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非深部浸润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与非深部浸润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5例DIE患者作为观察组,83例非深部浸润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获至少5年随访。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做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年龄明显更大[(33.8±5.5)岁vs (32.0±5.2)岁],中重度痛经[72.6%(69/95) vs 55.4%(46/83)]、慢性盆腔痛[24.2%(23/95) vs 8.4%(7/83)]、血糖类抗原(CA)125升高[80.0%(76/95) vs 65.1%(54/83)]的比例均更多,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亦更高[(5.4±1.2)分vs (4.3±0.9)分],同时手术时间更长[(75.1±20.1)min vs (56.0±18.9)min]、患者术中出血量也更多[(79.2±23.0)ml vs (57.8±16.3)min],双侧囊肿[54.7%(52/95) vs 34.9%(29/83)]、严重盆腔粘连[90.5%(86/95) vs 53.0%(44/83)]、合并子宫腺肌病[41.1%(39/95) vs 22.9%(19/83)]比例更高,美国生育学会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rAFS)评分更高[(61.8±22.1)分vs (39.4±19.1)分]且rAFS分期Ⅳ期[71.6%(68/95) vs 43.4%(36/83)]比例更多,术后用药比例更高[98.9%(94/95) vs 92.8%(7/83)],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 P<0.05或 P<0.01)。观察组、对照组的复发率[21.1%(20/95) vs 15.7%(13/83)]、活产率[100%(35/35) vs 92.1%(35/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 P>0.05)。 结论:相对非DIE患者,DIE患者疼痛症状及盆腔粘连程度更重,rAFS评分更高且Ⅳ期比例更多,但术后复发率未见差异,同时对生育结局也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聚焦超声消融手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接受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无生育要求的内生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过程,随访其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结果:(1)临床特点:12例患者均有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合并中度或重度贫血8例(8/12),痛经评分≥4分者11例(11/12);既往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3例,均无法长期控制症状。(2)影像学特征:12例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子宫体积均不同程度增大,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增厚,子宫浆膜面光滑,符合内生型子宫腺肌病。(3)治疗过程:12例患者均先接受FUAS治疗,病灶消融率为55%~89%,均存在部分子宫内膜消融。10例患者FUAS治疗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12例患者均在FUAS治疗后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清除凸向宫腔的坏死组织,其中2例同时行子宫内膜去除术,11例宫腔镜术中同时放置LNG-IUS。(4)随访及疗效评价:12例患者治疗后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均改善,患者的经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Z=-3.134, P=0.002),痛经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Z=-3.077, P=0.002);随访中尚未发现症状复发或LNG-IUS位置异常情况。 结论: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可有效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期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痛经及不孕不育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痛经及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同期来院体检的育龄期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不育情况分为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单纯组,49例)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不育组(合并不孕不育组,37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SA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SA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不育的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SAA及与临床分期、痛经、不孕不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A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g/L:(18.46±4.21)比(5.74±1.21), t=28.87, P<0.05]。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SAA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且随着临床分期升高,患者的血清SAA水平逐渐升高[mg/L:(12.47±2.16)比(15.27±3.43),(19.64±4.57),(24.05±5.13), F=28.14, P<0.05]。轻度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SAA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痛经、重度痛经患者[mg/L:(15.93±3.26)比(18.04±4.12),(23.58±4.82), F=21.96, P<0.05]。合并不孕不育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SA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组患者患者[mg/L:(22.65±4.58)比(16.32±3.52), t=7.25, P<0.05]。血清SAA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不育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5(95%CI:0.825~0.925),截断值为19.49 mg/L,特异度为83.72%,敏感度为81.0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与临床分期、痛经、不孕不育呈正相关( r=0.51,0.71,0.69 , P值均<0.05)。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SAA水平升高,且血清SAA水平与临床分期、痛经程度及不孕不育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腹腔镜手术后的远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MA)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由同一专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团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358例OM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至少随访8年。所有患者分为DIE组(合并DIE)和非DIE组(未合并DIE),并对其临床特征、手术结果和随访期间的远期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OMA患者358例,其中DIE组190例(53.1%,190/358),非DIE组168例(46.9%,168/358)。DIE组与非DIE组的年龄分别为(33.7±5.4)和(32.5±5.3)岁( P=0.047),产次分别为(0.4±0.6)和(0.3±0.5)次( P=0.079)。DIE组与非DIE组术前的中重度痛经比例[分别为67.4%(128/190)、56.5%(95/168)]、慢性盆腔痛比例[分别为24.2%(46/190)、7.7%(13/168)]及血CA 125水平升高比例[分别为79.9%(139/190)、65.2%(101/168)]均有明显差异( P均<0.05)。DIE组和非DIE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5±21)和(39±36)min( P<0.01)。DIE组术中发现严重盆腔粘连的比例明显高于非DIE组,分别为91.6%(174/190)、53.6%(90/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DIE组较非DIE组合并子宫腺肌病的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41.6%(79/190)、22.0%(37/168); P=0.001]。DIE组总复发率较高(21.6%,41/190),其中疼痛复发率为15.8%(30/190),囊肿复发率为8.4%(16/190);非DIE组术后总复发27例(16.1%,27/168),其中疼痛复发率为8.9%(15/168),囊肿复发率为10.7%(18/168);两组的总复发率、疼痛复发率及囊肿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85、 P=0.067、 P=0.460)。分析远期生育结局,DIE组和非DIE组患者的活产率分别为100.0%(65/65)和94.4%(68/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0)。 结论:与未合并DIE的OMA患者相比,合并DIE的OMA患者疼痛症状更严重,血CA 125水平更高,术中发现的盆腔粘连情况也更严重。两组术后总复发率及各类型复发率虽未见明显差异,但合并DIE的OMA患者疼痛复发比例升高。合并DIE的OMA患者在长期随访期间妊娠的可能性较低,是否合并DIE对生育结局的影响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及痛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疾病分期及痛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经腹腔镜诊断的82例内异症患者,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痛经评分,依据腹腔镜下所见病灶范围及特征,进行修正内异症分期法(r-AFS)评分及分期,同期选取妇科体检未发现异常的育龄期妇女7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BDNF水平,并分析内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临床分期及痛经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内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为(1 082±4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49±30)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血清BDNF水平在r-AFS Ⅲ~Ⅳ期患者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1 164±389)ng/L比(791±218)ng/L, P<0.001];BDNF水平与痛经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r=0.682),中重度痛经患者显著高于无痛经和轻度痛经患者[(1 292±43)ng/L比(718±36)ng/L, P<0.001]。 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其临床分期和痛经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3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不同类型的构成比、发病及就诊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合并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手术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的356例青春期(10~19岁)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6例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中,子宫发育异常(23.6%,84/356)、阴道斜隔综合征(22.5%,80/356)及阴道发育异常(21.6%,77/356)常见,其次为多部位发育异常(16.0%,57/356)、其他类型发育异常(13.5%,48/356)及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综合征(MRKH综合征;2.8%,10/356)。(2)阴道斜隔综合征、非处女膜闭锁的其他类型发育异常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与中位就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子宫发育异常、阴道发育异常、处女膜闭锁、MRKH综合征、多部位发育异常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与中位就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6种类型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下腹痛为主。(4)大部分患者入院后完善了心肺检查(71.3%,254/356)及泌尿系统检查(63.5%,226/356),仅18.3%(65/356)完善了腹腔器官检查,5.9%(21/356)完善了骨骼系统检查;完善检查后发现,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常见(27.5%,98/356),其次发现了合并肛门闭锁(0.6%,2/356)、右位心(0.3%,1/356)及脊柱侧弯(0.3%,1/356)。46.4%(84/181)的患者术中发现合并内异症,其中梗阻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比非梗阻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更易合并内异症[分别为50.3%(74/147)、29.4%(10/34); P<0.05],但两者合并中~重度内异症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共随访308例患者,中位随访年龄为25.0岁,其中20例患者再次手术,12.0%(37/308)的患者存在月经异常,33.1%(102/308)伴痛经,130例已有性生活的患者均未诉性生活异常。 结论: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以子宫发育异常、阴道斜隔综合征及阴道发育异常常见,且合并泌尿系统畸形者多见,同时合并内异症的风险增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后难以得到及时诊疗,但大部分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并肾积水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9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肾积水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9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92例患者的年龄为(40.0±6.0)岁,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9%(92/10 222)。92例患者中,11例(12%,11/92)无临床症状,81例(88%,81/92)存在痛经或腰腹痛等疼痛症状及泌尿系统症状。全部患者均合并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87例(95%,87/92)为单侧病变,其中左侧48例(52%,48/92),右侧39例(42%,39/92),5例(5%,5/92)为双侧病变;病变位于输尿管下段者73例(79%,73/92),中段19例(21%,19/92);外生型71例(77%,71/92),内生型21例(23%,21/92)。38例(41.3%)行肾功能检查,其中轻度受损6例(16%,6/38),中度受损7例(18%,7/38),重度受损14例(37%,14/38),肾功能正常11例(29%,11/38)。开腹手术25例(27%,25/92),腹腔镜手术67例(73%,67/92);输尿管松解术、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分别为52例(57%,52/92)、20例(22%,20/92)、12例(13%,12/92)和8例(9%,8/92)。术后成功随访78例(85%,78/92),中位随访时间108个月(范围:6~240个月)。68例(87%,68/78)术后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其中60例(88%,60/68)肾积水消失,8例(12%,8/68)肾积水较前好转。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伴有肾功能受损,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有效解除泌尿系统梗阻,保护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前使用GnRH-a预处理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体积≥孕12周且合并中~重度贫血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8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初诊子宫体积≥孕12周且合并中~重度贫血。根据术前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562例),研究组术前行GnRH-a预处理3个疗程后再手术,对照组直接手术。采用SPSS 26.0软件对两组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孕次、产次、盆腹腔手术史、月经周期、经期、痛经评分、初诊癌相关抗原125(CA 125)水平、初诊子宫体积、初诊血红蛋白含量。对比研究组患者GnRH-a用药前后的痛经评分、子宫体积、血红蛋白含量、CA 125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白细胞计数、围手术期输血例数、术后病率例数、住院时间及总费用。 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研究组患者注射GnRH-a前、后,其痛经评分[分别为(7.4±1.7)、(5.6±1.8)分]、子宫体积[分别为(362±160)、(233±126)cm 3]、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74.1±10.7)、(102.5±13.5)g/L]、CA 125水平[分别为(104±76)、(64±51)kU/L]均有显著改善( P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6±18)、(116±3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9)、(43±22)ml]、术后白细胞计数[分别为(9.80±0.10)×10 9/L、(9.90±0.10)×10 9/L]、围手术期输血例数[分别为7例(5.9%,7/119)、73例(61.3%,73/119)]、术后病率例数[分别为6例(5.0%,6/119)、19例(16.0%,19/119)]、住院时间[分别为(7.1±1.6)、(7.9±1.6)d]、总费用[分别为(35 323±5 275)、(37 159±5 640)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对于子宫体积≥孕12周合并中~重度贫血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前使用GnRH-a预处理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痛经、贫血、子宫体积增大的症状和体征,且有利于手术实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ma,OMA)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178例OM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后病理为OMA 83例(对照组),OMA合并DIE 95例(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量指数、痛经时间和程度、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125,CA125)水平、不孕类型,以及其他疼痛症状。收集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囊肿直径及位置、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严重盆腔粘连,以及美国生育学会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r-AFS)评分和分期。收集患者的术后随访指标,包括术后用药、用药方案、用药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复发情况、复发类型(疼痛复发、囊肿复发)。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以及中、重度痛经和慢性盆腔痛、CA125升高比例均高于对照组[(33.8±5.5)岁比(32.0±5.2)岁,(5.4±1.2)分比(4.3±0.9)分,72.6%(69/95)比55.4%(46/83),24.2%(23/95)比8.4%(7/83),80.0%(76/95)比65.1%(54/8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t=2.23、 P=0.031, t=6.83、 P<0.001,χ 2=5.74、 P=0.017,χ 2=7.87、 P=0.005,χ 2=5.02、 P=0.02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5.1±20.1)min比(56.0±18.9)min],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79.2±23.0)mL比(57.8±16.3)mL],双侧囊肿、严重盆腔粘连、合并子宫腺肌病和r-AFS分期为Ⅳ期比例以及r-AF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4.7%(52/95)比34.9%(29/83),90.5%(86/95)比53.0%(44/83),41.1%(39/95)比22.9%(19/83),71.6%(68/95)比43.4%(36/83),(61.8±22.1)分比(39.4±19.1)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t=6.50、 P<0.001, t=7.06、 P<0.001,χ 2=8.27、 P=0.016,χ 2=31.65、 P<0.001,χ 2=6.65、 P=0.010,χ 2=14.69、 P=0.002, t=7.18、 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用药比例高于对照组[98.9%(94/95)比92.8%(77/83)],差异有统计意义(χ 2=4.47、 P=0.034)。观察组术后妊娠35例,均活产(100.0%);对照组妊娠38例,自然流产3例,活产35例(92.1%)。两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88, P=0.090)。 结论:OMA合并DIE相对未合并DIE患者疼痛症状和盆腔粘连程度更重,r-AFS评分更高且分期为Ⅳ期者更多见,但二者术后总复发情况和生育结局差异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体化四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的疼痛感知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输卵管造影(4D-HyCoSy)过程中疼痛感知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接受4D-HyCoSy检查病例492例,记录造影结果以及不同时间点和总体的疼痛评分.根据总体疼痛评分将入组病例划分为轻度疼痛组与中度/重度疼痛组,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4D-HyCoSy检查中发生中度/重度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作为预测工具.结果 在两个疼痛组别中,不同时间点出现的疼痛总体上存在差异(x2=37.737,P<0.001),其中疼痛评分最高均出现在推注对比剂阶段(T4),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1,2.75)和6(5,8);冲洗阴道阶段(T1)疼痛程度均为最轻.T4与充盈球囊阶段(T3)和造影后20 min(T5)的疼痛评分均为中度/重度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2.095、1.308、1.695,P均<0.05);对共24项临床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中度和重度痛经、不同程度输卵管堵塞以及对比剂逆流是影响4D-HyCoSy过程中中度/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痛经对检查疼痛的影响:轻度痛经相对于无痛经者,并不增加发生4D-HyCoSy中度/重度疼痛的风险(P=0.225);中度和重度痛经者则是无痛经者的2.603倍及5.657倍.输卵管通畅程度对检查疼痛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堵塞相对于双侧通畅者而言,发生中度/重度疼痛的风险均增高,从高至低分别为一侧堵塞一侧通而不畅(OR=4.254)、双侧通而不畅(OR=3.244)、一侧堵塞(OR=2.893)、双侧堵塞(OR=2.823)、一侧通而不畅(OR=2.657).对比剂逆流对检查疼痛的影响:有逆流者更倾向出现中度/重度疼痛(OR=1.959).上述3个因素构建的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P=0.880),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结论 在进行4D-HyCoSy过程中,需注意在T3、T4、T5三个阶段给予患者更细致的疼痛管理措施,同时需对于中重度痛经、不同程度的输卵管堵塞及出现对比剂逆流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疼痛管理策略,以提高其体验和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