-HPV、SEQ-HPV、BMRT-HPV检测初筛阳性者分别以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联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即为方案一、二、三)进行二次分流,3种筛查方案对CIN Ⅱ +、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但方案三(即BMRT-HPV初筛阳性者)筛查CIN Ⅱ +、CIN Ⅲ +的特异度显著高于方案一(即Cobas-HPV初筛阳性者)和方案二(即SEQ-HPV初筛阳性者; P<0.05),而且阴道镜转诊率方案三也显著低于方案一、二( P<0.05)。 结论:BMRT-HPV检测筛查子宫颈癌具有与Cobas-HPV、SEQ-HPV检测相似的敏感度,但特异度更高,可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组织病理诊断为CIN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共261例,其中CIN1级60例、CIN2级41例、CIN3级51例、鳞癌72例和形态学正常的宫颈对照组织37例(HPV阴性10例、阳性27例)。将所有病理组织制成组织芯片,分别进行HE染色、HPV E6/E7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及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完成染色判读,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及阳性模式。结果:HPV mRNA原位杂交在CIN1级中主要表现为鳞状上皮基底至中层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BME)及伴表层细胞内弥散整个核的片状染色(supD),即≤BME+supD模式;在CIN2级中主要表现为基底直至中层之上但未达上皮全层的细胞核与质的点状染色模式(>BME)和部分伴supD染色的模式,即>BME+SupD模式;CIN3级主要表现为>BME模式,且点状染色分布于上皮全层。在CIN1级、2级和3级中,上述3种染色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V mRNA原位杂交技术有助于CIN的准确诊断与分级,且有着比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佳的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阴鳞状细胞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0%,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是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按照病理机制可分为普通型高级别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主要以HPV 16型感染为多见;另一类为HPV不相关的上皮内瘤变,这类癌前病变的病理发生机制目前还在研究中。局部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外阴皮肤病,如棘层肥厚性皮肤病的慢性单纯性苔藓和苔藓样皮肤病的硬化性苔藓等组织学表现可见于这类病变。根据p53表达的最新研究,HPV不相关的上皮内瘤变可分为:p53突变型,即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differentiated-type vulvar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VIN)和p53野生型,即分化性外生型外阴上皮内病变和外阴棘皮病伴分化改变。以上所述上皮内瘤变或上皮内病变不仅在临床表现上不同,早期病理变化细微,在分子发生机制上也截然不同。因此,此类病变在病理诊断和临床处理方面均具挑战。本文阐述并总结了目前dVIN的国内外病理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及临床靶向治疗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