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共振音乐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对中风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医疗共振音乐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在中风后失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风后失语患者16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医疗共振音乐联合唇舌功能训练,统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语标准失语症(CRRCAE)各亚型正答率、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8 w后研究组CRRCAE各亚型正答率、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4 w、8 w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18%(79/83)较对照组84.34%(70/8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疗共振音乐联合唇舌功能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神经功能及语言功能,在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医大师石学敏治疗中风后失语验案一则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醒脑开窍"法为石学敏院士所创,在立法、治则和针刺手法上打破了历代针灸医家治疗中风以阳经为主的治疗思想,选用阴经及督脉穴为主,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通过整理一则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案,发现醒脑开窍针法不仅具有后续效应,还具有即刻效应,临床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运动性失语是一种以语言表达困难为主的失语症,是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安全有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再灌注损伤、提高脑代谢、促进细胞再生以及促进大脑功能重组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地黄饮子加减与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究地黄饮子加减与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中风后失语症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量表(Chinese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profile,CFCP)评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the Chines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Standard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卒中失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troke and Aphasia Quality of Life Scale-39,SAQOL-39)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38/43)]高于对照组[65.12%(28/43)](P<0.01).治疗前,两组CFCP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和CRRCAE、NIHSS、SAQOL-39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9.30%(4/43)]低于对照组[6.98%(3/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相较于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联合服用地黄饮子能更加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基于古籍医案从方证相应探索中药干预中风失语的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挖掘古籍医案中风失语证候要素与组方用药规律,从方证相应探析本病论治思路.方法 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古籍"病脉证并治"知识元标引数据库及《中华医典》(第5版)古籍数据库医案部古籍为主要医案来源,筛选符合要求的中风失语古籍医案,运用Python3.8编程语言提取医案的证候、处方等信息,录入Excel2019,进一步提取证素信息,形成标准证药信息数据库,运用Pandas库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统计描述,调用Apriori算法模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Gephi0.9.7进行证素复杂网络可视化呈现与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48部古籍的210则中风失语医案,涉及18个病性证素,总频次为495,痰、内风、热、气虚、阴虚为高频病性证素;9个病位证素,总频次为218,肝、肾、脾、心、经络为高频病位证素;中药262味,总频次为2 261,频次≥16中药共40味,包括茯苓、法半夏、人参片、石菖蒲、当归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病位-病性强关联规则10条,中药-病性强关联规则20条.复杂网络可视化分析获得5个病性证素与5个病位证素的紧密关联网络.高频中药聚类分析获得3类核心组合.结论 中风失语急性期,肝热生风、痰迷心窍以清神解语汤和羚角钩藤汤主之;恢复期与后遗症期,脾虚痰阻以六君子汤主之,肝肾阴虚、痰浊上扰以地黄饮子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经颅直流电刺激辅助治疗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26
从治疗方案及新的刺激位点综述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脑卒中后失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失语症是一种由中风或其他脑部神经损伤导致的获得性语言障碍,主要由中风引起,脑卒中后失语对病人及其家庭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tDCS因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势已广泛用于失语症治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5例中风后失语患者分对照组(基础康复治疗、针灸治疗,n=43)和观察组(针灸联合中药地黄饮子汤剂治疗,n=42).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行CRRCAE评分并比较;完成4周治疗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RRCAE评分改变情况综合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比较.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CRRCAE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中药地黄饮子汤治疗中风后失语可显著改善患者失语症状,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失语症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表现,通常由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损伤引起语言中枢的破坏所致,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的缺损或丧失.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失语症病人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病灶的位置、大小等都会影响失语症的康复.中医药在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且疗效显著.现将近几年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语言散胶囊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语言散胶囊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中风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5例脑中风失语症病人,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及观察组(5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语言散胶囊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分(137.11±30.01)分,高于对照组的(88.36±21.22)分(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 语言散胶囊联合语言训练具有补肾活血,祛瘀化痰,开窍醒神,刺激神经系统以提高脑组织重塑性,合用标本同治,显著改善脑中风失语症病人的语言功能,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籍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腧穴处方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处方规律和配伍特点.方法 收集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古代文献,进行人工录入并校对,建立标准库与古籍库,选取其中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相关条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原则,对所选腧穴、经络进行统计分析,探索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腧穴、经络运用规律及配伍特点.结果 共筛选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腧穴处方相关条文63条,共使用穴位达45个,总频次达308次,腧穴频次在10以上的有百会、哑门、足三里、肩井、合谷、风池、曲池、间使、关冲;配伍结果显示,排在前三的为百会→肩井、足三里、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风池;所选穴位以头面部位为主.所有腧穴共涉及13条经络,足少阳胆经、督脉经络上的腧穴使用个数、频次排名靠前,用穴个数、频次之和均超过总数的2/3.共使用特定穴32个,占总腧穴71.11%.结论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腧穴处方遵循局部取穴、辨证取穴、循经远取相结合,所选腧穴以阳经腧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使用;配伍方法有: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阴经与阳经配穴法、前后配穴法、近远配穴法、阴经与奇经配穴法、五输穴与原穴配穴法、五输穴与络穴配穴法、五输穴与交会穴配穴法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