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的伴发畸形特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器官畸形中其他系统伴发畸形的发生率和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子宫、子宫颈或阴道畸形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美国生殖医学学会2021年分类标准为基础进行生殖器官畸形的分类,统计各类生殖器官畸形的伴发畸形发生率和伴发畸形的具体表现。结果:总计纳入444例生殖器官畸形患者,泌尿系统、骨骼系统等生殖器官外伴发畸形的总体发生率为43.5%(193/444)。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均有梗阻侧的肾脏畸形(100.0%,78/78),双子宫患者的伴发畸形发生率高达8/11,单角子宫为43.5%(10/23),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综合征为33.6%(79/235),纵隔子宫为18.8%(6/32),子宫颈发育不良为18.5%(12/65)。泌尿系统伴发畸形(30.6%,136/444)和骨骼系统伴发畸形(13.5%,60/444)在各个类型生殖器官畸形中均为最常见的伴发畸形,其中尤以单肾缺如和脊柱侧凸常见。结论:伴发泌尿系统和骨骼系统畸形是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的重要特点,推荐对所有女性生殖器官畸形患者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CT如何诊断原发灶隐匿的肿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6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1个月就诊。胸、腹、盆部CT平扫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及斑片影,右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多发颈胸腰椎椎体及双侧多根肋骨密度不均;血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子宫肌瘤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病史,目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因发现肺、淋巴结、骨多发病变,临床怀疑恶性肿瘤可能,遂行 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病变性质及分期。 18F-FDG PET/CT显像( 图1)见双肺多发代谢轻度增高的磨玻璃及斑片影,边界不清,SUV max 4.0;全身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累及左颈根部、双侧锁骨上、右腋下及胸肌深面、纵隔及双肺门、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淋巴结最大者短径1.6 cm,SUV max 15.9;扫描野内骨骼大量代谢增高灶,CT上密度不均,SUV max 12.6,累及脊柱、骨盆、肋骨、胸骨、双侧肱骨、双侧肩胛骨、双侧锁骨、双侧股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诊断双角纵隔子宫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25岁,外院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具体不详),因不孕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就诊。既往偶有痛经病史,月经量正常,月经规律,周期正常。经阴道超声检查示:子宫前位,形态失常,横径增宽,宫底部横切面见宫底部呈分叶状(图1),宫壁回声尚均匀,内膜分为左右两侧并于近宫颈处汇合,左侧内膜厚约6 mm,右侧内膜厚约5 mm,两侧内膜间可见一稍高回声结构并向宫颈延伸,内回声均匀。三维超声子宫冠状面示两侧内膜间向下延伸的稍高回声团(图2)。超声提示:先天性子宫畸形(congenital uterine anomalies,CUA),考虑双角纵隔子宫可能。经腹部超声探测双侧肾脏、输尿管均未见异常声像。于我院行手术探查及治疗:腹腔镜下可见子宫外形呈"Y"字形,子宫底部横径增宽,宫底外缘凹陷呈融合不全;宫腔镜见宫腔内纵隔(图3),行子宫纵隔切除术,纵隔标本见图4。术后诊断:双角纵隔子宫。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宫腔内未见纵隔(图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OmniView)对先天性子宫畸形(CU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确诊的68例CUM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经前3~5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二维扫查,然后切换三维OmniView成像模式进一步检查.并与宫(腹)腔镜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CUM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性等.结果 68例CUM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弓形子宫和双子宫,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的检出结果与宫(腹)腔镜检查结果比较,各类畸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诊断CUM的总检出率为98.53%.OmniView成像对单角子宫和双子宫达到完全检出,对完全纵隔子宫的诊断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100.00%;对不全纵隔子宫的诊断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67%;对弓形子宫的诊断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100.00%.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技术对CUM的检出率高,对CUM具体类型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预防性McDonald术对宫颈纵隔切开术后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对宫颈纵隔切开术后宫颈机能不全(CIC)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 2012年9 月至2022 年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预防性McDonald术的宫颈纵隔切开术后CIC的患者共 20 例(纵隔组),均为单胎妊娠.从同时间段在该院行预防性McDonald术的非子宫畸形单胎妊娠的CIC患者中,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最近邻匹配法,1∶1 匹配)选取20 例(非畸形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包括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纵隔组和非畸形组的活产率分别为15/20 和18/20,低出生体重儿率分别为 6/15 和 5/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隔组的足月产率(25%)低于非畸形组(60%,P<0.05).结论:预防性McDonald术对宫颈纵隔切开术后CIC患者是可行的,宫颈纵隔切开术后和非子宫畸形的CIC患者预防性McDonald术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中晚孕期宫腔内条索状回声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分析中晚孕期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医师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中晚孕期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病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正常分娩后或术中所见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带及胎盘情况,随访妊娠结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声像图表现,总结不同类型疾病的二维及三维超声特征.结果 224例中晚孕期宫腔内发现异常条索状回声的病例中,以宫腔粘连带最多见,共170例,二维超声表现为条索状回声,可出现在宫腔任意地方,形成羊膜腔的不全分隔;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宫腔粘连带的数目、厚度和形态.单纯羊膜皱褶19例,二维超声示羊膜边缘向羊膜腔内延伸形成条索状回声,远端呈游离状;三维超声示单纯羊膜皱褶呈薄膜状.不全纵隔子宫12例,分隔均位于宫腔底部或上段,三维超声示其分隔较厚,并可显示胎盘附着的位置关系.轮廓胎盘11例,二维超声示条索状回声位于胎盘边缘部;三维超声示胎盘边缘呈环状突起或局部山脊状突起.绒毛膜羊膜分离4例,二维超声示羊膜呈可飘动的线形回声,与绒毛膜分离;三维超声示羊膜似"薄纱"样膜状结构.斜隔4例,二维超声表现类似不完全纵隔子宫,但斜隔的基底部均位于宫腔侧壁;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宫腔内斜行分隔回声.羊膜带综合征2例,二维超声示宫腔内多条纤细杂乱光带回声,与胎儿肢体分界不清;三维超声示胎儿肢体表面杂乱的膜状结构.结论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可全面观察中晚孕期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分析其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超声医师对中晚孕期宫腔内异常条索状回声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经阴道四维超声造影在女性不孕患者宫腔病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阴道四维超声造影对女性不孕患者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2例女性不孕患者行经阴道四维超声造影,实时观察宫腔形态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结果 312例患者中39例患者检出宫腔病变:①宫腔粘连13例:宫腔形态欠规则,部分内膜连续性中断;②宫腔占位18例:宫腔内局限、类圆形突起或局部充盈缺损;③不完全纵隔子宫8例:宫腔底部可见肌性等回声分隔突向宫腔内,与宫底部肌层相连续.其中31例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与手术结果符合率96.7%(30/31),1例正常宫腔误诊为宫腔粘连.结论 经阴道四维超声造影能清晰地观察宫腔形态,检出宫腔内病变,可作为诊断宫腔疾病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临床320例可疑先天性子宫畸形经阴道、直肠或经腹行二、三维超声成像,以宫、腹腔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种类型的子宫畸形二、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宫、腹腔镜或手术确诊子宫畸形318例,子宫形态正常2例,经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90.3%,经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约96.9%.二、三维超声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8、0.96,一致性检验二者与金标准一致性好,且三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单角子宫二、三维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假阴性率分别为22.8%、8.6%;双子宫二、三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5%、100.0%,假阴性率均为0;双角子宫二、三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0%、89.5%,假阴性率均为0;完全纵隔子宫二、三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4%、100.0%,假阴性率均为0;不完全纵隔子宫二、三维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假阴性率分别为8.7%、4.8%;弓形子宫二、三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0%、91.1%,假阴性率均为0;特殊类型二、三维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假阴性率分别为54.5%、9.1%. 结论 三维超声在部分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及分型中优于二维超声,对二维超声是有益的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超声对弓形子宫与纵隔子宫的诊断价值及诊断指标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弓形子宫与纵隔子宫的准确性,构建弓形子宫与纵隔子宫鉴别诊断的定量指标.方法 对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临床检查拟诊为子宫畸形的96例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在Omni view成像模式下对子宫三维容积图像进行子宫冠状面的重建、测量分析和分型诊断.与宫(腹)腔镜诊断结果对照,计算三维超声诊断弓形子宫、不全纵隔子宫和完全纵隔子宫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体符合率.构建弓形子宫与纵隔子宫鉴别诊断的定量指标.结果 96例患者经三维超声诊断为弓形子宫33例(34.4%,33/96),不全纵隔子宫54例(56.2%,54/96),完全纵隔子宫9例(9.4%,9/96).三维超声诊断弓形子宫和纵隔子宫的总体符合率为86.5% (83/96).三维超声诊断弓形子宫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2.9%、60.6%、100%;诊断不全纵隔子宫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100%、100%、69.1%;诊断完全纵隔子宫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纵隔子宫的子宫内膜凹陷深度占子宫底部浆膜层-纵隔顶端间距的50%以上,而大部分弓形子宫的子宫内膜凹陷深度占子宫底部浆膜层一纵隔顶端间距的50%以下.结论 三维超声对不同分型子宫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不同.应用三维超声定量指标辅助诊断,有助于提高三维超声诊断弓形子宫与纵隔子宫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纵隔子宫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诊断纵隔子宫的金标准仍然是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文章阐述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的手术技巧,回顾分析190例纵隔子宫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可减少流产率,提高活产率.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矫形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纵隔子宫合并不良孕产史患者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