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平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辨治卵巢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卵巢癌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治疗手段的共同作用下,患者多出现寒、瘀之象.少腹逐瘀汤可奏温逐少腹瘀血之效,针对卵巢癌不同阶段的寒凝血瘀证,李平运用少腹逐瘀汤化裁,再根据个体化差异,立足于"症、证、病"三者结合,综合辨治卵巢癌,实现该方的多元应用.少腹逐瘀汤对增强患者的体质大有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丛慧芳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丛慧芳教授认为,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病机为伏寒伤肾、致瘀损络。寒冷地区多发本病,在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的作用下易形成伏寒,待女性内在生理及外部条件变化之时伺机而发。临床中,丛教授常治以温肾散寒、祛瘀止痛,兼顾温心阳、通心脉、安心神,多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相结合,内服选少腹逐瘀汤加减,外治取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保留灌肠,还于经期针刺地机、十七椎、三阴交、次髎、内关等穴,可即时止痛,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手术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少弱精子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动脉的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致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手术联合少腹逐瘀汤,日服一剂,分早晚服,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只行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症状消失,精子浓度、精液量、精子活力明显提高,畸形精子百分率明显降低,较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3个月后患者各项精液参数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手术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所致少弱精子症疗效满意,精液质量改善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良方温经汤调控CHCHD4表达干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乏氧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探究良方温经汤调控卷曲螺旋卷曲螺旋结构域4(CHCHD4)表达干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乏氧环境的机制.冰水浴法制备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良方温经汤低、中、高(4.7、9.4、18.8 g·kg-1)剂量组及少腹逐瘀汤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造模期间进行大鼠一般情况观察及阴道涂片,并通过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SCI)检测耳部及子宫血流,以判断寒凝血瘀证候情况;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卡尺测量异位病灶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HCHD4、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定位与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CHCHD4、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行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原代培养,构建CHCHD4过表达质粒,转染建立CHCHD4过表达ESCs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HCHD4过表达组、CHCHD4过表达+空白血清组、CHCHD4过表达+良方温经汤血清组,蛋白免疫印迹检测CHCHD4、HIF-1α蛋白的表达;并检测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造模大鼠出现精神萎靡、饮食饮水减少、动情周期紊乱,耳部及子宫微血管血液循环受阻等寒凝血瘀证候表征.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异位病灶隆起,CHCHD4、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寒凝血瘀表征均有改善,异位病灶面积显著缩小(P<0.05或P<0.01),CHCHD4、HIF-1α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在细胞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HCHD4过表达组CHCHD4、HIF-1α蛋白表达、葡萄糖消耗量、乳酸水平、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与CHCHD4过表达组相比,空白血清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良方温经汤血清组CHCHD4、HIF-1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或P<0.01),葡萄糖消耗量、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P<0.01).由上可知,良方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EMs的治疗作用与降低CHCHD4表达,进而改善异位病灶及异位ESCs乏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近年来育龄期妇女高发疾病.其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月经紊乱、不孕症等.其中EMT女性患者中生育力下降,患者比例逐年升高.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其功效为散寒温经,活血化瘀,有调经种子第一方之称,可治疗瘀血阻滞,久不受孕.通过收集、分析和梳理了近年来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及临床疗效,为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提供有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平衡阻断"法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预防肿瘤复发,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结直肠癌是由多种病理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晚期结直肠癌的病机可概括为正气亏虚、癌毒致病.本团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平衡阻断"法,基于此认为结直肠癌术后病因病机为先虚后实.临床诊治主要为:调整阴阳、逐瘀散结;随症加减,灵活使用药对组合.临床常选用少腹逐瘀汤为主方,随症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TLR2/MyD88/NF-KB信号通路探讨加味少腹逐瘀汤对寒湿瘀结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小鼠腹腔炎症微环境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加味少腹逐瘀汤对寒湿瘀结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小鼠腹腔炎症微环境的干预机制.方法 构建动物模型后随机分组.以自主活动次数、粪便含水率、热痛潜伏期评价证候;以子宫及异位病灶大小评价疗效;HE染色比较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异位组织中 NF-κB的表达及其入核情况;qPCR法和Western blot测定病灶中TLR2、MyD88、NF-κB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TNF-α、IL-6、PGE2、E2、P.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小鼠自主活动减少,热痛潜伏期缩短,粪便含水率增加;子宫体积增大,腹腔可见明显异位灶且HE染色显示炎症浸润;免疫组化显示NF-κB表达增加;异位组织TLR2、MyD88、NF-KB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外周血TNF-α、IL-6、PGE2、E2增高,P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子宫体积减小、异位灶重量减轻、疼痛潜伏期延长;中药高剂量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粪便含水率减少;药物干预后炎症反应改善、NF-κB表达下降;TLR2、MyD88、NF-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且外周血TNF-α、IL-6、PGE2、E2降低、P升高.结论 加味少腹逐瘀汤可以降低寒湿瘀结证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血清炎症因子,这可能与抑制TLR2/MyD88/NF-KB信号通路改善腹腔炎症微环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2/3
血瘀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核心病理因素,"因虚、积冷、结气"是导致血瘀的原因,瘀血日久化水,水积成痰,痰瘀互结,发为该病.基于"血水同源"的生理基础和"血不利则为水"的病机演化,以活血散瘀,化痰散结为基本治法,佐以益气、温阳、补血、散寒、行气等.活血散瘀,化痰散结用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茯苓、水蛭、?虫、皂角刺、昆布、石打穿等.气虚血瘀者,当佐以益气健脾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血虚夹瘀者,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合四物汤加减;阳虚瘀结者,当温阳化浊,化瘀止痛,以补肾活血散瘀汤,或桂枝茯苓丸合温经汤、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或消瘰丸加减;寒凝者,当散寒活血,化痰散结,以桂枝茯苓丸合温经汤,或用少腹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滞者,当活血行气、化痰散结并重,以桂枝茯苓丸合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配合化痰散结之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基于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期间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97例EMT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98例和9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少腹逐瘀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炎症因子、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经行腹痛、持续性下腹疼痛、性交痛、小腹肿块、痛有定处、得温痛减、经色紫暗或有血块、带下量多色白、形寒肢冷等症状评分、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更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nt、T细胞因子-4(Tcf-4)、β-连环蛋白(β-catenin)更低(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EMT痛经,可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相关指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少腹逐瘀汤配合新生化颗粒在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少腹逐瘀汤配合新生化颗粒对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AM)患者痛经、月经量多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气虚血瘀型A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新生化颗粒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新生化颗粒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积分、月经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沉默调节蛋白6(Sirt6)、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痛经积分、月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4.93±1.19)分、(1.02±0.31)分、(6.85±1.7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4±1.28)分、(1.56±0.35)分、(9.43±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65.37±11.08)cm3、(5.53±1.59)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46±10.53)cm3、(6.92±1.8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动脉Vmax、Vmin分别为(15.43±2.81)cm/s、(7.43±1.92)cm/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4±2.69)cm/s、(10.24±2.11)cm/s,RI值为0.85±0.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4±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IL-17、STIP-1水平分别为(58.61±7.19)pg/mL、(64.22±5.98)pg/mL、(1.06±0.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32±8.25)pg/mL、(1.78±0.16)pg/mL、(1.78±0.16)ng/mL,Sirt6水平为(6.73±1.6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8±1.2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腹逐瘀汤联合新生化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AM可有效促进患者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症状及子宫动脉血液流变学改善,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