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link蛋白质组学建立鼻咽癌患者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的关系,初步建立放疗期间重度急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85例鼻咽癌患者。按照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评估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和口干发生的最高等级不良反应,以其≥3级为重度。采用Olink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患者首次放疗前血浆中92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标准化的蛋白表达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炎性细胞因子与临床因素及与放疗期间3种急性不良反应的关系。基于炎性细胞因子和(或)临床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以美国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评定的放疗期间最严重等级的不良反应是否重度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依据构建的各模型判断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效能。 结果:85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 M( Q1, Q3)]49岁(43岁,6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其中64例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19例(22.1%)出现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1、2、3级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放疗前血浆白细胞介素22受体A1(IL-22RA1)、白细胞介素18受体1(IL-18R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NFSF14)、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t3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2、3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患者放疗前血浆CD244、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级和2级口干患者放疗前血浆IL-12B、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LIF-R和IL-3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各临床因素与严重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不相关(均 P>0.05),根据文献选取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是否接受化疗、是否患有糖尿病6个临床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1。根据细胞因子功能和既往文献,在差异细胞因子中选取IL-22RA1、IL-18R1、MCP-2、CCL11、CD244、CCL20和IL-33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2。结合上述临床因素和细胞因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3。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M1、M2和M3判断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841、0.868。 结论:不同等级急性放疗不良反应鼻咽癌患者间放疗前血浆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差异,基于患者首次放疗前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合临床因素构建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治疗前血浆EB病毒DNA载量和不同治疗方式对Ⅲ期鼻咽癌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浆不同EB病毒(EBV)DNA载量和诱导化疗+放疗、同步放化疗两种治疗方式对Ⅲ期鼻咽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78例Ⅲ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以治疗前EBV DNA载量1 000拷贝/ml为界,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EBV DNA≥1 000拷贝/ml, n=53)和低病毒载量组(EBV DNA<1 000拷贝/ml, n=125),其中高病毒载量组14例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低病毒载量组30例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诱导化疗+放疗组( n=105)和同步放化疗组( n=73)。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复发率、5年总生存(OS)率、无瘤生存(DFS)率、局部无复发生存(LRFS)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 结果:178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复发34例,占19.10%;死亡29例,占16.29%。诱导化疗+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N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 P=0.01)。高病毒载量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为33.96%(18/53),低病毒载量组为12.80%(1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9, P<0.01)。高病毒载量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9.43%(5/53) vs. 1.60%(2/125), χ2=4.15, P=0.04]、远处转移率[18.87%(10/53) vs. 5.60%(7/125), χ2=7.59, P=0.01]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诱导化疗+放疗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为17.14%(18/105),同步放化疗组为21.91%(1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3, P=0.43)。178例Ⅲ期鼻咽癌患者5年OS率、DFS率、LRFS率和DMFS率分别为84.68%、72.80%、79.68%和79.54%。高病毒载量组患者5年OS率(79.25% vs. 92.80%, χ2=6.86, P<0.01)、DFS率(73.58% vs. 88.00%, χ2=5.67, P=0.01)、LRFS率(73.21% vs. 89.24%, χ2=8.32, P<0.01)、DMFS率(65.24% vs. 78.00%, χ2=4.15, P=0.02)均明显低于低病毒载量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诱导化疗+放疗组患者5年OS率(89.52% vs. 87.67%, χ2=0.15, P=0.70)、DFS率(84.76% vs. 82.19%, χ2=0.21, P=0.65)、LRFS率(80.38% vs. 79.84%, χ2=0.00, P=1.00)和DMFS率(79.52% vs. 81.78%, χ2=0.05, P=0.83)与同步放化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例接受辅助化疗患者的5年OS率(93.77% vs. 87.49%)显著高于未接受辅助化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1, P=0.02)。高病毒载量组中,接受辅助化疗患者的5年OS率(93.77% vs. 84.13%)显著高于未接受辅助化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1, P=0.03)。 结论:诱导化疗+放疗能达到与同步放化疗相同的疗效。高病毒载量与较高的复发率和较差的生存率相关,对于这些高病毒载量患者需要加强治疗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中颈部轮廓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中患者颈部轮廓横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1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每周记录患者颈部轮廓横径及体重。分析放疗期间患者颈部横径的变化规律,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体重变化与颈部轮廓横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放疗期间颈部轮廓横径均与放疗前明显不同,在放疗第4周出现了明显的缩小。颈部轮廓横径缩小的程度与体重下降的程度高度相关( r=0.803, P<0.05),与性别呈中度相关( r=0.523, P<0.05),此外,颈部轮廓横径缩小的程度与患者年龄、TNM分期、GTV nd-L平均剂量、GTV nd-R平均剂量、PTV nd-L平均剂量、PTV nd-R平均剂量均无明显相关性( P值均>0.05)。 结论: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期间,患者颈部轮廓横径会发生一定规律的缩小,且在放疗第4周缩小最为明显,应该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时钟基因CLOCK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CL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3例鼻咽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收集2019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7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标本,收集2008—2014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组织蜡块68例及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LOC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培养鼻咽癌细胞CNE1、CNE2、5-8F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细胞中CLOCK mRNA在ZT2、ZT6、ZT10、ZT14、ZT18、ZT22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采用余弦法拟合CLOCK mRNA在鼻咽癌中表达的节律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鼻咽癌和37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蜡块中CLOCK蛋白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3±0.07、0.91±0.02和0.33±0.04)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 P<0.05)。CNE1、CNE2和5-8F细胞中CLOC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6、0.57±0.05和0.74±0.10)均低于NP69细胞(1.00±0.00,均 P<0.05)。鼻咽癌细胞CEN1、CNE2、5-8F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CLOCK mRN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不同,存在时相性波动。CLOCK mRNA在CNE1、CNE2、5-8F、NP69细胞中的波动周期分别为16、14、22和24 h,其波峰和波谷时间分别为ZT10:40和ZT18:40、ZT10和ZT3、ZT14:30和ZT3:30、ZT12:39和ZT0:39。鼻咽癌组织中CLO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20和0.20±0.26)均低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分别为1.00±0.00和0.51±0.41,均 P<0.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92.1%和80.1%,高于低表达组(CLOCK蛋白表达水平<0.178,分别为92.9%、78.6%和57.1%, P=0.009)。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2%、87.8%和87.7%,高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0.8%, P=0.105)。CLOCK蛋白高表达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95.7%和95.7%)与低表达组(分别为100.0%、96.9%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14)。CLOCK蛋白高表达组1、3、5年无远转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2%、92.0%和92.0%)与低表达组(分别为92.7%、82.2%和7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6)。CLOCK蛋白表达和T分期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鼻咽癌细胞及鼻咽癌组织中的CLCOK基因均为低表达,时钟基因CLOCK在鼻咽癌细胞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均呈节律性表达;相比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细胞的波动周期均缩短,CLOCK蛋白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情况优于低表达患者,CLOCK蛋白的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CLOCK基因在鼻咽癌中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lncRNA NEAT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旁斑富集转录本1(NEAT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1)使用UALCAN数据库分析NEAT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及正常鼻咽黏膜上皮、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及多株鼻咽癌细胞(CNE-1、CNE-2、CNE-2R、C666-1、C666-1R)中NEAT1的表达情况.(3)使用RNA干扰技术构建NEAT1沉默的CNE-2R细胞[NEAT1-短发夹RNA(shRNA)组],并设立对照组(未转染的CNE-2R细胞)、NEAT1-NC组(转染对照序列的CNE-2R细胞).给予不同放射剂量X线照射后,检测3组CNE-2R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克隆形成率及放射生物学参数.结果 (1)NEAT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随着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期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但不同NEA T1表达水平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较于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鼻咽癌组织中NEAT1表达上调(P<0.05).相较于NP-69细胞,NEAT1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上调(P<0.05),其中CNE-2R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放射抗拒性细胞CNE-2R、C666-1R中NEAT]的表达量分别高于放疗敏感性细胞CNE-2、C666-1(P<0.05).(3)在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与对照组及NEAT1-NC组比较,NEAT1-shRNA组CNE-2R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及放射生物学参数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但对照组与NEAT1-N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NEAT1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沉默NEAT1的表达可增加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鼻咽癌临床Ⅲ期探讨第8版AJCC/UICC分期系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调强放疗临床Ⅲ期鼻咽癌的生存分析中探讨第8版AJCC/UICC鼻咽癌分期系统。方法:2008-2014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首次治疗的1 351例鼻咽癌患者中按第7、8版标准重新分期,确定Ⅲ期患者分别为742、784例,将其各自分为3个亚组:T 3N 0-1期为G 1(226、245例),T 1-2N 2期为G 2(180、187例),T 3N 2期为G 3(336、352例)。 Kaplan- Meier法分别计算3个组5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并 log- rank检验组间差异。 结果:第8版病例中93.6%与第7版的相同。第8版与第7版总体的OS、PFS、DMFS、LRRFS分别为84.8%与85.4%、76.2%与77.0%、80.4%与81.3%、89.8%与90.6%( P均>0.05)。第8版分期3个亚组的OS、PFS和DMFS均不同( P均<0.001);G 1与G 2、G 1与G 3也不同( P均<0.05),G 2与G 3间相近( P=0.183、0.310、0.248)。 结论:第8版AJCC/UICC分期系统对临床Ⅲ期病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终点相对于第7版变化不大,亚组间仍有明显的组内生存风险分布差异,其中N 2对Ⅲ期患者的生存风险评估起到主要作用。可能在IMRT联合化疗时代局部肿瘤对预后的影响已经减弱,第8版分期系统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镜经口咽鼓管后下入路切除鼻咽癌咽后转移淋巴结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内镜经口咽鼓管后下入路切除鼻咽癌咽后转移淋巴结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内镜经口咽鼓管后下入路对咽后转移淋巴结进行手术治疗的3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31~72岁。记录分析其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分期、咽后转移淋巴结分期、侧别和大小等临床病理特点。描述内镜经口咽鼓管后下入路切除鼻咽癌咽后转移淋巴结的手术方法。总结咽后转移淋巴结的切除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37例患者的原发肿瘤判定为rT1期2例,rT2期30例,初发T2期5例。单侧咽后淋巴结转移者33例(89.2%),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者4例(10.8%);N1期36例,N3期1例;单个淋巴结转移者23例(62.2%),2~5枚淋巴结转移者14例(37.8%)。所有病例均完成了内镜经口咽鼓管后下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一期手术获得全切35例(94.6%),2例侵犯颈内动脉壁者完成了次全切除。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在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53.1个月),获得全切者未观察到咽后淋巴结复发,8例(21.6%)患者因不同病因死亡。结论:内镜经口咽鼓管后下入路鼻咽癌咽后转移淋巴结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其远期疗效仍需大宗病例的随访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非高发区人群中血浆EB病毒DNA对鼻咽癌的筛查及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非高发区人群血浆EB病毒(EBV)DNA检测对鼻咽癌筛查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1 153例初治鼻咽癌和24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血浆EBV DNA检测结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 DNA。分别以400拷贝/ml为临界值判断(≥400拷贝/ml判定为阳性)和优化临界值方法(将有S型扩增者均判定为阳性)统计EBV DNA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分期、TNM分期的患者血浆中EBV DNA拷贝数分布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临界值判定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初治鼻咽癌组血浆EBV D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01);鼻咽癌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浆E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种临界值判定方法均显示,TNM及临床分期越晚,EBV DNA阳性率有升高趋势( P均<0.001)。以400拷贝/ml作为临界值,血浆EBV DNA对鼻咽癌诊断的敏感度为40.9%,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704(95% CI 0.676~0.733, P<0.001)。使用优化临界值方法,敏感度增加至82.0%,特异度为99.2%,曲线下面积为0.910(95% CI 0.894~0.924, P<0.001)。 结论:在鼻咽癌非高发区,血浆EBV DNA以400拷贝/ml为检出下限,鼻咽癌诊断的敏感度仅为40.9%,可考虑优化核酸提取方法,从检测技术上落实临界值的优化,在保证诊断特异度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及纹理分析在鼻咽癌鉴别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和纹理分析在鼻咽癌鉴别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5例鼻咽癌患者(研究组)和同期76例鼻咽部炎性增生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 T2WI和IVIM-DWI序列扫描,形成平扫T2WI图像、DWI、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伪彩图,获取纹理分析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D、D*、f值。比较两组患者和不同临床分期的IVIM-DWI序列扫描参数和纹理分析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IM序列参数和纹理分析参数对于鼻咽癌及其分期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病灶D值[(0.80±0.13)×10 -3 mm 2/s比(1.19±0.27)×10 -3 mm 2/s],f值[(11.3±2.2)%比(15.6±3.3)%],平均ADC值[(0.92±0.17)×10 -3 mm 2/s比(1.16±0.19)×10 -3 mm 2/s]和方差(2 189±862比3 563±925)均低(均 P<0.05),偏度(0.50±0.17比0.31±0.12)、峰度(0.56±0.13比-0.21±0.06)和熵(10.5±2.3比7.1±2.1)均高(均 P<0.05)。IVIM序列参数和纹理分析参数鉴别诊断鼻咽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和0.803,两者联合的AUC为0.8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和86.8%。与Ⅰ~Ⅱ期鼻咽癌患者比较,Ⅲ~Ⅳ期患者病灶D值[(0.75±0.13)×10 -3 mm 2/s比(0.89±0.16)×10 -3 mm 2/s]和f值[(10.8±2.8)%比(12.1±3.0)%]较低(均 P<0.05);平均ADC值[(0.90±0.14)×10 -3 mm 2/s比(0.96±0.16)×10 -3 mm 2/s]和方差(2 063±831比2 431±846)较低(均 P<0.05),偏度(0.56±0.15比0.39±0.16)、峰度(0.62±0.15比0.44±0.13)和熵(11.0±2.1比9.1±2.4)均较高(均 P<0.05)。纹理分析参数和IVIM序列参数鉴别不同分期鼻咽癌的AUC分别为0.863和0.796,两者联合鉴别的AUC为0.89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和90.7%。 结论:MRI纹理分析和IVIM定量分析对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价值,其中纹理分析鉴别诊断鼻咽癌和对其分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整体效能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Rac1与Cdc42表达对鼻咽癌恶性表型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Rac1和Cdc42表达情况对鼻咽癌恶性表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II期患者24例,Ⅲ期患者56例,Ⅳa/b期患者18例。另外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体检的鼻咽部上皮组织正常的3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获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鼻咽部活检组织标本,采用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根治性放射治疗,II期患者给予6MV-X线分割照射,Ⅲ期和Ⅳa/b期患者给予同期含铂方案单药联合化疗,探讨Racl、Cdc42表达与鼻咽癌恶性表型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切片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鼻咽癌组织Rac1、Cdc42均呈阳性反应,对照组鼻咽部正常组织Rac1、Cdc42均呈阴性表达。观察组鼻咽癌组织中Rac1、Cdc4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8.82、26.67, P值均<0.05)。观察组鼻咽癌组织中Rac1、Cdc42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中差异明显,TNM分期越高,Rac1和Cdc42阳性表达率越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Rac1: rT, N, Group=0.42,0.32,0.39, P值均<0.05;Cdc42 : rT, N,Group=0.39,0.38,0.44, P值均<0.05)。鼻咽癌组织中Rac1和Cdc4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37, P<0.05)。 结论: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织中Rac1、Cdc42表达均呈阳性,Rac1和Cdc42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病情和TNM分期相关,TNM分期越高,Rac1和Cdc42表达率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