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辅助化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21例经病理确诊的MB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经多学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入组的21例患儿(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6岁3个月)中,肿瘤主要来源于第四脑室(66.7%,14/21例);病理组织分型以经典型最多见(61.9%,13/21例);分子分型中4型居多(47.6%,10/21例);高危组15例(71.4%),余6例(28.6%)低危组患儿均未发生转移(M0期);有16例(76.2%)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术。随访至2019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经综合治疗,死亡11例,复发6例,2年生存率为61.5%,5年生存率为51.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无播散、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短的患儿生存率较高( P<0.05)。 结论:男童MB发病率高于女童,经典型是MB患儿主要组织病理学亚型。肿瘤有无播散、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长短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876-5p通过靶向FOXM1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876-5p(micro ribonucleic acid-876-5p, miR-876-5p)通过靶向叉头盒蛋白M1(forkhead box M1,FOXM1)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MB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为(10.42±2.17)岁,范围为5~14岁。通过qPCR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876-5p和FOXM1、TAp73、Beclin1、Livin、Cyclin D1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过表达miR-876-5p后对MB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qPCR和WB实验检测过表达miR-876-5p前后,FOXM1、TAp73、Beclin1、Livin、Cyclin D1在蛋白或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miR-876-5p在MB中表达显著降低( P<0.001),过表达miR-876-5p能够显著抑制MB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P<0.01)。FOXM1在MB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miR-876-5p呈负相关( r=-0.527, P=0.013 )。在MB细胞中过表达miR-876-5p能够抑制FOXM1的表达。此外,在MB中,miR-876-5p的表达与TAp73和Beclin1呈正相关( r=0.506, P=0.008; r=0.535, P=0.003),与Livin和Cyclin D1 mRNA呈负相关( r=-0.496, P= 0.011; r=-0.574 , P=0.005 )。与之相反,FOXM1的表达与TAp73和Beclin1呈负相关( r=-0.554 , P=0.007 ; r=-0.497, P=0.016 ),与Livin和Cyclin D1呈正相关( r=0.502, P=0.009 ; r=0.476, P=0. =0.015 )。此外,miR-876-5p在MB细胞中可以下调Livin和Cyclin D1的表达,上调TAp73在Beclin1的表达。 结论:miR-876-5p具有抑制MB增殖和侵袭的作用,而FOXM1可能促进MB增殖和侵袭。miR-876-5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FOXM1促进机体内抑癌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致癌基因表达,最终抑制MB细胞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髓母细胞瘤术后发生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患儿的生存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后发生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MS)的髓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104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按照术后是否发生CMS分为两组,并将术后发生CMS的患儿分为静默型和经典型CMS两组。依据2006年儿童肿瘤协作组提出的小脑缄默调查表,对发生CMS患儿缄默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以log-rank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发生CMS的髓母细胞瘤患儿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至2020年6月,104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52个月(24~107个月);78例(75.0%)存活,26例(25.0%)死亡;36例(34.6%)肿瘤复发。术后发生CMS共40例(38.5%),其中静默型9例,经典型31例。经典型CMS患儿较静默型CMS患儿在缄默失语及易怒表现评分中的得分更高(均 P<0.05)。是否发生CMS对髓母细胞瘤患儿5年PFS及OS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静默型CMS患儿的5年PFS高于经典型CMS患儿( P=0.047),而两者5年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肿瘤播散( HR=9.91,95% CI:2.37~41.43, P=0.002)和肿瘤是否侵犯小脑中脚( HR=0.13,95% CI:0.03~0.54, P=0.005)均为发生CMS患儿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CMS是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是否发生CMS并不影响患儿的生存预后。静默型CMS患儿的症状较经典型CMS患儿更轻,生存预后相对更佳。此外,术前肿瘤播散和肿瘤侵犯小脑中脚为影响术后发生CMS患儿生存预后的不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初诊时骨髓染色体核型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伴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初诊时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显带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伴骨髓转移的NB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分析预后,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共120例患儿,男74例,女46例,≥18个月者98例(81.7%)。染色体正常组60例,其中56例(93.3%)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Ⅳ期,余4例为INSS-Ⅳs期;低危(LR)2例,中危(MR)9例,高危(HR)49例(81.7%);7例患儿 MYCN基因扩增。染色体异常组60例患儿均为INSS-Ⅳ期,MR 1例,余59例(98.3%)均为HR,14例 MYCN基因扩增。2.染色体异常患儿60例中单纯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者分别为4例、14例,42例患儿同时合并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数目异常方面,21号、10号、11号染色体缺失最为常见;结构异常方面涉及11q、1p、3p区段的异常发生率高。3.染色体正常组患儿随访时间为4~44个月,17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染色体异常组患儿随访时间2~42个月,其中31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所有患儿3年累积总生存率和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0.0%、48.4%;染色体正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74.2%,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65.7%;染色体异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47.5%,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24.9%;出现进展或复发患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以10号染色体缺失常见,结构异常以11q、1p、2p区域较多。 结论:NB患儿肿瘤细胞染色体异常率高,但重复率低,个体间差异明显。10号染色体缺失、11q、1p、2p区域结构异常可能为提示NB预后不良因素;通过骨髓标本进行肿瘤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行,可为更精准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中心87例髓母细胞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髓母细胞瘤(MB)患儿生存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MB患儿的临床资料。87例患儿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69例行化疗,73例行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的总生存期(OS)。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患儿OS的影响因素。结果:87例患者中,75例达肿瘤全切除,10例为近全切除,2例行部分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经典型64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13例,大细胞/间变型6例,广泛结节型4例;分子分型结果显示,32例患儿中,Group 4型17例,SHH型10例,Group 3型和WNT型分别为3例和2例。术后诊断为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MS)者33例(37.9%)。87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22.5(1~86)个月,7年生存率为61.7%。单因素log-rank分析结果提示,危险分层( χ2=15.80, P<0.001)、术前存在肿瘤播散( χ2=13.72, P<0.001)、术后放疗( χ2=25.92, P<0.001)、术后化疗( χ2=3.89, P=0.049)与MB患儿的OS可能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术后放疗为MB患儿OS的独立影响因素( HR=-2.37,95% CI:0.03~0.31, P<0.001),而危险分层、术后化疗、年龄、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肿瘤播散、术后是否诊断为CMS均非OS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术后是否发生CMS并不影响MB患儿的生存预后,而术后放疗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质子束放疗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趋势: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分析(2004—2021年)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分析质子束放疗(PBT)在美国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患者中的使用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查询2004-2021年CNS肿瘤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确诊年龄、保险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就诊医院类型等因素,探讨PBT在CNS肿瘤患者中的使用趋势。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各种因素与PBT使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92 696例CNS肿瘤患者,接受PBT治疗患者为5 901例(3.1%),其中年龄≥18岁患者4 109例(69.6%)。PBT在CNS肿瘤中的使用率从2004年的1.0%增加到2021年的11.4%。在接受PBT治疗的患者中,胚胎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而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成人肿瘤。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近年来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患者采用PBT治疗较星形细胞瘤患者增长更迅速。年龄<18岁、无其他合并症、有私人保险、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和近年来确诊也与PBT的使用呈正相关。结论:在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家庭收入水平较高、有私人保险、近年来确诊和特定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PBT治疗。PBT的使用率从2004年的1.0%增加到2021年的11.4%。然而,应接受PBT的患者数量与实际接受PBT的患者数量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明显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无明显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2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例无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NB分期采用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INSS),危险分度依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危险度分组标准,所有患儿在确诊NB并确定临床分期后,根据COG危险度分组并进行分层治疗。患儿在治疗完成后采取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4月21日。结果:11例临床诊断为NB,但颈部、纵隔、后腹膜、盆腔及颅内均未发现原发灶。中位发病年龄为18.5(11.8,27.3)个月。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4例),腹胀(2例),下肢疼痛(2例),乏力纳差(1例),皮肤黄染(1例),发现体表肿物(1例),眼眶青紫(1例)。转移情况为多发骨转移伴骨髓转移(7例),肝转移(3例),背部肌肉转移(1例)。11例均完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升高者占9例;9例完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升高者占8例;7例完成24 h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检测,升高者占5例。根据INSS分期,Ⅳ期9例,Ⅳs期2例。3例未接受肿瘤相关治疗患儿均死亡,接受治疗的患儿中1例死亡,7例存活至今。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为62.3%,其中接受肿瘤相关治疗患儿5年累积生存率为85.7%,中位生存时间为88个月。结论:无明显原发灶NB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主要依赖肿瘤转移灶或骨髓转移的病理学检测来确诊,经过规范化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wyer综合征合并性腺非无性细胞瘤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Swyer综合征合并性腺非无性细胞瘤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NDG)的发生率、治疗和生存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5例Swyer综合征合并MGCT-ND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收治MGCT-NDG患者307例,其中发现Swyer综合征15例,Swyer综合征合并MGCT-NDG的发生率为4.9%(15/307);确诊MGCT-NDG和Swyer综合征的年龄分别为(16.8±6.7)和(16.7±6.6)岁。初次手术方式:术前确诊Swyer综合征6例,其中4例行双侧性腺切除±子宫切除术、2例分别行性腺肿瘤剔除术及单侧性腺切除+子宫切除术;初次手术后确诊Swyer综合征9例,其中6例初次手术行单侧性腺切除术、2例行性腺肿瘤剔除术、1例行单侧性腺切除+子宫切除术。病理类型:混合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10例、卵黄囊瘤4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5例和Ⅳ期1例。11例患者在延迟(7.9±6.2)个月后再次接受残存性腺切除术,其中MGCT-NDG 8例,性腺母细胞瘤1例,另2例残存性腺未见肿瘤累及。15例患者中,10例患者经历了至少1次复发或疾病进展,其中2例在初始治疗时仅接受了手术治疗,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为9个月(5,30个月),所有复发或疾病进展的患者均接受了再次手术并联合术后化疗。1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5,42个月);随访期内10例无病生存、3例死于本肿瘤、1例死于白血病骨髓移植后并发症、1例带病生存。结论:Swyer综合征合并MGCT-NDG的发生率为4.9%,应强调及时诊断并行双侧性腺切除术,以降低再次手术和第二次癌变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跨椎间孔生长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椎管内转移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胶质母细胞瘤(GB)椎管内转移是指GB转移脊柱间室,包括硬脊膜、软脊膜和蛛网膜,或者转移至髓内。临床上,GB椎管内转移较罕见,本例较特殊的是肿瘤跨L5~S1右侧椎间孔生长,这在之前的文献中较少报道。本文通过分析一例GB腰椎椎管内转移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母细胞瘤骨和骨髓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母细胞瘤(NB)具有高度的生物学异质性,预后差异很大。半数以上患儿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和骨髓转移约占60%,即使通过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分化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策略,预后仍然不理想。本文对NB骨和骨髓转移机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