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阳通络汤联合埋线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温阳通络汤联合埋线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患者给予埋线疗法,对照2组患者给予温阳通络汤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温阳通络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肌张力、痉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平衡功能(BB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结果 治疗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75.00%、对照2组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肌张力、痉挛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舌质紫暗、脉络瘀血、感觉障碍、肢体麻木积分分别为(1.02±0.15)分、(0.91±0.12)分、(1.04±0.20)分、(0.95±0.11)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1.29±0.18)分、(1.17±0.14)分、(1.34±0.23)分、(1.22±0.15)分和对照2组的(1.31±0.22)分、(1.19±0.17)分、(1.36±0.19)分、(1.20±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总评分分别为(50.28±3.14)分、(28.97±2.73)分、(79.25±6.02)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44.36±2.97)分、(24.26±2.45)分、(68.62±5.57)分和对照2组的(43.84±3.35)分、(23.72±2.60)分、(67.56±5.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BBS、MBI评分分别为(44.42±3.68)分、(75.84±5.44)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37.11±3.26)分、(68.31±6.12)分和对照2组的(36.68±2.91)分、(68.02±6.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络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肌张力、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气阴两虚夹瘀运用五参汤治疗肺癌术后发热浅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肺癌术后发热有非感染性发热与感染性发热之分,在气虚、阴虚、瘀血阻滞病理状态下形成热蕴状态,是为非感染性发热;而术中感染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则形成感染性发热表现.其基本病机均可概括为气阴两虚夹瘀.五参汤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功,为证属正气亏虚、外感邪毒者而设,用于肺癌术后发热契合其病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参芪地黄汤化裁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参芪地黄汤化裁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Ⅳ期D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Ⅳ期DN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参芪地黄汤化裁方。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2 hPG、BUN、SCr、Alb、TC、TG、血尿酸(uric acid, UA)、SO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采用HPLC法检测HbA1c,免疫比浊法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ty, 24 hUTP);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7.5%(2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57, P=0.033)。治疗后,治疗组尿浊、双下肢浮肿、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78、-1.675、-3.667、-1.904、-4.835, P值均<0.01);空腹血糖、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781,-8.557, P值均<0.01);收缩压低于对照组( t=-2.883, P=0.005);血清TC水平低于对照组( t=-3.321, P=0.008);24 h UT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819、-2.053, P值分别为0.008、0.043),SOD水平高于对照组( t=2.489, P=0.018)。 结论:参芪地黄汤化裁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降低Ⅳ期DN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24 hUTP,减轻肾损伤,延缓DN发展,提高疗效,保护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李平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辨治卵巢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在卵巢癌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治疗手段的共同作用下,患者多出现寒、瘀之象.少腹逐瘀汤可奏温逐少腹瘀血之效,针对卵巢癌不同阶段的寒凝血瘀证,李平运用少腹逐瘀汤化裁,再根据个体化差异,立足于"症、证、病"三者结合,综合辨治卵巢癌,实现该方的多元应用.少腹逐瘀汤对增强患者的体质大有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疮疡理论辨治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认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内镜下广泛出血、Hunner溃疡等表现以及其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与中医学疮疡的特征相符,治疗上可参考疮疡的中医治疗思路.IC/BPS病机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托、补之法为本,兼用消法,以活血清热、通络止痛治其标.临证常用内托生肌散加减以益气活血,消肿托毒;同时结合具体症状配合四君子汤或缩泉丸健脾补肾以扶正,并根据瘀血、湿热等兼证针对性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薏苡仁、泽泻等清热利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温阳利水类经方辨治Ⅳ型心肾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Ⅳ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以心肾阳虚、水湿泛滥为核心病机,属危急重症的一种,可合用"温阳利水"类经方直中病机.Ⅳ型CRS急性发作时水湿之邪较重,据张仲景分三焦论治的祛邪之法,水停上焦选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黄芪或参类振奋心肺阳气;出现肺水肿、心包积液时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葶苈子丸,补泻同施;水停中焦选厚朴温中汤,治疗重在梳理气机,根据气机阻滞部位灵活加减以行气利水;水停下焦,心衰较重时选真武汤;若三焦水湿并重可三方合用.辨治过程中需根据疾病病机演变灵活化裁.阳虚水停可致瘀血内生,活血化瘀法需贯穿疾病始终.见阳虚甚浮阳上扰之象需与阴虚火旺之证鉴别.峻药利水后易损耗气阴,善后调护时需重视调补气阴以扶正固元.本文从分析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探讨温阳利水类经方治疗Ⅳ型CRS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吴鞠通《温病条辨》血瘀病机与用药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温病条辨》中,吴鞠通认为外感燥气、脏腑气闭、邪热入血及元气亏损均可导致血瘀.外感燥气致瘀是以气病为先、血病为后的气血合病,可致燥癥;脏腑气闭致瘀可致胁下疟母,宜用鳖甲煎丸;妇人经期邪热入血可致胞宫瘀热,热甚者予桃仁承气汤加山甲、归尾逐血分瘀热;产后元气亏损致恶露未及时排出,瘀血上冲,根据腹痛是否拒按、脉象是否流利洪滑分虚实.久痢便血者,吴鞠通予断下渗湿汤,重用利水化湿药清湿热,使湿去而血行.在用药方面,吴鞠通处方灵活,内服外用并举,不拘方大药多,善补中焦之气,令气行血行而化瘀,对于现代诊治血瘀病具有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冠心病的中医认识与经方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8/17
冠心病为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疾病,我国约有1 140万例冠心病患者,其患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医学的一级、二级预防,介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干预下,其病死率虽有下降,但仍存在阿司匹林等药物抵抗、继发性硝酸甘油失效、介入术后乏力胸闷焦虑、冠心病合并高出血风险等问题,已成为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临床关键科学问题.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在病因上,包括外感寒邪、情志内伤、禀赋不足、体虚劳伤等,这与现代医学中的交感神经活性、双心疾病状态、家族病史、心血管多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病机上,包括气郁、痰浊、瘀血、火热、寒凝、正虚等证型.结合现代病理,气郁与焦虑抑郁状态等情志因素相关,痰浊与脂质代谢异常相关,瘀血与血液循环与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火热与炎症反应相关,寒凝与免疫反应亢进相关,正虚与后期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年老体虚相关.在经方治疗策略上,气郁推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痰浊推荐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瘀血推荐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火热推荐小陷胸汤、三黄泻心汤,寒凝推荐枳实薤白桂枝汤,正虚推荐人参汤等.研究发现,在病机认识上,由于古今疾病谱变化以及体质差异,导致冠心病的核心病机从阳微阴弦的胸阳不振、"寒凝"为主,转变为"气郁""痰浊""痰瘀""火热"等,呈现出由寒到热,由虚到实的转变;在经方合方上,有规律可循,即某疾病的核心方证常固定性地与其他方证合方出现,这可能与疾病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发展变化相关;在现代药理成果的临床运用上,根据团队"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临证原则,大量经典名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有助于现代临床的"靶向"治疗;经方还有助于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介入术后焦虑,易合并高出血风险,冠脉临界病变的缺乏有效阻断、延缓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进展等临床难题.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创新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进而推进经方治疗冠心病临证体系的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经方中丸剂的制备与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从组成、制备、服用与病症4个方面,考查《伤寒杂病论》中22首丸剂的应用规律,总结如下.①经方中土鳖虫等虫类药物主要用于丸剂和散剂,其在丸剂中的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含虫类丸剂必配伍桃仁、大黄.②10首丸剂经方含有籽仁类药物;经方剂型改汤为丸时常需加入籽仁类药物,或将原方籽仁类药物加量,取其濡润之性,以化瘀、通下,兼具赋形剂的作用.③部分丸剂经方需煎煮.④丸剂经方治疗病症病位大多在里,病程较长;最常见的主治症状为腹部不适.⑤丸剂经方用于急重症、慢性发作性疾病,所治实证涉及的病理产物主要有瘀血和水饮.⑥12首丸剂经方中用到毒性药物,通过组方配伍、控制用量、制备过程中加热等方式减毒.⑦用于急重症的丸剂多含有毒性药物、虫类药物,药味数偏少,药丸重量较大,采用顿服或不下再服的方法,强调中病即止;缓图的丸剂补益药与活血行气药并行,药味数较多,药丸较小,服用时长可达数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金匮要略》"下瘀血汤"研究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金匮要略》"下瘀血汤"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索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方法 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作为数据来源,以"下瘀血汤"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运用VOS viewer、Cite Space(6.1.R3)和Excel软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对相关文献的关键词频次及其聚类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321篇相关文献用于文献发表量及被引频次变化趋势分析,共筛选出267篇相关文献用于关键词聚类分析.自1978年起,关于"下瘀血汤"的文献发表呈现波动趋势,分别在1995年、2007年和2012年达到高峰.涉及9类关键词聚类,共计25个关键词频繁出现.结论 9类关键词聚类可分为从《金匮要略》原文出发的下瘀血汤的基础理论探讨、下瘀血汤的临床应用及加减用药、下瘀血汤的现代作用机制研究3个研究方向.其中以中医学"血瘀证"的科学内核、子宫内膜异位症、药流不全、肺纤维化、肝癌、中药炮制、方剂剂型等方面为最新的中文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