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创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其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调查及分析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总平均分为(165.56±16.78)分,整体心理症状较明显;从各因子得分情况可发现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症状更为突出。性别、职业、患者的月收入、付费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的相关因素( P<0.05)。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生理需求总平均分为(42.53±6.27)分,其需求程度为中度;需求维度得分排序为生理需求→形象需求→社会适应需求→其他需求→疾病知识需求→医疗信息需求,需求内容得分最高为了解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其次为恢复口腔颌面功能,得分最低的为掌握医护人员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就业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因素(均 P<0.05)。 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性别、职业、患者的月收入、付费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就业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因素,临床应加强患者的护理措施辅助其治疗,以满足患者内心需求,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其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5-2018年央补项目戒烟门诊患者首诊后1个月随访时戒烟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中央补助地方戒烟门诊项目实施效果,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因素,以指导戒烟服务的提供和戒烟门诊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人群现场干预研究,由经过项目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吸烟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完成调查问卷,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已配备戒烟药物的医院,为患者开具相应药物。首诊1个月后开展随访干预,获得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结果: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34.1 %。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60岁患病人群戒烟可能性最大;自身患病、首诊非每天吸烟、准备在30 d内戒烟、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的患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更不利于戒烟;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晨起后第一支烟越急迫的患者,戒烟的可能性越小;是否有戒烟史对戒烟可能性没有影响。 结论:从1个月随访时7 d时点戒烟率看,央补戒烟门诊项目戒烟干预有效。应加大对吸烟者的宣传,戒烟越早越有效。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能增加戒烟的可能性,应加强戒烟门诊有效药物的配备率。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在戒烟过程中克服戒断症状很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存在焦虑状态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5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比较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不同因素与是否焦虑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 结果: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龄(61.8±16.3)(29~88)岁,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4.0±11.1)分低于干预前(51.9±8.5)分( t=5.395, P<0.001);患者是否焦虑与其年龄( r=0.305)、就业状况( r=0.270)以及婚姻状况( r=0.397)相关(均 P<0.05),患者对干预治疗措施及护理前后的满意度分别为45.6%和87.7%( χ2=5.720, P<0.05)。 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后,可以使焦虑状态患者心理明显改善,有利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癌因性疲乏等多个心理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43例。结果:宫颈癌患者焦虑发生率44.10%,抑郁发生率39.16%,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83.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情况、不同癌症分期、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癌症分期、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疲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癌症中晚期、未婚或其他是焦虑的危险因素;癌症中晚期、无业或退休、未婚或其他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化疗、未婚或其他是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均处于轻中度水平;疲乏程度处于中度水平。影响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疲乏主要的因素:癌症分期、婚姻状况、就业状态及治疗方式。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宫颈癌患者心理变化,在治疗期间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减少焦虑、抑郁、疲乏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促进和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质性研究方法,2023年1—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2个主题,促进因素的3个亚主题分别为感知到的心理社会支持、个人因素和职业因素;阻碍因素的2个亚主题分别为术后精神压力大和术后日常功能障碍。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制订个性化的多学科职业康复方案帮助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适应再就业的潜在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的产前及生产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婴幼儿血管瘤(IH)是于婴儿出生不久后产生的良性肿瘤,发生在颜面部的血管瘤若未在早期接受妥善治疗,可影响患者的社交、就业及心理健康,给家庭带来负担,因此,IH的早期诊治和预防很重要。该综述主要归纳近十几年来临床研究中与IH相关的产前风险因素,其中较显著因素为流产史、人工受孕、绒毛膜取样、孕早期阴道流血、胎盘异常、孕期服用黄体酮、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吸烟、饮酒,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轻微性肝性脑病的诊断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肝性脑病,提示慢性肝病患者预后不佳。轻微性肝性脑病(MHE)是HE的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但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测试中表现出异常的结果。MHE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业及驾驶能力并具有进展到显性肝性脑病的高风险。应探讨诊断MHE的各种方法,加强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对MHE的重视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有效的MHE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本科实习护生心理资本、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心理资本、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的关系,以帮助本科实习护生提高就业能力及心理健康。方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及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对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的山西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实习的543名本科护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心理资本、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三者间的相关性,并使用分层回归分析建立分层模型探讨本科实习护生心理资本、职业决策困难对其就业焦虑的预测能力。结果:543名本科实习护生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得分为36(30,44)分,相关分析显示,就业焦虑与心理资本及其4个维度(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呈负相关,与职业决策困难及其3个维度(缺乏准备、信息探索困难、冲突矛盾)呈正相关( r值为-0.291~0.564,均 P<0.01)。分层模型显示,在控制一般资料的影响后,心理资本及职业决策困难独立解释了就业焦虑46.1%的变异。 结论:本科实习护生就业焦虑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决策困难呈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呈负向影响,高校教育者可对本科实习护生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及有效的管理措施,持续进行心理资本监测和职业发展辅导,降低本科实习护生的就业焦虑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及学习和心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学习及心理状态与基层就业意愿的相关关系。方法:2017年通过横断面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毕业年级临床医学生821人进行基层就业意愿、学习及心理状态以及就业计划调查。学习及心理状态调查使用自设问卷。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发放问卷810份,753份问卷纳入分析。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为(4.61±2.24)分(最高分为10分)。实验班学生的基层就业意愿更低(高考入学成绩更高的学生分组)( P<0.05),学习压力更大的学生以及医患矛盾压力更大的学生更加不愿意前往基层就业( P<0.05)。就业计划方面,重视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更愿意前往基层医疗单位,而重视薪酬的毕业生较少愿意前往基层医疗单位( P<0.05)。 结论:提高前往基层医疗单位的激励政策、积极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和增加医患沟通培养,对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有积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生就业心理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当前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心理,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星工具,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2013至2017届384名毕业生为对象,对其就业心理和状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对结果行卡方检验或线性趋势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74份,回收率为97.4%。学生就业时考虑较多的因素是专业对口(77.01%,288人)、薪酬待遇(75.67%,283人)和发展前景(69.52%,260人);其中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犹豫矛盾(50.8%,190人)和焦虑急躁(25.13%,94人)。研究发现,就业心理与家庭情况、学生类别、学生气质和在读期间表现具有相关性。结论:学生具有不同就业心理,可以通过完善职业规划、拓宽就业渠道、梳理就业政策、补好专业短板、提升综合能力等,做好就业准备。高校可以通过拓展实践基地、提供就业辅导、完善教育资源、加快第二课堂建设、关注特殊群体等,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