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预后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受体活性蛋白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rs155209和受体活性蛋白1(RAMP1)rs3754701两个基因位点突变是否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预后有关。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317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收集其抗凝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SNPs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GRP及RAMP1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预后的关系。结果:携带RAMP1基因rs3754701T者更容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 OR=2.277,95 %CI:1.386~3.741, P=0.001; OR=1.694,95 %CI:1.073~2.675, P=0.024),而携带CGRP基因rs155209C者更不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 OR=0.150,95 %CI:0.083~0.271, P<0.001; OR=0.583,95 %CI:0.367~0.925, P=0.022)。 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CGRP基因的rs155209和RAMP1基因的rs3754701位点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预后有关,rs3754701T在干扰素治疗后的DNA应答和ALT应答中起保护作用,而rs155209C携带者不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汉族人群 D13S317基因座的多态性及新的三带型等位基因序列的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D13S317基因座等位基因多态性,发现及鉴定中国人群中 D13S317基因座新的STR三带型等位基因,排除非特异性扩增及侧翼序列基因变异产生的三带型等位基因,研究新的三带型等位基因序列特征及遗传方式。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2月28日于广东深光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的378例样本为研究对象。常规采用GlobalFiler? Express试剂盒作STR基因分型初检,对疑似三带型等位基因的家系采用PowerPlex ? 21试剂盒作STR基因分型复检,复检后采用分子克隆测序技术排除引物结合区及侧翼序列基因变异产生的三带型等位基因的可能。 结果:初检共计检出6个 D13S317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特征分别是8(29.1%)、9(13.1%)、10(15.21%)、11(24.21%)、12(13.89%)和13(3.44%);其中有1个家系中先证者的 D13S317基因座疑似为三带型等位基因(8、9、10)。复检与初检结果一致。先证者及其女儿 D13S317基因座分子克隆测序分析未发现引物结合区及侧翼序列有基因变异,确认先证者 D13S317基因座为三带型等位基因。 结论:在中国人群中确认了1例 D13S317基因座2型三带型等位基因(8、9、10),该三带型等位基因未遗传给女性子一代,并首次被国际STRBase数据库收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1型一个家系的表型及致病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1个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1型(SYNS1)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致病性变异。方法:选取2019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1个汉族SYNS1家系为研究对象。采集家系相关临床资料,提取各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该家系共3代14人,其中6人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同时合并近端指间关节粘连、鼻根宽平、鼻翼发育不良、弱视、斜视、短指、足趾分隔不全,与SYNS1的典型症状相符。WES未发现先证者及其父母存在 NOG基因编码区致病性单碱基变异与插入缺失变异(InDel),但是先证者及其母亲 NOG基因及相邻基因区域存在大片段杂合缺失。WGS进一步确定先证者染色体17q22区存在约1.0 Mb杂合片段缺失(chr17:54171786_55143998),该区域包含 NOG基因。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标准与指南,该拷贝数变异(CNV)判定为致病性变异。 结论:NOG基因及其相邻区域的杂合缺失可能是该SYNS1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丰富了中国人群的 NOG基因变异和临床表型图谱。在常规测序方法未发现致病变异的SYNS1患者中,应对CNV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QP7和 AQP9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 7,AQP7)以及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 9,AQ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汉族人群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1194例T2DM个体和1274例非糖尿病个体(non-diabetic,NDM)进行对照研究,采用MassArray质谱基因分型方法对3个SNP位点( AQP7基因rs3758269、 AQP9基因rs16939881和rs57139208)进行基因分型。评估以上3个SNP位点与T2DM的相关性;探讨NDM组SNP位点处不同基因型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联。 结果:AQP7基因rs3758269、 AQP9基因rs16939881和rs57139208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T2DM组和NDM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遗传模式与T2DM无相关性( P > 0.05)。在NDM组中, AQP7基因rs3758269、 AQP9基因rs16939881和rs57139208的不同基因型与糖脂代谢指标无相关性( P > 0.05)。 结论:AQP7基因rs3758269和 AQP9基因rs16939881和rs57139208与中国汉族人群T2DM遗传易感性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L2R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记录患者的血清C肽、锌转运体8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L2RA基因rs3118470和rs2104286位点的基因分型等检测结果。采用 t检验、 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各基因型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T1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模型(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性模型)下各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的关联。 结果:IL2RA rs3118470位点次要等位基因C为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 P=0.026),在显性遗传和加性遗传模型下,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相关[OR(95%CI)分别为0.807(0.666~0.978)和0.880(0.783~0.989),均 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L2RA rs2104286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ZnT8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 结论: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易感性相关,其次要等位基因C是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IL2RA rs2104286位点多态性与患者ZnT8A阳性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汉族人群中GRM5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基因GRM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精神分裂症(SZ)的关联。方法:2005年3月到2008年12月从河南北部募集528例偏执型SZ患者和528名健康对照,对位于GRM5基因的22个SNP进行了分析,另外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中的267例首发SZ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SZ组男264例,女264例,年龄(27±8)岁;健康对照组男264名,女264名,年龄(28±8)岁。SZ组和健康对照组SNPrs567990和rs12421343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间rs504183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30)。将样本按照性别分类后,在两组女性受试者中,rs12421343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rs12422021、rs567990和rs7101540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并且,在女性受试者中,rs567990的AG+GG基因型携带者患SZ的风险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 OR=1.946,95% CI:1.264~2.995)。另外,GRM5与SZ的临床特征关联,rs12422021不同基因型(GG、AA+AG)患者的PANSS总分[(84.8±24.4)分比(75.3±18.6)分]、阳性[(16.2±4.3)分比(14.4±4.2)分]、兴奋[(12.4±5.1)分比(10.2±4.1)分]、认知障碍因子分[(15.2±6.8)分比(13.3±3.9)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rs504183的AC型与另外两种基因型(AA和CC)患者的阴性因子分[(27.4±9.9)分比(24.7±8.4)分和(23.4±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进一步证明了GRM5基因与SZ相关,并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易感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血管病变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40例)和DN组(60例)。同期另选取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将DN组分为C等位基因携带[AGTR1(A1166C)基因的等位基因为C,10例]和非C等位基因携带组[AGTR1(A1166C)基因的等位基因为A,50例]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4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的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DN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DN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UACR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低于对照组,且DN组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均 P<0.05)。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发现,对照组、DN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人群的AA、AC、CC三种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基因遗传平衡法则(均 P>0.05)。DN组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对照组(均 P<0.05),DN组、糖尿病非肾病组的AC、CC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且DN组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均 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等位基因型携带者发生DN的风险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 OR=1.583,95% CI:1.094~2.072, P<0.05);AC+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DN的风险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 OR=1.924, 95% CI:1.437~2.411, P<0.05)。C等位基因携带组的SBP、DBP、BUN、Scr、FPG、LDL-C、HDL-C、HbA1c水平及UACR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GTR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DN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兰州市城关区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兰州市城关区社区糖尿病前期居民患病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6个社区内居住5年及以上的成年汉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收集其年龄、腰围、颈围、收缩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h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等资料。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前期(PreDM)[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及IFG+IGT]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reDM患者FPG、1hPG和2hPG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479例研究对象,其中,PreDM组348例(IGT、IFG、IGT+IFG患者分别为193、52和103例),NGT组131名。与NGT组相比,PreDM组患者的BMI、白细胞、ALT、AST、TG、HbA 1c、FPG、1hPG和2hPG等均更高( P<0.05)。PreDM患者中,IGT、IFG、IGT+IFG分别占55.5%(193/348)、14.9%(52/348)和29.6%(103/348),IGT患者占比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eDM患者FPG与BMI、TC、HbA 1c、Hb等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14、0.21、0.15、0.14,均 P<0.001);1hPG与BMI、AST、ALT、TC、HbA 1c、Hb、红细胞、白细胞等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25、0.10、0.17、0.08、0.30、0.13、0.18和0.20,均 P<0.05);2hPG与BMI、AST、ALT、HbA 1c、白细胞等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16、0.15、0.21、0.22和0.13,均 P<0.05);且FPG、1hPG和2hPG均与HDL-C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12、-0.18、-0.21,均 P<0.001)。 结论:兰州市城关区PreDM人群较NGT人群在脂代谢、肝功能、血细胞水平已出现较大差异。PreDM患者中,IGT患者占比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不同地域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学参照谱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参照谱,探讨代谢组特征在不同地域、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基于国民健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数据和生物样品,纳入7个省份的1 039名男性和1 032名女性汉族健康成年人(≥3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UPLC-MS)方法检测血清代谢组,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组间代谢组的差异。结果:不同地域、性别、年龄人群血清代谢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共筛选并鉴定出地域差异性代谢物114种,其中参与人体代谢通路的53种,以肽类(20种)和甘油磷脂代谢相关(14种)代谢物为主。共鉴定出性别差异性代谢物59种,其中可替宁在7个省份不同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陕西和海南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年龄间代谢组的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代谢物22种。结论:血清代谢组受不同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因此在利用代谢组学进行疾病诊断和筛选生物标志物时,不同研究不能采用同一参照,应遵循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入选标准,针对地域、性别、年龄和检测批次等因素选择差异性参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中国人群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华法林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不可替代的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基于遗传药理学构建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遗传因素是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主要因素, VKORC1、 CYP2C9等基因通过作用于华法林药理或代谢途径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此外,年龄、体表面积、合并用药等非遗传因素也对华法林稳定剂量有影响。既往发表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纳入人群以高加索人为主,模型构建方法多为传统多元线性回归。而国内研究根据中国汉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人群,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并取得了更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