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案例中德育素材融合至"实验中医学"教学的实践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科研案例隐含的德育素材融合至"实验中医学"教学的效果。方法:挖掘以往"实验中医学"教学中科研案例隐含的德育素材,并将其巧妙融入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设计调查问卷,从"通过案例讲解引申出其中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形式可好,是否有助于提高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态度是否有所触动""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触动学生的10项具体内容及认可度"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肯定授课形式,且认为此形式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索兴趣的学生均占到95.8%,认为所融入的人文精神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所触动的学生占87.5%;对科学家感人事迹触动学生的10项内容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77.1%~89.6%,其中肯定比例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甘于寂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尊重他人及其科研成果,同时又具有挑战科研权威的勇气"。结论:将科研案例隐含的德育素材融入"实验中医学"教学的形式和效果均较好,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师生交流情况与留学生中医药知信行状况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师生交流情况与留学生的中医药"知信行"状况(即对中医药认知、认同与信念、应用及传播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增强留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传播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6月,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304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师生交流情况、对中医药的"知信行"状况,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师生交流与留学生的中医药"知信行"之间的关系。结果:留学生对师生交流的评分为(14.69±3.17)分(总分20分),对中医药认知、认同与信念、应用及传播状况的评分分别为(13.40±4.78)分(总分20分),(11.88±2.08)分(总分15分),(15.70±3.63)分(总分20分)。师生交流可通过留学生的中医药认知、认同与信念间接影响留学生对中医药的日常应用与传播状况( b=0.349, P=0.008),也可仅通过中医药认同与信念间接影响留学生对中医药的日常应用与传播状况( b=0.918, P=0.001)。 结论:师生交流、留学生的中医药"知信行"状况有待改善。师生交流能影响留学生的中医药"知信行"状况,应切实改善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师生交流质量,优化中医药国际教育方案,不断提高留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与认同感,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南昌医学院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南昌医学院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该学院2017级至2020级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7个专业的8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其文化自信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的主要因素,探讨提高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对策。结果:不同级次和专业的学生在中医药文化认知、对待中医药文化的情感、对待西医药的态度和中医药文化相关行为4项评分中展示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不同。评分最高的级次为2017级学生,4项评分依次为(3.68±0.35)分、(4.34±0.31)分、(4.56±0.28)分、(4.35±0.36)分;评分最低的级次为2020级学生,4项评分依次为(2.20±0.33)分、(3.17±0.35)分、(3.05±0.32)分、(3.02±0.28)分;两者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评分最高的专业为中医学专业,4项评分依次为(4.50±0.34)分、(4.41±0.36)分、(4.50±0.38)分、(4.43±0.33)分;评分最低的专业为市场营销专业,4项评分依次为(3.05±0.36)分、(2.96±0.31)分、(2.95±0.33)分、(2.80±0.31)分,两者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级次和专业是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不同级次和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不同。影响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级次和专业。学校应当增加与中医药文化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数,加大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托网络平台的DOPS在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外科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依托问卷星+微信平台的改良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 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在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外科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改良DOPS评估表,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实习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级和2015级中医学专业的1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师在学生实习前期、中期、后期分别对其进行1次外科临床操作技能的DOPS考核,依托问卷星+微信平台统计分析每次考核成绩并实时反馈,同时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学生DOPS后期考核成绩(5.44±0.13)高于前期(4.20±0.21)和中期(4.44±0.13)考核成绩,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对前期、中期和后期DOPS考核结果的满意度,教师评分分别为(7.33±1.51)分、(7.52±1.33)分、(8.52±0.53)分,学生评分分别为(6.72±1.55)分、(7.22±1.40)分、(8.21±1.09)分,后期评分均高于中期、中期评分均高于前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对学生前期和后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后期评分最高的是"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4.81±0.42)分],与前期[(4.50±0.61)分]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依托网络问卷星+微信平台的改良DOPS在外科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中的应用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超星平台的临床课程线上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超星平台的临床课程线上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2016-2018级学生(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为主要调查人群,对14门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分析同一专业不同年级2018/2019学年第2学期(线下组)与2019/2020学年第2学期(线上组)学生期末成绩,并对比分析成绩。结果: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超星平台,第2、4周末时学生比例均在95%左右;学生能够逐渐适应线上教学活动,第4周末时学生比例达90%左右。线上组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外科总论学、中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学成绩均高于线下组[(91.670±4.839)分比(71.310±7.402)分、(79.440±13.320)分比(73.740±8.595)分、(82.380±7.473)分比(76.720±9.489)分、(88.280±6.695)分比(78.020±9.644)分、(88.050±5.162)分比(74.760±10.440)分、(88.410±4.710)分比(70.570±8.354)分、(79.550±6.560)分比(79.140±5.491)分、(81.760±6.294)分比(69.040±7.242)分, t=35.913、7.614、9.975、14.880、20.715、17.466、7.736、27.420,均 P<0.05],但两组肿瘤学、传染病学、系统外科学、眼科学、诊断学、儿科学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5.600±6.430)分比(74.070±7.562)分、(85.340±7.941)分比(76.190±6.124)分、(79.520±7.685)分比(63.810±7.375)分、(82.060±8.376)分比(77.850±6.358)分、(90.540±6.718)分比(73.860±7.585)分、(88.650±6.599)分比(77.380±6.009)分, t=8.175、16.814、35.119、3.161、22.230、18.220,均 P>0.05]。 结论:基于超星平台的临床课程线上课堂教学改革经实践后效果较好,学生课程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同时提升了教师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为今后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伤寒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探索《伤寒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采用三结合为抓手(理论与临床结合、科教结合、思政与专业教育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行课上与课下、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内容及组织实施、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考查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近3年,累计10人次获得省市举行的、与伤寒论相关的创新大赛一、二等奖,收集整理经方治疗病案70余份、研究性小论文82篇、学习心得155份,跟随学校附属医院以及校医院前往5个社区医疗下乡,进行中医诊疗活动20余次。学生课程总评成绩平均87分,94.00%(141/150)的学生对本课程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课程建设对《伤寒论》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应用很有帮助,提高了学生经典阅读、医案评析、辨证论治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度提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科学"三明治教学法"教学流程合理性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内科学"教学中采用"三明治教学法"教学流程的合理性,验证其"组间交叉学习讨论"环节存在的必要性。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33名,随机分为控制组(用标准三明治流程授课)和对照组(用简化的三明治流程授课),课后采用DREEM量表测定两组学生对教学环境体验的评价,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控制组DREEM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控制组学术知觉分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其中"我对通过今年的考试充满信心"等3项优于对照组( P<0.05);其他知觉维度的分量表总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控制组在"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气氛很和谐"等9项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三明治教学法"可为学生创设积极、有效的支持性教育环境,其交叉讨论环节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助于增加学生学术自信与学习成就感,有助于创建和谐师生及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体验,此教学环节不可或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医科背景下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才培养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的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匮乏问题,更突显了改革发展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医防分离”现实困境中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健康中国战略下新医科建设对预防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加大预防医学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力度、培养“顶天立地”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实施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全体医学生教育、建立健全预防医学继续教育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立全链条闭环的研究体系支撑公共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临床医学专业执医准入的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考核、制定“医防融合”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平战结合”模式下的公共卫生人才预备役制度等一系列具体建议,以期对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产后访视工作现况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社区产后访视工作开展的现况,提出产后访视工作的优化建议。方法:2019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北京市16个市辖区的18名在社区工作>3年的保健科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提纲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专业等)及其工作信息(工作时长、工作经历、所在社区辖区人口等)、所在社区产后访视工作开展现状(人力构成、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指标以及相应完成情况)、对产后访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存在问题、工作难点以及期待得到的帮助)等,采用归纳性类别发展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18名访谈对象年龄22~51岁,均为女性。临床医学专业者8名,预防医学专业者4名,护理学专业者2名,公共卫生专业者2名,中医学专业者2名;专科学历者5名,本科学历者12名,硕士研究生1名。访谈用时19~55 min。凝练出4个主题:①服务内容不深,服务质量欠佳;②人力配置不足,人员待遇较低;③社会重视不够,存在商业机构的干扰;④资金物品短缺,执行困难多。结论:社区产后访视工作人、财、物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访视质量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分子遗传学教学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针对医学分子遗传学内容抽象复杂、信息更新迅速、教与学的难度都很高的问题,本研究探讨总结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和实习生教学中医学分子遗传学的教学方法:夯实基础理论,注重学科融合;引入临床病例,激发主动学习;突出知识更新,鼓励线上查阅;教学科研结合,启发创新思维。结果表明,学生表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更独立和创新地进行思考。对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问卷显示课程教学满意度为97%(152/15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