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少数民族心脏代谢指数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贵州省少数民族心脏代谢指数(CMI)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关联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共纳入16 630名30~79岁苗族、侗族、布依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I与HUA的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CMI与HUA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CMI对HUA的预测价值.结果 HUA总体检出率为22.8%,苗族、侗族、布依族人群分别为22.8%、24.4%、25.2%、18.5%.在总人群、苗、侗、布依族人群中,调整协变量后,与 Q1 相比,CMI Q4 组患 HUA 的 OR 分别为 4.39(95%CI:3.76~5.12)、3.96(95%CI:3.03~5.18)、4.28(95%CI:3.36~5.46)、5.55(95%CI:4.08~7.54),CMI 与 HUA 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for nonlinear<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MI在总人群、苗、侗、布依族人群中预测HUA患病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742(0.641、68.3%、68.8%),0.724(0.651、63.8%、70.8%)0.741(0.654、68.5%、68.1%)、0.775(0.555、68.8%、73.0%).结论 CMI对不同民族人群HUA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可作为预测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HUA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简介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负担逐年加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域特色鲜明,慢性病负担沉重,但卫生资源相对匮乏,高危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为全面深入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人群疾病分布模式和潜在暴露风险规律,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组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于2017年启动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目前,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5省/市/自治区共招募119 556名30~79岁居民(西藏自治区为18~79岁),已建成大规模、多民族、高质量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样本库。项目组围绕西南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已取得初步研究进展,并对欠发达地区大型队列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创新,可为复杂地理场景的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建立与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精准医学研究与多民族疾病防控决策提供高质量基础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贵州黔南黔东南地区人群肥胖指标与胆石症的关联性及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评估贵州省黔南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肥胖指标与胆石症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的横断面调查数据,纳入17 084名贵州省黔南黔东南地区布依族、侗族、苗族30~79岁成年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指标与胆石症的关联性,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它们与胆石症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黔南黔东南地区胆石症的总体患病率为9.0%,女性9.6%高于男性7.5%;胆石症组和非胆石症组在性别、年龄、民族、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BMI、LAP、VAI、WHtR、WHR、WC、体重、TG、HDL-C和GLU 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非胆石症组,胆石症组中年龄、体重、TG、GLU、BMI、VAI、LAP、WHtR、WHR、WC更高.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整混杂因素后,BMI、WC、WHtR、LAP、WHR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肥胖指标数值的增加,胆石症的患病风险亦随之增加.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发现,随着BMI(P Nonlinear=0.004 6)、LAP(P Nonlinear=0.000 4)、WC(P Nonlinear=0.042 2)、WHR(P Nonlinear=0.021)水平的上升,其与胆石症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上升趋势.随着WHtR(P Nonlinear=0.2107)水平的上升,其与胆石症患病的关联强度呈线性上升趋势.结论 贵州黔南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中,肥胖指标与胆石症之间存在线性、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倡导居民加强肥胖的控制和预防,是减轻胆石症患病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男性晨醒后吸第一支烟的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男性晨醒后吸第一支烟的时间(Time to first cigarette,TTFC)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2018-2019年荣昌区587例男性现在吸烟者的基线数据,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男性TTFC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TTFC为≤5 min、6~30 min、31~60 min、>60 min分别占34.24%、26.75%、16.70%、22.31%,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59.20%、40.76%、35.71%、29.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 TTFC>60 min 相比,TTFC≤5 min(OR=3.691,95%CI:2.176~6.259)、6~30 min(OR=1.876,95%CI:1.236~2.911)是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晨醒后较短时间的TTFC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根据TTFC有助于评估吸烟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和制定针对性戒烟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国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规范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肥胖问题的加剧,OA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中国的OA流行病学研究虽然多次进行了多地区的调查研究,但数据相差较多,这可能与调查采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和检测方法不标准有关.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从OA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入手,规范OA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不仅进行横断面研究还要进行队列研究,以及多关节、多地区、多民族的调查研究,不断完善中国OA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利于明确中国OA的患病率及致病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诊治并减少OA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省少数民族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的流行现状,评估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CVDs的关联性及少数民族差异.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2019年在贵州省已建立18790名30 ~79岁侗族、苗族、布依族成年人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及其95%CI,探究SUA与CVDs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6618人(37.48%侗族、30.00%苗族、32.52%布依族),侗族、苗族、布依族的CVDs患病率分别为4.01%、3.93%和3.79%.侗族、苗族、布依族SUA分别与14%(OR=1.14,95%CI=1.04~1.25)、15%(OR=1.15,95% CI=1.04~1.28)、14%(OR=1.14,95% CI=1.03~1.27)的CVDs风险增加有关.侗族和苗族30~59岁人群SUA与CVDs的关联强度大于60~79岁人群,但布依族却呈现相反结果.结论 不同少数民族的CVDs患病现状有所差异.SUA是贵州省少数民族CVDs的危险因素.年龄对于两者关联的影响在三个少数民族中有所不同.应制定针对SUA升高的少数民族人群的CVDs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省侗族、苗族、布依族成人体质指数与血脂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贵州省侗族、苗族、布依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脂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为该人群血脂异常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对16 053名30~79岁侗族、苗族、布依族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两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在总人群中,偏瘦与血脂异常呈负相关(OR=0.46,95%CI:0.33~0.64),超重(OR=1.55,95%CI:1.40~1.72)与肥胖(OR=1.37,95%CI:1.16~1.62)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在民族亚组分析中,除了在侗族人群中未发现肥胖与血脂异常关联外,上述关联在三个少数民族中仍然存在.总人群和民族亚组分析均显示BMI与血脂异常风险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0.001).结论 贵州省侗族、苗族、布依族成人BMI与血脂异常风险呈倒"U"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省苗族女性绝经年龄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苗族女性绝经年龄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黔东南州和黔南州苗族女性1 454名.利用"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的调查问卷收集信息.单因素分析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x2检验.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绝经年龄与高血压关系的OR值和95%CI.结果 贵州省苗族绝经女性高血压检出率为36.11%,平均绝经年龄47.99岁,农业户口、已婚/同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者居多.高血压检出率在绝经年龄≥50岁组最高,农业户口高于非农业,分居/离异/丧偶/未婚高于已婚/同居,小学以下文化水平高于初/高中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调整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可能产生混杂影响的吸烟、饮茶、饮酒、血脂异常、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压家族史后,与绝经年龄≥50岁相比,≤45岁和46~49岁调整后的OR(95%CI)分别为0.451(0.245~0.830),0.486(0.278~0.851).结论 对绝经年龄较晚女性加强高血压的筛查和管理,为预防绝经后高血压患病提供机会窗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省布依族蛋类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的剂量-反应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贵州省布依族蛋类摄入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共纳入5 908名贵州省布依族30~79岁成年人.基于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19%.蛋类每周摄入次数和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之间均存在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0.001),且每周蛋类摄入次数在7次以下、摄入量在500 g以下时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较低.当蛋类每周摄入次数在4次以上7次以下、摄入量在200 g以上500 g以下时,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可降低60%左右.结论 贵州省布依族成年人蛋类摄入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适量的蛋类摄入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为骨量异常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侗族男性共5 727名.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探讨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量异常重要的前5名的因素依次是职业、午睡时长、年龄、BMI、静态行为.布依族(OR = 1.223,95%CI:1.065~1.405)、年龄≥50 岁(OR = 1.254,95%CI:1.038~1.515)、吸烟(OR = 1.191,95%CI:1.060~1.338)、有关节炎(OR = 1.259,95%CI:1.001~1.583)和有骨折史(OR =1.528,95%CI:1.227~1.902)可能是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而农林牧渔劳动者(OR =0.787,95%CI:0.626~0.990)、午睡时长≥90 分钟(OR =0.725,95%CI:0.612~0.858)、中水平体力活动(OR =0.818,95%CI:0.708~0.946)和高水平体力活动(OR=0.824,95%CI:0.696~0.975)可能是贵州省主要男性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保护因素.BMI与骨量异常的患病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关系,业余静态行为时长与骨量异常的患病关联强度呈线性关系.结论 影响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包括非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建议加强对可控因素的管理以预防骨量异常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