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侧矫治联合骨皮质切开术治疗成人严重双颌前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联合应用骨皮质切开术治疗成人严重双颌前突,可否安全有效地实现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骨改建。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门诊就诊双颌前突病例14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并于治疗中接受上前牙区唇侧骨皮质切开术。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锥形束CT,测量并比较上颌切牙切缘到腭平面距离,牙根不同水平处牙槽骨厚度的变化。结果:头影测量分析发现治疗后上下前牙唇倾度减小,软组织颏部前移[治疗后上中切牙点-前颅底平面(U1-SN)减小13.09°±1.26°, P<0.001,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增大9.31°±3.11°, P<0.001,零子午线-软组织颏前点(0-Mer-Pog′)增加(3.22±1.43) mm, P<0.001]。锥形束CT影像测量显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切缘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中切牙治疗后压入(1.42±0.66) mm, P<0.001,侧切牙治疗后压入(1.35±0.70) mm, P<0.001。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根尖部唇侧的牙槽骨厚度增加,中切牙增加(1.02±0.68) mm, P<0.001,侧切牙增加(0.89±0.63) mm, P<0.001。上切牙根中部腭侧的牙槽骨厚度减小,中切牙减少(1.28±0.85) mm, P<0.001;侧切牙减少(1.20±0.69) mm, P<0.001。根尖部腭侧的牙槽骨厚度也减小,中切牙减小(1.39±0.92) mm, P<0.001,侧切牙减小(1.35±0.94) mm, P<0.001。而上切牙冠方、根中部唇侧的牙槽骨厚度以及冠方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应用定制式舌侧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辅以牙槽骨唇侧骨皮质切开微创手术,优化前牙内收过程中的垂直向控制,实现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骨改建,达到面下1/3及唇部美学重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在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双颌前突发病率高,对面部美观破坏较大,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垂直向及矢状向发育过度等。严重双颌前突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减数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但治疗难度均较大。笔者通过系统化力学设计,以骨皮质切开术配合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这一治疗体系,实现前牙垂直向及转矩控制,获得美学与健康兼顾的正畸疗效,为严重双颌前突的治疗提供临床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 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促进正畸治疗的牙周手术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正畸移动牙齿与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密切相关,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模式已日趋常态化。炎症控制是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的前提,疗程长以及牙周组织在正畸过程中受损的风险已逐渐引起重视。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术是选择性牙槽骨骨皮质切开术联合骨移植材料促进正畸治疗的手术策略之一,它旨在通过骨皮质切开加速牙齿移动,缩短疗程,骨增量重塑牙槽基骨拓展牙齿移动范围,降低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出牙槽骨边界的风险。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阐述如何设计实施以使PAOO术的效用最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对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近年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展进行较详尽的介绍。重点内容包括:骨皮质切开术临床术式微创化、简易化、数字化的发展演变;骨增量手术的作用、意义和改进;影响牙齿移动速率和矫治疗程的因素;PAOO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预后和稳定性;PAOO的基础研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移下颌第二磨牙关闭第一磨牙缺牙间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下颌第一磨牙因在口内萌出时间较早, 面解剖结构复杂,故在临床上常因龋坏而缺失。前移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MSM)关闭缺牙间隙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MSM在前移过程中容易发生近中倾斜、舌侧倾斜以及近中舌向扭转,关闭缺牙间隙后容易出现复发、牙根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龈退缩、骨开窗、骨开裂等并发证。因此,应严格把握关闭缺牙间隙的适应症并熟练掌握间隙关闭的方式,确保关闭间隙的过程中MSM的牙体与牙周健康。本文将从关闭缺牙间隙的适应证、关闭间隙的方式、近中移动MSM的风险评估以及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关闭缺牙间隙4方面进行综述,为关闭第一磨牙缺牙间隙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正畸治疗的平均疗程在两年以上,较长的正畸治疗周期可能增加牙周、牙体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科学有效地加速牙齿移动,缩短正畸周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外科手术法,包括截骨术、皮质切开术、压电皮质切开术、微骨手术等;另一类是非手术理化刺激法,包括低能激光辐照疗法、低强度脉冲超声、共振震动、脉冲电磁场、低频脉冲疗法、化学物质局部注射等。本文对以上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类型,约占所有卒中的0.5%。约4%的CVST患者发生幕上脑实质病变以及足以引起脑疝和神经功能恶化的脑水肿。这类CVST常被称为恶性CVST,是指发病时或经肝素治疗恶化后,导致幕上皮质病变(出血或出血)并伴有小脑幕裂孔疝形成的临床(意识下降或丧失,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和影像学征象的CVST。对于恶性CVST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不仅是挽救生命的治疗措施,而且能够使多数患者实现良好功能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的效果观察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颅内压(8.48±2.10)mmHg,低于对照组的(11.86±1.74)mmHg,而GCS评分(10.35±1.87)分,高于对照组的(7.69±1.15)分( t=19.434、7.663,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35.19±5.46)mg/L、皮质醇(Cor)(17.41±4.56)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48.91±4.95)mg/L、(28.93±7.48)μg/L( t=11.774、8.317,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预后良好(60.00%)优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84,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65, P<0.05)。 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效果良好,且可减轻应激反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弹性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弹性带锁髓内钉(elastic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ELI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ELIN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8例来自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23例来自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男36例、女25例;年龄19~85岁,平均54.5岁;均为单侧,左侧39例、右侧22例;Robinson分型:2A2型20例,2B1型29例,2B2型12例。术前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评价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61例患者随访时间13~51周,平均21.8周。其中闭合复位穿钉34例;微创切开27例,切口长度(2.04±1.08) cm。闭合复位手术时间(20.32±7.11) min,微创切开手术时间(20.30±5.37) min;闭合复位术中失血量(6.47±2.31) ml,微创切开术中失血量(27.41±11.55) ml。术前患侧与健侧相比锁骨长度短缩7.74%±3.51%,术后锁骨长度短缩0.71%±1.00%,术前、术后锁骨短缩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4, P<0.001)。骨折愈合时间(10.48±2.39)周;取出ELIN时间为术后(13.39±2.69)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98.87±1.74)分;DASH评分0~10分,平均1.13分。术后18例发生皮肤刺激,其中13例于术后3~6周钉尾端形成压疮,采用换药、保持清洁治疗;4例钉尾端刺激皮肤形成滑囊炎,取出内固定后消失;1例ELIN尖端从锁骨近侧穿透前侧骨皮质,刺激皮肤,术后4周X线片示骨痂连续,局部无压痛,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取钉后症状缓解。61例患者无一例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断钉、延迟愈合、感染、锁骨下区麻木或不适感,所有患者均对局部皮肤外观满意或基本满意。 结论:ELI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微创、抗锁骨短缩、骨折愈合快、术后皮肤美观等优点,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