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活化消毒联合康复新液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光活化消毒联合康复新液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另给予对照组患者康复新液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光活化消毒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牙周指标(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度、菌斑及龈沟出血指数)、病原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伴放线杆菌)、龈沟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价]和咀嚼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度、菌斑及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3.16±0.35)mm、(3.01±0.23)mm、(0.85±0.21)分、(0.72±0.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0.37)mm、(3.85±0.26)mm、(1.37±0.28)分、(1.08±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龈沟液IL-1β、TNF-α、IL-6、CRP、HCgp-39水平分别为(4.95±0.95)pg/mL、(3.74±0.51)ng/L、(5.37±0.61)ng/L、(6.42±1.76)mg/L、(15.53±2.49)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4±1.38)pg/mL、(4.48±0.69)ng/L、(6.45±0.94)ng/L、(8.83±1.91)mg/L、(19.79±2.8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伴放线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OHIP-14评分为(9.41±2.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4±2.69)分,咀嚼效率为(77.26±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9±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2%,略低于对照组的5.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活化消毒联合康复新液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疗效确切,可控制牙周炎症、病原菌发展,改善牙周状况,提高咀嚼能力,减少牙周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口腔衰弱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口腔衰弱和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牙齿问题、咀嚼和吞咽困难、肌肉减少、口干症、舌头运动受损等口腔衰弱现象与睡眠质量下降密切相关.此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心理社会因素也通过多种机制间接影响这一关联.本文深入探讨了口腔衰弱与睡眠障碍在老年人群中的双向关系,有助于揭示口腔健康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公共卫生策略制定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在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双颌前突发病率高,对面部美观破坏较大,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垂直向及矢状向发育过度等。严重双颌前突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减数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但治疗难度均较大。笔者通过系统化力学设计,以骨皮质切开术配合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这一治疗体系,实现前牙垂直向及转矩控制,获得美学与健康兼顾的正畸疗效,为严重双颌前突的治疗提供临床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夜间呻吟症患者颅颌面解剖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利用影像学手段和鼻阻力测试对夜间呻吟症(catathrenia)患者颅颌面解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该病病因并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2年8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夜间呻吟症患者5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31.1±10.9)岁,体重指数(21.7±2.7)kg/m 2。所有患者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医学科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呻吟指数为4.8(1.8,13.0)次/h。其中10例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夜间呻吟症合并OSAHS组),其余47例为单纯夜间呻吟症组。对全部患者进行鼻阻力测试,除1例孕早期患者外,对其余46例患者拍摄锥形束CT,对颅颌面、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进行头影测量,测量颅底倾斜度、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上牙槽座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软腭后气道径(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喉咽气道径(会厌谷底-下咽壁距)等项目,并与课题组前期测量的正常参考值(来源于北京大学招募的144名正常 大学生及于北京地区6所大学招募的100名无鼾症正常 成人)进行比较。 结果:鼻压差150 Pa时57例夜间呻吟症患者鼻部吸气相总阻力值为(0.26±0.08)Pa·cm -3·s -1。夜间呻吟症患者总体上下颌硬组织发育良好:相比正常参考值,夜间呻吟症患者颅底倾斜度显著增大,下颌平面角显著减小,上中切牙-上牙槽座角和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显著增大( P<0.05)。夜间呻吟症患者锥形束CT头颅侧位截面软腭后气道径[(19.2±4.5)mm]显著大于正常参考值( t=8.44, P<0.001),喉咽气道径[(17.4±6.4)mm]显著小于正常参考值( t=-2.79, P=0.006)。夜间呻吟症合并OSAHS组患者较单纯夜间呻吟症组表现为软腭和舌体更长、舌骨位置低下。 结论:夜间呻吟症患者颅颌面总体表现为颌骨矢状向发育良好、鼻阻力低,上下切牙唇倾;上气道上段矢状向气道径偏大,但喉咽狭窄。呻吟声可能与睡眠状态喉咽狭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过程中牙列的位移趋势和牙周膜应力分布。方法:利用志愿者的锥形束CT数据及舌侧活动翼托槽实体数据,建立排齐后的下颌牙列及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施力内收下前牙,初步分析下牙列的初始位移特点以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加力后,下颌中切牙倾斜移动伴有压低;侧切牙、尖牙少量舌侧移动;第二前磨牙远中倾斜略有舌倾;第一磨牙比较稳定;第二磨牙整体略有近中倾斜,牙冠则表现为舌倾和远中舌向扭转;在内收时,应力主要集中于下颌中切牙,尤其是牙颈部和根尖部。结论: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时对前牙压低的同时后牙支抗有一定保护作用,对牙弓形态有良好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根治性放疗后生存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早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根治性三维调强放疗后无进展生存(PFS)3个月以上的生存质量,并分析主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76例患者收治于2012年3月—2021年6月,男性201例,女性75例,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1.5(13~81)岁。调强放疗采用一致的靶区方案和相近的剂量梯度,中位处方剂量54.6 Gy分26次。采用改良的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QLQ-H&N35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各生存时间段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岁,放疗后中位PFS期47.2(3.1~115.7)个月。放疗后较常出现的症状为鼻症状(发生率63.8%)、口干(50%)、牙齿问题(47.1%)、嗅味觉改变、性冷淡等。多数症状较轻(平均标化得分为5.50分,满分100分)且随生存期延长明显减轻,但牙齿问题、性冷淡等症状较显著且反复持续多年。年龄和免疫治疗是症状评分的影响因素,牙齿问题与口干关系密切。结论:早期ENKTL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良好,较显著的症状为鼻症状、牙齿问题、性冷淡等,值得研究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正中孤立中切牙二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正中孤立中切牙是一种罕见的牙齿发育异常,可发生于上颌和(或)下颌、乳牙列和(或)恒牙列。本文报道2例正中孤立中切牙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治疗过程,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例 ANKRD11基因变异导致伴癫痫发作的KBG综合征患者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3例携带 ANKRD11基因第9外显子杂合变异合并癫痫发作的KB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收集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候选变异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者1和患者2为男性患儿,患者3为成年女性,均表现为癫痫发作以及智力障碍。3例患者的特殊面容包括三角脸、低发际线、宽眼距、耳廓畸形、宽鼻梁、鼻孔前倾、长人中、弓状上唇、上中切牙过大等。2例男性患者均有通贯掌。WES检测发现3人分别携带 ANKRD11基因第9号外显子的新发杂合移码变异,包括c.2948delG(p.Ser983Metfs*335) 、c.5397_c.5398insC(p.Glu1800Argfs*150)以及 c.1180_c.1184delAATAA(p.Asn394Hisfs*42)。 结论:本研究拓展了KBG综合征相关的 ANKRD11基因突变谱。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并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颌前牙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相关性的数字化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用数字化方法探讨分析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和牙槽骨厚度的相关性,为上颌前牙区美学修复及种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5至10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行后牙种植修复的患者,共纳入5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龄(25.8±4.5)岁。采用口内扫描仪进行口内扫描,并拍摄锥形束CT,利用种植导板软件进行口内扫描数据和锥形束CT数据的拟合配准,测量并记录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唇侧龈缘下2 mm处牙龈厚度以及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及牙槽骨厚度。结果:57例患者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龈缘下2 mm处牙龈厚度分别为(1.42±0.21)、(1.19±0.17)和(1.23±0.20)mm( F=12.47, P<0.001);男性上颌前牙龈缘下2 mm和牙槽嵴顶下4 mm处牙龈厚度[分别为(1.31±0.21)和(0.67±0.22)mm]分别显著大于女性相应测量项目[分别为(1.26±0.22)和(0.58±0.19)mm]( t=2.01和3.97, P<0.05);上颌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均呈正相关( r=0.387和0.344, P均<0.05)。 结论: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男性牙龈厚度大于女性;上颌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即牙龈越厚,牙槽骨也越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天然牙列下切牙长轴与颏轴一致性临床意义的影像学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下切牙长轴(long axis of the lower incisors, IA)与颏轴(long axis of the mandibular symphysis, MA)在天然状态下的一致性情况,为正畸治疗中下切牙的健康定位提供参考。方法:从头颅侧位片数据库中等量选取安氏Ⅰ、Ⅱ、Ⅲ类治疗前患者共300例,定义四种颏轴,分别测量四种颏轴与下切牙长轴所成角度(angle between MA and IA,MIA)以及下中切牙角(incisor-mandibular plane angle, IMPA),按照不同水平向和垂直向骨面型分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用于定义颏轴的标志点中,颊舌侧下齿槽缘点的中点Id-c和下颌联合中心点D,不同研究者定点的变异系数最小,可重复性最好。由Id-c和D构成的颏轴与下中切牙长轴所成角度MIA在安氏Ⅰ、Ⅱ、Ⅲ类的平均值分别为(9.45±4.06)°、(10.56±3.57)°、(4.35±3.71)°;在Ⅲ类高、均、低角分别为(2.89±0.87)°、(3.66±0.43)°、(5.84±0.71)°。既体现了下切牙牙轴在不同矢状向和垂直向骨面型的代偿倾向,又基本与颏轴保持一致,二者所成角度80%位于(2.18~13.87)°区间。结论:天然状态下,下切牙长轴与颏轴方向基本一致,颏轴与下中切牙长轴所成角度MIA与下中切牙角IMPA相比,受不同水平向和垂直向骨面型变异的影响更小,更能代表符合生理要求的下切牙倾斜度。正畸治疗可以考虑以此为进行下切牙的合理定位,从而确保咬合力的健康传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