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生就业心理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当前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心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星工具,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2013至2017届384名毕业生为对象,对其就业心理和状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对结果行卡方检验或线性趋势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74份,回收率为97.4%。学生就业时考虑较多的因素是专业对口(77.01%,288人)、薪酬待遇(75.67%,283人)和发展前景(69.52%,260人);其中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犹豫矛盾(50.8%,190人)和焦虑急躁(25.13%,94人)。研究发现,就业心理与家庭情况、学生类别、学生气质和在读期间表现具有相关性。结论:学生具有不同就业心理,可以通过完善职业规划、拓宽就业渠道、梳理就业政策、补好专业短板、提升综合能力等,做好就业准备。高校可以通过拓展实践基地、提供就业辅导、完善教育资源、加快第二课堂建设、关注特殊群体等,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工匠精神”对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多关注技能培养,缺少职业道德教育的连续性和环境性,导致毕业生难以达到“精品”标准.“工匠精神”因其核心为提高品质,可以为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研究思路.本文以分析“工匠精神”内涵为出发点,寻找其与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联性,探究将其植入培养过程的可行性和积极作用,并通过剖析培养路径说明“工匠精神”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意义,以期为我国中医药院校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简称“规范”),为中医护理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教学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分析,以理论研究、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构建“规范”.结果 确定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专业基本教学条件、课程设置要求(包括中医学概论、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三大课程模块)以及中医护理实习安排.2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24%和81.4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第2轮专家咨询Cochran's Q值较低,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结论 本研究以理论为先导,立足中医特色护理教育现状,通过科学论证,制订的“规范”可以作为中医护理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有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研,对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生群体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名老中医专家学习经历的研究,探讨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重点和实施途径,为应对医教协同培养模式改革给中医专业学位课程建设带来的新挑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省2011-2015年医学专业招生及就业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贵州省医学教育不同专业招生及毕业生流向情况,为优化医学教育专业有效供给和统筹规划专业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贵州省医学本科院校、医学专科院校及医学职业院校2011-2015年各专业招生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本科院校共招生43 086人,临床、护理专业分别占27.71%、11.18%;医学专科院校共招生38 720人,护理、临床专业分别占47.90%、21.09%;医学职业院校共招生81 925人,护理专业数量最多,占49.82%;从毕业生流向情况看,贵州省各专业毕业生大多在省内卫生机构就业,但本科院校的精神医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医学影像,专科院校的中药学、药学、医学营养,职业院校的卫生检验、医学营养、卫生管理、医疗美容专业,省外卫生机构或其他机构也是其主要的就业方向;从就业率来看,贵州省本科院校的全科医学、精神医学、康复治疗,专科院校的农村医学,以及职业院校的卫生检验、卫生管理、医学营养、医疗美容、口腔专业,就业率均达100.00%;而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专科院校的卫生管理、营养、口腔,以及职业院校的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低.结论:贵州省医学教育院校专业设置较为合理,但存在某些专业就业率高,某些专业就业率较低现象,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招生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国中医亚健康医师专业相关数据分析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中医亚健康医师专业的人员规模以及本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情况等,以期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增添中医亚健康医师进行论证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56家医疗机构、42家高校、181家非医疗养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疗机构中大部分开设了与亚健康相关的科室,对亚健康专业医师的需求量巨大,且参与中医亚健康医师职称考试的人群庞大;高校中已开设和支持开设亚健康专业的比例越来越高,中医亚健康学已成为热门专业;非医疗养生保健机构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仍然存在,中医亚健康医师对其进行专业指导的需求量巨大.结论:中医亚健康医师的职称考试亟需推进,对医疗机构来说,满足了本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需求,有利于医师的个人发展及科室建设;使中医亚健康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明确的执业方向;有效提高非医疗养生保健机构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针灸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针灸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法 通过对《针灸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回顾与思考,结合对中医学类专业岗位胜任力的分析,初步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方案实施后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提高相关岗位胜任能力的认知情况.结果 在课程考核评价方案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细化考核评价内容,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围绕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确定通过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定学生成绩.与未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对照班比较,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实验班在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养方面有显著提高(P<0.05);在提高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医学信息管理与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P<0.01).结论 《针灸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可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为进一步在相关课程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实习生及毕业生追踪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编制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实习生与毕业生追踪量表,为在校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追踪提供调查工具.[方法]依据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的规定与要求,结合现代研究情况制定量表的框架;通过文献查阅拟定量表的条目,采用便利抽样法抽样并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构建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实习生与毕业生追踪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03,分半信度为0.738,重测信度为0.913.[结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实习生与毕业生追踪量表整体可接受性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供护生追踪研究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异,为中医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率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者在开展访谈、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若干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以Likert 5点计分法进行测量,"5分"表示最重要,"1分"表示最不重要.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度校园招聘期间,通过方便抽样对中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向毕业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228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实习经历、专业符合度、科创能力、学生干部经历、英语四六级证书、身心健康、诚实守信等观测点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16,P=0.022;t=9.498,P=0.000;t=2.303,P=0.031;t=11.000,P=0.000;t=6.815,P=0.000;t=2.208,P=0.035;t=3.565,P=0.041;t=3.066,P=0.005;t=4.441,P=0.036).结论 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和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中医院校可通过加速课程整合改革、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构建诚信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素质,促进其成功就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基层中医师岗位职业能力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已成为"健康中国"强有力的支撑 ,对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1-3 ] .《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7〕238号)中要求 ,基本医疗机构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但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中医医生比例偏低、职称与学历偏低等难题[4-6 ] ,是否足以胜任其工作岗位还有待研究.在西部地区 ,专科层次中医专业毕业生比本科层次的更容易"下得去""留得住" ,能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师人才队伍薄弱的问题 ,因此 ,开展专科层次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了解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师职业能力现状 ,为开展专科层次中医学专业教育提供依据 ,本课题组在西部地区重庆市、云南省和贵州省进行了抽样调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