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性流产患者接受KY3H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系统指导下的中医特色治疗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习惯性流产患者接受KY3H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系统指导下的中医特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就诊的9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KY3H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系统指导下的中医特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质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平和体质评分高于对照组,偏颇体质评分及阴道出血、腹痛、腰膝酸软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流产率、早产率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习惯性流产患者接受KY3H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系统指导下的中医特色治疗效果显著,可纠正偏颇体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20例复发性流产病因分析及环孢素A治疗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20例复发性流产(RSA)病因组成,并观察环孢素A(CsA)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妇科就诊的12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病因,并将6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URSA)按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环孢素A+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地屈孕酮治疗,并随访截止2019年10月1日。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成功率及两组在孕6、8周外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和雌二醇(E 2)水平。 结果:120例RSA患者,父母染色体异常7例(5.83%),解剖异常10例(8.33%),内分泌异常6例(5.00%),凝血异常6例(5.00%),感染因素2例(1.67%),男方因素5例(4.17%),复合因素异常22例(18.33%),不明原因62例(51.67%)。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0.00%(27/30),足月分娩健康儿12例,15例在孕中期,3例再次自然流产;对照组保胎成功率66.67%(20/30),足月分娩健康儿8例,1例早产,11例在孕中期,10例再次自然流产。观察组孕6周和8周的HCG、E 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清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SA病因以不明原因为主,其次为复合因素。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加用环孢素A治疗提高了保胎成功率,为URSA患者提供新的保胎药物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复发性流产多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目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中医证型主要有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血热证、脾虚证及肺肾气虚证;治疗常用中药复方多可补益肾气并取效,故考虑本病病机以肾虚为主。中药复方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激素分泌、调节免疫平衡、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康口服液联合地屈孕酮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合并血栓前状态孕妇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孕康口服液联合地屈孕酮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RSA)合并血栓前状态(PTS)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栓弹力图和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RSA合并PT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孕康口服液治疗。连续治疗至孕12周评价两组疗效以及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栓弹力图参数[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以及血清孕酮、β-hCG、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并随访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83.0%(39/47), P<0.05]。治疗后,两组K、R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均 P<0.05),α角、MA值、CI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R值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 P<0.05),α角、MA值、CI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孕酮、β-hCG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 P<0.05),血清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血清IL-4、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活产率为87.2%(41/47),高于对照组[70.2%(33/47)](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3/47)]与对照组[4.3%(2/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孕康口服液联合地屈孕酮及低分子肝素治疗RSA合并PTS能显著缓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提高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及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提高活产率及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次不良妊娠史合并胎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血浆置换成功分娩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3岁,多次不良妊娠史合并胎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孕前行系统的病因学筛查,孕后在胎儿血流异常使用免疫球蛋白无效后,使用血浆置换清除有害抗体,成功延长孕周,最终母儿获良好预后,提示了反复妊娠失败的病因学全面筛查及准确的识别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浆代谢标志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的血浆代谢标志物。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URSA且妊娠早期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23例(URSA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妊娠早期孕妇22例(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技术对血浆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应用差异表达倍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应用通路富集分析方法筛选与URSA发生相关的通路。结果:URSA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孕周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使用UPLC-MS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从血浆中共检测到526种代谢物,根据筛选条件发现其中33种是与URSA相关的差异代谢物。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了曲线下面积(AUC)较大的6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乙醇胺(AUC=0.972,95% CI为0.920~1.000)、檀萜烯水合物(AUC=0.902,95% CI为0.786~0.982)、L-亮氨酸(AUC=0.884,95% CI为0.772~0.960)、西松烯(AUC=0.881,95% CI为0.758~0.956)、咖啡因(AUC=0.875,95% CI为0.756~0.962)、4-羟基苯甲酸丙酯(AUC=0.864,95% CI为0.732~0.946)。6种差异代谢物联合诊断URSA的AUC为0.983(95% CI为0.929~1.000)。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显示,URSA的发生与多条代谢通路相关,包括咖啡因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 结论:妊娠早期正常妊娠与URSA孕妇的血浆代谢谱有差异,6种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乙醇胺、檀萜烯水合物、L-亮氨酸、西松烯、咖啡因和4-羟基苯甲酸丙酯及其代谢通路可能参与URSA的发生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孕前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孕前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就诊的URSA患者4 534例,检测其孕前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观察孕后母婴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URSA患者孕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42.22±16.27)nmol/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比例分别为72.3%、24.0%和3.7%;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r=0.15, P<0.05);维生素D<50 nmol/L组年龄小于维生素D≥50 nmol/L组( P<0.05);维生素D<50 nmol/L组自然流产≥3次比例高于维生素D≥50 nmol/L组( P<0.05);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CD3 +CD4 +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模型调整了年龄、流产次数和季节,维生素D<50 nmol/L组妊娠失败风险增高[30.6%(76/248) vs 17.9%(12/67),χ 2=3.67, P=0.02], OR值为2.02(95% CI:1.02~3.9);孕前维生素D<50 nmol/L组患者所分娩新生儿进入NICU风险增高, OR值为3.16(95% CI:1.15~8.65)。 结论:URSA患者孕前维生素D水平缺乏发生率高,并与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再次妊娠失败率有关,是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之一,并增加新生儿进入NICU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19及MMP-2、MMP-9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H1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人绒毛外滋养细胞系HTR-8,采用慢病毒感染HTR-8细胞系分别过表达H19及干扰H19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及MMP-9蛋白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HTR-8细胞中及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19、MMP-2、MMP-9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19与MMP-2、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过表达H19后,Lv-pH19组的MMP-2 、MMP-9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浓度显著高于Lv-vector组( P<0.05);干扰H19表达后,Lv-shH19组MMP-2 、MMP-9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浓度显著低于Lv-shcon组( 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qRT-PCR结果显示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19、MMP-2 、MMP-9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且H19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 P<0.05)。 结论:H19可调控滋养细胞MMP-2、MMP-9的表达,早孕期绒毛组织中H19及MMP-2、MMP-9表达异常可能参与自然流产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组织的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使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核型,探讨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的遗传学差异,提供遗传学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自然流产的患者,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流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618例,其中345例符合纳入标准,偶发流产133例(38.55%),复发流产212例(61.45%)。共检测出异常染色体237例,其中22号三体型(10.14%)、16号三体型(9.86%)、19号单体型(7.25%)发生率较高。复发流产组中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更低,但两组染色体核型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不同年龄和孕周亚组分析后,单体型和三体型的染色体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部分核型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在复发性流产组织中,染色体核型的异常率更低,但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患者的遗传学背景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磷脂综合征相关病理妊娠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APS又称休斯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以及抗磷脂抗体(APLs)持续中高滴度阳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已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可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研究进展,对APS相关病理妊娠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该病及其妊娠并发症的治疗不断更新,一些新的药物和新的潜在治疗策略已经被发现,现就近年来APS相关病理妊娠的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