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地区2 237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梧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亚型分布及其年龄分布特点.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门诊受检的2 237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杂交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率、亚型分布,并将所有受检者分为10个年龄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的HPV感染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梧州市16~82岁妇女HPV的感染率为34.3%.②HPV感染亚型的分布特点:总体感染率由高到低位于前 5 位的亚型分别为 HPV-52(29.6%)、HPV-16(15.1%)、HPV-58(14.2%)、HPV-51(9.6%)和HPV-53(9.6%);以单一感染(76.2%)和双重感染(17.3%)为主.③ HPV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3,P=0.004),其中≥61岁组感染率最高(44.7%),其次为21~25岁组(44.4%),再次是≤20岁组(41.2%);感染率最低为41~45岁(25.6%),其余年龄段组感染率较为均衡,约34.0%.结论 梧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以52、16、58亚型为主,且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存在差异,在16-82岁年龄段,提示应加大对25岁以下及60岁以上女性的筛查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效果及术后生育情况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组,n=82)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n=82)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术后妊娠情况.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手术总有效率(93.0%、100.0%)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72.7±11.5min)、术中出血量(85±16ml)、术后住院(8.7±1.3d)及疼痛消失时间(3.7±0.5d)均低于开腹组(85.1±12.4min、135±32ml、13.0±2.8d、7.8±2.1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2%)低于开腹组(40.2%)(P<0.05),术后 2 年妊娠率腹腔镜组与开腹组(59.8%、45.1%)无差异,妊娠方式两组无差异(均P>0.05);腹腔镜组妊娠后流产(37.8%)及分娩剖宫产率(85.7%)均高于开腹组(16.2%、15.9%)(均P<0.05).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疗效相当,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指标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妊娠结局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敲低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抑制小鼠舌鳞癌并增强CTLA4单抗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FZD2)在小鼠舌鳞癌中的功能,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SCCVII小鼠舌鳞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LV-kdCon)和实验组(转染LV-kdFZD2).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雌性C3H/He小鼠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PBS)]、kdFZD组(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等量PBS注射)、αCTLA4组(小鼠皮下接种空白对照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和kdFZD+αCTLA组(小鼠皮下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FZ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8和0.52±0.18,细胞迁移数为(466.70±44.10)和(160.00±26.46)个,人脐静脉内皮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节点数分别为(108.70±6.35)和(84.33±10.02)个,总毛细血管长度分别为(20 235±2 229)和(16 549±338)pm,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kdFZD 组、αCTLA4 组和 kdFZD+αCTLA 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49.50±114.80)、(131.10±13.49)、(83.62±26.47)和(2.45±0.91)mm3,肿瘤质量分别为(0.78±0.11)、(0.22±0.06)、(0.13±0.02)和(0.03±0.01)g,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 1).结论 FZD2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治疗靶点,有望成为舌鳞癌辅助免疫治疗优化的关键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对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诊的15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感染组(n=40)和低危型HPV感染(n=110).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经阴道镜活检检查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n=100).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HPV-DNA分型试剂盒检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MGB1和CXCL1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MIF染色强度.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对比低危型和高危型HPV感染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对高危型HPV感染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分型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O.05);与低危型HPV感染组相比,高危型HPV感染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 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单独及联合诊断高危型HPV感染的AUC分别为0.748、0.684、0.791和0.93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Z=2.577、3.152、2.096,均P<O.05);Spearman相 关性结 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 分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5、0.633、0.649均P<O.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高于低危型和对照组,临床检查中应用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可提升高危型HPV感染临床诊断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和治疗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天山茶藨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天山茶藨(Ribes meyeri)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对p9和p17代次的ADSCs进行成脂成骨的定向分化,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细胞中P16INK4a、P53基因表达来检测细胞衰老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天山茶藨对ADSCs的细胞毒性,并利用细胞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试剂盒检测天山茶藨对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将天山茶藨处理的衰老细胞进行成脂定向分化,年轻细胞进行成骨定向分化,并检测细胞中成脂标志基因LPL、PPARγ和成骨标志基因OCN、RUNX2、ALP的基因表达量;利用未分化、成脂成骨分化和天山茶藨处理的成脂成骨分化细胞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图谱(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对天山茶藨处理的衰老细胞成脂分化和年轻细胞成骨分化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结果 p17代次较之p9代次ADSCs细胞衰老程度加重,且衰老的ADSCs更易向成脂细胞分化,年轻的ADSCs则更易向成骨细胞分化;0.1 pg/μL天山茶藨促进ADSCs的细胞增殖,1 ng/mL和100pg/mL天山茶藨降低ADSCs中ROS水平;天山茶藨抑制衰老ADSCs的成脂分化,促进年轻ADSCs的成骨分化;衰老和年轻ADSCs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天山茶藨在成脂分化过程中改变衰老ADSCs的表达模式;天山茶藨对ADSCs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与TGF-β、精氨酸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天山茶藨促进年轻ADSCs的成骨分化,抑制衰老ADSCs的成脂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直肠癌组织中CHIP、FAT4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4(FAT4)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92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检测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HIP、FAT4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CRC组织中CHIP与FAT4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CHIP、FAT4表达与CR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相比于癌旁组织,CRC组织中CHIP阳性率较高[65.22%(60/92)vs.10.87%(8/92)],FAT4 阳性率较低[28.26%(26/92)vs.89.13%(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75、70.300,P<0.001).CRC 组织中 CHIP 与 FAT4 表达呈负相关(r=-0.781,P<0.001).与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CHIP、FAT4阳性率比较,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及有淋巴结转移的CRC组织中CHIP阳性率较高,FAT4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P阳性和CHIP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8.33%(29/60),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6.709,P=0.010).FAT4 阳性和 FAT4 阴性患者 3 年生存率分别为 81.25%(13/16),53.95%(4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5.124,P=0.032).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CHIP阳性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AT4阳性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CRC组织中CHIP表达升高,FAT4表达降低,两者表达与CRC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有助于评估CRC患者的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与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构建应用于产妇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剖宫产产妇低体温风险评估初始量表,收集158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进行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 构建的量表包括14个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050%;各条目在其所属公因子的负荷值为0.451~0.764;效标(鼓膜温度)相关系数为0.815,预测剖宫产产妇低体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95%置信区间为0.926-1.010(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结论 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评估产妇低体温风险的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1290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miRNAs是否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过程以及miR-1290对NAFLD GH/IGF1轴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GenBank GEO数据库,Targetscan、mirBase、miRanda等miRNA生物数据库以及大量文献阅读筛选出在NAFLD中异常表达的miRNAs,再通过GO和KEGG分析靶基因预测软件筛选出与GH/IGF1轴基因相关的miRNAs;利用1 nmol/L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诱导人肝细胞HL-7702(L02)并建立NAFLD的细胞模型(L02 NAFLD);通过不同浓度的rhGH、rhIGF1干预L02细胞及NAFLD细胞;观察不同浓度干预后相关miRNAs的基因表达变化;使用细胞转染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与L02 细胞相比,L02 NAFLD 细胞中 miR-16、miR-1290、miR-122 的表达上调(P<0.05).25、250 ng/mL rhGH 及 50、500 ng/mL rhIGF1分别干预L02细胞和L02 NAFLD细胞,干预后两组细胞的TG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上调(P<0.05);miR-1290 和 miR-16 表达受抑制,尤其是 miR-1290 表达明显下调(P<0.05).mimics miR-1290,L02 NAFLD 组中 GHR、IGFBP3、FASN 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45、0.020,均<0.05),PPAR-γ、SREBP-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s在NAFLD中表达异常,miR-1290在NAFLD中表达上调,miR-1290可能通过GH/IGF1参与NAFLD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发病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术中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上述患者手术操作过程、血管再通、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1例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接受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有16例(14.4%)患者发生支架内再闭塞.分析发现支架内再闭塞患者术后残余狭窄程度较高且多数患者术前未进行充分的抗栓治疗.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111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与预后不良组(45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支架内再闭塞(OR 0.315,95%CI0.106~0.932,P=0.037)及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OR 0.978,95%CI0.959~0.997,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闭塞可能与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高、抗栓治疗不充分等因素相关,而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以及支架内再闭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15a-5p调控Wnt通路在百草枯致肺纤维化中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miR-15a-5p调控Wnt信号通路对PQ致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PQ诱导的16HBE细胞模型,采用高通量miRNA芯片技术和RT-qPCR筛选表达差异明显的miR-15a-5p进行实验.实验分组为:NC组(对照组):无特殊处理;PQ组:50 μmol/L PQ处理细胞72 h;miR-15a-5p组:转染miR-15a-5p过表达慢病毒的16HBE稳转株;miR-15a-5p+PQ组:50 μmol/L PQ处理稳转株细胞72 h.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相关基因Wnt3 α和β-catenin、成纤维细胞标记基因Collagen I、Vimentin和α SMA,上皮细胞标记基因Occludin和CK18表达情况.构建PQ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表达及肺组织损伤情况.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数据.结果 细胞损伤模型中,Wnt3α、β-catenin、成纤维细胞标记基因Collagen I、Vimentin和α SMA表达显著上调(P<0.05),上皮细胞标记基因Occludin和CK18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miR-15a-5p可靶向抑制Wnt3α表达并缓解PQ诱导的EMT进程.动物模型中,Wnt3α、β-catenin、成纤维细胞标记基因Collagen I、Vimentin和α SM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结构紊乱并发生纤维化,过表达miR-15a-5p可抑制Wnt3 α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改善肺组织损伤.结论 miR-15a-5p可通过调控Wnt3 α/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PQ导致的肺损伤,从而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