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人群前磨牙牙髓血流灌注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青年人群的前磨牙牙髓血流灌注量(PBF),统计分析青年人群前磨牙生理状态下PBF参考值范围,探讨年龄、性别、牙位对PBF的影响.方法: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两所高校的在校生及就诊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患者招募150名志愿者.使用LDF进行前磨牙PBF值检测,硅橡胶印模材料将LDF探头垂直固定于前磨牙颊侧中线距龈缘2~3 mm的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及记录检测结果,并讨论影响 PBF 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健康人群前磨牙PBF参考值范围:男性上颌第一前磨牙:(10.19±4.28)PU;上颌第二前磨牙:(11.29±4.33)PU;下颌第一前磨牙(10.07±4.63)PU;下颌第二前磨牙(10.67±4.39)PU.女性:上颌第一前磨牙(10.20±4.68)PU;上颌第二前磨牙(10.57±4.22)PU;下颌第一前磨牙(9.46±4.15)PU;下颌第二前磨牙(10.35±4.78)PU.②上颌前磨牙PBF值较下颌同名前磨牙PBF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第二前磨牙PBF值较同颌第一前磨牙PBF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第二前磨牙PBF值与第一前磨牙PBF值间存在弱正相关性(P<0.05).④同颌同名牙PBF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⑤25、44PBF值存在性别差异(P<0.05).PBF值与年龄间的相关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群上颌前磨牙的PBF值较下颌前磨牙的PBF值高,第二前磨牙的PBF值较同颌第一前磨牙血流值高,同颌同名前磨牙PBF值不存在差异,可作为对照牙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学科联合治疗复杂埋伏牙联合融合牙病例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埋伏牙临床上较为多见,由外伤、乳牙早失、恒牙滞留、遗传等原因导致牙齿萌出道异常或牙体发育异常引起,多见于第三磨牙、尖牙、前牙区,发病率约占2.9%~13.7%[1];融合牙是牙齿发育畸形,由两个或多个牙胚的牙釉质、牙本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挤压形成的牙齿发育畸形,多发生于乳牙,发病率约是 0.5%,发生于恒牙列极为罕见,发病率约为 0.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牙源性始基瘤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牙源性始基瘤(primordial odontogenic tumour,P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颌骨POT的临床资料,采用影像学检查、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发病年龄5~21岁;男女性各2例;发病部位于上、下颌骨各2例.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切面呈灰黄、灰白色,周围多与1枚未萌牙牙冠相关.肿瘤由黏液样背景中散在疏松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周边可见单层立方、柱状上皮被覆,部分区域可见乳头状反褶内陷,2例可见钙化.结论 POT是罕见的良性牙源性混合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行完整切除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庆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重庆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率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6个区县抽取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与口腔健康检查,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恒磨牙龋患率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12岁儿童3 770人,其中男生与女生分别为1 953人(51.80%)与1 817人(48.20%);城市与农村儿童分别占49.97%与50.03%;正确刷牙率为26.37%;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23%;对口腔健康持正确态度的儿童比例为67.88%;牙龈出血和牙石检出率分别为33.69%与4.62%,接受过窝沟封闭的占42.8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率为33.69%,龋均为1.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农村居住(OR=1.38,95%CI:1.20~1.59)、每天饮用碳酸饮料或含糖饮料(OR=1.38,95%CI:1.05~1.82)、每天摄入甜点或糖果(OR=1.30,95%CI:1.07~1.58)、牙龈出血(OR=0.70,95%CI:0.60~0.81)、牙石(OR=2.17,95%CI:1.58~2.96)、接受过窝沟封闭(OR=0.61,95%CI:0.53~0.70)是重庆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12岁儿童龋患率高,正确刷牙率低,窝沟封闭率低,应针对龋患率的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扩大窝沟封闭的覆盖率,降低儿童龋患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左上颌尖牙牙颈部外吸收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牙颈部外吸收(External cervical resorption,ECR)是特指发生于牙颈部的牙根外吸收,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的牙根外吸收类型,其发病率仅为0.61%~2.3%[1-3].牙颈部外吸收病损区域隐匿,早期未累及牙髓多无临床症状,多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们接诊了一例左上颌尖牙牙颈部外吸收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牙齿发育迟缓的影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曲面断层技术研究牙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2年01月至2023年06月就诊的5~14岁患者的曲面断层片,共纳入22338张,观察记录牙齿发育迟缓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其他牙齿异常.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牙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1.37%(306/22338),牙齿发育迟缓在性别、左右侧和上下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发生多于双侧,先天缺牙组多于非缺牙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牙齿发育迟缓以1~2个为主,占96.41%(295/306),最常发生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其次上颌侧切牙,再次上颌第二前磨牙.结论:牙齿发育迟缓在临床上常见,大多数为1~2个,多见于单侧,在先天缺牙人群中明显多于非缺牙人群,常见牙位为第二前磨牙和上颌侧切牙,对于牙齿发育迟缓的患儿,建议定期检查,密切关注牙胚发育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骨髓脂肪化角度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由早期的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1],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多种细胞等的潜能.20世纪60年代Friedenstein等[2]首次从骨髓中提取BMSCs,BMSCs表面可表达CD105和CD73.此后不同学者从脐带血、脂肪、牙髓、外周血等中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通过基础实验验证其在免疫调控、造血分化、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AA患者相较健康个体而言BMSCs成脂分化增加[3],通过分泌脂肪酸和其他活性因子影响骨重塑,这一现象可影响BMSCs正常免疫调节和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疾病的进展[4].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骨髓过度脂肪化与AA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更深入地了解AA发病机制,为药物筛选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特勤疗养员龋病流行特点和对策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军队新的疗养制度对特勤人员范围进行了调整,在原有空勤、海勤和涉核人员的基础上,新增加驻高原和岛屿部队军人.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流行情况代表着一定群体牙病防治水平.军队康复疗养中心口腔科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人群中龋病流行现状及其口腔卫生行为情况,提出特勤人员龋病防治对策.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特勤人员龋病流行病学及其口腔卫生行为情况,比较各军兵种军人患龋率、人均龋失补指数、口腔保健行为、口腔疾病与就诊行为和口腔健康教育情况,检索时间限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25日.结果:特勤人员空军和海军患龋率数据较多,驻高原部队患龋率调查数据比较有限,涉核部队的患龋率数据几乎没有;原有的口腔卫勤保障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军队建设发展需求.结论:康复疗养中心口腔科应积极参与建设特勤人员数字化口腔卫勤保障体系,统筹管理口腔卫勤资源,完善流行病调查,探索有效宣教模式,优化龋病治疗流程,熟练完善基本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学科联合治疗年轻恒上前牙复杂冠根折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牙外伤是常见的口腔科急症之一,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是仅次于龋病造成儿童牙齿缺损或缺失的第二大疾病[1].复杂冠根折即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折断且暴露牙髓,会发生牙周及牙髓组织损伤,影响牙根的发育,甚至最终导致牙齿丧失[2].临床所遇1例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根折的患者,经多学科联合治疗达到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原边防官兵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为高效防治我军高原地区官兵口腔疾病,本研究调查我国高原部队官兵口腔健康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49例高原官兵,设计驻高原官兵口腔健康调查表,依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标准,对军人口腔最常见的五种疾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项回归模型拟合分析危险因素,描述其对各口腔疾病的影响,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水平设定为P=0.05.结果:获得821例有效调查数据,龋病、牙龈出血、智齿冠周炎、唇炎及颈部肌压痛检出率分别为48.4%、45.4%、3.4%、42.3%及15.8%.不同疾病在不同年龄组官兵有显著区别.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良的饮食习惯与患龋风险之间呈正相关(OR=2.3,95%CI=1.6~3.3);吸烟与牙龈出血检出率之间呈正相关(OR=2.4,95%CI=1.6~3.7);参加军事作业任务时口腔卫生习惯变差是罹患唇炎的危险因素(OR=1.7,95%CI=1.3~2.3);反合是颈部肌肉压痛的危险因素(OR=27.282,95%CI=1.790~415.858).结论:虽然我国高原官兵口腔健康状况近年来已有好转,但与西方军队相比,仍有差距,须进一步发展基层部队口腔健康教育能力,高质量研发口腔预防保健品,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官兵战斗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