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查找远程重症系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构建远程重症系统架构,验证已建成的远程重症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青岛大学医疗集团为依托,建设以集团核心医院为中心、集团内成员单位为节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远程重症系统。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论证,查找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原因。现场调研相关医院重症医学科实际情况,论证选择有意向的ICU以及合作第三方通讯和设备公司,通过物联网及5G通信技术建成远程重症系统。通过实际开展远程监护、可视化查房、会诊、教学等活动,验证其系统功能。结果:相关人员认知不足、远程医疗执业认证要求、信息安全问题和设备信息集成障碍是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主要原因。远程重症系统架构包含床单元设备及音视频信息物联采集、采集信息无损安全传输、信息在远程中心实时显示、中心与各节点医院ICU工作人员实时互动、诊疗信息云端储存5个部分。经验证患者诊疗数据信息可通过5G网络专线实时、安全、无损传输。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患者监护、呼吸机、输液工作站应用信息及音视频监控信息实时、稳定上传;结合远程会议连线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结论:远程重症系统在医疗集团内部建设是可行的,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互联网+移动医疗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互联网+移动医疗"在妇产科住培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参与基地住培工作的43名教师(住培管理者14人,基地未直接负责管理工作的指导医师29人)和41名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互联网技术管理基地过程管理资料,结合个人意愿及抓阄的方式,将学员分为两组,对照组( n=21)用传统方式进行过程管理,观察组( n=20)用移动医疗协助过程管理。用多维度问卷调查和数据对比方式,分析师生对基地住培管理不同方面的评价、学员干预前后测评考核成绩、不同过程管理方式下学员主管的宫颈癌术后患者医疗满意度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互联网+移动医疗"用于住培管理,在师生中均获得了肯定的评价。认为"有必要"改革既往传统住培管理模式的比率,住培学员[95.1%(39/41)]与住培管理者[92.9%(13/14)]均高于指导医师[62.1%(18/29)]。78.6%(11/14)的住培管理者认为云端资料管理工作耗时更少。用不同方式进行过程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学员临床诊治能力、技能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93.6±5.6 vs. 89.4±5.7;89.6±8.8 vs. 84.0±8.7)。两组学员主管的宫颈癌手术患者"总体医疗满意率"均较高[100%(30/30)vs. 93.3%(28/30)],移动医疗组患者"非常满意率"高于传统组患者[86.7%(26/30)vs. 63.3%(19/30)]。结论:"互联网+移动医疗"用于妇产科住培过程管理有利于加强本专业住培管理过程,提升本专业住培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云架构的"未来医院"信息平台构建及云迁移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云架构的"未来医院"信息平台,通过深度融合云计算,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高可用性和强扩展性,构建大型集团化医院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平台技术架构的转型升级,以满足集团化多院区及医疗联合体同质化管理及创新服务模式需求。为保障云端数据中心与医院间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在利用云计算的同时进一步保障医疗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将"未来医院"信息平台从公有云的专有网络(VPC)迁移至医院本地专有云平台,实现以本地专有云平台为核心并结合公有云VPC的混合云架构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病种细分与精准预约的门诊服务优化研究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打破原有传统单一粗放式预约模式,建立基于病种细分的精准预约,帮助患者精准匹配到合适的医生,让群众"看好病".方法 建立统一号源管理外联平台,引入号源细分、病种预分、多层诊疗、云端多学科联合会诊等全新概念,实现全新预约方式.结果 新预约方式将号源资源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平均退号率为19.55%、平均预约取消率为3.56%,低于传统预约方式同期值,人均门诊耗时1.62小时,低于上年度值,领衔专家平均转诊率20%,实现了号源细分、错峰就诊,避免了医疗服务资源的浪费.结论 基于病种细分与精准预约挂号的门诊服务优化,通过按病种细分的预约管理,全方位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个性化诊疗需求,可以促进分级诊疗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双中台在天台云上医共体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聚焦解决山区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以数字化手段打造"天台模式",让医院无处不在,让服务无微不至,让健康触手可及.方法: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共同富裕,围绕居民健康生命全周期管理,打造一套医疗卫生健康一体化系统,建立天台县数字云上医共体.旨在搭建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通过双中台联动,实现管理决策智慧化.结果:县域内的所有医疗资源通过一台电脑开展协同服务,从云端快速延伸至乡村,延伸至老百姓家里.促进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共享,让优质医疗服务"随跑"百姓健康,促进全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县域卫生数字化转型升级.结论:双中台架构能够满足县域医共体建立,助力天台县打造了全国首个县域"云上医共体",通过技术引领、场景创新、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对全县医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让山区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医,减少群众的就医负担和医疗成本,走出了"和合共富"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新道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面向基层医疗的云端智慧中医门诊系统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门诊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管理、患者就诊、医保报销与结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应用模式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聚焦临床中医师诊疗行为的智能化决策支持和全流程简化管理,研制了面向基层医疗的云端智慧中医门诊系统.该系统具备规则引擎驱动下处方智能监测、中医药知识智能推荐等智慧化医疗功能,无缝衔接智能四诊仪进行信息采集与医嘱录入,实现了云端化存储、计算、分布、管理、服务和门诊全流程、多方位、便捷化管理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结肠癌术后复杂伤口造口并发症患者行专科融合护理管理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总结专科融合护理管理模式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 例结肠癌术后复杂伤口造口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护理要点:建立以两院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专科融合护理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护理四级联动平台,实施线上线下同步的多学科团队合作伤口造口处理方案,如视频直播滴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造口护理技术指导、个性化的食欲调节方案、个体化的赋能教育、云端延续性居家照护.经过 28d综合治疗,患者伤口好转,造口并发症愈合出院,出院后持续云端回访,14 d后伤口完全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器官芯片联合物联网医学在药物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随着器官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器官芯片能更好地反映人体或细胞外环境的复杂作用,也可以弥补动物模型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而导致的结果误差,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物联网医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先进医疗模式与人力不足和设备资源陈旧之间的矛盾,最终消除"三低、四差、两难"的问题.将物联网医学的概念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文章提出将器官芯片与"物联网医学"相结合应用于医学检验学中,利用器官芯片建立疾病模型,利用物联网医学的云端共享功能,实现多中心的数据共享和实时数据监测,有助于推动疾病诊疗的进展,实现患者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中医云健康平台的体系架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解决中医民间医生多点执医、打破各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建立基于人工智能辨证论治的开放式中医云平台,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服务患者的移动App.方法: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辨证论治软件,并将其架构至云端;建立结构化电子病历和标准化接口;通过上线测试,66名医生与207位患者之间进行云的诊疗互动.结果:基本实现了位于云端的医生工作站,使医生可以随时随地调用患者的电子病历,看病不再受时间、地点限制;且该云平台还具有辅助诊疗功能,还原中医辨证论治过程,推荐处方用药,提高医生看病的准确率.结论:该平台适用于任何中医疗机构和诊所中医生,可实现各医疗机构的数据互联互通;为中医医生提供诊疗辅助,提高诊疗效率.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不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区域医疗大数据构筑合理用药监测生态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在医疗大数据集成和应用背景下,开发既适合区域集成的合理用药大数据挖掘分析,也适用于医院自身合理用药监测的专业化工具,构筑合理用药监测生态系统.方法:建立基于云端的共享医疗基础信息标准化协作平台,利用内存建立存储数据库,建立数据模型以便灵活、快速地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行自定义、可视化、全方位的合理用药监测.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全国区域范围内标准化医疗大数据库.在实现医疗大数据挖掘分析所必须的标准化基础信息的同时,也可实现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网上监管,便于不同监管层级用户快速应用.结论:全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管理中心以颠覆性的技术和工作模式为区域数据管理中心和医院开展合理用药监测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实现了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目标,构建了合理用药监测生态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