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救治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对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3 月 5 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 例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肠道功能恢复和休克改善的影响.结果 患者男性,52 岁,因脑出血于 2022 年 2 月 19 日行"左侧颞部开颅颅内减压术+颅脑血肿清除术+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 7d,患者出现呃逆、腹胀,经治疗后出现发热、意识障碍、低血压等表现;腹部CT可见广泛肠管积液、积气、扩张,血流动力学监测呈高排低阻型,腹内压为 21 cmH2O(1 cmH2O≈0.098 kPa),实验室检查示炎症指标升高、多项生化指标异常.西医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给予器官支持(肺、循环、肾)、抗感染、液体复苏、镇痛镇静等对症治疗;中医诊断为肠结(阳明腑实、阳气暴脱),治则:通腑泄热、温肾潜阳,辨证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经直肠给药.使用中医汤剂后,患者排便量明显增多,腹内压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腹胀明显减轻,休克得到缓解.术后17 d,患者诸症好转,呼吸循环稳定,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可快速缓解病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修复皮肤屏障作用.方法 选取 2022 年 4~10 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皮肤科就诊及招募的 72 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6 例.治疗组予外用复方苦参乳膏治疗,对照组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疗程均为2 周.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经皮水分散失(TEWL)和皮肤屏障(BS)评分值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63%比 16.67%,P<0.05);治疗组EASI评分下降程度,TEWL、BS及VA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 1 例接触性皮炎,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调配灵活,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疗效显著,明显缓解皮损和瘙痒症状,促进皮肤屏障修复,突出个性化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科学知识图谱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为中医药治疗的后续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切入点。方法:以2000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发表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收录的AD相关文献为数据分析样本,应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近2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AD的演变规律、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等。结果:共纳入478篇文献,主要来源于各省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合作的机构间大多存在附属关系,跨机构、跨地区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热点关键词包括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中医药疗法、中医辨证、复方甘草酸苷、中医外治、中药等,共形成8个主要聚类。中西医结合治疗AD是发展趋势,建立动物模型评价疗效是研究前沿。结论:利用知识图谱可展示中医药治疗AD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和前沿发展,为更高质量、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心辨治耳鸣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阐述从心辨治耳鸣的理论依据,认为心寄窍于耳,与耳藏神相通、气血相关、经络相连,心神失调,心气、心血亏虚等均为引发耳鸣的重要病机。从心辨治耳鸣的常见证型有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心火上炎、痰热扰心、心血瘀阻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治疗上常配合中医辅助疗法,如针刺、运动灸、耳灸、中药封包、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泡洗、足底按摩、推拿、拔罐等,效如桴鼓。并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第五章:中医康复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章对脑性瘫痪的中医治疗进行了阐述,包括推拿、针刺、灸法、中药治疗及中药熏洗。具体涵盖了推拿手法及应用,针刺(包括头皮针、体针、电针、腕踝针、俞募穴速刺、揿针等)的操作及应用,灸法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中成药的应用、中药配合康复治疗,中药熏洗的方法及应用等。规范了推拿、针刺及灸法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规范了中药治疗及熏洗的分型辨证治疗,对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情志异常研究概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医认为,脾虚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情志异常发病根本,临床治疗常涉及心、肝、肾。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多采用中药内服、针刺、艾灸、推拿疗法,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与免疫炎症、调节神经-内分泌、控制能量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建议今后研究建立CFS情志异常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施治准确性;形成完善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指导各种内外治法的规范化应用;基于发病机制探索客观指标,借助神经影像学技术关注疾病靶点脑区形态、功能改变,完善CFS诊断及预后评估;基于中医理论指导,完善CFS情志异常动物造模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探讨《医宗金鉴》治疗便秘核心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医宗金鉴》治疗便秘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思路。方法:整理《医宗金鉴》有关便秘的方剂,采用中医传承云计算平台V1.0对数据集进行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及功效统计、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纳入治疗便秘方剂106首,涉及中药169味,总频次894次,高频中药有大黄、甘草、黄芩、当归等,以泻下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根据关联规则支持度,二阶关联分析得出大黄-黄芩、大黄-芒硝等10个药物组合,三阶关联分析得出大黄-当归-甘草,黄芩-黄连-大黄等9个药物组合,社团聚类分析得出12类聚类方。结论:《医宗金鉴》治疗便秘用药遵循“温、清、补”思想,以通降法为主,以温中补虚、清热通便为基本治法,寒温并用,脏腑辨治。临证应以病为纲,辨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药内服或外用、西药内服或腔内注射配合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辨证运用中药汤剂,结合理筋活络、通利关节类手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而中药外治法不良反应少、操作便捷、经济实惠,应用亦较为广泛。临床应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目前推拿结合药物治疗KOA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上,对软骨细胞破坏的研究较少,可在手法对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软骨的保护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医合理使用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药物治疗目前以抑酸剂和促胃肠动力药为主,包括中成药在内的中药也是FD重要的治疗药物。然而,西医医师使用中成药治疗FD时多数未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来选择药物。本指南经多位全国FD中西医专家讨论,制定了以西医医师能理解的主要症状为基础的FD的辨证方法,以及如何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中成药,并进行了全国多中心的临床验证,旨在促进临床西医医师能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中成药治疗F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