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粒体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维持骨组织稳态、促进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衰老是机体随着生命周期延长发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可逆变化,干细胞衰老是其重要原因之一.BMSCs的衰老不仅会导致骨稳态失衡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还会使BMSCs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衰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线粒体调控BMSCs衰老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防治BMSCs衰老、诊治衰老和代谢性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与上关节囊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术与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21年9月到2023年7月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28例,行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术14例(上支点重建组),上关节囊重建术14例(上关节囊重建组).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肩关节主动活动度、UCLA、ASES、CMS及V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两组术后肩关节主动活动度、UCLA、ASES及CM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支点重建组优于上关节囊重建组;两组术后视觉VAS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扩张皮肤中巨噬细胞的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临床工作中,扩张后皮肤取材困难,扩张率最高的扩张中心皮肤作为重要的创面修复材料,不可能取材,而扩张周边皮肤大部分为组织移位皮肤,不能作为合格的研究对象。本实验取材为各种体表包块,实验组筛选直径>2 cm非炎症性包块,对照组筛选未突出皮面非炎症性包块,将包块表面皮肤作为组织标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持续性复视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持续性复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诊治的术后1 d即存在复视的眶底爆裂性骨折患者146例146眼的病历资料,根据观察期间内复视是否持续存在分为持续复视组14例14眼和复视消失组132例132眼,比较2个组不同性别、眼别、年龄、术前病程、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入路、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术后下直肌损伤程度眼数的差异,筛选 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所有患眼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出现眼眶植入物感染、移位等并发症。2个组间不同年龄分类、术前病程、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程度、手术方法、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术后眼外肌损伤程度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9.443, P=0.002; χ 2=29.041, P<0.001; H=53.943, P<0.001; H=34.583, P<0.001; χ 2=46.041, P<0.001; H=101.438,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长病程( OR=8.678,95% CI=1.013~74.304, P=0.031)、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重度: OR=32.963,95% CI=7.647~142.084, P<0.001.中度: OR=11.852,95% CI=2.679~52.436, P=0.001)、术后下直肌损伤(重度: OR=511.000,95% CI=42.815~6 110.808, P<0.001.中度: OR=132.000,95% CI=12.442~1 400.458, P<0.001)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独立危险因素。先进的手术方法(个体化塑形钛网法: OR=0.020,95% CI=0.002~0.127, P<0.001.厂家预制钛网法: OR=0.031,95% CI=0.004~0.257, P=0.001)、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良好( OR=0.015,95% CI=0.001~0.197, P<0.001)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结论: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前严重眶内软组织嵌顿和术后下直肌的不可逆损伤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主要危险因素,缩短术前病程、改善手术方法、增强术后眼球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持续性复视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霉素损伤后小鼠耳蜗毛细胞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新霉素对小鼠听功能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16只在出生后第8天开始连续10 d皮下注射硫酸新霉素,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停药后1、4、8、12 w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每次ABR检测后,新霉素组随机取3只小鼠,对照组随机取2只小鼠,处死后,取耳蜗进行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耳蜗Corti器及毛细形态学变化。结果:新霉素可造成小鼠耳蜗毛细胞严重损伤,且小鼠ARB阈值显著增高,不可恢复;新霉素对耳蜗Corti器毛细胞的损伤顶圈最轻,中圈次之,底圈最重,且随着时间推移Corti器形态结构破坏逐渐加重且不可自我修复。结论:硫酸新霉素造成小鼠Corit器毛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massive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MIRCT)时LHBT远端切断对生物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肩关节尸体标本,切断冈上及冈下肌腱构建MIRCT模型,将LHBT转位固定于冈上肌腱大结节足印区内侧缘中点,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转位后根据LHBT远端切断与否分为保留组和切断组,每组4具标本,测量LHBT固定的刚度、极限强度及断裂部位至上盂唇止点的距离。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MIRCT患者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62.6±7.3)岁(范围46~76岁)。术中LHBT远端保留18例、切断23例。术后观察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术后12个月采用MRI检测重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结构性再撕裂主要指转位LHBT固定失效或撕裂,可伴有部分修补的冈上肌腱再撕裂。结果:生物力学试验中,LHBT保留组的刚度[(54.0±6.6)N/mm]、极限强度[(141.8±15.9)N]、断裂部位至上盂唇止点的距离[(93.3±12.4)mm]均大于切断组[分别为(25.7±4.2)N/mm、(80.8±8.0)N、(47.4±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5±1.8)个月(范围12~18个月)。术后1年远端保留组及切断组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 P<0.05);保留组与切断组的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体侧外旋、内旋(椎骨水平)分别为144.3°±15.5°和148.0°±10.3°、145.1°±14.1°和142.3°±11.2°、67.3°±14.4°和62.7°±11.7°、8.3±2.1和7.8±2.5]、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FUSS评分[分别为(2.3±1.6)分和(1.5±1.2)分、(88.2±11.4)分和(85.6±9.6)分、(29.3±2.8)分和(31.4±3.5)分、(86.8±11.8)分和(82.6±9.2)分、(92.1±10.1)分和(88.3±8.2)分]及术后结构性失败率(分别为35.2%和3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中LHBT远端保留可获得更强的力学强度,但术后短期未发现LHBT远端切断对功能改善及结构失败产生明显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的视网膜下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导致的严重视力损害与黄斑新生血管(MNV)的侵袭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F)有关。过度的SF可导致视网膜下瘢痕形成,使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使得nAMD患者出现永久视力障碍。SF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组织损伤后修复、炎症等诸多病理学过程,与之相关的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目前对于SF的实验性治疗仅针对单个细胞因子的抑制。及时有效抑制MNV的生成及进展,早期识别SF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改善nAMD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修复术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与影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后上四联征(posterosuperior tetralogy,PS-Tetra)评分预测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修复术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接受关节镜下修复巨大后上型肩袖撕裂的患者95例,男48例、女47例,年龄(58.52±8.33)岁(范围27~76岁);83例完全修复、12例部分修复。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度评估肩关节功能。行MR检查评估术前肩袖脂肪浸润、萎缩、改良Patte分级、PS-Tetra评分与术后肌腱完整性,并比较不同PS-Tetra评分组(0~2分、3~4分)的肩关节功能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不可修复及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结果:83例完全修复的患者中17例(20%)出现再撕裂。PS-Tetra评分0~2分组术后ASES评分增高[术后(58.52±8.33)分和术前(47.30±17.40)分, t=-19.642, P<0.001]、前屈上举增加(术后157.60°±3.85°和术前116.88°±50.89°, t=-7.272, P<0.001)、外旋增加(术后45.26°±14.69°和术前37.34°±18.65°, t=-4.043, P<0.001)及内旋增加[术后L 1(T 7-臀部)和术前L 2(T 7-臀部), Z=-2.737, 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Tetra评分3~4分组仅术后ASES评分较术前改善[术后(69.17±15.91)分和术前(46.85±20.73)分, t=-11.167, P=0.001],肩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Patte分级Ⅲ级[ OR=26.827,95% CI(2.089,344.500), P=0.012]是不可修复的危险因素。主力侧[ OR=9.407, 95% CI(1.044,84.784), P=0.046]与PS-Tetra评分3~4分[ OR=5.037,95% CI(1.028,26.623), P=0.046]是再撕裂的危险因素。 结论:对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修复而言,术前PS-Tetra评分≥3分是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不佳与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对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24例接受PD-1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的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年龄范围18~80岁;(2)内镜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0 cm;(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0~1;(4)初始MRI局部分期为T 3c、T 3d、T 4a和T 4b,或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或mrN 2,或直肠系膜筋膜(MRF)阳性;(5)治疗前无明确远隔转移证据;(6)无盆腔放疗史、直肠癌手术史或化疗史;(7)不伴需抗生素治疗的全身性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预期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仍不可切除;(2)过去5年内罹患过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结局的恶性肿瘤或过去6个月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3)接受过其他类型的抗肿瘤或试验性治疗;(4)孕期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6)即往接受过抗PD-1抗体等免疫治疗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包括3个阶段,即PD-1抗体(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联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3周期;长疗程放疗(调强放疗GTV 50.6 Gy/CTV 41.8 Gy/22 f);放疗结束后CapeOx方案化疗2周期。第3阶段治疗结束后经过肿瘤疗效评估,行手术治疗或选择等待观察。分析其手术安全性、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近期肿瘤学结局。 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5(47~78)岁,肿瘤下缘距离肛缘中位距离4(3~7)cm。肿瘤最大径中位值5.1(2.1~7.5)cm。cT 3和cT 4期分别为20例和4例;cN 1、cN 2a和cN 2b期分别为8例、5例和11例。MRF阳性10例,EMVI阳性10例。所有患者均为错配修复蛋白阳性表达(pMMR)。新辅助治疗期间,6例(25.0%)发生了Ⅰ~Ⅱ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3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截至2021年4月30日,83.3%(20/24)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9例为R 0切除,16例接受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0),包括2例Clavien-Dindo Ⅱ级(吻合口出血和伪膜性肠炎各1例),3例Ⅰ级吻合口狭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比例为30.0%(6/20),主要病理学反应率为20.0%(4/20)。 Ras/Raf突变者无一例出现pCR或cCR(0/5),17例 Ras/Raf野生型患者中6例pCR,3例cCR,显著高于 Ras/Raf突变型( P<0.01)。 Ras/Raf野生型且为分化型腺癌的16例患者,9例达到pCR或cCR。4例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中,3例为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1例为SD,因无法保肛拒绝手术。末次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4)个月,仅1例印戒细胞癌患者出现复发。 结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退缩结果。联合组织学及基因检测有助于筛选可能获益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节镜下内支撑技术辅助补片桥接术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支撑技术辅助补片桥接术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50例。采用关节镜下内支撑(人工韧带)技术辅助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术(桥接+内支撑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3.4±6.2)岁(范围50~76岁);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术(单纯桥接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66.0±5.6)岁(范围57~78岁)。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后2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和桥接补片愈合情况。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2±7.2)个月(范围24~45个月)。两组术后2年VAS、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AHD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 P<0.05)。桥接+内支撑组的ASES评分、UCLA评分、前屈活动范围、外展肌力和AHD分别为(93.5±5.3)分、(31.7±3.8)分、159.4°±13.6°、8.9±1.2、(7.0±1.4)mm,均高于单纯桥接组[(89.5±5.7)分、(28.5±5.6)分、159.4°±13.6°、8.2±1.2、(5.9±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后桥接+内支撑组UCLA评分、外展肌力和AHD的改善值分别为(19.6±4.2)分、4.1±1.2、(3.3±1.5)mm,均大于单纯桥接组的(15.9±5.7)分、3.3±1.0、(2.0±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桥接补片愈合率在桥接+内支撑组达到92%(24/26),显著高于单纯桥接组的54%(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关节镜下单纯自体阔筋膜桥接术相比,人工韧带内支撑技术辅助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术可明显改善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术后早期的肩关节功能、AHD和桥接补片愈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