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口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传染源,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重要举措,同时佩戴口罩还能阻挡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吸入.而功能性口罩是具有高效性、舒适性、可降解性、功能可再生与重复性以及个性化等特征的口罩统称.基于国内民众对功能性口罩的需求,汇总了国内外关于功能性口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活性炭口罩、中草药口罩、纳米纤维薄膜口罩、抗菌抗病毒型口罩、可生物降解型口罩、自清洁型口罩、智能口罩等7种功能性口罩的优越性和应用潜力,提出该类口罩在现实使用中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研发便捷、多功能并存、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型口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步法双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应用两种示踪剂通过子宫颈、子宫体联合注射(即两步法双示踪)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术前诊断为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3例,其年龄为(54.2±3.3)岁;其中低危型56例,中高危型17例。按示踪剂注射部位不同随机(直接抽样法)分为3组:宫颈注射组(25例):纳米炭1 ml于子宫颈3点和9点注射;宫体注射组(21例):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定病灶部位,亚甲蓝4 ml于病灶所在的子宫体部位分2点注射;联合注射组(27例):子宫颈注射纳米炭(1 ml)联合子宫体注射亚甲蓝(4 ml)。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若术后病理检查SLN为阴性则进一步行病理超分期检查。比较3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SLN检出率、SLN分布部位及SLN病理超分期检查结果,并计算3组SLN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结果:(1)SLN检出率: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SLN总检出率为88%(64/73),双侧盆腔SLN检出率为67%(49/73),腹主动脉旁SLN检出率为49%(36/73)。宫体注射组的SLN总检出率(71%,15/21)、双侧盆腔SLN检出率(43%,9/21)均显著低于宫颈注射组[分别为92%(23/25)、76%(19/25)]、联合注射组[分别为96%(26/27)、78%(21/27); P均<0.05];宫颈注射组的腹主动脉旁SLN检出率(28%,7/25)显著低于宫体注射组、联合注射组[分别为52%(11/21)、67%(18/27); P均<0.05]。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转移者9例,其中8例SLN阳性、1例SLN未检测出淋巴结转移,SLN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为89%、阴性预测值为98%;其中宫颈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宫体注射组的敏感度为67%,阴性预测值95%。56例低危型患者中,仅1例SLN阳性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1/56),SLN检测诊断低危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7例中高危型患者中,8例(8/17)术后证实淋巴结转移,包括7例SLN阳性和1例SLN阴性患者,SLN检测诊断中高危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8%、阴性预测值90%。(2)SLN分布部位: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检出SLN 459枚,显影比例最高的部位为髂外33.3%(153/459),其次为闭孔25.3%(116/459)、腹主动脉旁19.6%(90/459)、髂总12.0%(55/459)和骶前9.8%(45/459)。宫颈注射组腹主动脉旁SLN占12.4%(21/169),显著低于宫体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分别为27.4%(26/95)、22.1%(43/195); P均<0.05]。(3)病理超分期检查结果:64例SLN常规石蜡病理为阴性的患者中,检出4例淋巴结微小转移和1例孤立肿瘤细胞转移,SLN低体积转移(包括微小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转移)率为8%(5/64),其中低危型患者2例,中高危型患者3例。 结论:SLN示踪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低危型患者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的替代方案。两步法双示踪可以进一步提高SLN的检出率,尤其可以有效避免腹主动脉旁阳性SLN的漏检,对于中高危型或肿瘤累及宫底部的患者推荐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吲哚菁绿与纳米炭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纳米炭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2例择期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ICG组和纳米炭组,每组26例,术中进行淋巴结示踪,对常规病理检测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检测。结果:ICG组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率为100%,灵敏度为93%,假阴性率为7%,准确度为96%,均优于纳米炭组(92%、57%、43%、77%)。ICG组比纳米炭组检出更多的SLN[(3.2±0.7)枚比(2.6±1.1)枚, t=4.424, P=0.020],其中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2)枚比(0.5±0.8)枚, t=15.176, P=0.013]。ICG组中BMI≥24 kg/m 2和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SLN活检准确度明显优于纳米炭组(90%比44%,χ 2=7.935, P=0.005;90%比57%,χ 2=4.309, 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G组与纳米炭组的SLN中微转移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比15%,χ 2=5.853, P=0.016)。 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ICG淋巴结示踪技术的SLN活检效率优于纳米炭,特别是对BMI≥24 kg/m 2和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消化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定位技术临床操作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内镜下标记是目前常用的消化道病灶定位方法之一。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技术有定位准确、效果确切、不易消退、安全性好的优点,但应用效果与操作技术明显相关。随着该方法的推广使用,其操作技术亟待规范。为提高消化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的操作质量,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牵头,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应用经验进行检索、讨论,制定本操作专家共识,内容涵盖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的器械及染色剂准备、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流程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应用纳米炭对甲状旁腺识别及原位保留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使用纳米炭(实验组)167例,未使用纳米炭(对照组)162例。结果显示两组甲状旁腺识别数与误切数的比较,B1型和总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1型、A2型和A3型间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被识别出的甲状旁腺中A1型、A2型、B1型及总体间行原位保留与自体移植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我们认为纳米炭混悬液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能有效地识别并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米炭示踪剂不同注射方法对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和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对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18例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9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26~81岁。118例患者中,56例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设为观察组;62例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总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48±16)枚、3枚(0~25枚)、(26±9)枚、(23±7)枚;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1±13)枚、4枚(0~28枚)、(25±8)枚、(16±5)枚。两组患者总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94,6.588, 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747, t=1.689, P>0.05)。 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和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均为安全、有效的淋巴结示踪剂注射方法。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较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能提高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尤其是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法对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辅助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法在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活检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超声标记组(A组)、结肠镜标记组(B组)与无标记的对照组(C组)。记录肠镜下标记时肠腔内染料漏渗率、不良反应情况,腹腔镜术中观察被标记的直肠浆膜黑染情况。记录术中寻找病灶时间、总手术时间、切除肠段长度、切缘距肿瘤距离、手术保肛率,比较术后病理结果。结果:A组内镜超声发现2例肿瘤肛侧可疑的壁内扩散,扩散长度分别为0.42 cm和0.71 cm,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分别为0.36 cm和0.64 cm;B组病理检查发现1例肿瘤肛侧的壁内扩散,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为0.53 cm;C组病理检查发现3例肿瘤肛侧的壁内扩散,显微镜下观察扩散长度分别为0.43 cm、0.36 cm和0.28 cm。被标记者术中均易在直肠浆膜面发现黑染标记点,B组3例腹膜表面和肠系膜存在散在斑点状黑染。3组间数据对比如下:(1)术中寻找病灶时间: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29±0.87)min、(1.31±0.63)min比(15.3±10.50)min, P均<0.05];(2)总手术时间: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76.12±27.64)min、(175.67±26.48)min比(198.65±38.67)min, P均<0.05];(3)肠段切除长度: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11.81±5.76)cm、(12.31±3.94)cm比(15.24±4.12)cm, P均<0.05];(4)切缘距肿瘤距离:A组、B组均明显小于C组[(3.61±1.26)cm、(4.57±1.58)cm比(6.13±2.47)cm, P均<0.05];(5)A组、B组、C组保肛率分别为65.0%(13/20)、60.0%(12/20)、40.0%(8/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标本切缘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残留。 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术前,进行内镜下纳米炭注射标记,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肠段切除、缩短手术时间。而内镜超声引导下纳米炭标记更能直接了解肿瘤有无向肛侧的壁内扩散,为直肠癌肛侧手术切端的定位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米炭在cN0甲状腺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的示踪作用及对侧区淋巴结清扫策略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516例PTC患者病历资料,其中cN0患者(436例),cN1患者(80例),男137例,女379例,男女比例1.00∶2.76。在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淋巴结,收集各个侧区(Ⅱ区、Ⅲ区、Ⅳ区)淋巴结数目,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计算黑染及非黑染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436例cN0患者黑染LNM率Ⅱ区( P=0.002)、Ⅲ区( P=0.000)、Ⅳ区( P=0.002)均高于非黑染LNM。80例cN1患者(Ⅱ、Ⅲ、Ⅳ)区黑染LNM率同样高于非黑染LNM(0.011、0.019、0.015),cN0患者Ⅲ区黑染LNM率影响Ⅱ区、Ⅳ区LNM( P=0.000、 P=0.000)。cN1患者Ⅲ区黑染LNM率对Ⅱ区有影响(0.030),对Ⅳ区黑染LNM率无影响(0.315)。 结论:使用纳米炭后侧区(Ⅱ区、Ⅲ区、Ⅳ区)黑染LNM率能代表侧区LNM率,有助于指导侧区淋巴结清扫;另Ⅲ区黑染LNM率可影响Ⅱ区、Ⅳ区LNM率,有侧区前哨淋巴结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作用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文检索关键词为纳米碳、纳米炭、甲状腺癌、甲状腺恶性肿瘤,英文关键词为nano carbon、nano-carbon、carbon nanoparticles、nano-carbon parathyroid negative imaging technique、thyroids neoplasms、thyroidc ancer、thyroid carcinoma。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到2020年3月10日。手动检索文章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筛选、整理数据,并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及发表偏倚评估。使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研究26篇,共2291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149例,对照组1142例。结果发现,应用纳米炭的试验组比空白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包括甲状旁腺误切率( OR=0.24,95% CI:0.16~0.34, P<0.00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病率( OR=0.38,95% CI:0.28~0.52, P<0.001)、术后低钙血症发病率( OR=0.40,95% CI:0.30~0.54, P<0.001)及喉返神经损伤率( OR=0.50,95% CI:0.31~0.81, P<0.001)。 结论:术中使用纳米炭示踪技术能够减少甲状腺癌切除术产生的并发症,值得临床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中甲状旁腺光学定位与活性判断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外科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状腺手术特别是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主要风险之一是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可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低钙血症,目前已成为困扰甲状腺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之一。原发性或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切除病变旁腺,而术中快速寻找或辨认旁腺有时较困难,特别是存在异位或额外旁腺时。目前对甲状旁腺的寻找辨认和保护主要依靠外科医师的经验,传统术中快速冰冻、纳米炭负显影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试纸等辅助辨认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直观准确的进行术中甲状旁腺实时定位显示,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和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对术中甲状旁腺活性判断也有一定价值。本文就这些光学技术的应用原理、初步临床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