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 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 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其中采取正中切口入路42 例(对照组),采取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 2 肋间横切口入路 44 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疼痛NRS 评分及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室重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内径(RV)],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时长大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心外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两组NRS评分均先升高后下降,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LVEF、SV、CO均升高,LVEDD、LAD、RV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7 d,两组MPO、MD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SOD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31.0%(P<0.05).结论: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 2 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部分逆转心室重构,减轻术后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术后房颤风险,加速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反流对外科手术的指导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发生原因及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 52 例因重度AR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和术中外科所见、手术方式.结果 52 例AR患者中男性 37 例,女性 15 例;年龄(49.4±17.02)岁;瓣叶畸形 10 例,新生物 1 例,裂隙或穿孔 7 例,瓣叶脱垂 16 例,运动受限 18 例.TTE和TEE评估AR发生的准确度分别为 73.07%、92.31%;TTE和TEE测量的主动脉瓣环径与术中实测值的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arpentier分类系统对 52 例AR患者反流机制进行分类,其中Ⅰ类 20 例,Ⅱ类 9 例,Ⅲ类 9 例,(Ⅰ+Ⅱ)类 11 例,(Ⅰ+Ⅲ)类3 例,保留自体瓣膜的 14 例患者中Ⅰ类 9 例、Ⅱ类 3 例、Ⅲ类 2 例.结论 TTE能够初步观察瓣膜形态,判断反流程度;TEE能够评估病变细节,进一步明确反流机制,即刻评估修复效果;二者联合可为外科手术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桡动脉作为第二动脉旁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桡动脉作为第二动脉旁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同时使用左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旁路移植的连续5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6例,女性149例,年龄(63±10)岁(范围:36~86岁)。有糖尿病史者占40.7%(238/585),多支血管病变者占75.6%(442/585)。2017年1月后的手术患者接受旁路血管的术中即时流量测定。对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手术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循环手术占81.9%(479/585),11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43例患者同期接受瓣膜手术。远端吻合口(3.6±0.9)个(范围:2~6个),动脉旁路远端吻合口(2.1±0.3)个(范围:2~5个),560例患者桡动脉旁路吻合至钝缘支。靶血管近端狭窄程度均>70%,>90%者占72.5%(424/585)。151例患者术中即时流量测定结果显示,桡动脉旁路流量为(29.8±10.2)ml/min(范围:10~150 ml/min),搏动指数2.5±1.4(范围:0.7~5.0)。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0 d后院内死亡2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近5年手术的188例患者中位随访3.2年,非心源性死亡2例,无心肌梗死发生,无需再血管化治疗病例。结论:桡动脉作为第二动脉旁路用于CABG安全有效,良好的靶血管选择和术中即时流量测定有助于取得满意的旁路通畅率和近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RCT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重要手段,而早期TAVR的适应证只限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AS患者。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如今TAVR适应证已拓展至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近期随着SUBTAⅥ、NOTION,尤其是PARTNER 3,Evolut Low Risk等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外科低危患者中进行TAVR的证据越来越充足。但是临床实践中低危患者往往与低龄患者有一定重叠,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TAVR瓣膜的耐久性、较高起搏器植入率及轻中度以上瓣周漏和TAVR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等问题。该文结合TAVR治疗低危重度A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结果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术治疗复杂瓣膜疾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分析单中心应用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术治疗复杂瓣膜疾病的经验。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共40例瓣膜病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了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手术治疗。其中,主动脉瓣置换为31例(16例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病变,15例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变),主动脉瓣瓣中瓣3例,二尖瓣瓣中瓣5例,三尖瓣瓣中瓣1例。全组患者平均年龄(76.4±7.0)岁,65%为男性。术前平均STS评分和EuroSCOREⅡ评分分别为(6.8±4.6)%和(8.2±6.7)%。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术中中转开放1例,术中即刻瓣中瓣2例。术后发生卒中1例,心功能不全2例,心尖部假性室壁瘤1例。出院时,合并轻中度瓣周漏1例。随访期内,死亡1例。与术前峰值的流速和跨瓣压差相比,术后及随访期均显著降低。J-Valve经心尖导管内瓣膜置入系统对高危、高龄、二次换瓣患者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纯主动脉机械瓣血管翳清除术的短期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比较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在治疗主动脉机械瓣血管翳形成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共26例患者(女性18例)因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后血管翳形成导致瓣膜失功,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血管翳清除组(接受单纯血管翳清除术)与瓣膜置换组(接受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本研究着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以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人工瓣膜血管翳上的疗效差异。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接受择期手术治疗,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8例,三尖瓣修补术15例(置换3例,成形12例),主动脉根部手术2例,术后无早期不良事件发生。血管翳清除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8.7 min对179.7 min, P<0.05)及升主动脉断时间(74.2 min对132.7 min, P<0.05)均显著少于瓣膜置换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更低,两组患者在其他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相比,单纯血管翳清除术式能够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大幅降低转机过程带来的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内无明显不良影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型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调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预后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例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者6 007例,接受SAVR者5 705例。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 RR=0.28,95% CI 0.21~0.38, 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 RR=0.85,95% CI 0.74~0.97, 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 RR=0.28,95% CI 0.20~0.39, 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 RR=1.79,95% CI 1.11~2.89, 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 RR=2.23,95% CI 1.28~3.86, 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 RR=0.46,95% CI 0.38~0.56, 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 RR=1.89,95% CI 1.13~3.17, P=0.02)及再手术率( RR=3.64,95% CI 1.75~7.58, 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 RR=0.45,95% CI 0.37~0.55, 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脏瓣膜疾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应用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升高。长期以来,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器械的不断改进,心脏瓣膜疾病的介入治疗得到了长足进步。本文主要讲述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改良简化术式四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改良简化术式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透析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改良简化术式进行的4例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资料。4例均为心死亡供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4±22.69)d,体重为(5.6±0.79)kg。受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41.5±5.97)岁,体重(45±3.56)kg。俢肾过程中将双侧供肾缝合固定,使双肾位置相对固定,行供肾腹主动脉瓣-受者髂外动脉、供肾下腔静脉瓣-受者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以降低手术难度、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结果:4例手术过程均顺利,供肾修整平均历时20 min,移植手术平均历时68.75 min。未出现血管及泌尿系统并发症,随访12个月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受者及移植肾远期存活满意。结论:改良简化婴儿双供肾成人整块肾移植优化了手术方式,操作简便且降低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 t=9.51, 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 t=13.79, 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 2=17.21, 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 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