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N糖图谱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的联合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对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联用脉冲安培检测器(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or,PAD)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N糖图谱方法进行多实验室联合验证.方法 将rhEPO供试品用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超滤置换缓冲体系,调整浓度至2mg/mL,用糖苷酶F酶切后,经乙醇沉淀,取上清冷冻干燥,获得rhEPO游离N糖.色谱条件:分析柱为Dionex CarboPac PA200,保护柱为Dionex CarboPac PA200;流动相A为5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流动相B为20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流动相C为250 mmol/L乙酸钠溶液;进样体积为25 μL;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30 ℃;梯度洗脱;使用仪器自带分析软件进行峰簇最高峰保留时间和峰簇面积百分比积分.选择3家实验室(L1~L3)进行方法的联合验证,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稳定性.结果 rhEPO N糖各峰簇清晰可见;3个实验室不同浓度供试品各峰簇面积百分比均在84%~116%之间,方法准确度良好;各峰簇最高峰保留时间RSD均<5%,面积百分比RSD均<10%,方法重现性良好;蛋白浓度在1.0~3.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8;LOD约为0.10 mg/mL,LOQ约为0.32 mg/mL;在2~8 ℃下存放48 h,稳定性良好.结论 建立了 rhEPO N糖图谱IC法,联合验证指标良好,为rhEPO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骨关节炎的药效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rhIL-1 Ra)对碘乙酸钠(sodium iodoacetate,MIA)诱导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根据热痛阈值均衡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和造模组(55只),造模3d后,依据左后肢膝关节肿胀率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溶剂对照模型组(安慰剂)及原料药低(9 mg/kg rhIL-1Ra)、高(18 mg/kg rhIL-1Ra)剂量组,每组12只,均经颈部皮下注射给药,1mL/kg,1次/d,连续14d.分别于造模前后3 d及首次给药后2、4、7、14d,测量左后肢膝关节同一处的直径,计算肿胀度、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取左后肢膝关节标本固定,经石蜡包埋、切片后,番红O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 造模3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膝关节肿胀率均约达30%;与溶剂对照模型组比较,原料药低剂量组肿胀度和肿胀率在给药后2、4 d(1.52±0.38、1.26±0.43)时均降低(t分别为1.924、1.945,P均<0.05),而原料药高剂量组在给药后2、4、7 d(1.51±0.37、1.15±0.24、1.14±0.39)时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2.976、2.874、2.902,P均<0.01).与溶剂对照模型组比较,原料药低、高剂量组(8.33±1.86、8.17±2.79)大鼠关节软骨病变程度相似,病理评分统计结果显示有轻微降低(t=1.814,P均>0.05),造模成功.结论 给药14 d,高剂量rhIL-1Ra能显著减轻MIA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胀,但对MIA诱导的慢性骨关节炎的痛觉感受无明显影响,且未见其显著逆转MIA诱导的膝关节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靶向HER2的 177Lu标记亲和体核素药物的构建及其在荷瘤鼠中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亲和体的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HER2-BCH,初步评估其在HER2阳性肿瘤模型中的生物分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用于HER2阳性肿瘤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盐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完成 177Lu标记。采用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对标记产物进行质量控制并监测体外稳定性。在HER2阳性NCI-N87荷瘤鼠模型中进行生物分布实验,以及 177Lu-DOTA-HER2-BCH放射性核素治疗及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治疗。对治疗后小鼠正常器官行组织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分析数据。 结果:成功获得放射性标记产率>80%、放化纯>98%、体外稳定性良好的 177Lu-DOTA-HER2-BCH。生物分布数据显示, 177Lu-DOTA-HER2-BCH靶向性好,肿瘤摄取高且滞留时间长,注射后4、24、48和96 h的肿瘤摄取值分别为(11.93±0.46)、(8.65±0.40)、(5.89±0.69)和(3.26±0.36)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治疗实验示, 177Lu-DOTA-HER2-BCH治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治疗开始后第3天,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值差值146.97 mm 3; F=4.02, P=0.016(Bonferroni法校正)],随后2组间肿瘤体积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177Lu-DOTA-HER2-BCH治疗组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0.05~61.21,均 P>0.017(Bonferroni法校正)]。治疗结束后,小鼠各器官病理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结论:177Lu-DOTA-HER2-BCH放射性核素治疗在HER2阳性荷瘤鼠中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有望成为HER2阳性肿瘤的可替代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疼痛行为、软骨修复及背根神经节(DRG)中转录激活因子3(ATF-3)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外泌体治疗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外泌体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4 mg/50 μl单碘乙酸钠(MIA)建立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14天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外泌体组大鼠注射50 μl外泌体。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7、14天及给药后第7、14、28天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DRG,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ATF-3及GAP-43表达情况;并取出相应时间点各组大鼠膝关节,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软骨修复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外泌体组在给药后第7天时,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均明显增加,直到给药后第28天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DRG水平ATF-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1),GAP-4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P<0.001);膝关节水平使用国际骨关节炎研究所(OARSI)软骨评分,在外泌体给药28天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外泌体可减轻MIA诱导的关节炎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及软骨修复有关,且神经修复早于软骨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3种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的3种小鼠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病理特征,为骨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病理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别构建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注射模型、双侧TMJ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注射模型和右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3种小鼠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动物模型。FC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FCA-1周组、FCA-2周组、FCA-4周组和FCA-6周组,每组3只小鼠,6侧TMJ。MI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MIA-1周组、MIA-2周组、MIA-4周组和MIA-6周组,每组3只小鼠,6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共24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关节盘摘除组-2周、关节盘摘除组-4周和关节盘摘除组-6周,每组6只小鼠(6侧TMJ)。药物注射1 d后,采集小鼠双侧关节区大体照片及关节盘摘除显微手术4周后的髁突组织体视图像。将各时间点小鼠TMJ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并对滑膜组织进行滑膜炎症评分,对髁突软骨组织进行蛋白多糖百分比定量分析。结果:FCA或MIA注射1d后,FCA注射组小鼠双侧TMJ宽度[(24.60±0.46)mm]较盐水注射组[(21.63±0.52)mm]显著增加( t=4.25, P=0.013),MIA注射组小鼠双侧TMJ宽度[(24.50±0.62)mm]亦显著大于盐水注射组[(21.40±0.52)mm]( t=3.82, P=0.019)。FCA注射组小鼠1、2、4、6周滑膜炎症评分均较盐水注射组显著升高( F=18.09, P<0.001),髁突软骨蛋白多糖百分比较盐水注射组呈现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 F=21.59, P<0.001)。MIA注射组小鼠1、2、4、6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髁突软骨蛋白多糖丢失( F=13.59, P<0.001),滑膜炎症评分较盐水注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F=14.79, P<0.001)。髁突体视图像显示关节盘摘除组小鼠髁突软骨形态破坏严重,术后2、4、6周滑膜组织出现结缔组织致密性病变特征,髁突软骨组织较对照组呈现时间依赖性的蛋白多糖丢失( F=40.62, P<0.001)。 结论:关节腔内FCA注射构建严重滑膜炎症特征的小鼠TMJ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腔内MIA注射构建典型TMJ骨关节炎特征的小鼠动物模型;关节盘摘除术构建严重髁突软骨破坏的小鼠TMJ骨关节病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靶向CD11b受体 68Ga生物正交点击化学预定位分子探针的制备及结肠癌模型鼠显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针对整合素αM(CD11b)受体的预定位分子探针 68Ga-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十一聚乙二醇-1,2,4,5-四嗪/CD11b抗体片段-反式-环辛烯[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anti-CD11b-F(ab′) 2-TCO],并通过microPET显像探讨其作为CD11b受体靶向分子探针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膜表面CD11b受体的表达情况。将CD11b抗体与TCO连接,并通过酶切法得到anti-CD11b-F(ab′) 2-TCO。对配体NOTA-Polypeptide-PEG 11-Tz进行 68Ga标记,检测标记率以及放化纯。进行预定位细胞结合实验,建立CT26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进行预定位生物分布以及microPET显像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验证肿瘤微环境中CD11b +细胞的浸润情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CD11b受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成功合成anti-CD11b-F(ab′) 2-TCO。放射性配体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标记率约为94.6%,比活度为7.0~7.4 MBq/μg,放化纯大于95%。预定位细胞结合实验证实该分子探针与CD11b受体有较好的靶向性。生物分布及显像结果示,在预定位4、12以及24 h时间间隔下,模型鼠肾放射性摄取较高,表明分子探针通过肾代谢;肿瘤/肌肉比值为9.23±1.45、12.53±1.36和10.74±1.11( F=848.8, P<0.05);在预定位12 h注射放射性配体后1 h显像,肿瘤与非靶器官对比度最佳:肿瘤标准摄取值(SUV)为0.67±0.12,肌肉SUV为0.09±0.0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T26结肠癌微环境中浸润了大量CD11b +细胞。 结论:成功合成预定位分子探针 68Ga-NOTA-Polypeptide-PEG 11-Tz/anti-CD11b-F(ab′) 2-TCO,该标记物对CD11b阳性结肠癌具有较强的靶向能力,有望用于靶向CD11b受体的体内示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短链脂肪酸对胰腺星状细胞氧化应激和活化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SCFA)对缺氧诱导的胰腺星状细胞(PSCs)氧化应激和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常氧及缺氧培养PSCs建立常氧组和缺氧组,SCFA工作液(10 mmol/L乙酸钠、0.5 mmol/L丙酸钠及0.5 mmol/L丁酸钠)和生理盐水分别预处理PSCs后进行缺氧培养建立缺氧SCFA组和缺氧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PSCs生长活力,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PSCs活性氧(ROS)的相对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SCs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和cyclin D、缺氧标志蛋白HIF1α、活化标志蛋白α-SMA及抗氧化蛋白NRF2和HO-1的表达。结果:缺氧组PSCs在培养48 h时的相对活力显著高于常氧组(1.23±0.05比0.99±0.04),而缺氧SCFA组在培养36 h和48 h时的相对活力均显著低于缺氧对照组(0.69±0.01比0.86±0.03,0.86±0.02比1.25±0.05)。缺氧组ROS相对水平显著高于常氧组(1.74±0.11比1.00±0.10),而缺氧SCFA组ROS相对水平显著低于缺氧对照组(1.39±0.14比1.66±0.11)。缺氧组JC-1聚合体的荧光信号明显高于常氧组(1.36±0.05比1.00±0.11),而缺氧SCFA组JC-1聚合体的荧光信号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1.11±0.03比1.32±0.06)。缺氧组cyclin A、cyclin D、HIF1α、α-SMA、NRF2和HO-1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氧组(1.19±0.01比0.63±0.02,0.93±0.02比0.83±0.03,1.18±0.07比0.41±0.02,1.19±0.14比0.66±0.04,1.22±0.11比0.61±0.04,1.28±0.12比0.68±0.02),而缺氧SCFA组cyclin A、cyclin D、α-SMA、NRF2和HO-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缺氧对照组(0.79±0.04比1.15±0.03,0.88±0.01比0.95±0.03,0.87±0.01比1.18±0.05,0.84±0.01比1.22±0.04,0.92±0.02比1.27±0.0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SCFA显著改善缺氧状态下PSCs的氧化应激状态,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抑制缺氧诱导的PSCs活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尿样以盐酸酸化,加过量氯化钠作盐析剂,用乙酸乙酯萃取尿中TTCA,经反相C18色谱柱梯度条件洗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工作曲线定量。结果:尿中TTCA在0.03~1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8 mg/L,最低定量下限为0.027 mg/L。尿中TTCA浓度为0.8、2.0和8.0 mg/L时,方法的批内精密度为0.9%~1.4%,批间精密度为1.3%~3.5%,加标回收率为85.0%~92.7%( n=6)。 结论:该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二硫化碳接触人群尿中TTCA低浓度含量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活性氧-线粒体途径在亚砷酸钠诱导L-0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 2)通过活性氧(ROS)蓄积及线粒体损伤诱导人肝细胞L-02凋亡的作用,为砷中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为对照组、NaAsO 2组(10 μmol/L NaAsO 2)、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5 mmol/L NAC)、NaAsO 2 + NAC组(10 μmol/L NaAsO 2、5 mmol/L NAC),培养24 h。分别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JC-1染色法、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和细胞凋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蛋白(Cyt-C)、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Ⅳ)mRNA、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各组间细胞内ROS水平(3 857 392.33 ± 44 928.39、4 515 288.00 ± 32 660.64、3 670 150.67 ± 101 987.69、4 035 235.67 ± 99 995.30),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2.16 ± 0.54、7.95 ± 0.52、2.70 ± 0.29、1.01 ± 0.23),细胞总凋亡率(1.45 ± 0.03、4.27 ± 0.17、1.87 ± 0.12、2.52 ± 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62.62、159.81、112.70, P均< 0.05);各组间Caspase3、Cyt-C、COXⅣ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9.20、7.33、14.87, P均< 0.05);各组间活化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C、COX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31.42、8.01、83.30,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NaAsO 2组L-02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增高( P均< 0.05);Caspase3、Cyt-C mRNA和cleaved-Caspase3、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 P均< 0.05)。与NaAsO 2组比较,NaAsO 2 + NAC组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下降( P均< 0.05);Caspase3 mRNA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均< 0.05),Cyt-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05)。 结论:NaAsO 2可刺激L-02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发线粒体去极化,引发线粒体损伤,使Cyt-C向线粒体外释放增加,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Caspase3蛋白酶而引起L-02细胞发生凋亡,这有可能是砷致肝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77Lu标记HER2亲和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 177Lu标记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亲和体 177Lu-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马来酰亚胺(Mal)-半胱氨酸(Cys)-ZHER 2:342(简称 177Lu-NOTA-MZHER2),探讨其标记工艺及抗肿瘤性能。 方法:考察2种缓冲液体系(乙酸钠缓冲液体系和抗坏血酸钠缓冲液体系),比较pH值、前体质量与反应温度对 177Lu标记NOTA-MZHER2的影响,获取最佳标记条件。采用快速薄层色谱(ITLC)测定标记产物放化纯,观察其在PBS和血浆中的稳定性。取人源性卵巢癌细胞SKOV-3进行细胞内化和细胞毒性实验,评价 177Lu-NOTA-MZHER2的细胞摄取和杀伤效果。取SKOV-3荷瘤鼠( n=3)注射 177Lu-NOTA-MZHER2后进行microSPECT/CT显像。另取荷瘤鼠40只,分为尾静脉注射探针22.2 MBq(静注22.2 MBq)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PBS)、低剂量组(瘤体注射探针3.7 MBq)和高剂量组(瘤体注射探针7.4 MBq),每组10只,注射探针后监测肿瘤体积和荷瘤鼠体质量,评估标记产物的抗肿瘤效应和毒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比较数据间的差异。 结果:乙酸钠缓冲液体系下,pH=4、前体质量50 μg、70~80 ℃反应30 min,为最优标记条件。在此条件下,标记产物 177Lu-NOTA-MZHER2的标记率为(99.3±0.4)%,放化纯>99%;在PBS和血浆中放置12 d后,放化纯分别为(95.0±1.5)%和(95.0±2.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 177Lu-NOTA-MZHER2的细胞内化占总摄取的(29.02±3.50)%,在标记产物放射性浓度为6×10 -3 Bq/L时,SKOV-3细胞的存活率为(48±6)%。SPECT显像示,注射18.5 MBq 177Lu-NOTA-MZHER2后96 h,该药仍在肿瘤部位浓聚。静注22.2 MBq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荷瘤鼠的相对肿瘤体积(R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75, P<0.001);高剂量组注射后20 d,荷瘤鼠RTV为(140±7)%,相对体质量为(80±9)%,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均 P<0.001)。 结论:成功制备 177Lu-NOTA-MZHER2,工艺简单高效,该药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