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入路通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妇科常见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入路通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常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的自制入路通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05例,并选择条件匹配的多孔腹腔镜手术105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术后3个月医生对切口美容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医生的感受评分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未中转为开腹手术,未加打辅助孔,术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多孔腹腔镜组(均 P<0.05)。单孔腹腔镜组切口美容评分明显优于多孔腹腔镜组( P<0.05)。多孔腹腔镜组术中医生感受评分优于单孔腹腔镜组( 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孔腹腔镜组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小于单孔腹腔镜组(均 P<0.05),两组输卵管切除术及附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孔腹腔镜组不同手术类型术中医生感受均优于单孔腹腔组(均 P<0.05)。 结论: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手术中是可行的,单孔腹腔镜突出的优点为术后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腹腔镜在巨大卵巢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技术改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于脐部或下腹部作2~3.5 cm的切口开放式进腹。荷包缝合囊肿壁,在荷包缝线圈内切开囊壁,吸引器吸净囊液后结扎荷包缝线。如拟行附件切除术,将囊肿回纳入腹腔,置入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装置,在镜下完成附件切除术。如拟行卵巢囊肿剔除术,将卵巢囊肿由腹部小切口牵出,行囊肿剔除后将卵巢送回盆腔。置入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装置,在镜下检查术野,必要时电凝或缝合止血。结果:12例卵巢巨大囊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囊肿最大直径均>15 cm(20~37cm),其中4例囊肿上界达剑突下。4例行附件切除术,8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均<50 ml。手术时间30~90(59.17±22.34)min。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装置进行单孔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的手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8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16 203例腹腔镜手术中84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中转开腹患者选取2例单纯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对照匹配,将患者分为中转开腹组(84例)和对照组(168例),并分析腹腔镜中转开腹影响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校正的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病例对照设计的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0.52%(84/16 203)。84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原因依次为:盆腔粘连50.0%(42/84),未预计恶性肿瘤19.0%(16/84),肿瘤过大或形态、位置特殊14.3%(12/84),止血困难7.1%(6/84),子宫肌瘤多发3.5%(3/84),需同时行外科手术3.5%(3/84),膀胱损伤1.2%(1/84),术中发生皮下气肿1.2%(1/84)。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转开腹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36.9%(31/84)、盆腹腔手术史占比60.7%(51/84)高于对照组[20.8%(35/84)、30.6%(51/84)](χ 2=7.482、21.42, P=0.006)。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史( OR=3.979,95% CI 2.010~7.874, P<0.001)、甲状腺病史( OR=15.333,95% CI 1.087~216.346, P=0.005)增加中转开腹风险;高血压病史( OR=0.203,95% CI 0.067~0.622, P=0.005)降低中转开腹风险。进一步分析哪种手术类型影响中转开腹,发现剖宫产术( OR=2.105,95% CI 1.109~4.351, P=0.044)、子宫肌瘤剔除术( OR=11.605,95% CI 3.306~40.735, P<0.001)、卵巢囊肿剥除术( OR=7.914,95% CI 2.157~21.037, P=0.002)对中转开腹有影响。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手术史、甲状腺病史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导致中转开腹的重要因素。术前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临床术式,保证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ma,OMA)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178例OM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后病理为OMA 83例(对照组),OMA合并DIE 95例(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量指数、痛经时间和程度、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125,CA125)水平、不孕类型,以及其他疼痛症状。收集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囊肿直径及位置、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严重盆腔粘连,以及美国生育学会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r-AFS)评分和分期。收集患者的术后随访指标,包括术后用药、用药方案、用药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复发情况、复发类型(疼痛复发、囊肿复发)。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以及中、重度痛经和慢性盆腔痛、CA125升高比例均高于对照组[(33.8±5.5)岁比(32.0±5.2)岁,(5.4±1.2)分比(4.3±0.9)分,72.6%(69/95)比55.4%(46/83),24.2%(23/95)比8.4%(7/83),80.0%(76/95)比65.1%(54/8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t=2.23、 P=0.031, t=6.83、 P<0.001,χ 2=5.74、 P=0.017,χ 2=7.87、 P=0.005,χ 2=5.02、 P=0.02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5.1±20.1)min比(56.0±18.9)min],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79.2±23.0)mL比(57.8±16.3)mL],双侧囊肿、严重盆腔粘连、合并子宫腺肌病和r-AFS分期为Ⅳ期比例以及r-AF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4.7%(52/95)比34.9%(29/83),90.5%(86/95)比53.0%(44/83),41.1%(39/95)比22.9%(19/83),71.6%(68/95)比43.4%(36/83),(61.8±22.1)分比(39.4±19.1)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t=6.50、 P<0.001, t=7.06、 P<0.001,χ 2=8.27、 P=0.016,χ 2=31.65、 P<0.001,χ 2=6.65、 P=0.010,χ 2=14.69、 P=0.002, t=7.18、 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用药比例高于对照组[98.9%(94/95)比92.8%(77/83)],差异有统计意义(χ 2=4.47、 P=0.034)。观察组术后妊娠35例,均活产(100.0%);对照组妊娠38例,自然流产3例,活产35例(92.1%)。两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88, P=0.090)。 结论:OMA合并DIE相对未合并DIE患者疼痛症状和盆腔粘连程度更重,r-AFS评分更高且分期为Ⅳ期者更多见,但二者术后总复发情况和生育结局差异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本院妇科收治的 76 例卵巢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8 例.对照组行开腹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及 CD4+/CD8+).[结果]两组术后 3 个月 FSH、LH 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3 个月 E2 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IL-6、TNF-α、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 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d,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3d血清 CD3+、CD4+、CD4+/CD8+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可有效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减轻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在R语言GEOquery包的基因表达总览(GEO)数据库中,下载EMS相关数据集GSE7305。该数据集来源于10例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受试者的子宫内膜组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数据集中,EMT相关差异基因表达情况。选择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采取全子宫切除术(6例)、经腹腔镜患侧卵巢囊肿剔除术+宫腔镜检查(8例)、经腹腔镜患侧卵巢囊肿剔除术(13例)治疗的27例EMS患者,以及采取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与宫颈癌ⅠA1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活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其分别纳入EMS异位内膜组(n=27,所有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EMS在位内膜组(n=14,采取全子宫切除术、经腹腔镜患侧卵巢囊肿剔除术+宫腔镜检查治疗的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以及对照组(n=14,CIN3与宫颈癌ⅠA1期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再根据获取EMS异位内膜组患者子宫内膜时所处月经周期,将其进一步分为EMS异位内膜增生期亚组(n=14)与EMS异位内膜分泌期亚组(n=1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EMS异位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EMT相关生物标志物,如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snail家族(snail、slug)与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twist转录因子表达情况,这些生物标志物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化学评分(H-score)值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与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本研究遵行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并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9-KY-002-01),所有患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EMS异位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月经周期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GSE7305数据集中,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SNAI2基因表达上调,而SNAI1、TWIST2、CDH1基因表达下调。②EMS异位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患者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5.7%(5/14)、42.9%(6/14),E-cadherin的H-score值分别为0.9分(0.3分,2.5分),5.7分(1.3分,11.6分),7.2分(1.0分,24.5分),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19/27)、14.3%(2/14)、21.4%(3/14),vimentin的H-score值分别为107.9分(86.7分,122.8分),42.8分(29.4分,75.4分),51.8分(37.8分,100.2分),这3组患者E-cadherin、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与H-score值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P<0.001,H=20.14、P<0.001;vimentin:χ2=15.56、P<0.001,H=17.31、P=0.004)。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MS异位内膜组患者E-cadherin阳性表达率、H-score值,均显著低于EMS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患者,而vimentin阳性表达率、H-score值,均显著高于EMS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MS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患者E-cadherin、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与H-score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3组患者N-cadherin、slug、snail、twist阳性表达率与H-score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MS异位内膜增生期亚组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twist的H-score值,显著高于EMS异位内膜分泌期亚组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2、P=0.020)。结论:EMS患者E-cadherin表达下降,可能促进EMS的发生、发展。vimentin、N-cadherin、slug、snail与twist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镇痛指数与手术容积指数指导全麻镇痛药物使用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镇痛指数(PTI)与手术容积指数(SPI)在腹腔镜手术中指导镇痛药物使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行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I组和SPI组,每组30例.PTI组监测镇静指数(WLi)和PTI;SPI组监测熵指数(SE)和SPI.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 min(T1)、切皮(T2)、气腹(T3)、囊肿剔除(T4)、气腹毕(T5)、手术结束(T6)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药物用量和拔管后、术后24 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等.结果 与SPI组比较,PTI组T2时MAP明显降低(P<0.05),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减少(均P<0.05),不同时点VAS评分、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TI对于术中准确判断疼痛刺激反应有一定的帮助,能指导镇痛药物使用,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不同麻醉药物对妇科腹腔镜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中指标及预后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术中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78例临床资料,按照术中麻醉药物使用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n=40)、枸橼酸芬太尼组(n=38),观察两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切皮时(T3)、拔管时(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初次镇痛时间;采用警觉/镇静观察(OAA/S)评分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意识状态及疼痛程度;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两组镇痛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量表调查两组麻醉满意度.结果:术中不同时间点观察显示,枸橼酸芬太尼组术中HR、SBP、DBP变化稳定程度均优于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麻醉维持时间(97.59±15.05min)长于枸橼酸芬太尼组(85.36±8.27min),苏醒时间(5.40±0.87min)、拔管时间(6.51±0.86 min)及初次阵痛时间(10.50±0.87min)均短于枸橼酸芬太尼组(13.09±1.81min、18.67±1.62min、53.68±7.84min),术后苏醒时OAA/S评分(2.88±0.76分)高于枸橼酸芬太尼组(1.92±0.85分)(均P<0.05),但术后48h VAS评分两组无差异;瑞芬太尼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5.0%)低于枸橼酸芬太尼组(26.3%),麻醉满意度(77.5%)高于枸橼酸芬太尼组(52.6%)(均P<0.05).结论:相比于瑞芬太尼,枸橼酸芬太尼更能够保持患者麻醉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但瑞芬太尼术后恢复时间优于枸橼酸芬太尼,且镇痛时间短于枸橼酸芬太尼,因此在使用瑞芬太尼时术后需及时注意患者的镇痛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育龄期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术后血清AMH水平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评估卵巢囊肿蒂扭转保留卵巢功能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是否降低和恢复,并探讨术中扭转卵巢肉眼所见坏死程度对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蒂扭转复位+囊肿剥除治疗的患者(实验组,n=20)的临床资料,另收集同期育龄期卵巢良性肿瘤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剔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检测血清AM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不同时间点的AMH水平.又以术中是否存在明显肉眼可见的组织坏死将实验组分为坏死组和无坏死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窦卵泡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AMH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前的AM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ng/ml vs.(5.9±3.5)ng/ml,P=0.007].与术前相比,实验组术后1周血清AMH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MH水平有所恢复,术后3个月时AMH水平超过术前,术后3个时间点的AMH水平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周血清AMH水平低于术前,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478);术后1个月时AMH水平有所回升,但术后3个月时AMH水平仍低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AMH水平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AMH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中坏死组和无坏死组术前AMH、术后3个月的窦卵泡数及AM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能导致卵巢功能下降,保留卵巢功能的术式安全可行,术后卵巢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及其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卵巢囊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常规卵巢囊肿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于月经周期第2天进行激素水平测定,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基础卵泡数量、卵巢体积,统计术后1年的复发率及再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E2明显高于对照组,LH、FS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E2较术前明显降低,LH、FSH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卵泡数量、卵巢体积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性(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再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妊娠率高的优点,且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