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站任务院前医学救援医务人员配置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载人航天这个系统工程中,首先是要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在国内外载人航天实践中,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及返回舱着陆返回地点均选择在远离城市和人群的空旷地带。尽管我国历次载人航天任务均未出现安全事故及需急救处理的医学问题,但在国外既往60余年的载人航天实践过程中,各种故障、事故及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也出现了需应急返回的医学问题 [1,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空间站任务着陆场返回舱前航天员救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1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造期,并将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未来十年,载人航天任务将更加密集,成为常规性任务。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而医疗救援是最为根本的保障。我国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严重意外事故发生;历次任务中,医疗救护队均进行了充分准备,组织了训练、演练和实战,保障了航天员的安全。但航天员意外伤害的风险永远不能轻视 [1,2]。在过去60余年国际载人飞行中,载人航天故障、事故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3]。并且,长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及结构变化、骨骼和肌肉系统废用性改变等均增加了返回时意外损伤的风险。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援任务中,着陆场的医学救援是最为重要内容和环节。着陆场的医学救援主要包括:返回舱前救治(以下简称舱前救治)、载体内救治、载体医疗后送、后方支持医院(以下简称后支医院)交接共4个阶段。舱前救治在危及生命伤情的抢救时极为重要,舱前阶段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时机。舱前环境多为沙漠戈壁,风沙大、冬天气温低、夏天气温高、夜间照明差,医疗条件较差,在携带有限医疗装备的条件下,如何开展舱前救治,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在航天员救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尽量减少舱前救治时间,将航天员尽快后送至条件相对好的医疗救护载体,另一方面又要抓住舱前阶段的抢救关键时机,救援队面临不少困惑:比如,哪些伤病情必须在舱前救治?哪些可以舱前暂不处理,需尽快送至后送载体内再行处理?舱前能够进行哪些医疗操作?等等。在此背景下,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以神舟十二任务医疗队为主体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成立了工作小组以及共识专家委员会,经过反复讨论修订,最后投票,形成了针对空间站任务神舟飞船返回舱舱前医学救援的首个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型核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及其在核潜艇核事故救援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小型核应急医学救援力量(SMRN)相对大型核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具有更好的机动性、灵活性,且具备核应急医学救援前端功能.在核潜艇海上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灵活配属应用SMRN能够帮助辐射损伤伤员争取宝贵救治时间,靠前提供核专科医学救援保障,提升伤员存活率.本研究就SMRN的人员、装备、训练准备等能力建设策略进行论述,并分别对SMRN在核潜艇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远海和近海情景下随行保障和机动救援 2 种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海上核应急医学救援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省级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队伍装备物资智能管理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基于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省级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队伍装备物资智能管理系统.方法 分析目前省级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物资配备和管理现状及需求,采用物联网、低功耗蓝牙、射频识别等技术,设计省级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队伍装备物资智能管理系统.结果 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队伍装备物资智能管理系统在对应急人员及装备物资进行动态管理基础上,实现了装备物资的库存预警、效期预警、维修维护预警以及应急人员身体状态的预警功能,可有力地支撑现场指挥员的应急决策.结论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医学应急队伍和装备物资的智能化管理,可有效提高省级核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救援的人员和装备保障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西部偏远山区输血救治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地广人稀,山高路险,沟壑纵横,地形条件复杂,医疗资源匮乏,综合交通薄弱[1] . 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制约,西部偏远山区的输血医学技术发展相对迟滞,血液保障体系很不完善.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批量产生的伤员将给当地的医疗救护体系带来严峻的考验,该区域紧急输血救援通道是否及时和畅通也将直接影响救治效能. 因此,在西部偏远山区因地制宜地构建比较健全的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应急供血体系,才能有效提升该区域的综合输血救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军队核应急医学救援队人员编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军队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队是执行军事任务的重要组成力量,加强救援队人员编组的合理化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人员编组的依据、建议、讨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联合应急医学救援的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讨论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联合应急医学救援模式的建设构想.方法 对比国内外交通事故军地联合医学救援的现状,分析我国军地联合救援存在的问题,进而用Delphi法,对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过程中,军地联合的紧密程度、军地联合协同的关键以及下一步军地联合建设的重点进行专家咨询.结果 60%专家认为目前军地联合的紧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对于协同的关键,专家意见集中于组织指挥、医疗后送和物资保障等方面,对于下一步建设重点,专家观点集中于规章制度与联演联训建设等.结论 建议从完善制度、联演联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以及灵活宣传等方面有重点地创建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联合应急医学救援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事故医学救援队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核能及相关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核安全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1] . 核事故医学救援是核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对减少人员伤亡,保证人员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军内到军外,十分重视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陆续成立了多支核事故医学救援队,并开展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训练. 某部"二级核防护专科医院" 主要承担军队和地方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的一级应急支援二级医疗救治任务[2-3] . 近年来,某部医院党委和各级首长高度重视核防护专科建设以及核事故医学救援队专业训练,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具备了核事故医学救援能力. 然而,核事故医学救援队训练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内外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发现关于核与辐射事件的概念、分类、分级以及应急救治体系等概念界定不统一,文章围绕这些不足问题,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论述美军核武器事故的组织指挥体系,阐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行动要点,为我国救治体系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航母编队远海训练突发事故卫勤保障仿真推演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制订、优化航母编队远海训练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卫勤保障方案提供快速、高效的工具,提升航母海上卫勤保障决策支持能力.方法 运用系统建模、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工程等技术,研究建立航母编队远海训练突发事故卫勤保障仿真系统,量化推演、动态分析卫勤保障过程,并进行卫勤保障方案评估与优化循证.结果 使用该软件系统对卫勤保障方案进行动态优化与循证,增强保障方案精细化研究能力与资源配置的针对性.结论 航母远海训练突发事故应急救援伤员医疗后送是海上卫勤保障的难点和重点,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量化推演与优化航母突发事故卫勤保障方案,实现了卫勤研究技术手段的突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