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最佳证据,为手术室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PIPOST模型确立循证护理问题,按照证据的"6S"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资源数据库、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美国血液协会、美国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欧洲麻醉学会、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英国国家健康和护理卓越研究所、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Medlin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关于手术室患者术中预防DVT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分级.结果 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包括指南5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2篇,从多学科团队协作、术前评估、术中麻醉管理、术中基础预防、专科预防、术中机械预防、术中药物预防、监测与交接8个方面,总结、归纳出28条最佳证据.结论 外科手术患者术中DVT的预防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证据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室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审慎地将证据应用于临床,降低患者术中DVT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举办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班,按准入要求录取培训对象,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模式,并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逐步建立并完善内镜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三届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班共培养了 135名消化内镜专科护士,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现就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探索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RAND-UCLA专家共识法的心血管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兰德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RAND-UCLA)专家共识法建立心血管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为实现心血管专科护理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基础。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CINAHL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模型进行循证分析总结,并参考心血管护理质量指标相关文件形成指标池。2022年5月23日—7月12日,选取17名专家应用RAND-UCLA专家共识法对指标进行函询。结果:第1轮和第3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17/17),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8;第3轮专家函询的18个指标中,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一致性程度均<1.00,最终建立18个心血管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结论:本研究专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较好,形成的护理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心血管专科特色及良好的可操作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肿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6?—11月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协调制订肿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肿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结果:共纳入来自10个省、直辖市的11家医院和4家医学院校的54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089~0.179和0.101~0.176( P<0.01),最终确立的肿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包括7条一级指标和69条二级指标。 结论:肿瘤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内容全面,具有肿瘤专科护理特色,构建过程科学可靠,为未来开展肿瘤高级实践护士培训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眼科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实现信息共享,优化管理流程,解决眼科日间手术预约、患者宣教、病房管理及随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者总结分析了某眼科专科医院日间手术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介绍该院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构建并应用眼科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践。该体系包括日间手术预住院管理系统、互联网病房平台、随访管理平台、日间手术电子病历和日间手术流程化专科护理机器人5个部分。该体系应用后1年与应用前1年相比,患者日间手术失约率和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分别由应用前的2.40%和0.24%下降至应用后的1.00%和0.08%,患者满意度由94.5%提升到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该体系的应用能够方便患者并确保日间手术安全和效率,为其他医院眼科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核心能力的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设计基于核心能力的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安徽省两届糖尿病专科护士学员培训中应用基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构建的培训方案,采用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问卷(CVI为0.92)调查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前后专业核心能力评分、对培训内容的掌握以及培训前后学员业务能力他评;回顾性分析此两届学员培训后对培训方案及授课老师的满意度。结果:应用此培训方案能显著提升学员核心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本届学员对培训方案满意度为97.50%,较往届学员满意度83.33%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核心能力的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设计涵盖中医护理特色内容,具有专科针对性和临床实用性,能拓宽理论基础知识,深化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学员核心能力和知识掌握,为进一步培养高层次慢性病专科护理人才,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联体内普外科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普外科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各医院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各医疗单位普外科护士57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调查量表,以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3个选项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分对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医疗单位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比较( 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护理证据判断、数据库运用、证据资源整理、评判性思维应用和研究参与经历高度相关( P<0.05),而资料检索程序、文献资料评价和证据应用质量评估不存在相关性( P>0.05)。 结论:各医疗机构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护理实践能力,是提高专科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肿瘤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皮肤不良反应是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常见问题,不仅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和减量。随着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皮肤不良反应也变得更常见和复杂。鉴于此,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组织专家讨论、梳理现有相关临床证据,形成本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常见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并提出预防和管理措施,旨在为肿瘤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医师及护理团队提供规范化建议,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38名造口治疗师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知信行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造口治疗师(ET)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知信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伤口疼痛管理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60名ET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ET对慢性伤口疼痛知识、信念、行为问卷。结果:共发放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38份。ET对慢性伤口疼痛知识问卷得分为(5.90±1.49)分;ET对慢性伤口疼痛信念问卷得分为(25.74±3.57)分;ET对慢性伤口疼痛管理行为问卷得分为(53.28±12.52)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职称、从事伤口护理工作年限、是否有肿瘤科相关科室工作经历是ET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ET对慢性伤口疼痛知识掌握欠缺,态度尚可,实践行为亟待加强。医院管理者大力发展全职ET,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伤口疼痛,在选择ET培养人员时建议中级以上护士为培养对象。对于ET来说,需要不断地进行职称的提升及再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对于ET学校来说应该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伤口疼痛培训知识体系,并对伤口专科护士开展相应的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