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s powder,PEG)作为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案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1年6—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行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患者分成2组,试验组152例患者采用580 μg利那洛肽+2 L PEG方案,对照组152例患者采用3 L PEG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气泡评分和病变检出率)及安全性(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总评分9(8,9)分比9(9,9)分, Z=0.141, P=0.888],气泡评分[1(1,2)分比1(1,1)分, Z=1.788, P=0.074]及总体病变检出率[37.50%(57/152)比33.55%(51/152), χ2=0.517, P=0.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7.24%(11/152)比13.16%(20/152), χ2=2.910, P=0.088]、呕吐[2.63%(4/152)比7.24%(11/152), χ2=3.436, P=0.064]、腹胀[7.89%(12/152)比11.84%(18/152), χ2=1.331, P=0.249]、腹痛[2.63%(4/152)比4.61%(7/152), χ2=0.849, P=0.357]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那洛肽联合PEG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可减少饮水量,且清洁效果和安全性与采用3 L PEG相当,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推荐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β-淀粉样蛋白鉴别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正常人认知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认知正常(NC)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认知域受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完成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和MRI检查,并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 18F-florbetapir (AV45) PET检查的受试者305名[男113名、女192名,年龄(64.0±7.7)岁],依据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诊断为MCI组和NC组,再进一步根据PET显像结果分为Aβ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 χ2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MCI组118例,NC组187名;MCI组Aβ阳性率(37.3%, 44/118)高于NC组(26.2%,49/187; χ2=4.19, P=0.041)。MCI组在一般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功能、语言功能和执行功能的评估表现均劣于NC组( t值:-10.63~-6.31, z值:-11.01~-6.03,均 P<0.001);MCI组Aβ阳性者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延迟回忆(AVLT-LDR)评分低于Aβ阴性者[1.00(0.00,3.00)和3.00(1.00,4.00)分; z=-2.49, P=0.013];NC组Aβ阳性者的蒙特利尔认知测评基础量表(MoCA-B)评分低于Aβ阴性者[(25.29±2.67)和(26.36±2.42)分; t=-2.61, P=0.010]。 结论:在MCI患者中,Aβ阳性者的记忆认知域受损较Aβ阴性者明显;在NC者中,Aβ阳性者一般总体认知功能受损较Aβ阴性者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lorbetapir PET定量标准化Centiloid及其在中国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队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 18F-氟贝他吡(Florbetapir) PET图像的SUV比值(SUVR)标准化Centiloid(CL)的公式,并研究中国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AD)(C-PAS)队列的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情况。 方法:利用统计参数图(SPM)12对"Standard PIB"和"Florbetapir Calibration"公开数据库中的 11C-匹兹堡化合物B(PIB)和 18F-Florbetapir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SUVR标准化为CL的变换公式。回顾性纳入C-PAS队列于2018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接受 18F-Florbetapir PET检查的受试者942例[男357例、女585例,年龄(66.4±8.1)岁],计算其CL值并分析AD、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认知未受损(CU)组的Aβ阳性率[CL值≤12为Aβ阴性,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社区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人群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社区来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和认知正常(NC)受试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模式。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从上海社区及门诊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间受试者273例[男104例、女169例;年龄(64.2±7.6)岁],行颅脑MRI、 18F-AV45 PET显像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AD组、aMCI组、NC组及NC(Aβ-)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 χ2检验分析各组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量表结果及Aβ沉积阳性率,在体素水平上分析AD和aMCI组的Aβ沉积模式,比较不同组别间Aβ沉积的差异。 结果:AD组(45例)、aMCI组(55例)及NC组(173名)受试者的Aβ阳性率分别为84.4%(38/45)、36.4%(20/55)及23.1%(40/173)( χ2=58.37, P<0.001)。AD组、aMCI组、NC组及NC(Aβ-)组(132名)中,AD组患者受教育年限最低[(9.7±4.6)年; F=8.86, P<0.01]。AD组、aMCI组与NC组、NC(Aβ-)组的多个神经心理学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27.68~235.50,均 P<0.001)。相比于NC(Aβ-)组,aMCI及AD组患者的Aβ沉积广泛分布于全脑皮质;AD组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扣带回及楔前叶的Aβ沉积高于aMCI组。 结论:获得了社区来源AD临床前期患者的Aβ阳性率;AD不同阶段的受试者脑内Aβ沉积有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清洁肠道对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二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清洁肠道对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选取2020年5月—7月间完成肠镜检查的患者30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聚乙二醇组患者仅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包进行清肠;联合组患者检查前选用二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进行清肠,其中复方聚乙二醇服用时间、方法、用量均较前一致。分别对比2组肠道清洁程度、肠道去泡程度、肠息肉检出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肠道清洁评分、肠道去泡率及不同大小息肉检出率均高于聚乙二醇组,2组患者短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见,二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清洁肠道可明显提高肠道清洁程度及改善术后腹胀,对于提高肠道息肉检出以致预防部分肠道肿瘤的发生有明显成效,方法简单,经济负担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大津法的自衰减校正PET图像重建技术在 18F-AV45显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大津法的自衰减校正PET(sacPET)重建技术在 18F-florbetapir(AV45)显像中的应用。 方法:2018年11月到2019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瞻性招募7例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69.6±4.5)岁]和3名健康对照者(HC)[男1名,女2名,年龄(68.0±4.6)岁]行 18F-AV45 PET显像,利用PET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sacPET重建。通过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技术将sacPET数据与标准PET数据进行对比。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Kappa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 结果:HC组和AD组中,sacPET图像和标准PET图像的放射性分布大致相似,HC者sacPET图像的灰质、白质对比度弱于标准PET图像,而AD患者的sacPET图像上皮质高摄取区域范围小于标准PET图像。视觉分析显示在所有的受试者中,sacPET图像示阳性区域19个,标准PET示阳性区域22个,各脑区的阳性率在2种PET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个脑区显像结果的总体一致性为88.00%[44/50; Kappa=0.75(95% CI: 0.57~0.94), P<0.05]。半定量分析显示,sacPET图像所得到的额叶与扣带回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低于标准PET图像(0.93±0.06与0.96±0.06和0.99±0.04与1.01±0.04; t值:5.30和5.10,均 P<0.01),而顶叶、颞叶和枕叶所得SUVR值高于标准PET图像(0.78±0.08与0.68±0.07、0.97±0.07与0.91±0.08和0.94±0.11与0.71±0.12; t值:6.27、7.36和16.90,均 P<0.01);2种PET图像大脑皮质SUVR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r=0.75, P<0.001)。 结论:在 18F-AV45显像中,sacPET重建技术无需CT扫描即可得到可靠有效的PET数据,但其准确性和精度仍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时间点服用西甲硅油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服用西甲硅油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方法 将27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患者均在结肠镜检查前4 h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A组:结肠镜检查前2 h口服西甲硅油30 mL;B组:结肠镜检查前1 h服用西甲硅油30 mL;C组:结肠镜检查前0.5 h服用西甲硅油30 mL.观察3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肠腔内气泡情况、息肉检出率及操作时间.结果 3组患者间的肠道清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与A组和C组相比,B组的肠腔内气泡明显减少(P均=0.001),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P=0.019,P=0.031),操作时间明显降低(P<0.001).A组和C组相比,肠腔内气泡情况、息肉检出率及操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前1 h口服西甲硅油30 mL可减少肠腔内气泡、提高息肉检出率,并缩短操作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容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分次服用时间对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影响的 前瞻性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低容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分次服用时间对儿童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影响,以寻求优化的服药方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行麻醉下结肠镜检查的3~18岁患儿,先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后使用方便抽样方法进行分组,其中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入院患儿纳入对照组(n=64),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的入院患儿纳入干预组(n=97).对照组肠道准备采用术前二日19:00和术前一日19:00的分次服药方式,干预组采用术前一日19:00和术日4:30的分次服药方式,先后两次服药剂量同,总剂量依据患儿年龄确定.主要观察肠道清洁度和术中是否需要灌肠,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服药依从性、接受度和耐受度,以上指标2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统一为α=0.05.结果 2组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适应证构成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肠道清洁合格率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3.8%(91/97)比42.2%(2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2,P=0.000);术中灌肠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7.5%(17/97)比96.9%(6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45,P=0.000).服药接受度方面,干预组易接受率高于对照组[51.5%(50/97)比39.1%(25/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P=0.643).服药耐受度方面,干预组服药后无症状率高于对照组[36.1%(35/97)比14.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2,P=0.007);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97)比6.3%(4/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0,P=0.082);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9.9%(29/97)比29.7%(19/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1.000);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8%(25/97)比43.8%(2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3,P=0.025);肛门不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7.2%(7/97)比6.3%(4/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1.000).结论 对于儿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术前一日19:00和术日4:30的分次服药方案,其肠道准备效果优于术前二日19:00和术前一日19:00的分次服药方案,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服药后腹痛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肠道清洁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肠道清洁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住院行结肠镜诊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155例患者,采用Boston肠道评分量表对每位患者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及全结肠肠道清洁度进行评分,并对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检查前一天饮食、检查当天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剂量、时间、总时长、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总次数、服药-首次排便间隔时长、服药-进镜间隔时长等因素进行记录,采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趋势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 严格控制饮食者左半结肠(χ2=6.647,P=0.010)、横结肠(χ2=8.859,P=0.003)、右半结肠(χ2=4.058,P=0.044)、全结肠(χ2=6.264,P=0.012)清洁度相比限制饮食者清洁度评分较高;② 检查当日排便>10次者左半结肠清洁度评分较高(χ2=4.209,P=0.040),但右半结肠与横结肠的清洁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患者服药-进镜间隔时长≤500 min者左半结肠(χ2=5.046,P=0.025)、横结肠(χ2=4.127,P=0.042)、右半结肠(χ2=6.562,P=0.010)、全结肠(χ2=5.507,P=0.019),清洁度评分均较高;④服药-首次排便间隔≤60 min者右半结肠的清洁度评分较高(χ2=3.937,P=0.047),左半结肠与横结肠的清洁度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饮食控制情况、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后到首次排便时间、检查当日排便总次数、服药-进镜时长均对肠道清洁质量有影响,应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肠道准备方案,加强对排便的观察与记录,提高肠道清洁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的QuEChERS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胺苯醇类药物残留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改良的QuEChERS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胺苯醇类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改进的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以氨化乙腈为提取剂,正己烷、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净化粉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 100 mm,1.7 μm)柱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采用本法测定,氯霉素、氟苯尼考胺、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得到很好的分离,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氯霉素的检出限为0.04 μg/kg,氟苯尼考胺的检出限为2.0 μg/kg,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的检出限为0.4 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7.28%~104.5%,RSD在3.02%~6.49%.结论 该方法实现了4种胺苯醇类药物残留的自动化、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分析,能够满足目前动物源性食品中胺苯醇类药物残留的检测限量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