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绍武从“脾虚生风”分期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刘绍武教授秉《黄帝内经》“脾主四肢”之论,认为痛风性肾病以脾虚生风、反伐脾土为起病之因;湿浊壅塞三焦,化生湿热为传变之机;湿瘀互结、伤耗肾络为致病之本。临证强调分期论治,早期以调和肝脾为主,使肝随脾升而风邪自散,关节自和;中期以斡旋三焦,清利湿热为要,使湿浊去而蛋白消;晚期以培补肾元,化湿消瘀为贵,通肾络之不和,使邪去正安。刘老针对疾病早期,常以四逆散使气机和顺,邪无以生;中期常用调肾汤化裁,使三焦湿浊可化,湿热得清;晚期善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使正气复而湿瘀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干预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从缓解消化道症状及精神神经症状方面综合干预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四逆散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GeneCards数据库及疗效药靶数据库(TTD)获取肠易激综合征的靶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核心基因,基于CB-Dock在线对接工具进行核心靶点-药物成分的分子对接验证,运用DAVID和Metascape数据库分别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四逆散活性成分112个及作用靶点204个,肠易激综合征相关靶基因2 805个,中药-疾病交集靶点152个,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通路、血清素突触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结论:四逆散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调节神经内分泌通路、调节免疫平衡、改善肠道轻度炎症和修复肠道屏障从而干预肠易激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味四逆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加味四逆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104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2例。2组均先口服蒙脱石散,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匹维溴铵片,研究组给予加味四逆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对照组为75.0%(39/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96, P=0.017)。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多、烦躁易怒、神疲乏力、胁肋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5.492、16.827、13.419、10.831、14.736、12.437, P值均<0.001),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6.390、21.528、18.734, P值均<0.001)。观察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3.79±0.63)d比(4.84±0.79)d, t=7.493]、腹痛消失时间[(2.63±0.32)d比(3.91±0.37)d, t=18.869]、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3.26±0.57)d比(4.19±0.68)d, t=7.558]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1)。 结论:加味四逆散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逆转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高压氧(HBO)逆转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集的肺炎克雷伯菌3株,均表现为AmpC(头孢菌素酶)和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随后将3个菌株均分为对照组和HBO组,随后将其培养于不同浓度的三、四代头孢菌素中,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菌株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平板计数法检测菌株活性。此外,提取菌株中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采用头孢他啶、头孢匹罗三维实验法和纸片确证扩散法分别对菌株中的AmpC和ESBLs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O处理后,3个菌株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MIC值降低,活性降低,HIF-1α的表达降低( P<0.05);此外,HBO处理明显降低了AmpC和ESBLs的检出率。 结论:HBO处理能够明显逆转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HIF-1α通路被抑制及AmpC、ESBLs检出率的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逆散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老年早期肺癌胸腔镜术后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四逆散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老年早期肺癌胸腔镜术后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胸腔镜术后给予尼美舒利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胸腔镜术后给予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状况评分[数字分级评分法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咳嗽评分[咳嗽积分和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EORTC QLQ-C30(version 3)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状况NRS、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疼痛状况NR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状况咳嗽积分、咳嗽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咳嗽状况咳嗽积分、咳嗽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也未发生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能够有效缓解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和咳嗽程度,缩短疼痛治疗时间,减少西医止痛药物使用剂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杨正望教授运用金匮温经汤辨治月经后期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杨正望临证擅于将经方理论体系与妇科辨治体系相结合,尤在应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时,明确常用加味药物为鸡血藤、香附、葛根、陈皮、柴胡、白芷、仙鹤草等,联合组方为逍遥散、当归四逆汤、当归芍药散,通过总结温经汤组方及随证加减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运用金匮温经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六经"三枢"辨治脾胃病机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六经"三枢"理论,系源于六经"开、阖、枢",再结合阳明、太阴"阴阳枢",整合而成.六经"三枢",在生理上各枢之间具有相互促进气机流通联动的作用,在疾病辨治上,若阳枢不利治以小柴胡汤调之;若阴枢不利方用四逆散以调之;若阴阳枢不利方选半夏泻心汤以调之.同时,必须考虑"三枢"之间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可采用"二枢"或"三枢"同调的方式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陈霞波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陈霞波教授将糖尿病分为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同糖尿病四期辨证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形成"防-治-养"的健康管理模式,遵循整体观,从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阶段论治.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主要病在脾、肾两脏,脾虚者常以六君子汤健脾助运,肾精不足者以左归丸、右归丸补肾益精,对于肝郁引起脾虚者常以四逆散合异功散加减疏肝健脾.前驱期,病位在肺、脾,往往虚中夹实,常用参苓白术散、升清降浊汤、参麦四君汤合芪归玉精汤、竹叶石膏汤、玉女煎或人参白虎汤等治疗.根据消渴期气化失常、气郁燥热的基本病机,常用白虎汤、升清降浊汤、舒情宁心汤、肾气丸等治疗.逆归期,病位涉及心、肺、肝、脾、肾等诸多脏腑,陈教授常采用五体辨证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诊断,治疗上主张调整阴阳,以调复气机,化痰散瘀,养血活络,调和营卫为主要治法.陈教授认为,对病未发者给予饮食、运动的宣教和指导,中药调体改善偏颇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对已发消渴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可能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于逆归期患者,通过五脏和五体辨证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带病延年;对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予膏方调理,扶正与祛邪兼顾,以增强体质,调节脏腑机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归脾汤合四逆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观察归脾汤合四逆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脾虚肝旺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合四逆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耶鲁综合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YGTSS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DA、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合四逆散联合针刺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儿抽动症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龚旭初运用温通法治疗外科杂病验案3则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外科疾病多由火毒所生,治以清热为主.龚旭初教授认为尚有诸多外科疾患或因素体阳虚,或因病程日久耗伤正阳,或因过施寒凉攻伐、手术刀圭、化学药物所伤,致痰凝、血瘀、水湿之邪来犯而生.龚师认为此类外科疾患病机以阳虚为本,痰凝、血瘀、水湿为标,治法的核心在于温通.温通法是温法与通法的结合,温即温阳补虚、温经散寒,通乃通达、消散.如治疗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证之桥本甲状腺炎可使用温补脾肾、化痰散瘀之法,方选阳和汤;治疗阴寒血瘀证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使用温经散寒、化瘀通脉之法,方选当归四逆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脾阳亏虚、水湿停滞证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使用温阳健脾、利水消肿之法,方选理中汤合五苓散.临证运用须以精准辨证为前提,紧扣核心病机,把握本虚标实,温通结合,相须为用,方可奏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