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400例,分为中药组(372例)和非中药组(28例),非中药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非中药组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法中药汤剂治疗,手术前后均每天服用2次,每次200 mL.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运用数据挖掘总结中药组处方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处方作用靶点.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非中药组(P<0.05),心绞痛症状疗效优于非中药组(P<0.05).数据挖掘共筛选出调脾护心法医案372例,核心药物83味,药性以温热为主,温性药物最多,药味酸、苦、甘为主,共占73.40%;聚类分析发现以"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为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分析: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核心中药成分185个;对19个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发现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胞质部分、细胞外围、质膜、内膜系统等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与酶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密切联系;在生物学过程方面主要与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定位调控等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发现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调脾护心法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处方核心药物是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GE-RAGE、MAPK、IL-17、TNF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创伤骨科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门诊或急诊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36例;左侧35例,右侧25例;年龄40~70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和闭合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切开组与闭合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闭合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5.2±1.1)cm、手术时间(34.3±12.7)min、术中出血量(52.5±7.3)mL、骨折愈合时间(9.2±1.5)周均显著优于切开组[(11.1±2.5)cm、(69.4±21.4)min、(123.5±5.2)mL、(14.2±3.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闭合组(93.3%,28/30)显著高于切开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短期内血肿扩大或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短期内血肿扩大或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20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就诊时和短期(发病24 h)头颅CT结果进行分组,其中短期内血肿扩大和再出血28例(A组),短期内单纯血肿扩大47例(B组),短期内单纯再出血13例(C组),短期内无血肿扩大和再出血121例(D组)。收集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首次CT检查时间、首次出血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入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入院白细胞计数、血肿部位、破入脑室、不规则血肿、手术时机、入院24 h最高体温、术中止血困难、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短期内血肿扩大或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四组性别构成、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入院收缩压≥140 mmHg(1 mmHg = 0.133 kPa)、入院舒张压≥90 mmHg、入院APTT≥37 s、入院ALT≥40 U/L、入院白细胞计数≥10×10 9/L、入院GCS、入院24 h最高体温≥37 ℃、首次出血量≥60 ml、首次CT检查时间≥3 h、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血肿形态不规则、丘脑部位出血、破入脑室、术中止血困难、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92.86%(26/28)比55.32%(26/47)、7/13和23.97%(29/121),89.29%(25/28)比51.06%(24/47)、6/13和17.36%(21/121),92.86%(26/28)比48.94%(23/47)、6/13和14.88%(18/121),78.57%(22/28)比42.55%(20/47)、5/13和16.53%(20/121),89.29%(25/28)比53.19%(25/47)、7/13和18.18% (22/121),89.29%(25/28)比57.45%(27/47)、7/13和23.14%(28/121),92.86%(26/28)比55.32% (26/47)、7/13和23.97%(29/121),85.71%(24/28)比48.94%(23/47)、6/13和16.53%(20/121),89.29%(25/28)比53.19%(25/47)、7/13和23.14%(28/121),89.29%(25/28)比44.68%(21/47)、6/13和17.36%(21/121),96.43%(27/28)比51.06%(24/47)、7/13和22.31%(27/121),67.86%(19/28)比46.81%(22/47)、6/13和20.66%(25/121),89.29%(25/28)比42.55%(20/47)、6/13和18.18% (22/121),92.86%(26/28)比53.19%(25/47)、7/13和20.66%(25/121),89.29%(25/28)比48.94% (23/47)、6/13和16.53%(20/121)],B组和C组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C组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24 h最高体温、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丘脑部位出血、术中止血困难和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为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短期内血肿扩大或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 3.271、25.739、4.255、3.995和13.749,95% CI 1.072~9.977、7.711~85.919、1.297~13.954、1.252~12.747和3.961~47.732, P<0.05或<0.01)。 结论: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部分患者可短期内出现血肿扩大或再出血,入院体温、出血部位、术中止血情况、术后血压控制情况、手术时机均为其影响因素,相应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短期内出现血肿扩大或再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VOSviewer及CiteSpace的当归芍药散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当归芍药散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当归芍药散相关期刊论文,采用VOSviewer 1.6.18及CiteSpace 6.1.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357篇,年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期刊为《河南中医》;发文最多的作者为许钒;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本方治疗妇科病症研究较多。除检索词外,频次排名前3位关键词依次为中医药疗法、经方、名医经验;关键词聚类分析提示,当归芍药散相关研究内容以疾病研究、治疗方法、实验模型、联合用药为主。结论:当归芍药散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应用、中医经典、验案研究等方面,今后逐渐转向作用机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网膜囊入路对比中间入路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结肠脾曲游离技术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难点,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和中间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施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3)年龄为18~80岁;(4)无肝脏、腹膜或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身体状况较差,具有严重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2)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腹腔镜手术;(3)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4)因出血、梗阻和穿孔等需行急诊手术者。收集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4—2020年期间完成的189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网膜囊入路组(52例)和中间入路组(13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全组患者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1,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体质指数、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通过PSM,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配对 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和配对χ 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当两条生存曲线出现交叉时,补充two-stage法和Restricted mean survival time(RMST)的组间比较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两组术中无联合脾脏、胰腺等脏器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流质饮食、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网膜囊入路组的中位腹腔镜游离时间较中间入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56 min比65 min, P=0.032)。中间入路组患者中有6.4%(3/47)(体质指数均>25 kg/m 2)术中进入错误层面,网膜囊入路组未出现。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2%和86.1%( P=0.909);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和9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532)。 结论:对于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尤其对于经验欠缺的外科医生而言。对于肥胖患者,网膜囊入路能更好地进入正确解剖层面,避免进入胰后间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多糖冲洗胶液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术泰舒)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衢州市中医医院2019年2月至10月收治的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完毕关腹前分别采用术泰舒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及创面。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粘连、腹痛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28.81±5.56)h]、肛门排气[(36.34±6.24)h]和排便时间[(41.65±8.77)h]、下床行走时间[(3.78±0.64)d]比对照组[(32.75±5.15)h、(41.51±6.84)h、(48.05±9.81)h、(4.27±0.69)d]均显著缩短( t=3.68、3.95、3.89、3.68,均 P<0.001);观察组术后 5 d、30 d肠粘连的发生率[10.0%(5/50)、12.0%(6/50)]较对照组[26.0%(13/50)、30.0%(15/50)]明显降低(χ 2=4.34、4.88,均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6.0% (13/50)]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0%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17, 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下降( t=3.51、6.18,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t=4.07、4.95、8.02,均 P<0.05)。 结论: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在腹部手术后肠粘连预防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早期功能锻炼,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塞利尼索联合方案治疗伴TP53突变的三表达老年中高危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中高危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塞利尼索联合方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5月收治的1例伴TP53突变的三表达(myc、bcl-2、bcl-6基因)老年中高危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71岁男性。2019年外院诊断为DLBCL(生发中心B细胞亚型,myc、bcl-2、bcl-6三表达,Ⅲ A期,中危型),右肾癌切除术后,经R-CHOP、R-COEP方案治疗完全缓解。2021年5月DLBCL复发,外周血循环肿瘤DNA二代测序TP53突变。经多线化疗效果不佳,2021年9月开始采用塞利尼索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泽布替尼方案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后给予塞利尼索单药维持治疗,患者维持完全缓解状态近26个月。 结论:塞利尼索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泽布替尼方案治疗伴TP53突变的三表达老年中高危复发难治DLBCL患者可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俞募配穴针刺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俞募配穴针刺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4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一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俞募配穴针刺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和治疗前后痰量、外周血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1例患者治疗期间因依从性差而被剔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痰量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痰量分别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RP、PCT、IL-6、NLR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RP、PCT、IL-6、NLR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PIS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PIS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俞募配穴针刺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痰量,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部感染症状,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3日,获取中药外治PV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中药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探析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中药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纳入方剂186首,涉及中药190味,多为苦寒药,主要归肝、心经,以清热类为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中药次之;使用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地黄、紫草;常用的3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中药外治PV围绕“热毒”核心病机,以“从血论治”为主,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并重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康信念模式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肿瘤患者,其中2020年1—9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47例),2020年10月—2021年6月入院的患者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导管护理,干预组给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认知水平、依从行为、锻炼行为。探讨依从行为与锻炼行为的迁移效应。结果: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健康认知水平、依从行为评分和锻炼行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依从行为到锻炼行为存在迁移效应,非赋范拟合指数( NNFI)、比较拟合指数( CFI)、拟合优度指数( GFI)均>0.9,近似误差均方根( RMSEA)<0.06。 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可以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康复锻炼行为,且依从行为对锻炼行为存在迁移效应,可达到促使健康行为转变的双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