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砷酸钠对人肝星状细胞自噬分子LC3、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 2)对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eclin-1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使用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LC3(RFP-GFP-LC3)慢病毒稳定感染LX-2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筛选和感染率测定。采用成组设计,用不同浓度NaAsO 2[μmol/L:5.00(感染+高砷剂量组)、0.50(感染+中砷剂量组)、0.05(感染+低砷剂量组)、0.00(感染组)]孵育稳定感染LX-2细胞,构建体外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设立空白组。采用CCK-8法检测NaAsO 2对LX-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C3、Becl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RFP-GFP-LC3慢病毒稳定感染LX-2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测定RFP、GFP荧光,感染率在70%左右,荧光显微镜下观测RFP和GFP的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感染细胞株建立成功。NaAsO 2处理24、48、72 h,与空白组比较,感染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其余各剂量组细胞活性均下降( P均< 0.05)。各组间LC3、Beclin-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7.450、11.084,11.294、11.745,31.635、12.130, P均< 0.05)。LC3 mRNA水平,感染组、感染+高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20.09 ± 6.50、36.57 ± 9.68、14.19 ± 6.17)高于空白组(1.25 ± 0.21, P均< 0.05),感染+高砷剂量组高于感染组( P < 0.05);Beclin-1 mRNA水平,各组(22.46 ± 0.66、13.38 ± 2.27、20.80 ± 6.95、24.31 ± 7.09)高于空白组(1.10 ± 0.53, P均< 0.05);α-SMA mRNA水平,感染+高砷剂量组、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1.07 ± 0.27、1.65 ± 0.17、1.73 ± 0.26)高于空白组(0.60 ± 0.11)、感染组(0.31 ± 0.09, P均< 0.05)。LC3蛋白表达,感染组、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20 ± 0.06、0.15 ± 0.00、0.16 ± 0.01)高于空白组(0.04 ± 0.01, P均< 0.05);Beclin-1蛋白表达,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83 ± 0.03、1.20 ± 0.02)高于空白组(0.25 ± 0.01, P均< 0.05),感染+低砷剂量组高于感染组(0.53 ± 0.03, P < 0.05);α-SMA蛋白表达,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78 ± 0.10、0.68 ± 0.06)高于空白组(0.40 ± 0.07)、感染组(0.48 ± 0.04, P均< 0.05)。 结论:NaAsO 2可能通过促进LX-2细胞自噬水平影响砷致肝纤维化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研究不可忽视的两个方向:低剂量氟、砷远期暴露与非靶器官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防治措施全面落实,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推荐标准和我国日人均氟允许摄入量与饮用水砷含量限值标准,我国居民进入了低氟、低砷剂量暴露的时代。但是,迄今国内外对低氟、低砷剂量暴露的远期健康效应的研究不多,更忽视了对非靶器官的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亟须开展系统的研究,予以阐明。据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低氟、低砷暴露人群队列,系统开展低氟、低砷暴露健康远期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和向"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中国防治经验的建议,旨在为我国新形势下地氟病、地砷病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A549细胞凋亡及促凋亡基因Bad和Bik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及促凋亡基因 Bad和 Bik表达的影响。 方法:于2020年10月,复苏培养A549细胞,利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细胞活力,确定亚砷酸钠(NaAsO 2)染毒A549细胞的浓度和时间。研究分为NaAsO 2染毒组和代谢产物染毒组:NaAsO 2染毒组染毒剂量为0(对照组)、20、40、60 μmol/L;代谢产物染毒组包括60 μmol/L一甲基胂酸(MMA)染毒组、60 μmol/L二甲基胂酸(DMA)染毒组。采用Hoechst33342/碘化丙啶双染法(Ho/PI)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检测染毒后细胞Bad和Bik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Bad蛋白、磷酸化Bad(P-Bad-S112)蛋白、Bik蛋白、裂解Bik蛋白及下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和细胞色素C(Cyt-C)的相对表达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6、8、9的活性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40、60 μmol/L NaAsO 2染毒组凋亡细胞占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比较,2.0、4.0、6.0 μmol/LNaASO 2染毒组Bad mRNA表达水平、Bik mRNA表达水平升高,Bad蛋白、磷酸化Bad蛋白、Bik蛋白、裂解Bik蛋白、PARP1蛋白、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spase 3、6、8、9活性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DMA染毒组Bad mRNA表达水平为1.439±0.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4),Bik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88);MMA染毒组Bad和Bik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5、0.063)。与对照组比较,MMA染毒组Bad、Bik、PARP1、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0.696±0.023、0.707±0.014、0.907±0.031、1.032±0.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69、0.669、0.859、0.771);DMA染毒组Bad、Bik、PARP1、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0.698±0.030、0.705±0.022、0.908±0.015、1.029±0.0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479、0.636、0.803、0.984)。 结论:NaAsO 2可通过引起Bad和Bik蛋白过表达,启动磷酸化Bad的负反馈调节以及Bik的降解,激活下游蛋白PARP1、Cyt-C和Caspase途径,介导A549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过硫酸铵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尿砷含量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用过硫酸铵作为消解试剂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尿砷含量的方法(以下称本方法)。方法:将待测尿样经过硫酸铵在管式电热自控恒温消解仪(60孔)上加热消解后,以5%盐酸溶液作为反应介质和载流,1.5%硼氢化钾溶液作为还原剂,用四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含量。制备0~10 μg/L的砷标准溶液测定本方法的标准曲线,从检出限、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精密度、尿砷质控样品检测、加标回收实验对本方法进行评价,并与《尿中砷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WS/T 474-2015,简称标准法)做比对实验。结果:尿样取样量为1 ml时,本方法(1.5 mol/L过硫酸铵1.0 ml消解)最低检出限为0.03 μg/L;在0~10 μg/L砷含量范围内,砷含量与荧光强度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均为0.999 9。3份不同浓度尿样的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1.00%、0.89%、0.49%。对尿砷质控样品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均在公议值范围内;总平均回收率为102.29%,回收率范围为92.10%~108.15%。本方法与标准法对20份尿样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 0.40, P > 0.05)。 结论:以过硫酸铵为消解试剂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砷含量,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取样量和消解试剂用量较少,操作简单,样品前处理有害气体产生少,适用于大批量尿样砷含量的快速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叶酸和维生素B 12通过Bcl-2/Bax途径抑制砷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 2O 3)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凋亡及叶酸(FA)和维生素B 12(VB 12)的保护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采用成组设计分为6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砷暴露组(10.00 μmol/L As 2O 3)、FA干预组(0.30 mmol/L FA + 10.00 μmol/L As 2O 3)、VB 12干预组(0.06 mmol/L VB 12 + 10.00 μmol/L As 2O 3)、联合干预组(0.30 mmol/L FA + 0.06 mmol/L VB 12 + 10.00 μmol/L As 2O 3)及试剂对照组(0.30 mmol/L FA + 0.06 mmol/L VB 12),各组细胞培养24 h( n = 3)。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相关指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发光法检测细胞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活性,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各组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213.036, P < 0.05)。砷暴露组细胞凋亡率[(44.43 ± 3.54)%]高于对照、FA干预、VB 12干预、联合干预组[(1.80 ± 0.06)%、(14.37 ± 0.13)%、(19.10 ± 1.56)%、(17.11 ± 2.34)%, P均< 0.05]。透射电镜下可见砷暴露组SH-SY5Y细胞凋亡小体增多、线粒体肿胀变性、染色质凝集等,FA和VB 12单独及联合干预后细胞形态及细胞器改变明显改善。各组间细胞Bcl-2、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5.178、7.169,6.142、9.194, P均< 0.05)。砷暴露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 P < 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05);FA干预和联合干预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砷暴露组( P均< 0.05),VB 12干预组Bcl-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砷暴露组( P < 0.05);FA干预、VB 12干预和联合干预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砷暴露组( P均< 0.05)。各组间细胞Caspase 3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84.604, P < 0.05)。砷暴露组细胞Caspase 3活性高于对照、FA干预、VB 12干预、联合干预组( P均< 0.05)。 结论:砷暴露可导致SH-SY5Y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改变,FA和VB 12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途径、降低Caspase 3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在分子水平上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砷和高脂饮食暴露致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无机砷是一种环境致癌物,砷暴露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能量过剩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高脂饮食(HFD)是肥胖动物造模的常用方法。本文综述了砷以及砷和HFD联合暴露致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进展,发现砷致小鼠的糖尿病作用主要表现为葡萄糖不耐受,且砷可以加重HFD引起的葡萄糖不耐受,但砷的致糖尿病作用及其机制与HFD所致的典型2型糖尿病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清中碘的标准化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清中碘的标准方法。方法:研制的测定血清碘方法为直接稀释进样-ICP-MS法,以抗坏血酸(2.0 g/L)、氯化铵(1.0 g/L)、乙醇胺(0.10%)和乙醇溶液(1.0%)为稀释剂,标准系列溶液及血清样按样品∶稀释剂= 1 ∶ 19稀释后上机测定,以铼为内标元素。对研制的新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测试新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测定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与现行测定血清碘的标准方法[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572-2017),简称现行标准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个实验室对方法的测试得到:0 ~ 300 μg/L碘浓度范围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 6 ~ 1.000 0( n = 70),血清中碘的检出限结果范围为0.2 ~ 1.3 μg/L(取样量为0.20 ml);血清样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 CV)为0.2% ~ 1.6%( n = 31),平均 CV为0.6%,血清样测定的批间 CV为0.3% ~ 2.4%( n = 34),平均 CV为1.3%;血清样加标回收中碘的回收率范围为93.9% ~ 105.6%( n = 36),总平均回收率为100.3%;共对116份血清样采用新方法与现行标准方法分别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新研制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好、检测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度优良,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宜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酸碱稀释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全血19种元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直接稀释法的酸性或碱性稀释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量全血多种元素结果的影响,探讨2种稀释剂是否在元素测定结果上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8年8月份收集到的162份人全血样本,使用不同的稀释剂将全血样本进行稀释后离心,使用ICP-MS测定样本上清液。分别对使用酸性稀释剂(0.1%硝酸+0.01%曲拉通溶液)和碱性稀释剂(0.05%正丁醇+0.01%曲拉通+5%氢氧化铵溶液)的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方法学特性评估,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2种稀释剂测定的全血中19种元素结果的相关性,通过Passing-Bablok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图评估162个全血样本中19种元素使用2种稀释剂的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使用2种稀释剂的19种元素方法学技术指标数据良好,19种元素使用酸性稀释剂定量限范围为0.1~15.8 μg/L;碱性稀释剂定量限范围为0.3~19.2 μg/L,19种元素酸、碱稀释剂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除锶、镉、锡、铊外的元素回收率范围均在80%~120%,所有元素在酸性、碱性稀释剂的批内、批间的总变异系数范围为0.5%~12.4%。2种稀释剂对铬、锰、钴、锌、铜、砷、硒、锶、钼、银、镉、锑、钡、汞、铅测定值的相关性较强( R2均>0.8),钒、镍、锡、铊相关性较弱( R2均<0.8)。钒、镉、锡、钡、汞的斜率95%置信区间<1。铬、镍、砷、银、钡、汞,截距95%置信区间包含0点。Bland-Altman图显示,钒、铬、砷、锶、银、镉、锡、汞使用酸性和碱性稀释剂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不同元素之间使用2种稀释剂测定的均值结果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替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DNA损伤与修复抑制初探银杏叶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DNA损伤和修复抑制在银杏叶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影响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3月在贵州省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砷中毒病区,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59-2010),筛选出52例砷中毒患者作为银杏叶片干预组,49例砷中毒患者作为干预对照组。银杏叶片按照临床常用方法给药,口服3个月(1片/次,3次/d),所有对象干预期间未给予其他药物,干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方法同银杏叶片干预组。选择12 km以外非燃用高砷煤、临床检测无肝功能异常的41例居民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和3个月干预结束时进行体检。在获得本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收集晨尿及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尿砷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DNA损伤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5(修复抑制指标)的表达。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16人,正常对照组41人、银杏叶片干预组39人、干预对照组36人,银杏叶片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吸烟习惯及饮酒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干预前银杏叶片干预组尿砷含量、TBA水平、DNA损伤程度[彗星尾DNA百分含量(TailDNA%)和彗星尾矩(OTM)]、血浆miR-145表达水平[(38.75 ± 19.09)μg/g Cr、(11.13 ± 1.55)μmol/L、8.50 ± 0.88、7.43 ± 0.68、5.78 ± 0.7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1.62 ± 5.33)μg/g Cr、(5.36 ± 0.87)μmol/L、5.24 ± 0.33、4.71 ± 0.29、2.05 ± 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ALB、A/G和CHE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干预后,银杏叶片干预组尿砷含量、TBA水平、DNA损伤程度(TailDNA%和OTM)、血浆miR-145表达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ALB、A/G和CHE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干预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银杏叶片干预组DNA损伤程度(TailDNA%和OTM)与ALB、A/G、CHE水平均呈负相关( r = - 0.34、- 0.33、- 0.48,- 0.31、- 0.31、- 0.42, P均< 0.05),与TBA水平呈正相关( r = 0.49、0.48, P均< 0.05);miR-145与ALB、A/G、CHE水平均呈负相关( r = - 0.26、- 0.23、- 0.38, P均< 0.05),与TBA水平呈正相关( r = 0.32, P < 0.05);DNA损伤程度与miR-145表达均呈正相关( r = 0.65、0.52, P均< 0.05)。 结论:银杏叶片可改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所致肝损害,该作用机制与其抑制miR-145表达和降低DNA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1年尿碘外质控考核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定尿碘外质控考核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采集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于2021年发放的冻干人尿考核样品2份,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根据《尿中碘的测定 第1部分: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2016)的操作步骤检测尿碘,识别不确定度的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并合成总不确定度。结果:2份考核样品中尿碘浓度检测结果分别为(64.6 ± 4.7)、(227 ± 16)μg/L,考核合格,其中用移液枪移取标准品、样品和试剂溶液,加标回收实验及拟合标准曲线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其变量为5% ~ 36%。结论:选用精度高的玻璃器皿和检定合格的移液枪,增加测定标准系列和样品的测定次数,可提高操作水平,保证标准曲线较好的相关性和回收率的精确度,达到降低不确定度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