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高校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选择9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函询,并确定一、二、三级指标及权重。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结果: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749(>0.700),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和0.212( P<0.001)。最终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高校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各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83、0.250、0.200、0.108和0.158。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多维性,可为将来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有待于在实证中进一步探索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存在焦虑状态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5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比较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不同因素与是否焦虑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 结果: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龄(61.8±16.3)(29~88)岁,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4.0±11.1)分低于干预前(51.9±8.5)分( t=5.395, P<0.001);患者是否焦虑与其年龄( r=0.305)、就业状况( r=0.270)以及婚姻状况( r=0.397)相关(均 P<0.05),患者对干预治疗措施及护理前后的满意度分别为45.6%和87.7%( χ2=5.720, P<0.05)。 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后,可以使焦虑状态患者心理明显改善,有利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以及社会压力状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3 521名研究对象,就业流动人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7 h,女性(7.87 h)高于男性(7.69 h)。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为12.3%(95% CI:11.8%~12.7%),45~59岁人群(21.2%)高于18~岁人群(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行为危险因素、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报患有慢性病是影响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女性的1.18倍(95% CI:1.07~1.31);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22倍(95% CI:1.11~1.33);过量饮酒人群是正常人群的1.31倍(95% CI:1.16~1.49);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人群的1.46倍(95% CI:1.29~1.65)和1.33倍(95% CI:1.18~1.50)。 结论: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EQ-5D-3L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自报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尘肺调查中951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反映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健康效用值;运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59.3±12.4)岁;以矽肺合并肺结核(62.2%,591/951)和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34.9%,332/951)为主,其他类型尘肺合并肺结核占2.9%(28/951),其中临床诊断壹期、贰期、叁期和未分期尘肺患者分别占27.4%(261/951)、26.6%(253/951)、32.5%(309/951)和13.5%(128/951);63.3%(602/951)的研究对象共患其他慢性病,其中共患1种、2种、3种及以上慢性疾病者分别占24.1%(229/951)、16.3%(155/951)和22.9%(218/951)。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效用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以及自评分的 ± s分别为0.562(0.482,0.766)和(53.7±18.4)分,均低于未合并肺结核的尘肺患者( Z= -11.29, P<0.01; t=8.97, P<0.01),且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2, P=0.027; t=4.85, P<0.01);在健康自评五维问题分布中疼痛/不适问题报告最多,其次是日常活动与焦虑/抑郁,且焦虑/抑郁报告比例在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0.28, P<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调查地区、身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年龄、就业状态、个人年收入、尘肺期别、共病数量、咯血、两周内症状急性加重、社会资助以及低保是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效用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经济保障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且在人口特征影响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结论: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差,疼痛/不适以及焦虑/抑郁问题较明显,经济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在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生命质量的影响中起到了多重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瑞护生职业危害认知现状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瑞典在校护生对职业危害认知状况,为降低职业暴露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自拟问卷,中文、瑞典语两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国护生在包括机械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4个维度的职业危害认知正确率分别为94.4%(1 024/1 085)、89.8%(557/620)、81.6%(1 898/2 325)、90.7%(703/775),均高于瑞典护生的58.4%(756/1295)、48.8%(361/740)、60.2%(1 671/2 775)、86.7%(802/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9.196~1 259.183, P<0.05)。"操作姿势不标准会导致腰痛的发生""为患者静脉注射时需要戴手套""为患者换药时需要戴手套""为患者抽血时需要戴手套"4道题目的回答正确率瑞典护生高于中国护生( χ2=11.738~16.990, P<0.01),其余题目中国护生正确率均高于瑞典护生( χ2=11.738~45.464, P<0.01)。 结论:中国护生较瑞典护生职业危害知识掌握得更好,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从教育方面给予改进,并从管理层面降低护生乃至护士的职业暴露,提高护生乃至护士的就业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某高校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反馈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现状及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方法:应用内容涵盖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与专业对口情况、毕业生就职途径及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高校2011届至2016届309名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调查的方式进行就业情况数据收集;运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分析数据样本,比较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差异,并分别比较其用人单位反馈情况。结果: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19.75%(61/309)的毕业生变更过工作单位,大部分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较好,50.10%(155/309)的毕业生目前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或完全对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工资待遇、福利保险等满意度明显较高(χ 2=18.805, P=0.04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较为满意,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与开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结论: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较好,尚有提升空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很高,极少有单位认为毕业生质量较差。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疗器械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为全面培养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人才,推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出了医疗器械领域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拔高和创新体系保障“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感知-认识-启迪-挑战”4个阶段的课程体系框架,形成了以超声治疗设备为主线的特色课程。该培养模式经过3年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及就业升学率稳步提升,该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医科院校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SWOT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尚处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促进全科医学学科发展已成为各高等医学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分析法初步探讨了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威胁,并提出借鉴其他专业培养经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人才待遇等应对策略,以期为完善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促进全科医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轻微性肝性脑病的诊断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肝性脑病,提示慢性肝病患者预后不佳。轻微性肝性脑病(MHE)是HE的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但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测试中表现出异常的结果。MHE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业及驾驶能力并具有进展到显性肝性脑病的高风险。应探讨诊断MHE的各种方法,加强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对MHE的重视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有效的MHE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方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实施基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学生志趣和行业需求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明确专业定位、对标国家标准、重构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多维度协同育人的设计原则,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反向设计路径,构建了“厚人文、强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和“三全育人”的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采取营造应用型教学氛围、打造应用型课程教学、职业引领到职业认同、以评价助推育人效果等措施,运用于2021届和2022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实践,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校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技能,特色培养拓宽了培养路径,运用新方案培养的毕业生(2021~2022届)同原方案培养的毕业生(2019~2020届)比较,毕业生在医疗机构等医学检验岗位就业率由71.25%下降到42.86%( χ2=12.36, P<0.001),而在IVD行业就业率由3.75%上升到17.14%( χ2=7.44, P<0.05)、升学(读研)率由17.05%上升到32.86%( χ2=4.74, P<0.05)。 结论:基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学生志趣和行业需求扎实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宽毕业生就业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