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4期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约为10%。T 4期结肠癌预后较差,T 4b期更甚,5年生存率仅为15.8%~27.9%。目前T 4期结肠癌外科诊疗缺乏准确的临床分期评估手段以及系统的围手术期诊疗体系。笔者认为,分期评估仍应以传统CT为主,CT结肠成像可以应用于因肿瘤梗阻结肠镜无法探及全程的患者以及传统CT不易判断的患者。围手术期诊疗方面,T 4a期结肠癌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的治疗策略,T 4b期患者可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的治疗策略,新辅助放疗可考虑应用于肿瘤较为固定的患者。此外,应成立多学科合作小组针对复杂T 4期结肠癌患者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表型、致病基因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1例为 DPY19L2基因新发纯合移码变异。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受精率、双原核受精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第6天囊胚形成率、第6天优质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参数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2至6-细胞各时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胚胎分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例完全性圆头精子症患者中,2例新鲜胚胎移植各活产健康男婴1名,2例解冻周期移植活产健康男婴、女婴各1名。 结论: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异常表型特征明显,ICSI联合AOA是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is Colon Rectum 2024年4期摘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肛门腺癌的全程新辅助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时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并最终行根治性手术的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男23例,女15例;中位年龄68(47~79)岁;有13例为pCR,25例为非pCR。将38例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和测试组(12例)进行建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直肠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各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来评价所构建模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和术后病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本研究在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从每个模态下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了41个特征,包括9个一阶特征,24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8个形状特征。进一步分别从新辅助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T2WI)的每一个图像模态中提取41个特征,共纳入164特征。经过 t检验和相关系数的筛选后,仅有4个特征得到保留。经过LASSO交叉验证后,仅有治疗前基线DWI图像的一阶偏度和治疗前基线T2WI图像中的体积这两个特征得到保留。应用这两个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6和0.844,77.8%和100.0%,88.2%和75.0%,77.8%和66.7%,88.2%和100.0%。影像组学模型的决策曲线显示,采用该预测模型预测pCR的策略要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pCR的策略,也优于将所有患者看作非pCR的策略。 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直肠癌pCR预测模型,有潜力用于临床筛选或可免于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周血RUNX2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亚硫酸盐转化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RUNX2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RUNX2基因mRNA表达水平。将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的效果分为敏感和不敏感组。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RUNX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1.11%(37/90),显著低于对照组64.44%(5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83, P=0.002);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RUNX2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1.73±0.24,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2, P<0.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RUNX2基因甲基化阳性患者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1.26±0.20,显著低于RUNX2基因甲基化阴性患者1.8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8, P<0.001)。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者的外周血RUNX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9.28%(34/69),显著高于不敏感者14.2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4, P=0.004)。新辅助化疗敏感者的外周血RUNX2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1.62±0.17,显著低于不敏感者2.0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8, 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RUNX2基因mRNA表达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85.5%。 结论:外周血RUNX2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若干要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理念,主要针对进展期胃癌治疗过程中容易被疏忽或未得到充分重视的临床问题,提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将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有机整合,避免因多学科参与而缺乏有效衔接的状况。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涉及多学科的专业工作,应始终围绕如何提高根治手术的效率、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为唯一目标。本文拟结合目前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诊疗中一些薄弱环节与问题,提出全程管理中应重视的若干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临床分期与评估:通过内镜与影像学诊断进行正确的术前分期,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是实施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必备条件。(2)腹腔镜探查的临床意义与指征:腹腔镜探查有助于发现腹腔内微小转移灶,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对于已浸润至浆膜或怀疑腹膜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该常规施行术前腹腔镜探查。(3)应充分重视术前新辅助治疗:近年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术前新辅助化疗能使大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获益;因此,对于cTNM Ⅲ期与ⅣA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积极开展新辅助治疗。(4)有效预判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内镜、多层螺旋CT扫描、PET-CT和液体活检等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联合或分别应用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5)有效预防术后腹膜转移:术中腹腔内大量盥洗、新辅助腹腔内与全身联合化疗、腹腔内温热化疗、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与常温腹腔内化疗等都被证实对于预防腹膜转移复发有一定疗效。(6)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病理评估与TNM再分期的重要性:关键的病理指标是肿瘤退缩程度(TRG)和ypTNM,特别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转移数量;对已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病理达到TRG 0级或ypN 0者,其预后常可与cTNMⅠ期患者相媲美。(7)重视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全程管理的重要部分。近来若干研究证实,与单药口服相比,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能显著降低D 2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与死亡风险,特别是cTNM Ⅲ期患者。(8)强调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积极给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同时也有助于患者完成必须的化疗疗程并最终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治疗时代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以此为基础的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和适形保肛术已将极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推向极限。然而无论哪种手术方式,患者仍需面临造口、肛门功能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对在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为直肠癌的治疗开启新思路,使直肠癌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全程新辅助治疗使“等待观察”策略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并被列入指南。而免疫治疗的兴起改变了肿瘤的治疗模式,已成为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增强错配修复正常或微卫星稳定的人群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使更多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机会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从而进入等待观察,达到保器官保功能目的成为研究热点。笔者深入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现状和免疫治疗时代的保肛策略,以期为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对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24例接受PD-1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的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年龄范围18~80岁;(2)内镜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0 cm;(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0~1;(4)初始MRI局部分期为T 3c、T 3d、T 4a和T 4b,或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或mrN 2,或直肠系膜筋膜(MRF)阳性;(5)治疗前无明确远隔转移证据;(6)无盆腔放疗史、直肠癌手术史或化疗史;(7)不伴需抗生素治疗的全身性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预期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仍不可切除;(2)过去5年内罹患过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结局的恶性肿瘤或过去6个月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3)接受过其他类型的抗肿瘤或试验性治疗;(4)孕期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6)即往接受过抗PD-1抗体等免疫治疗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包括3个阶段,即PD-1抗体(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联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3周期;长疗程放疗(调强放疗GTV 50.6 Gy/CTV 41.8 Gy/22 f);放疗结束后CapeOx方案化疗2周期。第3阶段治疗结束后经过肿瘤疗效评估,行手术治疗或选择等待观察。分析其手术安全性、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近期肿瘤学结局。 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5(47~78)岁,肿瘤下缘距离肛缘中位距离4(3~7)cm。肿瘤最大径中位值5.1(2.1~7.5)cm。cT 3和cT 4期分别为20例和4例;cN 1、cN 2a和cN 2b期分别为8例、5例和11例。MRF阳性10例,EMVI阳性10例。所有患者均为错配修复蛋白阳性表达(pMMR)。新辅助治疗期间,6例(25.0%)发生了Ⅰ~Ⅱ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3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截至2021年4月30日,83.3%(20/24)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9例为R 0切除,16例接受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0),包括2例Clavien-Dindo Ⅱ级(吻合口出血和伪膜性肠炎各1例),3例Ⅰ级吻合口狭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比例为30.0%(6/20),主要病理学反应率为20.0%(4/20)。 Ras/Raf突变者无一例出现pCR或cCR(0/5),17例 Ras/Raf野生型患者中6例pCR,3例cCR,显著高于 Ras/Raf突变型( P<0.01)。 Ras/Raf野生型且为分化型腺癌的16例患者,9例达到pCR或cCR。4例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中,3例为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1例为SD,因无法保肛拒绝手术。末次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4)个月,仅1例印戒细胞癌患者出现复发。 结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退缩结果。联合组织学及基因检测有助于筛选可能获益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易转移,预后不良。在抗HER2靶向治疗蓬勃发展的背景下,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减少,预后改善。但仍有部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不能从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发生复发转移。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和解救治疗的全程治疗使得HER2阳性乳腺癌从中获益。国内外学者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取得一些成果。本文主要从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现况和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68Ga-PSMA PET/CT在前列腺癌全程化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40岁。2018年3月20日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临床分期T 4N 1M 1a期。初始PSA 47.99 ng/ml。初次 68Ga-PSMA PET/CT检查示前列腺双侧外周带、右侧尖部多个结节病变;腰2~5椎体水平腹主动脉走行区、分叉区和双侧髂动脉走行区多个淋巴结核素异常摄取,考虑转移。患者接受药物去势+抗雄治疗+术前系统化疗(多西他赛)6个周期,6个月后PSA降至0.225 ng/ml。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减瘤性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维持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监测PSA缓慢上升。术后10个月对盆腔延伸野及前列腺瘤床区、盆腹腔可见肿大淋巴结行挽救性放疗,PSA维持稳定。放疗7个月后PSA升高,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更换为曲普瑞林+阿比特龙,PSA有效。颈部出现新发淋巴结转移灶行局部放疗。 68Ga-PSMA PET/CT为患者的精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评估及远处转移病灶定位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