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应用调脾护心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400例,分为中药组(372例)和非中药组(28例),非中药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非中药组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法中药汤剂治疗,手术前后均每天服用2次,每次200 mL.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运用数据挖掘总结中药组处方用药规律,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处方作用靶点.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非中药组(P<0.05),心绞痛症状疗效优于非中药组(P<0.05).数据挖掘共筛选出调脾护心法医案372例,核心药物83味,药性以温热为主,温性药物最多,药味酸、苦、甘为主,共占73.40%;聚类分析发现以"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为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分析: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核心中药成分185个;对19个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发现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胞质部分、细胞外围、质膜、内膜系统等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与酶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密切联系;在生物学过程方面主要与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定位调控等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发现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调脾护心法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病人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处方核心药物是白术、陈皮、茯苓、广木香、蒲公英、酸枣仁、炙甘草、炙远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GE-RAGE、MAPK、IL-17、TNF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1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裁调脾护心方.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裁调脾护心方可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滞脉”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滞脉”患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张老2021年4月1日-2022年8月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滞脉”患者医案,采用Excel 2019及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中药使用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张老临床诊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收集医案213份,纳入处方332首,涉及患者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木土壅郁等;涉及中药243味,总频次3 459次,其中频次排名前5位中药依次为甘草(163次)、柴胡(117次)、清半夏(110次)、茯苓(108次)、黄芩(104次),用药药性以寒、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肺、肝、胃、心经为主,常用药对为柴胡-当归,基础方为柴胡、清半夏、甘草、茯苓、白芍、黄芩、当归、陈皮、香附。聚类分析得到4类核心方,类1大枣、生姜、党参、炙甘草、清半夏、黄芩、黄连、牡蛎;类2神曲、苍术、川芎;类3香附、栀子、柴胡、薄荷、牡丹皮、白芍、当归、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类4薏苡仁、大黄。结论:张老对“滞脉”的治疗以解郁为主,注重寒热平调,兼以顾护正气,以助祛邪并防止传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从肺脾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慢性虚损性肺病,病因不明,证候复杂,病情迁延难愈。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阐释“脾为之使”的中医含义,脾与其他四脏间的关系,尤其强调脾与肺之间的关系。认为IPF发病起因为肺脾气虚,失于固卫,邪犯营卫;气虚郁而化热伤阴,久则血伤入络,累及于阳。病变过程显现出由气入血、由经至络的变化,最终导致气血、阴阳失衡,痰瘀胶结,痹阻肺络,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治疗上以“脾为之使”为中心,健肺脾之气、养肺胃之阴顾护其本,辨证施治,适时辅以活血、化痰、温阳、通络之法,为丰富中医辨治IPF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健脾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兼有气滞、湿阻、痰浊、血瘀、热毒等标实,病位在脾胃,与肝亦相关,应治以健脾益气、调肝理气为主,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等,可灵活运用岭南道地药材及防癌抗癌中药,随症加减,并强调情志、饮食、起居等日常调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心胃相关”理论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认为脾胃失和、心神失调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焦虑抑郁发生的重要基础,CAG发展过程还受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以健脾护膜、养心安神为本,并通过化湿消滞,通脉和胃祛邪,可取得满意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脏腑图点穴法探析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小儿素有“脾常不足”之生理特性,故脾胃疾病尤为高发,脏腑图点穴法以调理中焦脾胃为施治核心,同时顾护他脏,对小儿脾胃疾病疗效尤为突出。文章从小儿脾胃观入手,于督任调气、首开中焦、辨证取穴三方面探讨脏腑图点穴法之脾胃观思想,并总结杜春雁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以突显此疗法的对小儿脾胃病的治疗特色与优势,并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肠炎沙门菌菌影候选疫苗在小鼠免疫应答和保护功效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肠炎沙门菌制备的菌影(SE-ghost)通过肌肉注射(肌注)和口服不同免疫途径接种雌性BALB/c小鼠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功效。方法:用SE-ghost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阴道灌洗液IgA抗体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CD3 +CD4 +T、CD3 +CD8 +T细胞百分比变化和脾脏内细胞因子IL-4、IFN-γ分泌;三次免疫后所有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肠炎沙门菌进行强毒攻击。用SE-ghost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抗体APC-CD11c、FITC- MHC ClassⅡ、PE-CD40、FITC- CD86、PE-CD80表达量;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BMDCs上清液IL-1β、IL-6、IL-10和IL-12p70的产量。 结果:与PBS组相比,SE-ghost(口服)和SE-ghost(肌注)免疫组小鼠体内肠炎沙门菌特异性抗体IgG和IgA水平明显增高;脾脏CD3 +CD4 +T细胞百分比上调、高分泌细胞因子IL-4 、IFN-γ。肌肉注射SE-ghost比口服可诱导更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致病菌肠炎沙门菌强毒攻击后,SE-ghost(口服)和SE-ghost(肌注)免疫组生存率高达80%。与对照组相比,BMDCs经SE-ghost刺激后高表达表面成熟分子抗体CD86、CD80、CD40、MHCⅡ,高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2p70。 结论:通过肌肉注射SE-ghost进行免疫,可在小鼠中引发更强大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防止沙门菌感染。SE-ghost是一种有用的沙门菌候选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朱凌云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朱凌云主任医师认为,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虚寒、肝胃不温、肾阳失煦、心火不暖及痰瘀内生,应以补中健脾、温阳下气为治疗要点,临床可用具温降功效之药,如丁香、桂枝、鹅管石、吴茱萸、荜澄茄等,常施以吴茱萸汤加减或吴茱萸汤之变方,根据患者证候中"虚""寒"之程度,酌情调整用药。其认为本病的调护和预防亦很重要,常予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嘱勿食生冷、防寒保暖、避免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活幼心书》小儿腹泻辨治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通过研读元代医家曾世荣著作《活幼心书》,发现曾氏深谙小儿腹泻病因病机。曾氏认为,小儿腹泻与脾胃功能最为密切,又与小儿功能未全而感受六淫之邪、乳食失宜、易受惊吓等相关,临证细分9种腹泻类型,包括冷泻、热泻、伤食泻、水泻、积泻、惊泻、风泻、脏寒泻、疳积酿泻,基于此创立小儿九泻九治法。但防治本病时,曾氏不拘泥于“九治”,其注重调护脾胃,重视辨证论治、活用方剂,分步治疗并考虑患儿体质差异而附有备选方,还强调乳食调护。在整体把握曾氏学术思想基础上,探析其对于小儿腹泻的辨治思路,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