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尖瓣环分离的再认识:从患病率到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二尖瓣环分离(MAD)是二尖瓣纤维环的一种解剖学变异,表现为二尖瓣铰链点移位,导致左心房壁与二尖瓣环连接处与左心室游离壁的分离。过去普遍认为MAD是二尖瓣脱垂患者的影像学特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正常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的MAD,近年来MAD的患病率、组织学与形态学、病理生理学、影像学、临床意义等方面认知不断更新,该文就此进行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尖瓣环分离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二尖瓣环分离(MAD)是一种二尖瓣环的结构异常,表现为二尖瓣后叶附着点从左心室后侧壁顶部移位至左心房。MAD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并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该文就MAD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尖瓣环分离的影像诊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二尖瓣环分离(MAD)是二尖瓣的解剖结构异常,其特征为二尖瓣后叶铰链点向左心房侧移位,同时伴随与左心室基底部心肌不同程度的分离。MAD曾被认为是与二尖瓣脱垂(MVP)和/或二尖瓣黏液样变性并存的附属解剖结构异常。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学界发现MAD不依赖于MVP而独立存在,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紧密相关,本文就MAD影像诊断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大面积眼睑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患者,男性,64岁。2022年3月因左侧额顶部头皮、上睑出现水疱样皮疹,未过正中线,伴有剧烈疼痛,疼痛的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且撕裂样,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眼痛、结膜充血及视力下降,眼睑皮肤逐渐发生坏死脱落,眼睑无法闭合,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毒性结角膜炎,给予静脉注射抗病毒、抗生素治疗(具体药品名不详),治疗后头面部皮损逐渐好转,疼痛有所缓解。2个月后,因眼部病情呈渐进性加重趋势,并伴有瞳孔变白,给予睑缘缝合后缝线脱落,遂于2022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主诉左眼痛、结膜充血伴视力下降2个月余。既往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脑血栓病史10余年,口齿不清。入院查体,痛苦面容,左侧额面部有不规则皮肤瘢痕形成,色素脱失,病损区痛觉和触觉消失。见图1。左眼视力为光感,左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上睑组织全层缺损,残余皮肤瘢痕挛缩,结膜角膜暴露,上睑睑结膜黏连外翻,结膜充血,角膜灰白色混浊,中央偏下方角膜菲薄,可见微穿孔,前房消失,虹膜前粘连,余眼内结构窥不见。经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02×109个/L(参考值4.3×109~5.8×109个/L),血红蛋白117 g/L(参考值130~175 g/L),红细胞比容0.369 L/L(参考值0.4~0.5 L/L),红细胞分布宽度14.3%(参考值11%~14%),纤维蛋白原5.08 g/L(参考值1.8~4.0 g/L),尿红细胞计数32.2个/μL(参考值0~23个/μL),血白蛋白37 g/L(参考值40~55 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9 mmol/L(参考值2.06~3.1 mmol/L)。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心脏射血分数53%,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处于边缘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轻度反流。临床诊断为左眼睑缺损,左眼瘢痕性睑外翻,左眼睑闭合不全,左眼角膜溃疡穿孔,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心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塞。鉴于患者病情较重,眼睑缺损导致结膜及角膜组织暴露,角膜溃疡穿孔面临失明风险,因此恢复眼睑完整并保障眼球完整和视力为主要治疗原则,故笔者相继采用三次手术治疗。于2022年5月择期行第一次手术,术中充分分离瘢痕黏连,解除瘢痕牵拉,见睑板全部缺失,眼睑皮肤缺损至眉下,眼睑后层应用下睑带蒂睑板结膜瓣重建术,眼睑前层应用鼻部Z型皮瓣和面部舌形带蒂肌皮瓣重建术,鼻部皮瓣大小1.5 cm×1 cm,颞侧面部皮瓣大小4.5 cm×2 cm。见图2。术后眼睑呈闭合状态。见图3。9个月余后行第二次手术,即睑板结膜瓣断蒂术。见图4。楔形切除部分睑板瘢痕,重新褥式缝合,充分松解瘢痕组织,可见上睑皮肤缺损约4 cm×2 cm,取右眼上睑游离皮瓣移植到左眼上睑。术后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 mg,1次/月,行瘢痕内注射,共3次。局部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3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生产),点眼,4次/d。于2023年5月行第三次手术,即角膜移植术。见图5和图6。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穿透性异体角膜移植术,术中见虹膜与角膜后粘连,晶状体灰白色混浊脱位,黏连于角膜白斑后方,因此联合晶状体囊内摘除术,复位虹膜。术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术后2个月复诊。见图7和图8。患者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05,左眼眼压18 mmHg,眼睑闭合良好,睑缘充血肥厚,结膜略充血,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前房正常,瞳孔圆,直径4 mm,对光反射弱,玻璃体及眼底正常。停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继续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眼,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复方芪丹方对高血压和糖尿病导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脏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观察复方芪丹方对高血压和糖尿病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模型大鼠心脏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 14 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持续高脂高糖饲料喂养 16 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 2 周后腹腔注射 1%链脲佐菌素(25 mg/kg)复制高血压、糖尿病致HFpEF大鼠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pEF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诺欣妥)组,给予诺欣妥 18 mg/kg]、复方芪丹方低剂量组(芪丹低剂量组,给予复方芪丹方含生药 4.90 g/kg)、复方芪丹方高剂量组(芪丹高剂量组,给予复方芪丹方含生药 9.80 g/kg);另设SHR模型组(SHR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和正常对照组[Wistar-Kyoto(WKY)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灌胃 8 周后采用超声评估大鼠心脏功能;心脏超声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和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和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FINS)、瘦素(LEP)、胰高血糖素(GCG)、C肽,以及血浆心钠素(ANP)和脑钠肽(BNP)水平;同时取心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WKY组比较,HFpEF模型组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A)、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心肌运动速度(e')比值、ANP、BNP、TC、TG、LDL-C、FPG、GSP、C肽、GCG、LEP、FINS、IRI水平均明显升高,e'、左房射血分数(LAEF)、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自然对数(IAI)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HFpEF模型组比较,芪丹低、高剂量组E、A、E/e'比值、TC、FPG、C肽、GCG、LEP、FINS、IRI水平均明显降低[E(m/s):0.78±0.13、0.81±0.15 比 1.02±0.15,A(m/s):0.46±0.06、0.43±0.04 比 0.67±0.07,E/e'比值:15.34±4.58、15.01±3.56 比 24.47±6.38,TC(mmol/L):3.16±1.00、2.40±0.69 比 4.61±0.73,FPG(mmol/L):13.92±1.80、12.65±2.13比17.05±3.44,C肽(μg/L):1.84±0.42、1.46±0.42比2.75±0.70,GCG(ng/L):132.79±28.69、122.33±31.47比161.23±21.43,LEP(μg/L):5.77±1.82、5.37±1.02比9.30±1.42,FINS(pmol/L):104.13±27.65、83.57±32.62 比 133.10±32.78,IRI:10.85±3.87、7.73±3.16 比 17.19±5.80,均P<0.05],e'和IAI明显升高[e'(m/s):5.20±0.52、5.53±0.70 比 4.30±0.62,IAI:-5.45±0.34、-5.07±0.48 比-5.88±0.45,均P<0.05],芪丹高剂量组LAEF、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LAEF:0.52±0.05 比 0.46±0.06,LVEF:0.82±0.05 比 0.75±0.08),ANP、BNP含量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ANP(μg/L):0.48±0.16 比 0.70±0.11,BNP(ng/L):15.87±4.18比21.08±3.23,LDL-C(mmol/L):1.33±0.72比2.47±0.86,均P<0.05].HE染色显示,复方芪丹方可显著改善心肌细胞形态.结论 复方芪丹方可改善高血压、糖尿病致HFpEF模型大鼠的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房内压及心室压力,改善心肌病理形态和心脏舒张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T淋巴细胞功能亚群在体外循环中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们观察体外循环(CPB)患者T淋巴细胞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上游转录调节因子T-bet/ GATA结合蛋白3(GATA3)表达变化,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毒性T细胞1(Tc1)/Th2、Tc2细胞功能亚群分化状态.一、材料与方法观察组:CPB二尖瓣置换术20例;对照组:非CPB动脉导管结扎术20例.术前、停机前或手术结束时、术后4h、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分离时相点T细胞,提取RNA,Northern blot检测IFN-γ、IL-4、T-bet、GATA3 mRNA表达并量化测定,SPSS16.0软件数据处理,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再次双瓣膜置换联合主动脉幕帘重建术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夜间不能平卧1月余”入院.26年前,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左径闭式二尖瓣分离术.5年前,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术中二尖瓣置换27#生物瓣,因合并小主动脉瓣环,置换19#生物瓣.4年前复查心超:二尖瓣平均压差4 mm Hg,主动脉瓣峰值压差38 mm Hg.2年前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平均压差3.5 mm Hg,主动脉瓣峰值压差65 mm Hg.有高血压病史.本次入院查体:身高164 cm,体重54 kg,体表面积(BSA) 1.60 m2,血压115/80 mm Hg,双肺呼吸音稍粗,两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率102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中度舒张期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的收缩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51例行PCI手术的CAD患者为研究组,选择51例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收缩功能,其中研究组分别在PCI术前与术后3个月进行检测,对照组在体检时检测.比较2组左室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和A的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研究组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整体环向应变峰值(GPCS)与LVEF检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2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曲线与纵向应变牛眼图.结果 研究组PCI术前、术后的A高于对照组,E/A与LVEF低于对照组;研究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前;研究组PCI术前、术后GPRS低于对照组,GPLS、GPCS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CI术后GPRS高于术前,GPLS、GPCS低于术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 GPRS、GPLS、GPCS 与 LVEF存在相关性(r=-0.722,-0.545,-0.667,P<0.05).PCI 术前,STI 曲线各节段运动曲线形态幅度不一致,轮廓不规则,明显分离,PCI术后,STI曲线发现各节段运动曲线形态幅度基本一致,曲线已趋于正常;对照组17节段纵向应变牛眼图与运动曲线显示应变曲线轮廓规则,达峰时间统一,波峰波谷一致.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有效评价CAD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并具有可重复追踪、方便、无痛苦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超声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超声表现.方法 以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7胎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CAVB胎儿心脏,获取二尖瓣、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频谱.结果 7名孕妇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均呈阳性,其中4名抗SSB抗体呈阳性.7胎均见房室分离,心房律正常而心室律缓慢,二尖瓣、UA、DV及MCA血流异常;其中4胎心房壁、房间隔、二尖瓣环或腱索回声增强.7胎均未合并其他心内外结构畸形.结论 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可致胎儿发生CAVB;超声观察胎儿心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利于判断胎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识别二尖瓣术中左回旋支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使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探讨左回旋支动脉(left circumflex coronaryartery,LCX)和二尖瓣环之间的解剖关系,并识别二尖瓣术中LCX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22例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前心脏CT图像,判断冠状动脉优势类型及是否存在二尖瓣环分离,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分析二尖瓣反流病因.检测二尖瓣环上最接近LCX的点(X点),测量LCX到二尖瓣环的最小距离(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left circumflex artery and mitral annulus,mDistanceLCX-MA).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影响mDistanceLCX-MA的相关因素.结果 中位mDis?tanceLCX-MA为4.2(0.9~11.4)mm,X点主要位于后瓣环的外侧.51例(42%)患者出现二尖瓣环分离.与其他优势类型相比,左优势型的mDistanceLCX-MA最短(P<0.01).与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组相比,黏液样病变二尖瓣脱垂组患者的mDistanceLCX-MA明显缩短(P=0.0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优势型和二尖瓣环分离是减少mDis?tanceLCX-MA的重要独立因素(P值均为0.01).相反,右优势型是增加mDistanceLCX-MA的重要独立因素(P=0.01).结论 术前心脏三维CT检查有助于判断LCX和二尖瓣环之间的解剖关系.左优势型和二尖瓣环分离的患者在行二尖瓣手术时存在LCX损伤的高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