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院智能化检查预约统筹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优化预约诊疗管理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2年,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聚焦数智化诊疗预约的需求,开展了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智能检查预约统筹管理实践,通过构建智能化检查预约系统、丰富预约范畴、互通预约信息、完善配套服务和建立预约监管机制,为多院区和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的患者提供了智慧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检查预约服务。该院CT、MRI和超声检查的患者平均等候时间分别从2021年的7.43 h、8.75 h和4.63 h降至2023年的4.63 h、4.72 h和2.18 h,患者平均检查预约满意度从90.7%升至96.5%,智能化检查预约统筹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医院优化预约诊疗服务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挂号方式对高端医疗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高端医疗门诊患者候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对策,以合理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门诊2019年1—7月共30 421例就诊患者的候诊时间。结果:30 421例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26.05±24.30)min,其中非预约窗口挂号患者候诊时间(23.45±23.71)min,预约患者候诊时间(30.17±24.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49, P<0.05)。 结论:在目前的门诊流程模式下,高比例的非预约窗口挂号患者会增加预约患者候诊时长。通过门诊流程改革及加强宣教等方式来提高患者预约比例,可以实现精准预约,缩短预约患者的候诊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胃肠外科恢复日常诊疗的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消化道肿瘤和急腹症、腹部外伤、消化道出血患者是胃肠外科日常收治的主要病患,发病率高且病情危急,多需急诊或限期手术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兼顾这类患者的医疗需求,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胃肠外科逐渐有序恢复了日常诊疗工作。在日常诊疗工作过程中,采取了强化院前筛查、围手术期防控、医护人员防护、病区管理四大环节的管控策略,主要措施包括:入院前严格执行预约制和分诊制,进行流行病学及病毒核酸初步筛查;围手术期完善胸部CT检查,再次排查新冠肺炎;减少飞沫及气溶胶传播风险,微创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降低患者易感性、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强医护人员专项感控培训,严格执行分级防护,建立胃肠外科疫情防控体系,进行应急预案现场演练;病区设置独立病房,筛查并固定陪护人员,严格执行环境及物品消毒。我们的初步实践表明,遵循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发布的工作指引,结合胃肠外科临床特点采取精准的管理策略,可以安全恢复日常诊疗,兼顾疫情防控和广大胃肠外科患者诊疗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专科医院云上精准床位预约系统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在肿瘤专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立云上精准床位预约渠道,实现肿瘤患者线上入院资格智能评估和床位预约办理.方法 基于信息系统建设,采用光学字符识别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对床位申请、审核、预约流程进行整合再造,建设云上精准床位预约系统.结果 人工智能支撑的云上精准床位预约系统运行4个月间,接收患者床位预约申请8 100次,智能初筛通过率为10.4%,初筛成功后医生接诊率为79.1%,医生接诊后可收治入院率为16.5%,高于同时期线下门诊患者平均收治住院率13.0%.结论 通过建立诊前的患者线上入院评估流程,可减少入院流程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患者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上海市级医院门诊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从患者视角了解关于上海市级医院门诊"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相应场景的使用感受,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对上海市级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数字化转型场景的使用情况和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并通过技术接受模型从技术、环境、社会因素进行假设验证.结果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 285份,患者门诊数字化转型场景使用前3位分别为"精准预约"场景(占71.18%)、"医疗付费'一件事'"场景(占67.47%)和"电子票据"场景(占48.87%).患者对界面友善、系统稳定、亲朋好友和社交媒体推荐的积极体验正向影响其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认知,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正向感受同样促使患者更积极地接受和推广数字化转型(P<0.001).结论 患者对门诊数字化转型的使用场景更贴近于核心就医流程,相关数字化场景的建设需要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共同推进,针对老年患者需要进行适老化流程改造以体现人文关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病种细分与精准预约的门诊服务优化研究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打破原有传统单一粗放式预约模式,建立基于病种细分的精准预约,帮助患者精准匹配到合适的医生,让群众"看好病".方法 建立统一号源管理外联平台,引入号源细分、病种预分、多层诊疗、云端多学科联合会诊等全新概念,实现全新预约方式.结果 新预约方式将号源资源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平均退号率为19.55%、平均预约取消率为3.56%,低于传统预约方式同期值,人均门诊耗时1.62小时,低于上年度值,领衔专家平均转诊率20%,实现了号源细分、错峰就诊,避免了医疗服务资源的浪费.结论 基于病种细分与精准预约挂号的门诊服务优化,通过按病种细分的预约管理,全方位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个性化诊疗需求,可以促进分级诊疗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某三甲医院特需门诊在线预约探索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为了提升大型三甲医院稀缺专家的利用效率,提高门诊住院转化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上海某三甲医院胸外科实行特需门诊在线预约项目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上海某三甲医院胸外科应用特需门诊在线预约项目前后,特需门诊量、患者平均就诊时长、直接收治入院人数、门诊住院转化率等指标,并随机抽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自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共计6905人次提交预约申请,通过1 853人次(26.8%),其中男性、高龄、自费患者通过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年轻、医保患者(P均<0.01).实行该项目后,门诊量显著降低(P<0.000 1),而平均就诊时长、直接收治入院人数、门诊住院转化率均显著提高(P均<0.05).电话随访结果表明,预约通过和未通过患者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别(P=0.138),总体满意度均高于90%.结论:在大型三甲医院实行特需门诊在线预约项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大幅提高收治效率,初步实现诊疗分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慢性病共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选择偏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病共病成为威胁全民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在当前"健康中国 2030"的大背景下,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问题亟待解决.目的 了解影响慢性病共病患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偏好,探讨慢性病共病患者的支付意愿(WTP),对现有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改善建议.方法 随机选取 2022 年 5-8 月成都市 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共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慢性病共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离散选择实验偏好相关问题.根据共病不同类型将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分别定义为Ⅰ类患者、Ⅱ类患者、Ⅲ类患者.采用混合Logit模型对慢性病共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选择偏好进行回归分析,并量化分析慢性病共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WTP.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82.2%.Ⅰ类患者(β=3.260,95%CI=2.610~3.910)、Ⅱ类患者(β=3.697,95%CI=2.612~4.781)及Ⅲ类患者(β=3.220,95%CI=2.271~4.169)均最看重药品可及性高的服务,其次为预约转诊服务和中医药提供服务.关于医生类型和长处方服务,Ⅰ类患者(β=0.971,95%CI=0.585~1.357)和Ⅱ类患者(β=0.686,95%CI=0.176~1.197)均更偏好处方时间更长的服务,而Ⅲ类患者(β=0.804,95%CI=0.196~1.413)更偏好全科医生提供服务.Ⅰ类患者(β=-0.049,95%CI=-0.057~-0.041)、Ⅱ类患者(β=-0.040,95%CI=-0.051~-0.029)和Ⅲ类患者(β=-0.037,95%CI=-0.048~-0.027)均更偏好自付费用更低的服务.不同慢性病共病类型患者WTP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 类患者的WTP均与其对各个属性的偏好程度有关,其中Ⅰ类患者、Ⅱ类患者、Ⅲ类患者均对药品可及性高水平的WTP最高,分别为 66.77、91.97、85.95 元/月.结论 慢性病共病患者对纳入的 6 个属性(医生类型、中医药提供服务、长处方服务、药品可及性、预约转诊及月自付费用)均有显著偏好.药品可及性是影响慢性病共病患者卫生服务选择偏好最重要的属性.建议精准定位患者需求,健全预约转诊,制定社区慢性病共病管理标准,加快中医药融入社区慢性病共病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微信公众平台预约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类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影响不同类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需方因素和供方因素,为不同类型的医院有针对性地改善医疗服务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基于"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三方评估"(2016-2017)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6所三级公立医院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将调查对象按来自综合、中医、妇幼和其他专科4类医院分类.利用SPSS 22.0和SAS 9.4软件对4类医院的住院患者满意度差异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利用二分类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4类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调整住院患者人口社会学信息后,收费明白合理是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机构住院患者本次住院总体满意度共同的显著影响因素(P<0.01,OR=2.89,2.53,2.98);住院环境安静则是其他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本次住院总体满意度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01,OR=2.32).分时预约检查率是妇幼机构(P<0.01,OR=2.25)和中医医院(P<0.01,OR=1.91)住院患者本次住院总体满意度另一显著影响因素.入院手续便捷(P<0.01,OR=2.21)是其他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本次住院总体满意度的另一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下一阶段,各类型医院应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其他专科医院应进一步简化入院手续,严格探视制度并加设隔音设施,提高住院环境安静度;妇幼机构和中医医院应进一步推行精准预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