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不同生育政策时期生育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生育政策调整对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生育情况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于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系统,其监测对象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宁波市奉化市居住≥1年的产妇。将资料分为"独生子女"(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单独二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和"全面二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3个时期,比较不同生育政策时期产妇年龄分布的差异,分析不同生育政策时期经产妇占比的变化趋势,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育政策与不良围产结局的关联。结果:"独生子女""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产妇数分别为12 557、14 097和15 509名,后一时期分别较前一时期增长12.3%和10.0%;各时期产妇年龄 M( P25, P75)分别为27(25,30)、28(26,31)和28(26,32)岁;各时期经产妇占比分别为19.5%、35.7%和45.8%,呈上升趋势( P< 0.001)。"独生子女""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分娩量分别为12 721、14 307和15 772名。"独生子女"时期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最低(8.7%),"全面二孩"时期最高(11.1%)。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因素后,与"独生子女"时期相比,"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早产[ OR (95% CI)分别为1.20(1.08~1.33)和1.08(1.02~1.13)]和出生缺陷[ OR(95% CI)分别为1.33(1.13~1.55)和1.29(1.20~1.39)]风险增加;巨大儿风险降低[ OR(95% CI)分别为0.87(0.80~0.96)和0.91(0.87~ 0.95)],围产儿死亡风险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OR(95% CI)分别为0.78(0.53~1.15)和0.84(0.69~1.02)]。 结论:随生育政策调整,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高龄、经产妇比例增加,不良围产结局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面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文欲探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湖北省数据,了解15~49周岁有配偶且已育一孩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20.10%的流动人口明确计划生育二孩。性别、年龄、户口性质、教育水平、就业身份、一孩性别、家庭平均月总收入、医疗保险、本次流动原因、流动累计时间、于流入地长期居住意愿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结论: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偏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通过加强政策宣传,降低二孩生育抚养的经济压力,完善抚育二孩相关资源设施,以提高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孩政策下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二孩政策下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幸福感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调查汕头市五家三级医院医护人员389名。结果:①389人的医护人员中,幸福感指数最高分14分,最低分2分,平均分7.74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②389人医护人员分为无孩组、一孩组、二孩组、三组医护人员幸福感指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③二孩组幸福感低于无孩组。 结论:二孩组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较低,随着二孩政策深入人心,应关注二孩家庭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提供较充分的社会配套,减轻二孩家庭压力,让更多的家庭选择二孩,增强家庭幸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特殊问题处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为高分化子宫内膜癌Ⅰa期,且其疗效已得到肯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二孩”政策的实施,更多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更加急迫;针对临床治疗中所面临的新挑战,近年来部分研究者开始探索治疗方式的优化,以及对某些有特殊问题(包括初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中分化及子宫肌层浸润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摸索,发现部分超适应证患者经严密筛查后仍可以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本文将近年来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特殊问题临床处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孩"政策下对"大孩"行为与心理的影响研究及其干预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二孩"政策下对"大孩"行为与心理的研究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蒙、汉族二孩家庭80户作为对象,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二孩出生后大孩的心理、行为改变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行为与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参与调查的80户蒙、汉族二孩家庭中,大孩积极心理行为67户,占83.75%;消极心理13户,占16.25%。积极心理行为中排在前三位分别为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关爱他人及懂得分享,分别占100.00%、98.51%和97.01%;消极心理行为前两位分别为身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分别占92.31%和61.54%;二孩政策下大孩积极心理行为与消极心理行为与大孩的性别无关( P>0.05),与父母文化水平有关( P<0.05)。 结论: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大孩心理的健康、成长,但是针对部分大孩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大孩心理行为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面二孩"政策下儿科学教育的挑战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面二孩"政策在提高人口出生率、补充社会劳动力、延缓老龄化进程、促进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短期内出生儿童数量的迅速增加和伴随而来的出生缺陷风险必然进一步加剧儿科资源短缺。本文概述了目前儿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革建议,期望缓解"全面二孩"政策下儿科医疗资源供需矛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于高龄女性助孕技术移植胚胎数目的伦理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面二孩”政策带来了高龄助孕妇女增多,许多医学问题及伦理冲突凸现,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遵循有利于患者及保护后代等伦理原则下帮助高龄妇女实现再生育愿望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次移植多枚胚胎是导致多胎妊娠的独立因素。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实施单胚胎移植的严格规定。鉴于多胎妊娠导致的一系列母婴危害,本文针对高龄女性移植胚胎数目的伦理思考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危妊娠的管理及未来防控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二孩生育政策全面开放后,高龄产妇数量增多,同时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高危妊娠产妇的比例逐年上升,这给产科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战。高危妊娠不仅使妊娠并发症发病风险增高,同时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孕期保健让其平稳、安全度过妊娠期及分娩期至关重要。近年来,产前筛查工作和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高危孕妇得到了更严密的监护和积极干预。同时,"互联网+"医院的推广在产科领域也初见成效,给围产保健服务增加便利。孕产妇健康状况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差异,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在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方面,产科工作者和孕产妇仍需同时努力,提高高危妊娠的管理水平,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3-2022年上海市静安区某街道户籍人口生育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分析2013-2022年上海市静安区某街道户籍人口的生育特征,为人口发展规划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出生医学信息系统和公安部门收集某街道户籍新生儿及产妇信息,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Joinpoint连接点回归模型描述变化趋势.[结果]2013-2022年某街道的粗出生率、一般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值分别为-7.62%、-6.99%和-4.54%.女性初育年龄和生育年龄逐年增高,AAPC值分别为1.24%和1.28%.10年间新生儿出生总数呈下降趋势,AAPC值为-6.15%.二孩政策出台后二孩占比呈增高趋势,AAPC值为7.37%.[结论]某街道人口生育水平呈下降趋势,二孩政策对提高生育率效果不明显,且女性生育年龄持续增高,需要采取多样化措施进行生育鼓励和优生优育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昆明市已婚育龄女性再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昆明市已婚育龄女性再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生育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法抽取昆明市5个区555名已婚已生育一孩育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个人特征、社会特征、家庭特征、生育意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是否为独生子女、职业、生育状况、一孩主要照护者和共同居住的家庭总人口数对已婚育龄女性再生育意愿有一定影响(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是中生育意愿的保护因素(OR=0.550),已育一孩是中生育意愿、高生育意愿的保护因素(OR=0.134、0.044).结论 昆明市已婚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不高,目前生育现状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已育一孩的受访者生育三胎意愿低于已育二孩的受访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