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外科“五善七恶”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五善七恶是一种判断中医外科疾病预后的理论,被诸多中医古籍提及,为历代外科医家重视,但现代文献对其论述较少。五善七恶首见于《太平圣惠方》,其理论源自《灵枢·玉版》中的“逆顺”。五善七恶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衍生出诸多变体。通过梳理历代医籍对五善七恶的记载,发现主要版本有两大类:一是《太平圣惠方》版及其衍生版(痘疹五善七恶、五善七恶救援法等);二是《外科正宗》版及其衍生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短程正念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患者负性思维和正念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短程正念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患者负性思维和正念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抑郁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63例。A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B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短程正念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负性思维[反刍思维量表(RRS)评分]、正念水平[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B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低于A组( P<0.05);两组治疗后的R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B组治疗后的RRS评分低于A组( P<0.05);两组治疗后的FFM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 P<0.05),且B组治疗后的FFMQ评分高于A组( P<0.05);B组总有效率为93.65%(59/63),高于A组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26例患者出现失眠2例,恶心1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7%(4/126)。 结论:短程正念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负性思维与正念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脊椎肿瘤整块切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脊椎肿瘤整块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脊椎肿瘤整块切除的患者113例,男68例、女45例,年龄(38.7±16.7)岁(范围10~79岁);原发恶性肿瘤55例、原发侵袭性肿瘤27例、孤立性转移瘤31例。依Boriani脊椎肿瘤整块切除外科分型系统进行计划,根据肿瘤于脊椎中的不同累及范围分为七型手术方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所在部位及累及椎节数量及术前神经功能)、手术过程(具体手术分型、手术分期、前方椎体重建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外科边界)、围手术期与术后情况(术中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术后生存时间(总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及内植物生存期)。结果:除1例因术中大血管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外,1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17.6±267.4)min,术中出血量为(3 802.7±3 039.4)ml。48例达到R0切除。围手术期死亡3例,44例(38.9%,44/112)发生术中及围手术期并发症。10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9.4±35.2)个月。随访期间27例死亡,术后平均总生存期为115.4[95% CI(97.9,133.0)]个月,五年总体生存率为64.1%[95% CI(52.3%,75.9%)]。原发恶性肿瘤组中R2切除患者术后总生存期较R0或R1切除的患者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4),在转移瘤组患者中不同外科边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12)。29例复发,无复发生存期105.8[95% CI(87.5,124.1)]个月,其中原发恶性肿瘤组与原发侵袭性肿瘤组中R2切除者术后复发风险均高于R0或R1切除者( P<0.05),而转移瘤组患者R2切除术后复发风险与R0或R1切除患者无差异( P>0.05)。 结论:脊椎肿瘤整块切除可有效改善脊椎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原发恶性、侵袭性肿瘤的局部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双心”探析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双心学说,探讨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心绞痛及其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安慰剂组(32例).治疗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颗粒剂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1袋/天;安慰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持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数.结果 (1)SAQ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6周后,组内前后比较在西雅图心绞痛五个维度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AMA量表评分:治疗组HAMA量表评分明显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治疗组相对治疗前在症状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七个维度评分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症状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五个维度评分低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在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3例腹泻,2例恶心;安慰剂组出现1例腹泻,1例心悸.但各不良事件构成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颗粒可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心绞痛及其精神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TLR4/NF-κBp65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250~300 g,成功建立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的大鼠心脏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15):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和远隔缺血预处理+七氟醚后处理组(RS组).C组持续灌注150 min.IR组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R组给予远隔缺血预处理后,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S组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于再灌注初给予经2.4%七氟醚饱和的K-H液灌注2 min.RS组给予远隔缺血预处理后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于再灌注初给予经2.4%七氟醚饱和的K-H液灌注2 min.再灌注末,采用1%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肌酸激脢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核因子-κBp65 (NF-κBp6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和Bcl-2相关蛋白(BAX)的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R组、S组和RS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加,CK-MB、IL-8、IL-6和TNF-α浓度,TLR4、HMGB-1、MyD88、NF-κBp65、Caspase3和BAX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IKB-α和Bcl-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恶化.与IR组比较,R组和S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CK-MB、IL-8、IL-6和TNF-α浓度,TLR4、HMGB-1、MyD88、NF-κBp65、Caspase3和BAX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IKB-α和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与R组和S组比较,RS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CK-MB、IL-8、IL-6和TNF-α浓度,TLR4、HMGB-1、MyD88、NF-κBp65、Caspase3和BAX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IKB-α和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结论 远隔缺血预处理和七氟醚后处理均可抑制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联合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独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癌的阶梯式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前肝癌的五年总生存率居我国十七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倒数第二.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进行性加重的过程.目前的临床研究主要是针对中间阶段,即医院内阶段的诊疗原理及方法的探索.尤其是针对肝癌发生的癌前阶段和治疗后的康复阶段的研究现在还严重不足.提出阶梯式防治的策略旨在强调只有对肝癌患者进行全病程的防治研究,才有可能显著改善我国肝癌的总体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清代孤本《祁氏家传外科大罗》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浅析清代孤本《祁氏家传外科大罗》的学术思想,整理分析《祁氏家传外科大罗》所涉及的以疮疡外科为主的38个专题及37首内服方剂,包括痈疽阳症阴症、肿疡溃疡、五善七恶等歌诀,四言脉诀、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等脉理脉诀,标本兼治、外治技法、药性总义等治法药理,以及16首辨治肿疡方、21首溃疡方等内容,认为《祁氏家传外科大罗》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取经尊贤,辨症明理;观察细微,歌诀为要;循按经络,重视脉象;手法精妙,方药相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程国彭外科证治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据《外科十法》对清代医家程国彭的外科证治学术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程国彭晚年为完备《医学心悟》外科方面的不足而撰《外科十法》,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结合自身临床有所创新.并在《外科十法》中先论治疗痈疽发背的十条大纲方法,即内消法、艾灸法、神火照法、刀针砭石法、围药法、开口除脓法、收口法、总论服药法、复论五善七恶救援法、将息法,后分别对外科病症进行论述并附证治方药.程氏内症极精由内科而通外科,《医学心悟》中所倡的医门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8种治法影响广泛,程氏将此融入外科证治之中颇具特色.本文依据《外科十法》从医门八法在外科中的运用、疮疡的阴阳辨析与分期论治、脾胃的擅护思想、五善七恶救援法、方药特色及内外治并举等方面,对其外科证治特点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胃癌基因表型和新药物的不断更新,其治疗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多学科诊疗(MDT)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不但可以实现信息共享,针对每例胃癌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胃癌的诊疗质量,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胃癌患者寿命.第一,MDT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第二,MDT讨论可以使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更加准确,减少微小转移病灶的遗漏率,从而为患者制订最佳的治疗方案;第三,MDT会议可以促进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讨论,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制订合理的诊疗流程,缩短患者开始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第四,MDT讨论可以针对每例胃癌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甚至多学科协同手术,提升患者手术疗效;第五,MDT讨论可以让不同专科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不但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胃癌患者进行评估,有时还可以引入新技术或新药物,对患者实施精准治疗;第六,MDT模式可以为年轻医生提供学习机会,树立患者是一个整体的治疗理念;第七,MDT可以展现医院的治疗水平,提高医院效率.笔者通过阅读国内外文件,认为MDT诊疗模式符合现代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和整合医学概念,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提升患者受益度,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