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顺铂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aspase-1/焦孔素D(gasdermin D,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顺铂(DDP)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以DDP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前后TNBC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焦亡/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在TNBC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中给予DDP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DDP诱导的细胞死亡类型。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和ELISA实验检测DDP给药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释放的LDH及分泌的炎性因子IL-18、IL-1β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记检测DDP给药后细胞中焦亡/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在DDP给药的MDA-MB-231细胞中同时给与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抑制焦亡效应,或给与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抑制凋亡效应,通过MTT、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DDP抗肿瘤效应的影响。结果:以DDP为基础的NACT引起的TNBC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癌细胞肿胀和瘤床周围炎性细胞聚集,更类似于焦亡样改变。焦亡途径关键分子Caspase-1和GSDMD在NACT后上调幅度均显著高于主导细胞凋亡的Caspase-3上调水平。进一步的细胞实验显示,DDP可诱导MDA-MB-231细胞呈现以细胞膜吹泡为特征的焦亡样改变。基于Annexin V-PI的流式细胞学显示DDP引起的MDA-MB-231细胞死亡类型主要为Annexin V +PI +细胞(裂解型细胞为主,如焦亡)。此外,DDP能诱导MDA-MB-231中Caspase-1和GSDMD的显著切割活化,同时上调上清液中LDH、IL-18和IL-1β的释放,而主导凋亡的Caspase-3活化水平明显低于Caspase-1、GSDMD。且Caspase-1抑制剂(阻断经典的焦亡途径)对顺铂抗肿瘤效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Caspase-3抑制剂(阻断凋亡途径)。 结论: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DDP抗肿瘤效应中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术后自体脂肪移植乳房重建安全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体脂肪移植(autologous fat grafting, AFG)是目前临床上新兴的乳腺癌术后整形技术,该技术的肿瘤学安全性问题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部分基础实验发现脂肪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等,促进周围癌细胞的增殖;然而大宗的临床试验并未发现该术式会增加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目前不乏对该技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但因试验中存在诸多局限性,故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对该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探索。本文检索了近十年的基础实验及临床试验数据,对该术式的肿瘤学安全性问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乳腺癌术后重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配偶参与的健康教育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配偶参与的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住院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8年6—11月住院手术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5月住院手术的患者36例为试验组。对照组失访4例,试验组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2例,最终纳入试验组3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出院后常规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邀请患者配偶共同参加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得分。结果:出院6个月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为(93.20±4.46)%,试验组为(98.60±3.12)%,两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38, P<0.001)。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自我管理效能中社会/家庭、遵医行为维度以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生活/情绪维度以及疾病应对维度干预后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配偶参与的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情绪,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体子宫内膜癌伴双侧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6岁。乳腺癌术后6年,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5年,发现盆腔占位。行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病灶等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子宫体高分化内膜样癌伴双侧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并子宫肌壁间、浆膜外、大网膜、乙状结肠系膜和右下腹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子宫内膜样癌突触素阴性;卵巢小细胞癌上皮标志物、突触素、嗜铬粒素A均阳性,INI1、BRG1无缺失,p53突变型模式,乳腺癌标志物均阴性,微卫星稳定,BRCA1/2无突变。外周血基因检测发现患者TP53基因胚系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Ki-67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模式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导管原位癌样浸润性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Ki-67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导管原位癌样浸润性癌(DLIBC)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烟台毓璜顶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病理诊断为DCIS的病例100例,DLIBC病例15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样本中p63、细胞角蛋白(CK)5/6、Ki-67及CD34的表达,观察DCIS和DLIBC的肌上皮表达情况及Ki-67与CD34的表达模式差异。结果:100例DCIS包括低级别DCIS 11例、中级别DCIS 28例、高级别DCIS 61例,p63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性导管周围肌上皮完整或部分缺失;Ki-67表达显示两种模式:靠近癌巢周围区域高表达模式及癌巢内散在表达模式,大多数病例以周围高表达模式为主(77/100,77%),该模式在低、高级别DCIS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病例均不同比例地显示CD34阳性的小血管呈完整环绕管周模式,即“血管项链征”。150例DLIBC包括部分伴有原位癌形态(筛状或较规则的实性巢)的浸润性导管癌142例(其中3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分泌性癌2例、实性乳头状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142例浸润性导管癌中WHO分级Ⅰ级13例、Ⅱ级77例、Ⅲ级52例。所有浸润性癌中具有原位癌形态的区域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肌上皮完全缺失;CK5/6在大多数病例中阴性,仅在3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弥漫表达;Ki-67呈癌巢内散在表达模式,无癌巢周围区域高表达的趋势;大多数病例CD34显示癌巢内血管散在阳性,仅2例呈现小血管不完整环绕癌巢模式(2/150,1.3%)。Ki-67和CD34在DCIS与DLIBC中不同表达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Ki-67和CD34的表达模式差异有助于DCIS和DLIBC的鉴别诊断,有助于DLIBC中浸润性成分的确定。CD34“血管项链征”的出现和Ki-67癌巢外围细胞高表达模式,高度支持DCIS,CD34癌巢内血管散在表达模式支持DLIB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纳米炭在cN0甲状腺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的示踪作用及对侧区淋巴结清扫策略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516例PTC患者病历资料,其中cN0患者(436例),cN1患者(80例),男137例,女379例,男女比例1.00∶2.76。在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淋巴结,收集各个侧区(Ⅱ区、Ⅲ区、Ⅳ区)淋巴结数目,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计算黑染及非黑染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436例cN0患者黑染LNM率Ⅱ区( P=0.002)、Ⅲ区( P=0.000)、Ⅳ区( P=0.002)均高于非黑染LNM。80例cN1患者(Ⅱ、Ⅲ、Ⅳ)区黑染LNM率同样高于非黑染LNM(0.011、0.019、0.015),cN0患者Ⅲ区黑染LNM率影响Ⅱ区、Ⅳ区LNM( P=0.000、 P=0.000)。cN1患者Ⅲ区黑染LNM率对Ⅱ区有影响(0.030),对Ⅳ区黑染LNM率无影响(0.315)。 结论:使用纳米炭后侧区(Ⅱ区、Ⅲ区、Ⅳ区)黑染LNM率能代表侧区LNM率,有助于指导侧区淋巴结清扫;另Ⅲ区黑染LNM率可影响Ⅱ区、Ⅳ区LNM率,有侧区前哨淋巴结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诺雷德联合他莫昔芬对早期乳腺癌血清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E-钙黏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诺雷德联合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对早期乳腺癌雌激素(E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85例Ⅰ~Ⅲ期HR+乳腺癌患者按均衡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除常规手术和化疗外,对照组140例给予他莫昔芬(TAM) 5年内分泌治疗,研究组145例给予卵巢功能抑制(OFS)+TAM 5年联合内分泌治疗,分别于术前、内分泌治疗2年后、内分泌治疗5年后检测血清雌二醇、IGF-1、E-cadherin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采用 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E2、IGF-1、E-钙黏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分泌治疗2年后,研究组患者血清E2水平[(77.16±7.4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94.13±9.26) pg/ml, 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59.90±6.24)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3.62±8.15) ng/ml, 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钙黏蛋白水平[(6.11±0.73) m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78±0.55) mg/ml, P<0.05]。内分泌治疗5年后两组患者E2、IGF-1、E-cadheri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94.3%;研究组5年DFS为94.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5年总生存期(OS)为100%,研究组患者5年OS为1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诺雷德联合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期乳腺癌E2、IGF-1水平,并提高E-cadherin,有利于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年轻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5月在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住院的315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乳腺癌患者体象自评问卷(BISQ-BC)、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310/315)。结果:310例年轻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得分为(3.03±0.5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临床分期、术后时间、是否化疗、是否放疗、是否内分泌治疗、体重指数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的影响因素( P<0.05);屈服、回避与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P<0.01),面对与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 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临床分期、体重指数、化疗、内分泌治疗、面对、屈服、回避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的影响因素(调整后 R2=0.759, F=122.826, P<0.01)。 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体意象障碍,患者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体重指数、化疗、内分泌治疗、面对、屈服和回避与患者身体意象密切相关。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合理的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身体意象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同时性多原发实体瘤12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同时性多原发癌(SM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平顶山市新华区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院住院的12例AML合并SMPC的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 M(范围)]58岁(39~70岁);AML分类:12例AML患者中,按法美英分型系统(FAB)分型,M 0 1例,M 1 1例,M 2a 5例,M 2b 1例,M 3 2例,M 5 2例;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预后分层,低危组1例,中危组4例,高危组7例。实体肿瘤分类:肺癌3例,乳腺癌1例,胃癌2例,食管癌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侵袭性葡萄胎1例,乙状结肠癌1例。诊断两种原发恶性肿瘤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4.0(2.6~5.6)个月。AML预后基因检测结果:共检出ASXL1、JAK2、TET2、U2AF1、ABCB1、FLT3-ITD、RUNX1、SETBPIT、TET2(SNP)、P53、IKZF1、IDH2 12种基因异常;实体瘤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共检出Her-2、EGFR、K-RAS、MSI 4种基因异常。12例患者中1例失访,2例治疗中,3例治疗结束,病情稳定,6例死亡;12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2.5(3.8~48.0)个月。 结论:AML和实体肿瘤同时发生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二者同时发生虽然少见但并不罕见,应同时对两种肿瘤进行积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43岁。因右乳肿块3个月行手术切除。病变切面呈囊实性。镜下观察:肿瘤呈囊实性生长,囊内可见乳头状突起。肿瘤由形态温和的中间细胞、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细胞间可见筛状腺腔/微囊结构,其内含黏液或嗜酸性分泌物。瘤周乳腺组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p63、细胞角蛋白(CK)5/6和CK7呈分区阳性染色,GATA3阳性、S-100蛋白和SMMHC阴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25%、孕激素受体(PR)阴性、HER2 1+、Ki-67阳性指数约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提示MAML2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右乳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