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Shirodkar宫颈环扎术式对单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与Shirodkar非埋线环扎术式对单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2月因病史指征或超声指征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产科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Shirodkar术式)的373例宫颈机能不全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完整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婴结局,根据术中是否将缝线线尾包埋于阴道黏膜下,分为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组(埋线环扎组,n=115)组和Shirodkar非埋线环扎术式组(非埋线环扎组,n=258).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估早产和妊娠36周前拆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埋线环扎组相比,埋线环扎组早产率降低(13.0%vs 22.5%,P=0.048),妊娠 36 周前拆线率降低(19.1%vs 33.3%,P=0.005),拆线孕周较晚[37(36.0,37.0)周 vs 36(35.0,37.0)周,P<0.001].两组新生儿结局包括出生体重、入住NICU率、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埋线与早产发生风险降低无显著相关,与妊娠36周前拆线发生风险降低相关(OR=0.516,95%CI:0.293~0.909,P=0.022);环扎前宫颈长度与早产发生风险降低相关(OR=0.954,95%CI:0.915~0.996,P=0.031),与妊娠 36 周前拆线发生率增加相关(OR=1.062,95%CI:1.002~1.104,P=0.002).结论 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可以延长拆线孕周、降低妊娠36周前拆线率,但该术式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尚未见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延长孕周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延长孕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诊断宫颈机能不全并于孕12~26周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单胎妊娠孕妇88例,28周后分娩者作为环扎成功组( n=77),<28周分娩/流产者作为环扎失败组( n=11)。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个回归方程筛选术后延长孕周的影响因素。 结果:紧急宫颈环扎术环扎成功率(≥28周分娩率)为87.5%(77/88),其中孕28~31周 +6分娩者6例(6/77,7.8%),孕32~33周 +6分娩者2例(2/77,2.6%),孕34~36周 +6分娩者16例(16/77,20.8%),≥37周分娩者53例(53/77,68.8%)。多个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早孕期流产3次( β=-5.1,95% CI:-9.5~-0.7)、早孕期流产5次( β=-11.8,95% CI:-22.1~-1.6)、产次2次( β=-6.9,95% CI:-12.9~0.9)、环扎孕周( β=-0.6,95% CI:-1.0~-0.3)、环扎术前宫颈外口扩张<15 mm( β=-12.1,95% CI:-22.5~-1.8)和环扎术前宫颈外口扩张≥15 mm( β=-11.0,95% CI:-21.4~-0.71)是环扎术后延长孕周的影响因素;校正孕妇年龄及宫颈环扎术前体重后,早孕期流产5次( β=-18.1,95% CI:-28.3~-7.8)、环扎孕周( β=-0.6,95% CI:-1.0~-0.3)和环扎术前宫颈外口扩张≥15 mm( β=-11.4,95% CI:-21.2~-1.6)是环扎术后延长孕周的影响因素( P值均<0.05)。 结论:早孕期流产次数、环扎孕周及环扎术前宫颈外口扩张≥15 mm是影响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延长孕周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改良Shirodkar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改良Shirodkar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TVCC)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218例CI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分为妊娠期行改良Shirodkar TVCC治疗(TVCC组,108例)和非妊娠期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LACC)治疗(LACC组,110例),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进一步根据子宫颈长度(CL)对两组孕妇进行分层研究,探讨两种术式对不同CL的CI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环扎术前、术中相关指标:两组孕妇在环扎手术过程中均未发生大出血、膀胱损伤、麻醉意外等并发症。与LACC组相比,TVCC组孕妇的术前CL较长[分别为(2.3±0.6)、(2.7±0.6)cm]、术中出血量较多[分别为(7.5±0.5)、(14.4±1.4)ml]、住院时间更长[分别为(6.0±0.1)、(7.3±0.4)d],但手术时间更短[分别为(42.9±1.6)、(25.9±1.4)min]、住院费用更少[分别为(9 912±120)、(5 598±140)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环扎术后妊娠结局:TVCC组与LACC组的活产率分别为95.4%(103/108)、96.4%(106/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211, P=0.232)。TVCC组的早产率(12.0%,13/108)高于LACC组(7.3%,8/110),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LACC组[分别为(3 006±96)、(3 225±42)g],低出生体重儿占比高于LACC组[分别为15.5%(16/103)、1.9%(2/10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3)不同CL的分层分析:对于CL<2.0 cm的孕妇,TVCC组的流产率高于LACC组(分别为2/9、3.0%),活产率低于LACC组(分别为7/9、97.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于CL为2.0~<2.5 cm、2.5~<3.0 cm、CL≥3.0 cm的CI孕妇,两组孕妇的早产率、活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改良Shirodkar TVCC操作简单易行,较LACC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医疗费用,且活产率无显著差异。当出现不可避免的晚期流产时,改良Shirodkar TVCC无需再行腹腔镜拆除环扎带手术,可减少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史指征与超声指征单胎妊娠孕妇子宫颈环扎术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病史指征及超声指征的单胎妊娠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病史指征或超声指征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子宫颈机能不全单胎妊娠孕妇共2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病史指征组(141例)和超声指征组(131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儿结局。进一步根据分娩孕周,将272例子宫颈环扎术孕妇分为≥孕34周分娩组(225例)和<孕34周分娩组(47例),分析孕34周前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1)病史指征组和超声指征组的中位环扎孕周分别为16.6、23.4周,分娩时较环扎时的中位延长孕周分别为21.4周、14.7周,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病史指征组和超声指征组孕妇的足月产率分别为76.6%(108/141)和71.0%(93/131),活产率分别为97.2%(137/141)和97.7%(128/131),活产儿中位出生体重分别为3 155和3 055 g,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72例子宫颈环扎孕妇的新生儿存活共计265例(97.4%,265/272),7例未获活产儿孕妇的分娩孕周均≤孕25周(范围:孕19 +1~25周),孕妇均为临床宫内感染或组织学证实的绒毛膜羊膜炎或孕期病原微生物携带,家属放弃。存活新生儿的最低出生体重为850 g(分娩孕周为26 +6周)。(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孕34周分娩组比较,<孕34周分娩组孕妇孕6~7周体重指数(BMI)更高(中位数分别为24.5、25.4 kg/m 2)、环扎术后1~2周子宫颈长度(CL)更短[分别为(31.1±8.4)、(26.1±11.0)mm]、术后孕26~28周CL更短(中位数分别为26.3、16.0 mm)、术前、术后、分娩前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发生率均更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34周前早产与环扎术后孕26~28周CL呈显著负相关( OR=0.902,95% CI为0.858~0.947; P<0.001),与分娩前CRP升高呈显著正相关( OR=3.492,95% CI为1.652~7.381; P=0.001);与术前及术后CRP升高、术后1~2周CL、孕6~7周BMI无显著相关性( P均>0.05)。 结论:子宫颈机能不全的单胎妊娠孕妇行病史指征或超声指征的子宫颈环扎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两组的母儿结局无显著差异。子宫颈环扎术后孕34周前早产的影响因素是术后孕26~28周CL及分娩前CRP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与腹腔镜子宫峡部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围产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MC)与腹腔镜子宫峡部环扎术(LCC)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CI)的围产结局,为CI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行子宫颈环扎术孕妇211例,根据术式、行LCC孕妇是否有MC史分为MC组(54例)、有MC史LCC组(28例)、无MC史LCC组(129例)。比较3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结局。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MC组、有MC史LCC组和无MC史LCC组孕妇于妊娠期行子宫颈环扎术的比例分别为100.0%(54/54)、7.1%(2/28)、27.1%(35/12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3组的环扎术指征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但最主要的环扎术指征均为妊娠中晚期流产史[分别为75.9%(41/54)、89.3%(25/28)、84.5%(109/129)]。MC组、有MC史LCC组及无MC史LCC组获活产环扎成功率分别为94.4%(51/54)、82.1%(23/28)、93.8%(121/12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649; P=0.059)。(2)环扎成功孕妇(195例)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与MC组孕妇比较,有MC史LCC组和无MC史LCC组孕妇胎位异常[分别为7.8%(4/51)、17.4%(4/23)和19.8%(24/121)]、胎盘植入[分别为5.9%(3/51)、13.0%(3/23)和11.6%(14/121)、子宫破裂[分别为0、4.3%(1/23)和5.8%(7/121)]的发生率均较高,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MC组孕妇绒毛膜羊膜炎或宫内感染(15.7%,8/51)、胎膜早破(23.5%,12/51)的发生率均高于有MC史LCC组[分别为0、4.3%(1/23)]和无MC史LCC组[分别为0.8%(1/121)、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3)妊娠结局:MC组孕妇的剖宫产率[41.2%(21/51)]显著低于有MC史LCC组[100.0%(23/23)]和无MC史LCC组[100.0%(121/121); P<0.001];其环扎术费用均显著低于有MC史LCC组和无MC史LCC组(中位数分别为12 169、26 438、27 783元; P<0.001)。3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MC和LCC均为治疗CI的有效方式,两者的获活产环扎成功率相近。但MC具有剖宫产率低、经济、易操作的优势。CI孕妇建议首选MC,对于MC失败者可考虑LC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环扎与双胎早产防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产是双胎妊娠最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宫颈环扎术是近年来双胎早产预防措施的研究热点,其在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一定的争议。此外,感染(炎症)状态与双胎宫颈环扎术后的妊娠结局也密切相关。研究推荐对于宫颈长度≤15 mm或宫颈扩张的双胎妊娠孕妇行宫颈环扎术,暂不推荐对于宫颈长度15~25 mm和以病史为指征的双胎妊娠患者行宫颈环扎术。双胎宫颈环扎术前评估羊膜腔内感染或炎症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究,但需排除抗生素使用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式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颈环扎术用于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颈机能不全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改良式子宫颈环扎术的2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单胎与双胎妊娠、择期环扎术与应急环扎术、不同手术孕周、自然受孕与胚胎移植-体外受精(IVF-ET)者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妊娠延长时间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225例孕妇的手术孕周为14周~24周 +5,中位分娩孕周为38周 +2(35周 +5~39周 +3),妊娠时间延长(20.3±5.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 065±735)g;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2.9%(209/225),流产率为7.1%(16/225);活产儿足月产率为73.7%(154/209),早产率为26.3%(55/209);所有孕妇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225例孕妇中,单胎妊娠202例(89.8%,202/225),双胎妊娠23例(10.2%,23/225);行择期子宫颈环扎术201例(89.3%,201/225),行应急子宫颈环扎术24例(10.7%,24/225);手术孕周为18周前共190例(84.4%,190/225),18周及以后共35例(15.6%,35/225);自然受孕者176例(78.2%,176/225),IVF-ET助孕者49例(21.8%,49/225)。单胎、双胎妊娠孕妇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胎妊娠孕妇的足月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延长时间均显著高于双胎妊娠孕妇( P均<0.05)。择期与应急环扎术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择期环扎术孕妇的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应急环扎术者( P<0.05)。不同手术孕周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18周及以前手术者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18周及以后手术者( P<0.05)。IVF-ET受孕者的早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者( P<0.05)。 结论:改良式子宫颈环扎术能有效延长分娩孕周,降低早产率,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作为子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手术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前糖皮质激素给药时机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我院<35周单胎早产儿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及给药时机,探讨早产原因与产前糖皮质激素给药时机的关系,及不同给药时机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分娩的<35周的单胎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根据地塞米松第1剂给药距分娩时间间隔分为最优给药时机(48 h~7 d)和次优给药时机(<48 h或>7 d),分析不同早产原因的早产儿母亲产前糖皮质激素给药时机。比较最优给药时机组和次优给药时机组早产儿的结局。结果: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为89.16%,其中最优给药时机占51.35%。早产原因为胎膜早破的产前地塞米松最优给药时机比例最高(63.79%),其次是母亲妊娠合并症(54.29%),而宫颈机能不全和早产临产的早产儿母亲产前地塞米松最优给药时机比例较低(分别为20.00%和28.00%)。胎龄<34周的早产儿,最优给药时机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明显低于次优给药时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但两组早产儿严重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胎龄34~34 +6周的早产儿无严重RD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与次优给药时机组相比,最优给药时机组早产儿RDS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无显著下降( P>0.05)。 结论:早产原因影响产前地塞米松的给药时机。优化产前地塞米松给药时机可以降低<34周早产儿RD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环扎术的争议与观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晚期流产及早产的常见原因,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目前对于不同指征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机、围术期处理及管理均存在分歧及争议。本文对目前宫颈环扎术存在的分歧和争议进行简要评述并进行观点阐述,以期为临床决策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孕周及不同治疗时机行会阴超声监测联合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及不同治疗时机行会阴超声监测联合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CIC)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C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12~16周的患者纳入早期组( n=29),17~26孕周患者纳入中期组( n=29)。根据不同治疗时机分为紧急组( n=20)和择期组( n=38)。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会阴超声监测,并给予宫颈环扎术(采取McDonald宫颈环扎法)。对比早期组和中期组,紧急组和择期组的妊娠结局、住院时间、孕周延长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早期组足月生产率高于中期组,晚期流产及宫内感染率低于中期组,住院时间少于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早产率、孕周延长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择期组足月生产率高于紧急组,晚期流产及宫内感染率低于紧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早产率、住院时间、孕周延长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CIC患者选择早期检查并择期手术能改善妊娠结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宫内感染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