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马珠单抗注射治疗在过敏性疾病中的效果研究及护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奥马珠单抗对过敏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工作,进而指导完善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10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病史、治疗基线血清总IgE水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后患者总体印象变化(PGIC)。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肺部和鼻部症状的VAS评分的差异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注射奥马珠单抗无论是否足量均能改善鼻部及肺部症状( P<0.05),但注射足量的患者与注射不足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注射次数与气短/呼吸困难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 r=0.225, P<0.05)。注射足量的患者PGIC得分3.0(2.0,3.0)分,注射不足量的患者PGIC得分2.0(2.0,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3, P>0.05)。 结论:注射奥马珠单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鼻部及肺部症状,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确保规范化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奥马珠单抗是治疗哮喘的生物靶向药物,推荐用于血清IgE升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控制不佳的≥6岁儿童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对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奥马珠单抗有较好临床疗效,并且在季节性应用及IgE水平过高时,该药物的个体化应用亦受到临床关注。为规范儿童奥马珠单抗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参考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达成了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供临床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标准化螨过敏原提取物皮下冲击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及相关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递增模式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早期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炎性因子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加速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2022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别进行常规免疫治疗(conventional immunotherapy,CIT)23例、集群免疫治疗(cluster immunotherapy,CLIT)25例和冲击免疫治疗(rush immunotherapy,RIT)18例,RIT组的患者治疗前1周行单针次的150 mg奥马珠单抗皮下注射。记录并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7、15周的主观评价指标[药物症状评分、鼻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部单项症状评分]、客观评价指标(血清sIgE、tIgE、Th1/2及Th17细胞因子等)和不良反应等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完成治疗的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7例,女29例。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1、7、15周时3组患者的药物症状评分、鼻部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P值均<0.05)。3组对比发现,治疗1周时,RIT组鼻部VAS评分低于CIT组和CLIT组[(4.33±0.94)分比(9.48±1.37)分比(9.44±1.33)分, P<0.05];治疗15周时,RIT组药物症状评分低于CIT组和CLIT组[(0.62±0.23)分比(1.54±0.21)分比(1.06±0.22)分, P<0.05];在达到维持剂量时,RIT组对鼻痒症状的改善优于CIT组和CLIT组[(0.61±0.20)分比(1.78±0.38)分比(1.56±0.32)分, P<0.05]。RIT组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CIT组和CLIT组低(11.76%比20.00%比16.53%, P<0.05)。3种SCIT均未发生3/4级全身不良反应,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介素(IL)-4、IL-5、IL-6、IL-17、sIgE、sIgE/tIgE、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在3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IL-10、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3种标准化螨过敏原提取物SCIT的临床疗效均较为可观。单次奥马珠单抗注射联合RIT能够在早期显著提升疗效,且具有安全、有效、便捷等优点,是一种可靠的免疫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IgE疗法——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荨麻疹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部分患者对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一类以新型生物制剂为主的抗IgE疗法能够较为有效和安全地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为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疗法的应用和认识,基于国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本共识,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介绍抗IgE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为皮肤科医务工作者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用药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奥马珠单抗是全球哮喘领域第一个生物靶向治疗药物,于2017年8月在我国正式获批,2018年3月起正式在我国进入临床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数十位专家结合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就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相关重要的临床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于2018年制定了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第一版中国专家共识。迄今为止,已有逾3万例中国患者接受过奥马珠单抗的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近2年国内外新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的证据,在第一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做了更新,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1)抗IgE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循证证据;(2)奥马珠单抗适用对象的筛选标准及排除条件;(3)奥马珠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与各种疫苗(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说明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注意要点;(4)奥马珠单抗的疗程及安全性;(5)奥马珠单抗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6)奥马珠单抗与其他生物靶向药物和变应原免疫治疗的联合临床应用。奥马珠单抗通过与IgE的Cε3区域特异性结合,降低游离IgE水平,下调FcεRⅠ受体表达,可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降低急诊及住院率,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奥马珠单抗的适用患者为确诊为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LABA)标准治疗控制不佳,且排除对奥马珠单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奥马珠单抗需根据注射剂量表确定剂量后进行皮下注射,应在具备留观条件和抢救过敏性休克相关医疗设施的医疗机构,由护士或医生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应密切观察是否发生过敏反应。奥马珠单抗治疗应至少使用16周以判断其有效性,根据总体哮喘控制效果判断是否继续应用奥马珠单抗,并需每3个月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及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基于最新国内外证据,本版共识重点更新了有关疗程、给药方式以及特殊人群使用等部分,以期更好指导奥马珠单抗的临床使用。奥马珠单抗在我国的使用仍需长期的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本共识将不断完善和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中国真实世界中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中国真实世界中评估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6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17家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6~11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数据包括患儿接受治疗前的人口学特征、过敏史、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IgE)与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合并症;描述性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模式,包括首次剂量、注射间隔频率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模式的差异;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整体评估(GETE),比较治疗前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的差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的变化、肺功能变化,基线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第4、8、12、16、24、52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的变化、合并症改善;安全性评估数据包括不良事件(AE)与严重不良事件(SAE)。对"中重度哮喘年化发作率"以及"ICS减量"指标采用 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显著水平为0.05。其他指标均为描述性分析。共纳入200例患儿,其中男151例(75.5%),女49例(24.5%);年龄(8.20±1.81)岁。 结果:200例患儿中位总IgE为513.5(24.4~11 600.0) IU/mL,中位治疗时间为112(1~666) d。200例患儿奥马珠单抗首次注射中位剂量为300(150~600) mg,其中114例(57.0%)有说明书推荐剂量。患儿经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有效率为88.5%(117/200)。患儿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后C-ACT评分提高[(18.90±3.74)分比(22.70±3.70)分],达到哮喘控制。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降低了(2.00±5.68)次/(人·年)( t=4.702 5, P<0.001)。中位ICS日剂量降低[0(0~240) μg比160(50~4 000) μg], P<0.001。PAQLQ评分提高[(154.90±8.57)分比(122.80±27.15)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提高[(92.80±10.50)%比(89.70±18.17)%]。在有合并症(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鼻窦炎)评估记录的患儿中,总体改善率为92.8%~100.0%。200例患儿中,58例(29.0%)发生124例次AE,发生率为0(0~15.1)例次/(人·年)。在53例发生AE且报告了严重程度的患儿中,83.0%(44例)发生轻度AE,17.0%(9例)发生中度AE,无重度AE发生;SAE的发生率为0(0~1.9)例次/(人·年)。与药物相关常见AE为腹痛(2例患儿,1.0%)和发热(2例患儿,1.0%),未出现因AE而停药。 结论: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儿有效率高,可降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减少ICS剂量、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其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马珠单抗对慢性荨麻疹合并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在对抗组胺药物治疗不佳、有过敏性休克病史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的真实世界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对抗组胺药物治疗不佳且有过敏性休克史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4周给予300 mg奥马珠单抗皮下注射,并在治疗期间记录荨麻疹控制评分(urticaria control test,UCT)、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次数和其他不良事件。结果:11例患者在开始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3个月后,其中10例患者的慢性荨麻疹情况得到完全控制(UCT=16),1例患者为部分控制(UCT=15);9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过敏性休克(随访12个月以上10例,随访2个月1例)。2例患者在注射奥马珠单抗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本研究中,在随访期间(2~38个月)11例患者均对奥马珠单抗的耐受性良好,其中4例继续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荨麻疹,6例由于荨麻疹控制良好和没有再次发生过敏性休克停止使用奥马珠单抗,1例失访。结论:奥马珠单抗对抗组胺药物治疗不佳且有过敏性休克病史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可能具有潜在的预防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儿童严重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单克隆抗体是儿童严重哮喘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选择性作用于哮喘炎症级联反应中的特定细胞因子或途径,阻断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少药物用量,并且改善肺功能。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可用于儿童的单克隆抗体包括Omalizumab、Mepolizumab、Benralizumab、Reslizumab和Dupilumab,虽然单克隆抗体用于儿童哮喘疗效明显,但其长期影响及安全性仍需大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剂量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扩大鼻窦开放术后的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鼻窦扩大开放术后的近期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湖南省人民医院且符合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经多次手术病情仍然未控制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6.43±13.7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例)与对照组(12例),均进行扩大鼻窦开放术,试验组术后使用奥马珠单抗(150 mg/月),对照组未使用奥马珠单抗。观察两组内及组间患者4个月后的主客观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2评分、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等。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术后1个月设为基线,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点无显著差别。试验组用药4个月后与基线相比,鼻塞、流涕、嗅觉VAS评分、SNOT-22评分、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降低[(3.11±1.05)分比(6.44±1.13)分,(2.00±0.87)分比(6.55±1.33)分,(2.22±0.67)分比(7.00±1.22)分,(4.44±0.88)分比(15.22±1.20)分,(1.67±1.00)分比(7.44±0.88)分, P值均<0.001]。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各症状评分在术后1~2个月下降,但随着时间延长,评分逐渐呈现增长趋势。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基线后4个月时,鼻塞、流涕、嗅觉VAS、SNOT-22、Lund-Kennedy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1.05)分比(7.11±1.17)分,(2.00±0.87)分比(7.67±1.41)分,(2.22±0.67)分比(7.56±0.88)分,(4.44±0.88)分比(15.33±2.34)分,(1.67±1.00)分比(9.00±1.41)分, P值均<0.001]。试验组停药后2个月复查,患者鼻塞、流涕、嗅觉VAS评分、SNOT-22评分、Lund-Kennedy评分较停药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4±1.33)分比(3.11±1.05)分,(2.22±1.09)分比(2.00±0.86)分,(2.55±0.88)分比(2.22±0.66)分,(4.77±0.97)分比(4.44±0.88)分,(2.11±1.05)分比(1.67±1.00)分, P值均>0.05]。 结论: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采用扩大鼻窦开放术联合术后应用小剂量奥马珠单抗,可有效控制术腔黏膜炎性反应,促进黏膜上皮化进程,在疾病早期转归关键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制剂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大疱性类天疱疮(BP)新的治疗靶点不断出现,针对BP的致病性抗体、补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及Th17轴细胞因子的新型生物制剂也陆续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靶向CD20的利妥昔单抗及靶向IgE的奥马珠单抗等已在临床中应用,并使部分难治性BP患者受益。本文综述BP生物制剂治疗策略相关的文献及临床试验,分析并讨论新型生物制剂在BP中的临床应用,为难治性BP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