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肌少症不同时期干预降低ASCV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的1072例老年人,其中男性408例,女性664人例.对受试者进行信息采集、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身体成分测试和功能体适能测试.根据握力、5次起坐试验时间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综合判定肌少症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可能组、肌少症前期组、肌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四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AS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肌少症患病率为10.6%,肌少症可能和肌少症前期检出率分别为16.1%和15.1%.男性肌少症前期[OR:95%C1=3.63(1.03-12.78),P=0.04]和肌少症组[OR:95%C1=8.90(1.15-68.86),P=0.04]与 ASCVD 10 年发病高风险相关,女性肌少症组[OR:95%C1=5.05(1.49-17.13),P=0.009]与ASCVD 10年发病高风险明显相关.结论:男、女肌少症患者和男性肌肉质量下降人群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较高,且肌少症严重程度和ASCVD发病风险正相关,这对于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160例抑郁发作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进行调查,分析自杀意念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的关系.结果:有无自杀意念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受教育年限、职业、婚姻、受虐待史、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杀意念强度与认知融合(OR=0.287,P<0.05)和经验性回避(OR=0.349,P<0.05)呈正相关.在认知融合方面,"中等到强烈"的"被动尝试自杀的愿望"与"无"和"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验性回避方面,"中等到强烈"的"主动尝试自杀的愿望"和"被动尝试自杀的愿望"与"无"和"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显示,受教育年限越短,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OR=0.781,95%CI 0.661~0.922,P=0.004),经验性回避越高,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OR=1.150,95%CI 1.055~1.255,P=0.002).结论: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均与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意念强度呈正相关,经验性回避是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CAR、SII构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CA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5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1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CAR、SII,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肿瘤大小<2 cm占比、临床分期Ⅱa占比、浸润深度浅1/3占比、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肿瘤大小>4 cm占比、临床分期Ⅱb占比、浸润深度深1/3占比、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AR、SII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深1/3)、PSV、CAR、SII均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而PI、RI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2.227×浸润深度(深1/3)+0.285×PSV+(-24.753)×PI+(-17.186)×RI+16.530×CAR+0.008×SII,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χ2=6.999,P=0.537 9,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分析结果显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约登指数为0.80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7%、83.5%,95%CI为0.932~0.987,实际应用准确性为89.5%.结论 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CAR、SII构建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钠排泄及IL-18水平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以 24 h尿钠排泄水平(24 h UNa)作为钠摄入量评估指标,评估不同钠盐的摄入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对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U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纳入T2DM患者 130 例,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分为UA阳性组 60 例和UA阴性组 70 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炎性因子及24 h尿液相关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2DM患者临床指标与UACR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临床指标对UA的影响;二分类回归法分析 24 h UNa和IL-18 关联对UA的影响.结果 24 h UNa水平(OR=1.019,95%CI 1.003~1.035,P=0.017)与IL-18(OR=1.204,95%CI 1.060~1.368,P=0.004)是T2DM患者UA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分析提示,与低钠低IL-18 组比较,高钠高IL-18 组UA阳性风险显著增加(OR=10.774,95%CI 2.105~55.155,P=0.004).结论 24 h UNa、IL-18 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UA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地区哮喘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哮喘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专科医疗资源布局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方法 通过京-卫-信A1-5-1表,采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郊区哮喘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郊区常住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比较近、远郊跨区住院差异.结果 区内和跨区住院病例分别为7 314、1 515例.北京地区哮喘患者跨区住院倾向去区外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尤其偏好到执业(助理)医师数(β=0.53,P<0.001)和实有床位数(β=0.16,P=0.001)更多的医疗机构.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患者比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患者跨区住院比例更高(β=0.96,P<0.001).年龄越大和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跨区住院比例越低(β=-0.01,P<0.001).结论 北京地区哮喘患者跨区住院率仍较高,远郊区县的专科诊疗能力有待提升,建议考虑老年人群的就医需求,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促进哮喘患者逐步转变就医选择行为,降低患者的就诊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1月-2023年5月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NVAF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64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信息、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计算剂量调整谷浓度,并记录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出血概率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该回归方程的预测价值.结果 64例患者中,共19例患者发生24例次出血事件,大多为轻度出血(19例次,79.2%),以胃肠道出血为主(17例次,70.8%),大多经对症处理、调整抗凝方案等处理后好转或痊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既往有贫血史的患者比例、血小板计数、尿素氮含量、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利伐沙班剂量调整谷浓度和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均显著多于或高于非出血组,而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出血组(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T水平(比值比为1.473,95%置信区间为1.103~1.967,P=0.009)和高利伐沙班剂量调整谷浓度(比值比为1.174,95%置信区间为1.018~1.355,P=0.027)是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事件预测概率(P)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6.975+0.387×PT水平+0.161 ×剂量调整谷浓度,其ROC曲线的AUC为0.825(95%置信区间为0.708~0.909,P<0.001).结论 利伐沙班致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相关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贫血史、高血小板计数、高尿素氮含量、高利伐沙班稳态血药浓度谷值、高剂量调整谷浓度、高凝血指标水平以及低白蛋白水平,其中高PT水平和高剂量调整谷浓度是可用于预测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NLR、sST2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构建预测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晚期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17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晚期复发情况将患者可分为未复发组(n=85)和复发组(n=3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风险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区分度,绘制Calibration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复发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值、心房颤动早期复发(ERAF)占比、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LAD值偏大、血清NLR偏高、sST2偏高是导致AF心房颤动患者RFA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模型方程,采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区分度良好,Calibration curve显示模型拟合度好.基于血清NLR、sST2构建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79(95%CI:0.816~0.938,P<0.05),预测效能优于NLR、sST2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NLR、sST2是导致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拟合度良好,对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山西省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与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与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的关联,为学校和相关部门性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9月至11月,对山西省某医学院校1 280名学生进行了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匿名调查.结果 对婚前性行为持积极态度的学生占39.75%.调整一般人口学特征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在家庭维度中,高风险组(OR=1.61,95%CI:1.02~2.54)对婚前性行为赞同度是低风险组的1.61倍.在时间维度中,中风险组(OR=1.57,95%CI:1.14~2.17)对婚前性行为赞同度是低风险组的1.57倍;相对于文化维度低风险组,文化维度的中风险组(OR=1.96,95%CI:1.43~2.69)、高风险组(OR=4.75,95%CI:3.24~6.97)均与婚前性行为态度呈正相关,即随着维度风险的增加,对婚前性行为的赞同度越高.WQ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维度对医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影响最大,占45.40%,时间维度和家庭维度分别占15.60%和14.40%.结论 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社会生态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结果,高风险家庭因素、中风险的时间因素和中、高风险的文化因素增加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赞同,其中文化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实习护生个人掌控感现状及潜在剖面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个人掌控感现状,探究其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7月至9月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17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感量表进行调查,对实习护生个人掌控感现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实习护生个人掌控感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实习护生个人掌控感得分为(21.11±3.84)分.潜在剖面分析显示,个人掌控感存在2个潜在剖面,分别命名为强掌控组(65.0%)和弱掌控组(35.0%).弱掌控组和强掌控组的学历、临床见习经历、家庭月收入、睡眠情况、运动频率和死亡教育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见习经历、睡眠情况和运动频率是实习护生个人掌控感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实习护生个人掌控感水平存在明显异质性特征,护理管理者开展培训时应根据不同潜在剖面的分类特征进行个性化、精准化干预,增强实习护生的个人掌控感,维护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龄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血管生理参数及衰弱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相关血管生理参数以及衰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空军特色医学中心89例平均年龄89岁的高龄高血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餐后低血压(PPH)的定义分为PPH组和非PPH组.描述不同组间的血管生理参数情况,并结合衰弱、自护能力量表进一步探讨餐后低血压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表明,PPH组患者踝肱指数(ABI)显著低于非PPH组(1.10±0.13vs.1.17±0.13,P<0.05),PPH组Ⅲ~Ⅳ级眼底血管硬化患者明显多于非PPH组(34.7%vs.10.0%,P<0.05),而非PPH组衰弱患者明显多于PPH组(55.0%vs.32.7%,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程度(OR=0.225,95%CI:0.072~0.709,P<0.05)、ABI(OR=0.001,95%CI:0.000~0.215,P<0.05)、眼底血管硬化程度(OR=4.904,95%CI:1.271~18.920,P<0.05)可显著影响PPH的发生.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与ABI、眼底血管硬化以及衰弱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