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训练改善儿童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视觉训练对儿童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2-01/2023-04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视光中心行视觉训练的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患者57例114眼,年龄8.25±1.94岁.记录患者训练前后的屈光度、视疲劳量表问卷及视功能检查,视功能主要包括Worth 4点灯检查双眼视,Von-Graefe法测量远、近隐斜视,梯度法检查AC/A,移近法测量集合近点,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交叉柱镜测量调节反应,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活度.根据患者视功能及视疲劳情况制定训练方案.训练1 mo分别与训练前及训练3 mo比较.结果:训练前,训练1 mo时31例患者视疲劳量表得分分别为 26.00±6.77、19.57±8.90 分(P<0.05).训练前与训练1 mo时比较,近距离隐斜度数,集合近点,左、右眼调节幅度,NRA及PRA,左、右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均显著改善(均P<0.05),远距离隐斜度数及调节反应比较无差异(均P>0.05).训练3 mo与训练1 mo左、右眼调节幅度,NRA、PRA及近隐斜视比较无差异(均P>0.05).训练前及训练1 mo,低度近视患者30例(SE:-1.99±1.22 D),低度远视患者3例(SE:+1.01±0.13 D)及正视患者24例(SE:+0.25±0.11 D)的视功能参数无差异(均P>0.05).训练1 mo后部分视功能大幅提高,训练3 mo时大部分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视觉训练可有效提高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儿童的双眼视功能,改善视疲劳症状,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能有效缓解儿童视疲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问题管理家对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病人的干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问题管理家(PM+)对合并心理障碍的冠心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心血管内科的合并有心理障碍的冠心病病人80例.以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或病人健康问卷(PHQ-9)得分为依据,采用分层随机分配法,每3分为1层,层内利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最终将80例合并有心理障碍的冠心病病人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40).合并有抑郁症状的冠心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抑郁干预组(n=20)与抑郁对照组(n=20);合并有焦虑症状的冠心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焦虑干预组(n=20)与焦虑对照组(n=20).所有病人均接受了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干预组的病人在此基础上接受PM+干预5次,每周1次.收集所有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居住状态,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心理结果概况(PSYCHLOPS)、GAD-7、PHQ-9量表评估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使用世卫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DAS 2.0)评估病人身体健康状态;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抑郁干预组干预后得分(4.800±2.526)分较基线得分(9.650±2.907)分下降(t=14.49,P<0.05);抑郁对照组自身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焦虑干预组干预后得分(3.800±1.704)分较基线得分(8.350±1.814)分下降(t=14.21,P<0.05);焦虑对照组自身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P>0.05).结论 PM+可以减轻合并有心理障碍的冠心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加强病人的自我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患者加速康复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加速康复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134例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等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食管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得分(74.00分)低于正常人平均得分(常模,75.30分)。功能领域中,情绪和认知功能得分(分别为93.97和95.77分)优于常模(分别为82.80和86.50分);症状领域中,疲乏、疼痛、失眠和便秘得分(分别为14.18、10.94、11.69和5.72分)优于常模(分别为28.80、20.50、20.40和10.70分)。病理分期、体质指数及进食状况为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加速康复模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部分生活质量水平。应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给予更多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奥马珠单抗注射治疗在过敏性疾病中的效果研究及护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奥马珠单抗对过敏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工作,进而指导完善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10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病史、治疗基线血清总IgE水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后患者总体印象变化(PGIC)。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肺部和鼻部症状的VAS评分的差异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注射奥马珠单抗无论是否足量均能改善鼻部及肺部症状( P<0.05),但注射足量的患者与注射不足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注射次数与气短/呼吸困难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 r=0.225, P<0.05)。注射足量的患者PGIC得分3.0(2.0,3.0)分,注射不足量的患者PGIC得分2.0(2.0,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3, P>0.05)。 结论:注射奥马珠单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鼻部及肺部症状,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确保规范化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分子机制以及与疗效相关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广州市惠爱医院的ASD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萝卜硫素治疗组( n=26)和安慰剂组( n=14)。采用OSU孤独症评定量表-DSM-Ⅳ(OSU Autism Rating Scale-DSM-Ⅳ,OARS-4)评估ASD患儿在基线、治疗第4、8和12周的临床症状变化,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OARS-4得分在组别和时间上的差异。采集ASD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检测,使用方差分析-成分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与萝卜硫素治疗疗效显著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后使用Fisher判别分析筛选疗效预测指标。 结果:经12周治疗后,萝卜硫素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F=14.11, P<0.001)。2组间共201种代谢物存在差异,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牛磺酸、磷脂酰丝氨酸和溶血磷脂酰丝氨酸与ASD患儿症状变化呈正相关( r=0.643、0.401、0.414, P<0.05或0.001),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类和甘油三酯类代谢物与症状变化呈负相关( r=-0.481~-0.392,均 P<0.05),其中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进入了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总疗效预测的正确率为84.6%(22/26)。 结论:萝卜硫素改善ASD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可能成为预测萝卜硫素治疗ASD疗效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膀胱灌注患者148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在职情况、婚姻状况、病情认知程度等人口学资料,以及膀胱灌注化疗情况、肿瘤复发情况、肿瘤病灶数量、组织学分级等临床资料。同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灌注患者FoP-Q-SF总分处于中等水平,为(25.57±5.36)分,其中心理机能失调(≥34分)者27例(18.24%),生理健康维度与条目得分均高于社会家庭维度;据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性别、应对方式、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复发、社会支持、肿瘤病灶以及年龄均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MDASI-C中的13项条目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根据获取的胃肠道、身体功能、悲伤感-治疗副作用以及苦恼-躯体化症状群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s a分别为0.701、0.688、0.714与0.598;据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功能相关症候群、应对方式、肿瘤复发、肿瘤组织学分以及悲伤感治疗副作用群,均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本研究通过人口学、临床学与症候群观察的综合角度因素分析,明确了身体功能相关症候群、应对方式、肿瘤复发、肿瘤组织学分以及悲伤感治疗副作用群,均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临床以认知行为、积极心理及延续性4C等护理,为患者提供针对性、规范化的病情干预,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外科ICU老年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ICU后3个月心理筛查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心理筛查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与早期心理筛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2—9月心外科ICU转出的240例老年患者,于转出后1周(早期心理筛查)和转出后3个月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抑郁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后3个月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同时使用ROC探讨量表预测心理症状的准确性。结果:最终210例心外科ICU老年患者完成随访。相关分析显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后1周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测量得分与转出后3个月的测量得分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92、0.525、0.647; P均<0.01)。早期评估的ROC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焦虑抑郁量表中抑郁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 结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与转出后1周内的早期心理筛查结果呈正相关。本研究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治疗和制订预防心理症状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情感淡漠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情感淡漠与运动症状、睡眠、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6—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早期129例PD患者,其中男82例,女47例,应用修订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评定情感淡漠情况,将上述129例患者分为PD伴情感淡漠组67例(MAES>14分),PD不伴情感淡漠组62例(MAES≤14分)。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病程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应用Hoehn-Yahr分期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多导睡眠监测图、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评估早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睡眠及认知功能,探讨早期PD伴情感淡漠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与不伴情感淡漠组相比,伴情感淡漠组病程更长[ M( Q 1, Q 3)][5.0(3.0,7.0)年比3.0(2.0,5.0)年, P=0.006]、运动症状受累显著[20.0(10.0,28.0)分比14.0(8.5,23.0)分, P=0.047]。两组患者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成多导睡眠图监测的33例患者中,与不伴情感淡漠组(16例)比较,伴情感淡漠的PD患者(17例)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更长[150(124,184)min比87(57,133)min, P=0.035]、REM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更频繁( P=0.042),而REM睡眠比率( r=0.373, P=0.04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r=0.374, P=0.046)、氧减指数( r=0.409, P=0.025)与PD患者情感淡漠程度呈正相关。在认知评估中,伴情感淡漠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较重,MoCA总分与淡漠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r=-0.231, P=0.017)。 结论:伴情感淡漠的早期PD患者存在以REM睡眠障碍为主的客观睡眠障碍,可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晚期肺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的晚期肺癌患者220例,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和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Q-LC13)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83.6%),其中男性102例(55.4%),女性82例(44.6%)。在QLQ-C30的5个功能领域中,社会功能领域得分较低[(60.2±11.8)分],认知功能领域得分较高[(78.5±13.4)分];在3个症状领域中,疼痛得分较高[(36.8±10.3)分];在6个单一条目中,食欲缺乏较为严重[(58.5±10.5)分]。在QLQ-LC13的10个症状领域中,气促、咳嗽症状较为突出[(34.6±9.5)分、(33.6±6.8)分]。女性、年龄大、子女少、转移器官数目多、伴有其他疾病及接受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均 P<0.05),未发现吸烟状况及职业、文化程度与晚期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有相关性(均 P>0.05)。 结论:晚期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子女数、转移器官数目、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治疗方式与其生命质量密切相关,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髓母细胞瘤术后发生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患儿的生存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后发生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MS)的髓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104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按照术后是否发生CMS分为两组,并将术后发生CMS的患儿分为静默型和经典型CMS两组。依据2006年儿童肿瘤协作组提出的小脑缄默调查表,对发生CMS患儿缄默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以log-rank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发生CMS的髓母细胞瘤患儿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至2020年6月,104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52个月(24~107个月);78例(75.0%)存活,26例(25.0%)死亡;36例(34.6%)肿瘤复发。术后发生CMS共40例(38.5%),其中静默型9例,经典型31例。经典型CMS患儿较静默型CMS患儿在缄默失语及易怒表现评分中的得分更高(均 P<0.05)。是否发生CMS对髓母细胞瘤患儿5年PFS及OS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静默型CMS患儿的5年PFS高于经典型CMS患儿( P=0.047),而两者5年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肿瘤播散( HR=9.91,95% CI:2.37~41.43, P=0.002)和肿瘤是否侵犯小脑中脚( HR=0.13,95% CI:0.03~0.54, P=0.005)均为发生CMS患儿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CMS是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是否发生CMS并不影响患儿的生存预后。静默型CMS患儿的症状较经典型CMS患儿更轻,生存预后相对更佳。此外,术前肿瘤播散和肿瘤侵犯小脑中脚为影响术后发生CMS患儿生存预后的不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