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式静观旅行系统在乳腺活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沉浸式静观旅行系统在乳腺活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7月在北京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活检手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实施沉浸式静观旅行系统干预,对照组患者佩戴耳机聆听轻音乐并获得口头上的安慰和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恐惧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状态焦虑量表、改良版乳腺活检患者恐惧问卷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沉浸式静观旅行系统弥补了现有术中虚拟现实干预的部分不足,在缓解乳腺活检手术患者术中焦虑、恐惧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的效果优于轻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10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术后情况。男性12例,女性95例;年龄(31.8±9.4)岁(范围:11~5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87例,均为乳头状癌。术后通过门诊、电话等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和美容效果等。结果:10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最大径(5.6±2.7)mm(范围:2~15 mm);其中45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 M(IQR)]11(8)枚(范围:3~26枚),转移淋巴结数目1(3)枚(范围:0~13枚)。术后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8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1例,左颌下皮肤穿孔1例,皮肤烫伤1例,口角撕裂2例,口唇麻木1例。术后住院时间6(2)d(范围:3~11 d)。随访(22.6±10.0)个月(范围:1.0~37.4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患者的颈部美学效果评分为9.3(0.2)(范围8.4~9.6)。 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有理想的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困扰与应对体验,为制订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和门诊随诊的12例合并围绝经期症状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管理体验提炼出2个类属和6个主题,类属1为症状管理的困境,包含负性情绪增加、症状认知的缺乏、消极应对方式、信息支持不足;类属2为症状管理应对策略,包含积极自我调整、社会支持。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困扰较重,医护人员应关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管理的阻碍因素,激发患者积极自我调整、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围绝经期症状的评估和长期随访,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认知与积极应对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对恶心呕吐症状的认知与积极应对策略,为临床护士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5—7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15例术后辅助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原则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通过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对恶心呕吐的感知;恶心呕吐的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对患者的情绪、社会交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应对恶心呕吐,包括自我调节、行为调整、社会支持和寻求专业帮助。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及所采取过的应对策略,及时进行评估及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康复衔接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康复衔接模式对患者功能锻炼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指导患者实现全程管理和自我管理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分组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于2021年3—7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乳腺外科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202例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入组的分组方法,将先入院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后入院的102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衔接模式进行术后功能锻炼。评价干预后2组患者的功能锻炼达标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达标率、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正确性与依从性分别为93.1%(95/102)、71.6%(73/102)、80.4%(82/102)、73.5%(75/102),均高于对照组的84.0%(84/100)、46.0%(46/100)、52.0%(52/100)、17.0%(1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18~65.06,均 P<0.05)。 结论:康复衔接模式能够衔接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功能锻炼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指导,帮助患者改善功能锻炼效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22靶向作用于微小RNA-27a-3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轴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22(SNHG22)靶向作用于微小RNA(miR)-27a-3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3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及癌旁组织中SNHG22和miR-27a-3p的表达变化;将SNHG22过表达质粒和miR-27a-3p模拟物(mimics)分别转染至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利用细胞侵袭实验观察两者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SNHG22和miR-27a-3p的关系及miR-27a-3p的下游靶基因。将miR-27a-3p mimics、miRNA阴性对照(miR-NC)分别与SNHG22共转染后,观察上调miR-27a-3p表达对过表达SNHG22的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SNHG22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184±1.8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295±0.659, t=5.395, P<0.05);miR-27a-3p的表达水平(0.547±0.41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521±0.845, t=5.623, P<0.05);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SNHG22组侵袭细胞数(406.500±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172.000±14.142, t=67.000, P<0.05),而转染miR-27a-3p mimics转染组侵袭细胞数(139.000±19.789)明显低于对照组(391.000±21.213, t=252.000, 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表明,miR-27a-3p可与SNHG22结合降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0.415±0.054比1.014±0.106, t=16.360, P<0.05),而miR-27a-3p可与IGF-1的3’端非编码区(3’UTR)结合降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0.367±0.049比1.015±0.021, t=12.860, P<0.05);挽救实验结果表明SNHG22+miR-27a-3p mimics组侵袭细胞数(186.500±14.849)明显低于SNHG22+miR-NC组细胞(345.000±24.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80, P<0.05)。 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SNHG22可通过靶向作用于miR-27a-3p/IGF-1调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行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状态自尊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行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状态自尊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效能组各48例。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效能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自我效能及状态自尊水平、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效能组患者出院时,其自我效能及状态自尊评分分别为(36.56±6.17)分及(75.12±6.86)分,显著优于常规组的(27.64±7.02)分及(51.89±8.63)分( P<0.05),且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干预后,其不良情绪均有显著改善,且效能组HAMA及HAMD评分分别为(12.52±2.47)分及(10.11±2.43)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效能组患者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状态自尊水平及自我效能,并纠正其不良心理状态,同时,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内干扰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抑制乳腺癌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探讨体内转染干扰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在乳腺癌增殖、肿瘤新生血管中的效应。方法:收集随机选取的23例2018年至2019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癌新鲜组织标本,分离并体外培养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建立22例裸鼠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合成胆固醇修饰小干扰RNA(siRNA)并鉴定其转染效率,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siRNA干扰)及对照组(11例,阴性对照),检测体内转染Chol-siRNA干扰KCa3.1对乳腺癌成瘤组织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采用 χ2检验及 t检验。 结果:预先设计的siRNA1与siRNA2均可对乳腺癌原代细胞中KCa3.1产生有效干扰,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干扰效率为(71.03±9.97)%及(65.81±9.18)%( t=21.034、20.88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建立22例乳腺癌原代细胞BALB/c裸鼠成瘤模型,成瘤率为70.96%;成瘤组织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CNN4干扰效率,Chol-siRNA组中KCNN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t=6.54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成瘤组织肿瘤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照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3.42±7.89)%,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19±4.32)%( t=11.14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CD31的阳性表达率为(17.49±4.15)%,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8±5.8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8.77±7.61)%,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17±9.62)%( t=8.274,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KCa3.1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成功在体内成瘤模型中验证了干预KCa3.1对肿瘤形成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3类结节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残留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类结节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临沂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的4 151例乳腺超声BI-RADS 3类结节微创旋切术中确诊乳腺癌的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4±8.2)岁(范围:22~70岁)。根据微创旋切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分为残留组和无残留组,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残留的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乳腺超声BI-RADS 3类结节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癌的患者占同时期该类患者的1.66%(69/4 151)。其肿物最大径为(1.27±0.45)cm(范围:0.5~2.3 cm),28例肿物最大径≤1 cm,41例肿物最大径>1 cm,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原位癌24例,浸润性癌41例,雌激素受体阳性47例,孕激素受体阳性43例,Ki-67指数升高26例。腋窝转移阳性率10.1%(7/69)。39例患者存在肿瘤残留,占乳腺癌患者的56.5%(39/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残留组雌激素受体阳性比例更高[91.9%(34/37)比61.9%(13/21), χ 2=7.838, P=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阳性( OR=16.852,95% CI:1.819~156.130, P=0.013)为术后肿瘤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乳腺超声BI-RADS 3类结节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97.1%,总体生存率为98.6%。 结论:可用微创旋切术处理的BI-RADS 3 类结节具有一定恶性风险,约为 1.66%。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更易发生肿瘤残留。微创旋切术后存在一定的肿瘤残留,对确诊为乳腺癌患者,需进行二次手术确保残腔无肿瘤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柔比星配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细胞核增殖抗原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配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1例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西他赛。均化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远期生存情况、Ki-67表达、血清肿瘤标志物。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 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75.6%明显高于对照组52.5%( χ2=15.153, P<0.05);治疗后观察组Ki-67 mRNA、Ki-6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392、0.191,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41、0.043、0.077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6、5.581、9.715, P<0.05),组间侵袭性无病生存期(iDFS)、远处无病生存期(DDFS)、总生存期(OS)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χ2值分别为1.372、0.115、0.167, P>0.05)。 结论:表柔比星配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尚可,能够调节Ki-67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远期生存期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