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刮痧治疗颈椎病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对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颈椎病刮痧疗法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12日,建立刮痧治疗颈椎病的数据库,统计腧穴、经络及手法等,利用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腧穴配伍关联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52篇,共使用79个穴位,累计使用频次为1 088次。最常用的腧穴为风池(11.86%,129/1 088)、肩井(10.39%,113/1 088)、大椎(8.46%,92/1 088)等。足少阳胆经、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等为常用经脉。肩井-风池、肩井-大椎是常用腧穴配伍组合。点压、按揉及弹拨手法是常用治疗颈椎病刮痧手法。结论:文献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刮痧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腧穴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井穴特异性反应的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评价基于井穴特异性反应检测的辨经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64 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 例,脱落 1 例,剔除 1 例)和对照组(32 例,剔除 1 例).观察组以井穴检测的经脉失衡值为依据针刺相应原穴及背俞穴;对照组取百会、四神聪及双侧神门、三阴交、申脉、照海行常规针刺,并予井穴检测进行盲法处理.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脉失衡值,并与PSQI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 2、4 周后,除催眠药物因子与对照组治疗 2 周后睡眠障碍因子外,两组患者 PSQI 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后,除催眠药物因子及对照组睡眠障碍因子外,两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 2周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除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因子外,观察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ISI评分及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均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均低于治疗 2 周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90.3%(28/31,P<0.05).64例患者仅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血肿,其余无不良事件发生.64例患者经脉失衡频次≥30次的经脉为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经脉失衡频次≥20次的经脉为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除对照组手太阴肺经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经脉失衡值均降低(P<0.05,P<0.001,P<0.01).两组经脉失衡值与PSQI评分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基于井穴特异性反应检测的辨经针刺能显著降低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相关症状,促进患者经脉状态由失衡转向平衡,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及手法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手法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Web of Science 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收录的推拿治疗CSR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推拿处方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 3.9.1构建数据可视化网络图.结果:共纳入文献128篇,涉及腧穴70个,手法32种.高频腧穴为风池、肩井、天宗等,常用经脉为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多分布在颈项、上肢和肩背,以交会穴、五输穴居多,腧穴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组关联规则,风池-肩井-天宗-风府-曲池的关联度较高.手法类型以挤压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为主,高频推拿手法为拿法、按揉法和点法等,手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组关联规则,拿法-点法-按操法-?法-拔伸法的关联度较高.结论:推拿治疗CSR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调衡筋骨为原则,可发挥推拿手法和经络腧穴的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30年文献数据挖掘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30年文献数据挖掘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统一的检索式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四大中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30年文献,合并重复文献,再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有效文献,建立资料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构建可视化网络图.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09篇有效文献,包含82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2 828次,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颈阿是穴,其次为风池,风池和肩井是腧穴配伍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组合;整体选穴遵循远近配伍的法则,以头面颈肩部为主,四肢部穴位为辅,特定穴以交会穴及经外奇穴居多;常用经脉以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为主,涵盖腧穴数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结论 针刺治疗本病采取远近配伍的配穴法则,以近部取穴为主,优先阳经取穴,侧重特定穴应用,可为临床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观察"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CSR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和观察组("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各30例,选取颈夹脊穴(双)、天柱穴(双)、曲池穴(双)、外关穴(双)、后溪穴(双)、申脉穴(双)、阿是穴,上肢麻木加少海穴、手三里穴,上肢疼痛加合谷穴.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予"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针刺得气后予1)电针:同侧颈夹脊穴接电针,密波,频率80~100 Hz;2)TDP照射:电针治疗的同时配合TDP照射局部皮肤30 min.3)刺络拔罐:取大椎穴、颈夹脊穴(双)、大杼穴(双)、肩井穴(双),使用梅花针垂直重叩穴位处,局部肌肤红晕渗血,有轻痛感为佳,随即在对应处予一次性定量火罐(专利号:ZL 201520834109.5)拔罐放血治疗,留罐1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治疗周期为2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及1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TZC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TZCS评分、SF-36量表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治疗CSR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颈肩部肌肉僵直紧张、上肢疼痛麻木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远期疗效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手十二井穴"放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低氧肺组织损伤模型血气、HIF-1α及VEGF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手十二井穴"放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低氧肺组织损伤模型血气相关指标、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手十二井穴"放血预处理对急性低氧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72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8 只、低氧(模型)组 32 只、井穴放血预处理(放血)组 32 只,模型组和放血组又分为 6、24、48、72 h 4 个时间段亚组,每组各 8 只.采用实验动物低氧模拟舱模拟 15%O2 浓度,制备大鼠急性低氧肺组织损伤模型.放血组按"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的顺序,每天 1 次,共 5 d.用手持式血气分析仪检测肺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相关指标,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IF-1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VEGF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段PaO2、SaO2 明显降低,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同时间段模型组比较,放血组PaO2 和SaO2 均出现升高,PaO2 在 6、48 h时有统计学意义,SaO2值在 6、24、48 h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IF-1α表达在各时段明显下调,VEGF含量在 24、48、72 h时明显下降(P<0.05,P<0.01).但放血组PaO2 各时间段和SaO2(6、24 h)仍低于对照组,HIF-1α(6、48、72 h)和VEGF各时间段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手十二井穴"放血预处理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可改善大鼠急性低氧(15%O2,85%N2)肺组织损伤模型的缺氧情况,其可能的作用与升高动脉血 PaO2、SaO2 及下调 HIF-1α 表达、降低VEGF含量有关,从而有利于模型大鼠适应急性低氧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针灸大成》中涌泉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汇集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家学说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著《针灸大成》,本书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涌泉穴作为临床应用较多的穴位之一,在《针灸大成》中有较为全面的记载:涌泉穴作为足少阴肾经起始穴位,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特定穴类属肾经井穴,五行属木;针灸皆宜,针刺深度约三分,灸量则需依据疾病的阴阳缓急灵活调整,有一壮、三壮、百壮之分;在临床应用上,涌泉穴可治疗内科急症、肾系病症、心胸病症、脾胃系病症、肝胆系病症、头面五官病症、肢体经络病症和其他病症,可单独使用亦可配伍其他穴位,临证须注意辨证施治,灵活选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喉带状疱疹伴声带麻痹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介绍符文彬教授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模式治疗喉带状疱疹伴声带麻痹的临床经验.外感热毒化火并流窜喉部为本病核心病机,疏肝泄热为治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一针即毫针针刺,选取百会、印堂、廉泉、四关穴、"引气归元"组穴,双侧风池、完骨、翳风等,并点刺咽后壁以疏肝调神,泄热利咽;二灸即精灸疗法,选取风池、肺俞、四花穴、肾俞、命门等,可温养脾肾,以热引热;三巩固即选取心俞、肝俞、肩井运用刺络拔罐疏肝排淤,并通过皮内针埋针持续刺激巩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杨丹红教授运用通经刺络针法治疗痛证经验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总结杨丹红教授运用通经刺络针法治疗痛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研究,并基于痛证的发病机制,总结杨师通经刺络针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治疗痛证的应用前景,并举临床医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痛证病机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主要为气机运行不畅,故杨师认为治疗痛证旨在条畅周身气机.杨师基于《内经》"根结""根溜注入"理论,根据自身临床经验,结合络刺法,提出了通经刺络针法.其针法强调辨经论治,取病位所过经脉之首尾穴,快速捻转,得气为要,出针后行井穴刺络放血.文中所附两则医案之痛证,皆为经脉气机不畅所致,故治疗取其所过经脉之首尾穴行通经刺络针法,使气血得行,痛证即愈.[结论]杨师临床治疗痛证时注重辨经论治,注重首尾配穴及井穴的应用,配合刺络放血疗法,达到加强周身气机运行,调理气血之用,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肩井穴"扎跳"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肩井穴"扎跳"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肩井穴"扎跳"针刺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甲状腺结节体积、最大直径和血流信号,甲状腺激素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部结节、喉间梗阻感、情志抑郁、善太息、颌下淋巴结肿大、胁肋疼痛、头晕目眩积分、甲状腺结节体积、最大直径与血流信号分级1级比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SH、FT3、FT4水平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井穴"扎跳"针刺联合常规针刺可提升治疗效果,缩小甲状腺结节体积,促使结节消退,改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