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述"寒气生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医理论认为积多因寒生,文章基于对"寒气生积"理论的探讨,提出寒郁生积、寒瘀成积、寒痰化积之病机,寒积于脉络、肠腑、五脏等部位可发为多种疾病,其治疗当以温阳散寒消积为核心,治以散寒行气、温化痰瘀、温阳散结之法,为从病因学角度指导中医药临床治疗积证提供思路和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轮轴"理论探讨肝郁脾虚型郁证的腹针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人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之气周流不息,人体活动才能动而不止;五脏藏五神而主五志,脏气盈满平和,情志方可安而不乱.五脏对应五行,构成"中土"与"四维","中轴"与"外轮"的关系,即脾胃之气居中为"轴",肝心肺肾在四维为"轮";人体本身也存在轮轴关系,即躯干在中为"轴",四肢在外为"轮".生理状态下,轴运而轮行,五脏之气旋转升降,自成一圆,故身心无恙;病理状态下,轮滞而轴停,五脏之气不相交通,圆周中断,则郁病始生.轴停者常责之于土虚,轮滞者多归咎于木郁,故郁证分型虽多,但肝郁脾虚证临床最为常见.此类患者除有典型的精神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表现,属于轮轴皆滞、形神共病,故应从整体出发选择轮轴并运法进行治疗.临床采用腹针,主取脘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和天枢等穴,重在健运脾胃以恢复中轴旋转;辅以四肢远端的太冲、合谷、内关、三阴交与足三里等穴位,通调心肝肺肾,来促进四维升降.诸穴相配,相得益彰,从而轴运轮行,郁证可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少阳为枢"理论探讨四逆散在儿科的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小儿之体,阴阳二气稚嫩,尚未成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小儿随着阳气的升发,不断建立新的阴阳平衡状态."少阳学说"可以全面阐述小儿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强调少阳在阴阳交会、表里转换、脏腑协调、生长发育以及情志调节等方面的关键枢纽作用."少阳为枢"作为"少阳学说"的核心理论,可体现小儿生长发育中的动态平衡.若少阳枢机正常,则阴平阳秘,五脏安和;若少阳枢机不利,则阴阳失衡,脏腑失和,气机郁滞,疾病由生.四逆散作为调和少阳枢机的经典方剂,通过疏肝解郁、升阳降逆,调节小儿气机,促进阴阳平衡.在儿科临床多种疾病中运用四逆散可疏利枢机,助枢纽功能恢复,附验案一则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肝脾生理特点探讨小儿变蒸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变蒸乃特殊的气化规律,与代谢关系密切。小儿变蒸是身心发育健全、五脏动态平衡的内在基础,变蒸失常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整理古籍发现小儿变蒸异常与肝脾关系密切,肝脾功能失常则表现为疳积(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乃至成年后出现代谢综合征。提出疏肝解郁健脾为原则论治代谢综合征,以期丰富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理论认识,为拓宽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思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医大师李济仁从五脏论治痿病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主张治痿需谨守病机,详辨虚实,酌情施治。根据其临床经验结合先贤的学术思想,可知新安医学流派治疗痿病以五脏辨证为纲,具体体现在治法上内外相合,补泄并举:从肝取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从心取镇心安神、益气升阳法;从脾取补益脾胃、燥湿化浊法;从肺取清金保肺、燥湿化痰法;从肾取培补肝肾、填精益髓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三焦网膜系统论治下肢静脉曲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从筋瘤之筋与三焦网膜之筋膜乃一物多形的理论出发,阐明筋膜隶属于三焦网膜系统的生理特点,基于三焦网膜输布五脏系膜功能,探索筋瘤上焦网膜气陷、中焦网膜湿困、下焦网膜郁阻精亏的病机,认为"三焦网膜"理论与筋瘤具关系密切,临床中应根据症状判断病机病位,在上焦心肺系膜予以补气升提,在中焦脾胃系膜予以健脾利湿,在下焦肝肾系膜予以疏肝理气,兼以柔肝补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郁论治肺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通于天气,诸气皆属于肺。气为阳主动,升降出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邪阻气机,滞而不畅,其势为郁。郁则生热,郁热轻者,局于肺之经络,即温病之卫分证;郁之重者,闭于肺脏,致肺病贲郁。郁始于气,久及血,衍生痰、湿、火、积、瘀等诸多病理产物。临床可从郁论治肺系疾病,主要包括从肺经郁热辨治外感病与从郁论治肺病贲证两类情况。肺经郁热与肺病贲证虽有不同之处,但均以肺郁为中心,实则为一个整体,一为肺经郁,一为肺府郁,临证均可治以宣肺开郁之法,活用栀子豉汤、升降散、新加升降散、和风细雨汤等方药,重点在消散其郁,方可使肺宣肃复权,气机升降有序,症状得以缓解,肺病得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余瀛鳌运用调肝疏郁汤治疗郁证验案三则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著名中医余瀛鳌教授临床擅用通治方治疗郁证,余老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心肝二脏失调,余症均为外界因素影响致五脏生克制化的动态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加重气机升降出入失衡,出现诸如气滞、痰凝、血瘀,甚则化火动风等证候。余老指出,郁证的治疗重点在于调理心肝二经,拟定调肝疏郁汤加减治疗。结合病例介绍临床中的加减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方剂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明确治疗不孕症的内服处方302首,涉及中药352味,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多见,其次是辛、苦二味,主要归肝、脾、肾、心经,使用频次>30次的有37味,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当归、川芎、茯苓、熟地黄、白芍、人参、香附、白术、肉桂、生地黄;频次>60次的常用药物组合40个,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3~5味药的核心组合13组,进一步聚类形成13个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方剂用药以调补气血、滋养五脏为主,适当配以理气开郁、燥湿化痰、温经通滞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