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预防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以及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甲状腺科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8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随访1~9个月,比较2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和水肿等级。结果:术后1、3、9个月,干预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8.5%(5/59)、8.5%(5/59)、10.2%(6/59),低于对照组的31.0%(18/58)、36.2%(21/58)、43.1%(25/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425、13.041、16.289, P<0.05或0.01)。其中轻、中、重度淋巴水肿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350、12.078、17.422, P<0.05或0.01)。干预组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的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分别为(20.36 ± 1.80)、(20.03 ± 1.68)、(34.63 ± 3.52)、(15.86 ± 1.96)、(19.81 ± 1.0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03 ± 1.36)、(17.10 ± 1.46)、(19.38 ± 1.51)、(10.91 ± 1.22)、(18.36 ± 1.21)分;术后3个月干预组分别为(23.56 ± 2.72)、(23.73 ± 2.20)、(39.93 ± 4.17)、(20.31 ± 3.04)、(26.37 ± 2.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90 ± 2.14)、(19.12 ± 2.63)、(25.79 ± 3.59)、(13.97 ± 2.67)、(21.02 ± 2.50)分;术后9个月干预组分别为(27.44 ± 2.01)、(25.80 ± 1.85)、(40.88 ± 3.72)、(21.02 ± 2.78)、(27.02 ± 2.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93 ± 1.66)、(20.67 ± 1.46)、(19.38 ± 2.29)、(16.33 ± 2.65)、(22.29 ± 2.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691~34.383, P<0.05)。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延缓淋巴水肿的进展,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促进患肢的康复,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出院后电话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出院后电话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治疗有效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85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原则,将入选对象分为研究组( n=43)和对照组( n=42),研究组患者出院后采取电话随访方式,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取常规随访方式,对比不同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患者随访后双上肢周径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肩关节前屈度、肩关节外展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除生理职能外,研究组患者随访后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出院后应用电话延续护理可延伸护理服务、促使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保证治疗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早期康复管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定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早期康复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乳腺中心2018年6~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2019年1~7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早期康复管理方案。分析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96, P<0.05)。两组双侧上肢臂围差比较,手术前( t=1.941)、手术后1个月( t=0.3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手术后3个月( t=2.836)、手术后6个月( t=11.316),双侧上肢臂围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侧上肢DASH得分情况比较,手术前( Z=-1.825),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手术后1个月( Z=-3.721)、手术后3个月( Z=-5.069)、手术后6个月( Z=-6.302),患侧上肢DASH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前,试验组QLQ-C30生活质量测评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评价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早期康复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肢功能,预防患肢淋巴水肿,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识别并保护上肢淋巴系统技术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施行识别并保护上肢淋巴系统技术(DEPART)对预防或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乳外科拟行乳腺癌手术的265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LND+DEPART组(132例)和标准ALND组(133例)。ALND+DEPART组患者术前注射示踪剂吲哚菁绿和亚甲蓝,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采用分级显影方法示踪上肢淋巴系统,对长径>1 cm、质硬可疑转移的上肢淋巴结做1/4部分冰冻切片,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及淋巴管。标准ALND组患者行标准ALND。术后分别采用5点周径测量体积法和Norman问卷调查,对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进行客观和主观指标评估。结果:ALND+DEPART组132例乳腺癌患者中,121例(91.7 %)完成DEPART。ALND+DEPART组和标准ALND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N分期、TNM分期、分子分型、区域放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位随访24个月,5点周径测量体积法评估显示,ALND+DEPART组和标准ALND组的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5.0%(6/121)和15.8%(2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Norman问卷调查法评估显示,ALND+DEPART组和标准ALND组的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5.8%(7/121)和21.8%(29/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区域复发。 结论:对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ALND术中施行DEPART,能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基础上,减少或避免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预映射法在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干预映射法在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CRF)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7例首次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术后CRF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进行基于干预映射法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RF程度、患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得分(DASH)、双侧上肢臂围差和生活质量。结果:实施上肢康复训练后,试验组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RF程度、患侧DASH得分、双侧上肢臂围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应用干预映射方法设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RF患者上肢康复训练方案,能够改善患肢功能,预防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术后患者行CDT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复合理疗(CDT)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CDT治疗依从性情况。通过多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相关及独立影响因素,并针对其独立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2例乳腺癌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CDT治疗依从性最低得分为23分,最高得分为46分,评分得分为(32.47±5.96)分;其中依从性差为29例,依从性一般为24例,依从好为9例,CDT治疗依从率为53.23%,显示CDT治疗依从性为一般水平。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家庭及社会支持度为乳腺癌术后患者CDT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OR>1, P<0.05)。 结论:本次研究选取乳腺癌术后患者行CDT治疗依从性为一般水平,而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及家庭及社会支持度是CDT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支持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家庭及社会支持,并建立合理的护理管理机制是提高患者CDT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及治疗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管理现状,为制订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使用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58所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了58所医院,其中53所综合医院,5所专科医院。仅18.97%(11/58)有专门用于淋巴水肿保守治疗的治疗室,15.52%(9/58)开设了淋巴水肿门诊,25.86%(15/58)有专业的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58所医院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及治疗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目前尚未实现淋巴水肿规范管理的全面覆盖,淋巴水肿管理标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方案和实践标准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穴位按摩联合上肢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上肢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佩戴压力袖套及上肢康复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观察组纳入84例患者、对照组纳入81例患者。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患肢外展、前屈、后伸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中文版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上肢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术后患者参与淋巴回流训练与管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参与淋巴回流训练与管理的意愿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者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和淋巴水肿健康信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64.3%(101/157)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愿意参与淋巴回流训练与管理;Logistic分析显示,民族( OR=0.06,95% CI 0.01~0.68)、离异( OR=0.08,95% CI 0.01~0.89)、益处认知( OR=12.41,95% CI 4.26~36.19)、障碍认知( OR=3.83,95% CI 1.48~9.91)、行为线索( OR=3.72,95% CI 1.51~9.20)5个方面影响患者参与淋巴回流训练与管理的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患者参与淋巴回流训练与管理的意愿呈中等水平,且受民族、婚姻状况、健康信念中益处认知、障碍认知及行为线索等多方面影响,提示可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淋巴水肿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参与淋巴回流训练与管理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监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简易测量尺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迄今为止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临床以预防为主。为了早期发现淋巴水肿和评估淋巴水肿治疗效果,需要定期监测患肢周径包括手背、腕横纹、腕横纹上5 cm、肘横纹、肘横纹上、下10 cm及上臂最高处共7个部位。目前临床采用皮尺多部位分次测量,测量完一个部位后,需要将皮尺固定在该部位,再通过皮尺纵向定位标记下一测量部位,操作繁杂,测量部位时定位不准确,对测量工作效率和精度造成影响。本研究将其改良,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